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三字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传统文化发微发布时间: 18-09-3019:17名师,文化领域创作者
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开篇第一句就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说晋朝以孝治天下,这是标榜,是官样文章,但也道出了政治的门面,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抛开帝王之术不谈,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以孝治天下。
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爱心,孝顺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做违法的事,既怕自己做错了让父母伤心,让父母被别人看不起,又怕自己被法律制裁而无法侍奉双亲,所以一定是规规矩矩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把孝顺父母的心理扩充,就是对兄长也尊重敬爱,这就是悌,再扩充到社会,就是家国天下,对于君王就是忠心不二的忠臣。正如孔子所说:“孝悌也者,人之本与。”把孝发挥出来就有无数的用处。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的应用。
《三字经》先提出人性本善,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就开始讲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的根就在孝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这次先讲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再讲孝悌的道理,一变前文先讲理后叙事的风格,灵活多变,以事说理,胜于雄辩。
二十四孝:扇抌温衾
黄香九岁就明白侍奉亲人,当夏天炎热时,用扇子为父母扇凉枕席;冬天寒冷,用身体为父母温暖被褥。他的孝顺事迹广为流传,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就是说的此事。孔融在四岁的时候,邻居送来一筐梨,他将大的留给兄长,自己只拿小的梨子吃。四岁的孩子,就知道尊敬兄长,被传为美谈。
为什么选小孩子孝顺父母的事情来说明孝悌的道理呢?难倒成年人就不孝悌了?当然不是。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作者正是要说连四岁小孩子都知道孝顺,并且能做到,如果成年人做不到,那岂不是连小孩子都不如?二是正因为孝悌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思想,风气浓厚,所以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孝顺父母。三是教育就要从小抓起,小的时候不教育,长大以后就晚了,这也正与前面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相呼应,前后一贯。
孝悌的教育无论古今中外,永远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这一课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实行。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字经》典故及释义,让你在孩子面前倍有面子(六)
孝为德之首
首孝悌.次谨信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之《论语》学而篇第二章(含教学音频)
孝道[724]-[23]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巧言令色,鲜矣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