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学奥数 不能“太功利”
时报讯 现在的小学数学题都挺难,常常让很多家长都无从下手。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节省课时,一些老师会只花几分钟来给孩子解一道题,用的是成人思维,而大大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水平。一些老师为了让孩子应考,常常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把五年级的知识都灌输给了孩子。但这样的数学教学有效吗?

  和睦小学的校长张翼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22年。在他看来:“孩子学数学,是学会数学的思维到学会思维的过程,而不是一味‘题海战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会‘学退’,‘行慢’和‘思远’三个词。”

  在数学课堂上要会“学退”
一代数学宗师华罗庚,曾告诫大家:“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在张翼文的数学课堂上,他将“退”放在了第一位。

  “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太难,很多老师会用成人的思维去教,但是孩子不一定听得懂。我们只有‘退’到孩子可以接受的地步,才能真正教会他们。”这是张翼文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小学四年级数学有这样一道题: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相同,问哪个的面积较大?

  很多老师都会用一组数据来演绎。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周长则是16cm(4×4=16cm),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也就是1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周长要和正方形的一样,那就假设长是7cm,宽是1cm,周长是(7+1)×2=16cm,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也就是7×1=7平方厘米。这样一比较,7<16,所以周长一样的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要大。

  张翼文说:“这样的方法看似很方便,举一组数据,把结果计算出来进行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但是,这是成人的思维,孩子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就不会完全理解。一个星期之后,他们记住的就只有这句结论,而不是为什么,这就是把数学学‘死’了。”

  那张翼文是怎么教这道题的呢?他是怎么“退”到孩子可以接受的地步呢?

  “同学们,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16cm,那边长就是16/4=4cm,那长方形的周长也是16cm,长+宽=16/2=8cm,你们自己算算,长和宽的组合到底有哪几种可能?”

  这下,班级里的小手一只只举了起来,“6和2”、“3和5”、“1和7”。

  “对,那你们把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算出来试试。”

  “12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和7平方厘米!张老师,我发现都没正方形的面积大!”一个小姑娘兴奋地叫了起来。

  张翼文说:“数学定律一般很抽象,如果老师演绎一遍,就让孩子囫囵吞枣地接受,孩子其实是不理解的。我一般会不完全归纳,引导孩子自己去学着找到规律,那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个定律。”

  

  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行慢”

  “现在的社会太‘快’了,中国的GDP增长得很快,其实这是在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很多人开车开得太快了,这是在牺牲大家的安全;我们中国的教育也太快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学会了五年级的内容;高中三年的知识,却只用了两年就学完了,这是在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太‘快’了,老师们要学会‘慢’一点。”

  一些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三下五除二就解好了一道题,但解题速度太快,让很多孩子连思考的机会都没有。

  张翼文说:“数学课要慢,一些难的知识点,两节课不够,那就用三节课来上,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而磨灭了孩子学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小学三年级,有这样一道题:被除数+商×除数=36,问被除数是多少?”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只要花两分钟,就可以‘教’会孩子。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被除数+商×除数=36,可以变为2×被除数=36,被除数=18。”

  “看似很简单的一道题,但实际上全班有30%到40%的孩子还是被蒙在鼓里,因为被除数三个字对他们来说好抽象!”

  这道题,张翼文就会多花十几分钟来教会孩子。

  “孩子们,你们代几组数字进去看看,比如12+3×4=24,6+2×3=12,谁愿意来黑板上写几个这样的例子?”

  台下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一个男生走到了黑板前,很快地写下几组数据:“8+2×4=16,9+3×3=18,10+2×5=20,18+2×9=36。”

  “啊,张老师,我发现规律了,每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那个数字都是被除数的2倍!”

  这个男生写到一半,恍然大悟。这下,台下的同学也陆续发出了“原来如此”的叫声。

  张翼文放慢了“脚步”,却让孩子真正地懂了。

  

  数学教学要做到“思远”

  除了要做到“退”和“慢”,张翼文认为数学老师还要学会“思远”。

  “我们教孩子数学,不是为了让他们应付考试,而是要锻炼他们的那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年后,很多孩子从事的工作可能完全用不着数学。等他们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之后,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了。”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张翼文不会直接把答案算给孩子看,他会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自己发现规律,找到答案。这是一种思考的过程,6年下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考虑问题会更加周全。

  在孩子长大后,数学能力体现在哪里?

  很多人会问:“我从事文字工作,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用不着数学!”“以后,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用不着算钱了,因为每家店都可以刷卡?”“韩寒那么成功,可是他的数学却是不及格!”“马云那么富有,但他读的却是英语系!”

  张翼文听到这样的问题,笑着告诉记者:“在生活中,你遇到难题的时候,运用的就是数学能力。你做数学难题时,这个方法不对,你用另一种,再不行,就又换一个方法,直到对了为止。在生活中,比如在一场工作面试中,人力资源总监让你说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很抽象,会泛泛而谈。此时,你就可以‘退’一步,换一种思路。自信地说‘吴斌的价值观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坚守伦理底线,忠于职守……’”

  

  孩子学奥数 不能太“功利”

  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学数学,课余时间,还得学奥数。

  记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杭州市的一所民办小学里,30多人的一个班里,只有1/6的孩子没有学奥数。其中,一个男生,一个星期里一共要上四个不同的奥数培训班,最后拿到了“走美杯”一等奖和“华杯赛”一等奖,被文澜中学录取了。

  在张翼文看来,“奥数本生是好的,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在这股‘奥数风’,吹得有点‘功利’。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学奥数,也不适合学奥数,但家长逼着他们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民办初中的入学门槛要求,在‘华杯赛’、‘走美杯’、‘希望杯’等奥数比赛中获过奖项。”

  其实,奥数成绩是可以练出来的。做的题目越多,掌握的规律越多,孩子就会越考越好。

  张翼文说:“我以前教过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并没有学过奥数。但他们到了初中,数学也可以学得非常好,常常会超过那些学过奥数的同学。”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奥数,那你应该鼓励他学;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那家长们最好不要逼他们。

  

  教数学,不能骂,要鼓励孩子

  

  “你最不喜欢的一门学科是什么?”,很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数学!”

  这是为什么?张翼文认为:“相比语文、英语等一些学科,数学对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小女生,数学考试老考不好,次数多了,就没有信心了,还越学越差。”

  “孩子数学学不好,你千万不能打骂他,要经常鼓励他!”

  现在,张翼文在教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班里有个女生,每次数学素能测试都是班里最后几名。但他从不批评这个女生,还常常在4:30之后单独给孩子辅导。两个学期下来,这个女生的成绩慢慢好转。就在前几天的一次期末数学素能测试中,她考了93.5,全班第五名的好成绩。

  张翼文在全班面前,表扬了这个女生,还让她做了榜样人物。就从这次考试之后,这个女生的脸上多了一份自信,数学课上举手发言的次数也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下册试题大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孩子期末考试进入倒计时啦!关键知识别错过!三年级数学复习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