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梵高和高更之间,竟然还有这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达西先生开始讲故事啦!

Action!!!

限量抢满198减100神券
广告

名字:那些年梵高和高更不得不说的“基情”岁月

时间:1888年

地点:法国阿尔

主要人物梵高(男、35岁、性格偏执热情、会不定时发疯)、高更(男、40岁、性格冷静克制,有一点傲娇)

讲述人:达西先生

记录人:小满

展开剩余96%

梵高与高更,这是西方绘画史上绕不开的两个名字。而这两位艺术大家,在生前就有过密切的交流。1888年,两人在法国的阿尔(Arles)小镇里“同居”了62天,这段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传说至今。

话说,早在1887年的一天,那个时候的梵高刚刚与妓女西恩分开,随着一次恋情的失败,梵高所有的宗教狂热与爱的梦想都随之幻灭,孤独的来到巴黎投靠弟弟。

而此时的高更正值困窘,无法照顾亲人,生活受到阻力,精神受到打击,时常自责,绝望,以至于想过结束生命。

就这样,两个同样绝望的生命,在黄金时代的巴黎相遇了。从此天雷勾地火,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两个“作死”天才画家的“惊天情史”!!!

两个人在巴黎的相遇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建立了很深刻的友(基)谊(情)。梵高之后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高更去了布列塔尼,虽然两个人很快就分开了,但是此后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

梵高对高更很是喜欢(别误会,这里的喜欢是很纯洁的那种)把他当做前辈,发自内心的欣赏他的作品,还说他的画作“极其富有诗意”。而且在书信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一起完成伟大的艺术梦想。

遇见高更之后的梵高,就像是偶像剧里的傻白甜女主角,他单纯的迷恋着高更,他觉得自己终于遇到知己了,作品终于有人欣赏了,所以他期待高更能够来到阿尔,然后两人共同办一个“南方画室”,幻想着在高更的领导下,画家们通力合作,切磋技法,开创一个艺术的繁华盛世。

但是高更就没有这么单纯了。这个时候的高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在布列塔尼半岛上陷入困境。几乎一文不名的他收到了梵高寄来的正式邀请,附加50法郎的路费。梵高在高更面前真的是一个“贴心女主”的人设,他一听说高更日子过得不好,连路费都给他邮过来了,还表示:只要你的人来就行了,我这里管吃管住,钱的事别担心,我弟弟有!(提奥的内心是崩溃的)高更一看,还有这么好的事,那我就去吧。

梵高一听说高更要来了,激动的不行不行的。他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长久煎熬的孤独感终于得到了缓和,因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别人指明方向了。不得不说,在等待高更的这段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梵高最幸福的时刻。他如同一个小媳妇一样一边积极创作,一边给高更置办居所。

这张《房间》是梵高布置的新房,用来庆祝一种新生活的开始,用来准备迎接一个全新的温暖的生活,明亮的暖色调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

两人还交换自画像。

梵高的是一张单纯朴素的作品。头发剪得很短,瘦骨嶙峋的脸上,紧张的眼神不确定地瞪视着远方。梵高说,画上的自己好像一个佛教和尚。当时的梵高读了一些有关日本的文学描述(东方的僧侣,用一生的苦修,把自己献给信仰;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修行成永恒不灭之佛。)然后他就画了这幅绿绿的自画像,他说:我要把自己献给高更。高更也给他回了一幅。

梵高像是一个可爱热情的小天使,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每天都处在高度的亢奋当中。

他给弟弟提奥写信说:“我要把我的作品给高更看。”他像一个做完作业等着要糖吃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等着高更到来。

在等待高更这短短的不到数月时间里,梵高灵感如泉涌出,下笔如获天助,在极短的时间内留下了《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梵高的卧室》等杰作。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能拍卖好几亿的向日葵系列。这样灿烂的花,这样的明亮、热情,用全部生命来燃烧的花,梵高指名要送给高更。他说他要把这南方阳光下的盛艳之花送给高更作为迎接他到来的礼物。(妈呀这话小满听了都想嫁!!!感觉心脏被piu的击中了~)

1888年10月24日,高更终于来到阿尔。

一下火车,咖啡店老板就立刻认出了他。因为梵高早就拿着高更的画像到处宣传了,以至于他人还没到,就已经成为了镇子上的名人。

《画向日葵的人》

高更走进梵高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看到墙上为他画的《向日葵》,高更礼尚往来,也给梵高画了一幅《画向日葵的人》。刚开始的日子就想偶像剧一样,一切都那么完美。两人共同散步,共同作画,描绘共同题材。高更从梵高那里知道了,原来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的铭黄色彩,给人以燃烧激情,而梵高从高更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构图。画艺上二人互相渗透,互为借鉴,迸射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

高更 梵高 《阿尔的舞厅》

《阿尔的舞厅》就是这一时期二人合作的经典作品,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舞厅的节日之夜。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但是好景不长,这段友(基)谊(情)仅仅维持了62天就结束了。

高更在十二月写了一封信给画家贝纳,谈到自己与梵高的巨大冲突:“整体来说,我跟梵高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特别是绘画上,梵高赞美杜米埃、杜比尼、辛燕和伟大的卢索,所有我不能忍受的家伙。而我喜爱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他都厌恶。我跟他说:老友,你对!只是为了获得暂时平静。他喜欢我的画,但是我一开始画画,他就东批评西批评。他是浪漫的,我却可能更要素朴(Primitive)。”

事实上,梵高倔强的性格远比高更想象的复杂。梵高外表粗糙,不善辞令,但文化修养特别高,又是心理不适症患者,跟高更争论拉斐尔、英格尔或德加的作品时,时常火冒三丈,异常粗暴。为了息事宁人,高更经常委曲求全结束论战,说一句:“是是是,你说的对”。

其实两人一开始就各怀心思——梵高对于绘画更加纯粹,高更心中的天平却更多偏向未来的生计。梵高内向狂热,高更冷静骄傲,性格各异的二人矛盾升级。

因为受不了梵高的疯癫,高更好几次提出想走,这让梵高很难接受,好不容易有个人一起画画,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于是他拼命想把高更留下来,恳求、哄骗、咒骂、威胁甚至哭泣,疯狂的想要留住高更。疯狂到什么地步?据高更事后回忆:他常常半夜忽然惊醒,走来来凝视我,又无言地走回自己的床上睡倒,好像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妈呀,好可怕!小满怀疑这个时候的梵高可能已经患上精神病了。)

终于,在共同相处了62天之后,1888年12月的寒冬,高更独自外出散步。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细碎急促的脚步声。他刚转身,就看到梵高在后面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一把剃刀,冲着自己人扔了过来。高更很害怕,当天晚上不敢回家住在旅馆。第二天回到画室时,已经晚了,梵高做了后来一件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割耳朵。高更发现梵高满身是血的裹在被子里,才知道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洗净放在信封里,送给了妓女拉谢尔,请她“好好保存”。之后蜷缩在屋里,不省人事。

看到这样情况,高更忍不了,他给梵高的弟弟提奥留下一句话,大致内容就是“你哥疯了,我走了。”然后就坐最快的一班车走了。

所以说,梵高割耳朵这件事和高更是脱不了干系的。但不论是因为梵高精神失常,还是因为和高更矛盾激化,这段本能传为佳话的友谊,来的迅猛,去的彻底。(果然应了周杰伦那首歌:“爱情”来的快就像龙卷风……)高更离开了梵高,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二人至死未再相见。

从那之后,人们都说:梵高疯了。弟弟提奥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疗养,在精神病院梵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伤痛画大地、麦田、阳光、草野、天上的云、风、鸟声或星空。1890年7月27日,这种极端的情绪让他终于忍不下去了:梵高在奥维的麦田里举起了枪,自杀了。

高更没有参加梵高的葬礼,他默默远渡大洋,去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在最原始的土著文化中找到自己宿命的终点。(达西先生说,关心高更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小说就是按照高更的故事来写的,很好看。)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小满最后想来一段煽情的话。

梵高曾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写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在梵高心里,他以为高更是那个可以看到他心中那团火的人,所以他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世人也许注定都无法理解这段传奇的感情,也可能不会明白,天才一样的“疯子”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但是还好,在那些历经百年流传下来的浓墨重彩中,隐藏着那年秋日的阿尔,两颗同一频率跳动的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高》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
王凯丽带你走进梵高名画
梵高自残割耳为哪般
梵高美术馆镇馆之宝 温森特·梵高《向日葵》
我们真的看得懂梵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