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错就错,念错名字吃对食

生煎馒头是上海的标配。说起生煎,上海人能列出不少值得品尝的地方。但不靠汤汁打天下的大壶春,可以说是生煎馒头里的一个例外。

此外,大壶春的名字有个错别字,这错字一念就是几十年。



其实,我对大壶春最感兴趣的不是小吃,而是它的名字。

大壶春生煎始创于1932年,创始人叫唐妙权,他的叔叔是萝春阁的创立者。萝春阁是上海滩最早的生煎品牌,以皮薄馅大、汤汁浓郁著称。另起炉灶的唐妙权没有完全复制萝春阁生煎做法,他决定把大壶春的生煎定位于“无汤生煎”。这个别出心裁的定位,成为大壶春的一大特色,一直延续至今。

之前读过张晓栋的《洋泾浜:上海往事》,文中提到“大壶春”,原名实际上不是“大壶春”,而是“大壸春”。有位老先生曾经多次指出大家读错字了,但是大多数人不相信。后来,他还专门找到了一张老照片做证明。

翻查字典,壸字,读音为“kun”,意为宫闱中的路。当年为唐妙泉起店名的肯定是位“老学究”,新店名也许要与“萝春阁”意思相近,所以起了个“大壸春”。意为皇宫里一条的幽径,与“萝春阁”倒蛮配的。唉,中国人老是搞文字游戏,“壸”字比“壶”字只多了一横,却让大家读了近百年的“白字”,而且要将错就错到底了。

大壶春的老店在云南南路。从老城隍庙步行,七拐八弯,终于摸到了这家老店。

门头上的三个大字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了三个黑黑的胶印被风吹日晒地越发清晰。与想象的很符合,确实是“大壶春”。根本没有那一“一”,包括门头下面店门玻璃上贴着的三个大红字,也一致的很。

门口一口平底煎锅,锅里滋滋作响,老阿姨掀开锅盖的一瞬间,传说中一天卖30锅都打不住的生煎馒头,就冒着热气和香气映入眼帘,他们整齐地排在煎锅里,约莫一锅有上百个。


新鲜出锅的大壶春生煎馒头,热气像触手般勾人胃口


这是家老店,连店里的伙计都上了点年纪。不过二十多平米的狭窄空间,几条略带破旧的桌凳,似乎在述说着风雨往事。


店里的老阿姨,正在门口招呼着入店的食客。


一会儿工夫,主角上桌,生煎馒头一盘4个,个头比别家的要稍微大上一点,上面除了黑芝麻,还多出了一抹葱花。芝麻零星撒在底部,在滚烫的铁锅上释放出香气,使生煎本就焦香诱人的底子更加难以抗拒;葱花却和白面是绝配,稀疏地撒在上部,画龙点睛。

倒上醋,沾上一点,趁热咬上一口,果真汤汁极少,底薄皮松,肉紧味甜。和一般生煎还有不同的是,大壶春的生煎馒头里面的肉馅紧实得如同一个肉丸。店里的老阿姨告诉我们,“这是由老师傅把肥瘦适中的肉馅捏紧了,喷上酒,加上糖,再用微微的甜味提出更多香味来……”

旁桌的一位老食客说,以前很多懂得吃的上海人,到大壶春吃生煎馒头,只把皮吃掉,特地打包里面的肉馅,带回去烧菠菜肉圆汤,“味道交关嗲!”(上海话:味道好的呢!)

除了生煎,让我们惊艳的还有开洋拌面。12元一份的拌面,除了浓郁的葱油和酱汁,上面还撒上了一层个头硕大的干虾子。这个虾子外形如海货市场那种咸干虾子,夹一粒放入口中,颇为奇怪,不咸不淡,相当松软,有鲜虾的弹性和韧劲,又有干虾的紧实和鲜香。


没有搅拌的开阳拌面,大虾子,炸过的香葱,清晰可见


“好吃吧,虾子是我们自己腌制的,之前专门炸过,所以外焦里嫩,在外面是吃不到的啦。”

看到我们的疑惑,老阿姨忙解释道。“这开洋拌面也是点击率很高,在上海只有我们家这么做。”

把面搅拌均匀,乍一看,和武汉的热干面颇有几分神似。味道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热干面是越拌越干,而大壶春的葱油拌面则是吃起来从头爽滑到尾。

关于大壶春的历史,店里的老伙计说:以前的大壶春开在人家过街楼下面,地方狭小,连烧一锅和生煎馒头相配的牛肉汤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摆出大大一壶大麦茶,用来“过”(助吃)生煎馒头,因此有“大壶”之谓。

看了字典上的解释,也听了老人的故事,但对于大壶春名字的错误依然一团雾水。

大壶春也好,大壸春也罢,不管怎样,还是留下了这独门的无汤生煎馒头独霸一方,调足了往来食客猎奇的胃口。

而我们,领略了这老店百年不衰的真谛,也算不枉此行。


文|孙岩岩

来源:好食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早餐 | 为什么老阿姨不去网红店?
魔都生煎深度测评,13家老店在线battle
上海人:生煎包就是我的命
上海生煎美图
谈论“生煎包”,是要开除沪籍的?
发面看天气,放水听声音,你每天都在这吃生煎,却连名字都不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