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主体设计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主体设计

 

第一级挑战(指向阅读的初感):

学生预习之后——

早读课上,有同学说:

这课出现了很多数字,

所列数字有什么作用?

(不仅可信。给人的感觉也不能不提:触目惊心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如下文字:

A、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B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C
、罗布泊消失了。(消逝)
D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E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F
、悲剧并没有止住。

 

第一个活动

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

猜猜老师为什么选出这些句子。

(大都是单句为一段)

 

第二个活动

请学生分别读读上面这些语句。

老师给予点评,并用语言把学生的朗读串联起来。

例如:

A、……三点水啊!)

用了“啊”,又用感叹号,为什么?强调的是?

(点出一个让人吃惊的事实:原来的它,不缺水!

可曾经的绿洲却成了——关键何在?

B、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一干涸,结果就是——

C、罗布泊消失了。)

课题却是“消逝”,“消逝”与“消失”有区别吗?

(似生命的逝去,永不再来)

所以——

D、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当然不能!但作者为什么还要问呢?他问的是谁?

(问自己;不甘与绝望的宣泄;读出此语气)

罗布泊,再也不能美丽如昨,这怎么不是一出悲剧呢!

而这出悲剧的制造者——

E、……是人!)

这是对人类的——

(读出谴责的语气;重音在“人”)

重音换成“又”字再读。

为什么用“又”,意味着什么?

(不是第一次,但,也不是——最后一次)

因为——

E、悲剧并没有止住。)

 

第三个活动

根据以上六句话,回忆课文内容;

并梳理出作者的思路,列出提纲: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人口过多”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第二级挑战(指向文本的形式之美):

作者着力描述了罗布泊的现状,

但两处描述的内容却各有不同。

1、先看第一处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从文段的两个特点入手:

第一,“罗布泊”一词出现了两次

第一,“罗布泊”的后面用了逗号

而正常的表述是:

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安排活动:

分别读读两句,体会细微的差别,领会原文的效果。

注意点拨时:

要求说出朗读时心里的直觉;而不是用“起……的作用”这样的话来敷衍。

 

小结:

“罗布泊”这个名字,仿佛一次次地敲击在作者的心坎上。

“罗布泊”这个名字,读来既沉重,又充满了神秘与恐怖。

再有,前后写的是两幅画面——一个是地面,一个是空中;

两次用“罗布泊”作主语,使之成为各自独立的两句话,更容易让人感觉到,这是两幅画面。但不管是哪一幅,都是荒凉,都是毫无生机——一幅又一幅……同样渲染了它的神秘与恐怖。

 

2、再看第二处

奇形怪状的枯枝,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一个“那”字,凸显诗意,

文中这样的语句很多,以此为例,重在细节的体察。

所以,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读读原文,把“那”字去掉再读;

在朗读中体会并表达其中的差别。

 

引导(视学情而定):

知识的迁移——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提问:

还记得我们“再”字里读出的是什么吗?

(虽然没写,但这里分明就有,作者的一双眼睛、一副面孔、一种姿态;那是急切的寻找,那是不舍的目光,那是一种对父爱的感念)

回到此句——

你从“那”字中看到的是什么呢?

如果那也是一双眼睛,那么其中包含的是什么?

 

小结:

其中,多少疼惜与怜悯!

目光伸向枝干的高处,我用眼睛抚摸着它的躯干和它曾经的伤痛。

而这一切尽在“那”字中。这是多么富有诗意、富含深情的表达!

此处——

为什么单写胡杨林呢?

(千年不死而死,可见环境的……这和当初的绿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级挑战(指向主旨的探究):

对比之下,你发现了什么?

(开放性的,多给些时间)

 

交流过程中,预计带来这样一些思考:

罗布泊,是怎样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原因;结局;于人何益:自掘陷阱)

难道古代人就不贪婪吗?

知识真的是一种力量吗?

 

总结:

当欲望蒙蔽了智慧,

当贪婪泯灭了良知,

人类的知识将变得面目可憎。

 

2014/4/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转载]八年级下册文本细读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江苏小学三年级第9单元第9课《泊消逝的仙湖》
《消失的仙湖》罗布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