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集君丨霭市尚书坊的尚书——王诏

王诏,字伯宣,生于1414年,卒于1480年,享年66岁,衡州府衡阳县长平乡渔溪(今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人。王诏在明朝为官近四十年,历任礼科给事中、都给事中、通政司右参议、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事;侍英宗、景宗、英宗、宪宗四朝皇帝,尤其深得宪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少年及第,王诏早早就离开家乡到京城做官。虽居高位,但他一直非常重视族规家训常常资助族人和乡邻。渔溪王氏有家训三十六条,其中第九条规定“族有大宗小宗,宗子之责最重,上奉祖考,下一宗族,为族长、家长者,当竭力教养,务令多读经史,通晓礼义,当遵横渠张子之说”。有一年王诏丁忧守孝在家,家乡不幸遭遇了特大的旱灾,族人和乡邻几乎颗粒无收年后很快就青黄不接了,族人和乡邻们面临流浪他乡靠乞讨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危机。

王诏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毫不犹豫打开自家的粮仓,把数百石存粮全部用于接济正在挨饿和将要离乡乞讨的族人和乡邻们。乡亲们刚刚分发的粮食感激涕零围着王诏不停地作揖致谢;有几个老叟一开始拒绝领取这些粮食,他们都很感动地反问王诏:“大人,这些年您虽然在朝廷当了大官,可是您一生为官清廉,家里的布绢和田亩也不曾增加,就连您现在住的这座老房子也是三十多年不曾修缮过,很多地方早已漏雨。现在,您把全部的余粮都分发给乡亲们,连来年的种子都不留下,今后您和家人的生计又如何继续?”王诏上去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宽慰着他们说:“你们现在都已是燃眉之急,以当前的生计为重啊,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吧。你们放心好啦,来年的事情我自有办法解决。”

王诏一生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积极践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化年间,有一年京城遭遇百年未遇之大涝,洪水已经漫过城门,眼看城外百姓的房屋、财产和生命安全就要遭受洪水的吞噬王诏见此危急情形,立刻赶到城外,冒着还在继续的倾盆大雨,带领众位同僚和属员冲进滔滔洪水中,指挥老百姓进行堵堤和疏洪经过一昼夜的抢,终于确保了京都周围老百姓和京城安全。第二天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家的财产由于没有及时抢救和转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夫人埋怨他说:“大人现在心里只有百姓,连自家的活计都撒手不管啦”。王诏不得不好言宽慰夫人说:“百姓这次遭受洪灾,虽然财产等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但田地的庄稼今年肯定歉收,来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而我们家虽然财产遭受了点点损失,但以后的生计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有着皇上的恩宠和朝廷的俸禄”。

由于这次的风吹雨淋和劳累过度,王诏之前的病情又加重,于是他向皇帝请辞归乡度余生。皇帝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请辞,说:“卿慎疾自爱,勉修乃职,其毋去”,还因为他“才行端良,操履清洁之士”又给他升了官职,主持工部常务工作。如此,王诏“感恩力疾,不敢复言乞归”。成化十六年(1480)春,王诏在署办公时,忽然中风醒后于是再次请奏归田,宪宗皇帝此时才许其致仕退休,然最终王诏不幸死于致仕途中。

纵观王诏一生,勤政务实、忠孝以励、和人善事、廉声誉朝,可谓虽身居工部尚书高位,却一生清正两袖清风;皇帝感其忠孝廉爱,于是下诏着工部属员协助其乡邻修缮王氏宗祠,以彰风于国人;族人和乡邻们后来也在他的胞衣之所建了一座“尚书坊”来隆重纪念他。


作者简介:李泽龙,湖南衡南人,1987年出生于云城。主研经济政治学,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中辞赋》主编,衡南文联《云集风》杂志执行主编。


点击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云集君丨衡南一代传奇循吏:王之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工部尚书王素手迹欣赏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名言背后藏着怎样悲惨史事?
绩溪龙川胡:一文一武两尚书,其中一位被称为“皖南包拯”
龙川的“恩荣坊”与“乡贤祠”(皖浙沪旅游61)
遗落在祖祠神龛中的那只青箱
周顗:晋朝一代名臣出汝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