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華嚴「四十二字輪觀」前加行報告(之1)

()、上期華嚴「四十二字輪觀」前加行報告(6) 提出後經 師父開示: 『要觀四大,當從自身四大觀起。要修後之四大及空識,先要從佛理上理解,此在《楞嚴經》上都有提及觀念與諸聖如何證得,從理念上先做一些探討。以下都是些理念的論述,實修上因還未達到目標,尚不能有具體的報告。

《楞嚴經》云:「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青色、黄色、紅色、白色在《楞嚴經》上廿五位菩薩聖哲,各說出悟道法門,何為最殊勝。及其他經典亦有此「地、水、火、風、空、識」等證悟之法』

 

()這中間我仍一直在加強十遍一切處之第五地。六水。七火。八風。九空。十識。等之一切處定。故稱地遍處乃至識遍處等。

 

()、師父在講經時有開示到:『娑婆世界之世間相是眾生共業所幻化,這問題比較難理解。若是說有魔術師幻化一些相,或有修行者能真幻化一些真實境物,後者是比較能被覺知那是妄,這應不是難事。』

 

()這次報告內容是在做加行觀遍一切處。其觀方式之文章,於前報告(-6) 已有列出。文如下:

 (4_1).識一切處:就開始進一步「地、水、火、風、空、識」等遍一切處之彌勒菩薩就從座位起立,頂禮佛足,向佛陀稟白而說:我想起了過去世經過微塵劫的以前,那時候,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燈明佛。我是跟隨那位佛 陀出家學道的。可是我出家後,還是重視世間的名譽,歡喜往來於貴族的門戶當中。那時候,日月燈明佛就 『教我修習唯心識定,以便證入正定三昧的道理,我就依教 奉行,歷劫以來,都用這種三昧的方法去修習,在這個其間,曾經奉事過恒河沙數的諸佛,因此,追求世間虛名的心,便完全消滅無存了。』

所謂 唯心識定:審觀萬法皆從心識所變,萬物萬法,並不是實有其體,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了達一切外境,皆是如夢如幻,皆是心識所變現出來,證悟萬法皆空,心地不著諸相,心識自然正定現前。』

等到燃燈佛出現在世時,我才得成無上妙圓的識心三昧乃至證得無窮無盡的佛國剎土, 『所有的淨與穢,有與無等,皆是我心所變化顯現的境相。世尊!我了悟萬法都是心識所變現的幻相,識性流露出無量的如來。現在能得到如來您的授記,遞補我為下次,降世成佛的人,佛陀問我們什麼最圓通?我是觀察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是唯識所變現的,證到識心自在,圓滿光明,而進入圓成實相的境界,遠離依他而起的心意作用,以及滅除計所執的執著習慣,得到無生法忍,』 這是修持第一好的法門。

 

 ()為了要修識一切處,要先來了解這個,「識」即了別之義,是心作用之面,前六識能認識對象,故稱為。識乃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本體功能,是幻化虛妄暫有的現象而已。知做為助緣,而產生識界,這三處都沒有固定的所在,所以根與塵,以及識等三個界限,本來並不是因緣所生之法,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實實體性。乃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本體功能,是幻化虛妄暫有的現象而已!也是循業發現之事。眼等識緣實境起是現量。

除了由上文來了解之外,為了要更來了解:『界唯心,萬法唯識與及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故特別找出下面這些資料以幫助了解。

(5_1)由佛光大辭典查出說明如下:

三界唯心:謂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現象皆由一心之所變現。全稱三界唯一心。即為萬物之本體,此外無別法,凡三界生死、十二緣生等諸法,實是妄想心所變作。六十華嚴:「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中略)心造諸如來。」有關此「之義性、相兩家說法不同。(1)在法相宗,指阿賴耶等心識;以此證阿賴耶緣起乃唯識所變之義,故攝大乘論釋作「三界唯識」,謂心與欲等愛結相應,遂墮在三界(2)在法性宗,指如來藏之自性清淨;即真如隨緣作諸法之義。謂造一切法,而一切法本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乃畢竟平等、不變不異,唯此一心,故稱真如。華嚴經依此而有三種不同論法,即:(1)二乘之人有前境不了唯心,縱聞一心,亦僅謂為真諦之一,或謂由心轉變,非皆是心。(2)異熟賴耶可為一心,以其揀無外境,故說一心。(3)如來藏性清淨,理無二體,故本為一心。

唯識無境:萬法唯識所現識外無真實之境。唯識,無境,又作無外境意謂唯有識而無外在之對象,係唯識學派之根本學說。唯識二十論記以「」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識」一語意謂無境。蓋識之顯現乃阿賴耶識由無始以來分別薰習所致,由此顯現所取之外境與能取之我,故大乘莊嚴經論述及唯心者有二種顯現,即所取與能取之顯現。又攝大乘論說依他起相為十一識,然皆不過是阿賴耶識所顯現,並無實在之外境與認識外境之主觀。是故,三界諸法皆唯識,離識並無實在之外境。即世界一切現象皆為內心所變現,心外無獨立之客觀存在。成唯識論載,外境隨緣而施設,故非有如識,內識必依因緣生,故非無如境,即指諸法隨人之情識設置而非實有,所緣之境,唯識所現,諸法皆不離心。
 自唯識現觀之次第而言,首於煖、頂之位了知唯有識而無外境;其次,於世第一法位亦了斷識之判別作用,於見道通達無所判別會得之法界。又由攝大乘論述四種理由,可了解一切識為無境之理(1)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所見有種種差別故。(2)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智,如於過去、未來、夢、影像有所得故。(3)成就應離功用無顛倒智,若有境,於其中能緣義,識無顛倒,不由用功即得真實智故。(4)成就三種勝智隨轉妙智,此三種即:(a)得心自在一切菩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境顯現。(b)得奢摩他、修法觀者,唯作意諸境顯現。(c)已得無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前時,一切諸境皆不顯現。

(5_2)由楞嚴經內可得有關之說明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世尊啊!如果世間一切六根六塵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等,都是自性本體的如來藏,都是本來就 清淨,但是為什麼忽然會生出山河大地等諸有變化的現象呢

佛陀問富樓那說:如你所問,自性本體既然是清淨本然,為什麼會突然生出山河大地等物象來?你平常不是有聽我如來講過:性自覺故,性自妙明本來覺故,本來明妙的道理嗎?富樓那尊者說:是的,世尊!我時常聽到佛陀您,宣說過這種的道理。

自性本體如果不明的話,就會墮入昏昏默默的境界,而不是澄澄湛湛的本覺靈明自性。假使有明的話,就會陷入昭昭靈靈之障,也就是本明中再添加明的念頭,正是多餘妄為,因此將妙明一轉而成無明,真覺一變成為妄覺。將性覺妙明清淨本然之體,迷昧成為無明的業識了。

直覺本來就有明照不是任何所能使明照,因為妄起心念要使明照而成立所明的對象,所明既然虛妄的成立產生,自然也就相對的生起你虛妄能明的無明妄 心,因此沒有相同或者相異的平等體性裡,熾盛的生成能明與所明相對的不同,再分別各異那相對的不同,因為有相異差別的產生也就成立了相對的同一;既然有同一與相異的發現標明,因此又再產生成立相對的沒有同一與沒有相異。

像這樣互相擾亂,互相對待,而生疲勞變態的物理現象,疲勞變態一久,就會發生物質本能塵勞的運動,會自然互相成混濁的狀態,因此而引起心理知覺上的塵勞煩惱,而形成了世界靜態就形成虛空,虛空的體性是相同的,世界萬有就各有不同,那個不是同也不是異的眾生,是真正妄動有所作為的業報法。

真覺既然起妄想無明,就會使真空迷昧,能所相對待而成動搖的狀態,故會產生風輪性的大氣層的本能,來執持世界。因為虛空形成動搖的狀態,本體堅執妄明,而凝結成立固體的物質,故有金屬性能的物質寶藏,既成的妄明覺體,既立堅礙,所以就有金輪性的固體在保持國土。堅凝的覺性,既成為大地物質寶藏,又在虛空妄明中搖動不止,而生出風性的空氣。風性與固體的金性(地質)相摩擦,故有火性的光熱發生為一切變化的性能。寶藏之體明淨,而生潤濕的本能,因此,火性的光熱上蒸,致有水輪包圍於十方的世界。

風大:真覺起妄明,就成為頑空晦昧,也就是妄覺與頑空互相對待,互相傾奪,形成動搖的現狀,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地大:空昧覺明與昏昧互相傾奪,生搖動之風。自性本體變態的光明,堅固凝結,而成立固體的物質,屬於地大,是堅固心所形成的。

火大:風性屬動,金性屬堅,動性的風與堅性的地質互相摩擦,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水大:大地中心的物質寶藏,與光熱相成產生潤濕的本能,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一切世界的萬象萬物,都由地水火風而成,地水火風都依無明妄心,無明妄心的來源就是妙明覺性。故說世界之所以形成,不外乎真如妙性也就是吾人自性本體的真心。

火性上騰,水性下降,交互發生作用,成立堅固的物質世界,濕的成為大海,乾的變為洲陸,因為是這種道理的緣故,在大海裏面,火光常常爆發。洲陸土地當中,又有江河流注,水勢如果劣弱於火性時,地殼就凸起而結為高山,因此,當山石盡力打擊時,就會發出火燄, 岩石如果融化,就會成為水,土勢如果劣弱於水性時,就抽拔而生長草木。因此之故,樹林草木遇火燒掉就變成土質,盡力絞扭就成為水漿,這些物質交互妄動而發 生作用,能量遞相變易互為種因。因為是這樣的緣故,世界乃相續不斷的存在。

再者!富樓那!吾人的身心照明妄動,不外有他,因為對覺心體性妄加使明是主要的罪咎,妄明妄所雖然已經成立,可以仍然不超越過靈明的自體,因為 是這樣的緣故,聽到的不超出聲音,見到的不外乎色質等現象。

自性真心的妙覺靈明,也與這個道理一樣,你有虛空的業力明顯發起,就會有虛空的業果顯現出來,有地水火風等各別的業力明顯發起,就會有各種業果 顯現出來,如果各種業力都一一明顯發起,就會有各種業果一一顯現出來,為什麼同時都會現出作用呢?富樓那啊!譬如一個潭的清淨水裏面,現有太陽的影子,兩人同時都看潭中的日影,然後一人向東一人向西各自向前走,這樣,就會各有個太陽,跟隨著二人的方向移動,一人向東,一人向西,太陽是沒有準定向誰的目的 當然不應該強辯說:這太陽是一個,為什麼會隨著兩人移動呢?如果太陽已經分成二個,但是為什麼水中所現的只有一個?這些展轉顯現的虛妄幻相,實在沒有真憑 實據可追究。

行者先由觀外塵境而體知如何起識心相應,了知色相於外,心緣色相而生識,係屬依他起自性。若能不執一切境相,則能去除遍計所執性。識心所緣為心之所變現者,故識均無所實是謂識心皆妄

最後悟知以唯心,觀三界空理﹔以唯識,來觀萬法空理,了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理。行者了知道理後,心能不外攀緣,讓心虛凝而不著一切外相,如此能入三摩地正定中,行者任心識起滅而不著一相。

行者雖得識心三昧定但未認識本性與識之關係,未臻識性合一,得妙真如性,使識性能圓滿周遍,故須進一步用功。行者進而深入悟知真如性海、如來藏、識 本是不二。一切識法生起,先由真如空體起覺性,由覺性起識心,故知一切法由空性而識性,覺明真性、識心 體性本是一如,如來藏識本是妙真如體性所具有,故行者能由前悟知之唯識心定,進而悟入微妙真如,圓滿成就識心三昧。

(5_3)、由師父所講文內,以幻師幻變之情形以做為說明:

1.所以把阿賴耶識看成在四衢道變魔術的幻化師一樣,然後此等弟子看到幻化師所幻化的人、寶物、庫藏……等等,都認為真。進一步講到,第六識、第七識都等於是幻化師的弟子。既然阿賴耶識(八識)當作幻化師,阿賴耶識是第八識。那第七識、第六識等等的,等於是幻化師的弟子。因為它會執著阿賴耶識所幻化出來的業緣為真。就像所講的,別人有智慧的,看了明明知道是幻化師所化的,四兵或者珠寶……等等的,但這裡幻化師的弟子無明,就認為是真的。幻師所幻化的,離不開主觀能夠幻化的心識;弟子是比較迷糊一點,會執著所幻化的為真。所以大概地前菩薩,以及還沒有入地的菩薩,都是會迷糊的,因為他們學佛尚淺,修證的境界不高,難怪會執著。所以這些人都常常講:「我看到什麼、我體會到什麼」,都很執著、放不下。

2. 幻師大略分為三種,包括:惑業、菩薩、八識。

一能造幻故名為幻師,即惑業(一種),因為他能幻化,幻化就是無中生有,就是用念力讓它從無中化成一個東西,化成一個 人、一匹馬、一隻象。你若還沒成就,就去學這種幻,就會忘記求解脫道。如果你修到了解脫道,你再來學幻,那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有時候會變現。

菩薩(二種)要利益 眾生,更要待心清淨以後,能善於變化,你不變化就不能感動芸芸眾生。你用嘴巴辛苦講了半天,不如你現一下靈異,喔!效果很好,每一個人就信服,非常信服。信服歸信服,到底他要不要修到清淨?那又是一回事情。

 八識(是第三種)造幻主,對自己幻師來講,他是製造幻化事的主人,所以既然是造幻主,故名為幻師。名為幻化的主人,其實就是第八意識。我們說心力、念力,來自於第八意識本心。第八意識是我們的本心,所以本心才有這個能力。第八識也就是我們取了惑業,或可以說通三種名,即 造幻、造幻主、或者幻師,三個都可以講。因為阿賴 耶識就扮演這三個角色,義亦無失也,如果這樣講的話,以此三種名詞都來講第八意識的話,都講得通。因為它一有因緣,在腦筋裡面的阿賴耶識,它會化起那個境,所以是造幻;它會幻化,所以是幻主;它會造一切幻,所以就是幻師

3.如果心愈清淨的人,要化出一個活生生的人、動物,都可以做到,何況是此種小事,幻化師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要用第六意識妄分別來幻,這幻不起來。用第七意識幻,也幻不起來。一定是要用第八意識心來幻化但引導要幻化的識心,還是要由第六清淨識來前導。第八意識,跟我們阿賴耶識業的種子一樣,它也會幻化,主觀意念借第八意識的能力,就能幻化。日本的所謂忍者,也在學習這種第八意識的念力,有的人把大塊的木頭(如樹幹),曬乾以後觀想:「木頭著火!著火!著火!」當然不是剛開始觀著火,就能發火,要在那裏觀很久很久,一個月、二個月、幾個月以後,有一天啪地一下,真的木頭就著火了。這種就是用我們第八意識幻化,跟我們第八意識裡種子的能力一樣。就像所講的,在有智慧的別人來講,看了就知道那明明是幻化師所化的四兵或者珠寶……等等的,但這些幻化師的弟子無明,就認為是真的。幻師所幻化的,離不開主觀能夠幻化的心識;弟子是比較迷糊一點,會執著所幻化的為真。所以大概地前菩薩,以及還沒有入地的菩薩,都是會迷糊的,因為他們學佛尚淺,修證的境界不高,難怪會執著。所以這些人都常常講:「我看到什麼、我體會到什麼」,都很執著、放不下。

4.(神變)魔術師就有這個能力,所以,你隨便拿一個無情東西,可以變出很多有生命的東西,這就是緣無亦能產生他的心力,而成就一些幻境。這到阿羅漢以上都懂得這些心法,處識陰魔相者就有這個能力,知道該怎麼去用心識化用成物像,若不能除去此不實之法,而專注於清除內心種種污垢(八十八結使等) 的話,就有可能感招到欲界化樂天或他化自在天裡去。

 

六、(6_1)由上面得知「識」為真如性之作用。有六個心識(即前五識加第八識)

(6_2)怎麼生出識:六根是能緣的邊際,六塵是被所緣的外界,六識是根塵相對生識到的邊際。根塵相對生識,能見的體性是心識不是眼睛。若無經由根對塵之依他時,即不會起自性,甚至到生起法相,也無能生起來讀知此法相。

(6_3)修行在第一階段若能六根對六塵之事皆能不執,即証到依他起自性。唯在這一階段仍以要修斷身見(身觸)之事為最困難。要繼續加油。當修到依他起自性,而不會有遍計所執性時,可說「已知是虛幻,又可做到不執虛幻了」。而後再一直修就能修証到圓成實性,又到最後就能達 圓滿圓成實性此點為之後、之後才能修得到。

(6_4)由圖一可知五根對五塵,就會生出五識。且由第六識之作意經第八就可化出幻相出來,故可知「識遍一切處」。

 

                                       圖一

(6-5).行者由識性圓明中,能了知真如性海,起一切心變及心用的道理。若行者心識中染、淨諸法並俱,則心變現為方便有餘佛國土﹔若行者心識入有淨無穢境,則心變現為清淨莊嚴佛淨土﹔若行者心識中淨穢不起,則心識住常寂光佛淨土中。心可作佛,心可作天堂,心可作魔,,亦可作地獄!亦可作凡夫,故知三界唯心。

(6_6).又如彌勒菩薩能先得「唯心識定」,經至燃燈佛時,教其認識空性與識心之分別與統一相,始悟入圓通得無上妙圓識心三昧。此點為之後之後才能修得到。

()結論:

這段時間仍一直在做加行。報告都是理念的整理,與修證道理的悟知,述如上之情形。實修上,唯仍需續作加行,到可看到各梵字發出很多光到連該字體都看不到之情形,始算功德圓滿。同時也要加強有關清淨心之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與識有何差別?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淨土境觀要門
菩萨十地证境
大智度论 白话译(76)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