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剖列车》对筋膜的错误认知

上周在工作室遇到一位腰疼的患者,我帮他检查腰的时候发现是下胸椎段出现保护性痉挛,棘突上翘,但在给他松解痉挛十分钟后,局部痉挛再次发生,于是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并非在此。

 

交流中了解到他和我一样,平时习练八卦掌。按理说八卦掌习练者最不该出现疼痛的就是中盘,因为中盘无时无刻都在来回拧转,一旦有异常的应力聚集,就会在这来回的拧转中消失无踪。细问之下才知他常年单侧发力,而不是走的顺逆圈。

 

知晓这个隐情后,笔者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并屈膝顶胯,以后背和脚为支点做臀桥。果然发现骨盆整体向右侧旋转,左侧大腿缝匠肌绷紧而右侧则呈放松状态。在武术中,劲力的传导有耐于整体的放松,一旦有紧张区域存在,那么劲力在此便会裹足不前。

八卦掌属于内家拳,内家拳强调以意领气,以气推动,产生于根,并由伸展的躯体波动在身体中传送。良好的内家拳训练能使气产生并存储在脏腑与经络之间,在那里气就像一个个的弹簧,能防卫也能进攻。所以得法的内家拳习练,在做臀桥动作时大腿肌肉不应该呈紧绷状态。

 

这是为何呢?臀桥动作的根本在于以整体带动臀部支撑,但这位患者骨盆右旋,左侧髂骨前移,生生断开了丹田和腿部的力量链接,核心无法带动左侧,所以在臀桥动作中,他只有让大腿肌肉代偿整体的力量以使动作完成,这样便出现了左侧大腿紧绷的状态。

在我的建议下他尝试着左右各做了一次单换掌发劲,果然右侧蹬腿发劲比左侧蹬腿发劲干净利落得多,而且能明显感觉到两种劲力的区别,右侧发劲时,整个人如一个拨浪鼓般在极限位置来回抽劲,劲力是甩抽出去的;左侧发劲时,整个人的回转变得很机械,劲力也是像棍子一样扫出去的。接触传统武术的人能够理解这两种劲力的区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力模式。前者的甩抽劲在于全身筋膜整体瞬间的收紧和放松,因发生时间极短,调动参与动作的肌群极大,在冲量定律下,产生的杀伤力是致命的。后者的扫劲只是刻板地调动了身体数块肌肉将动作完成,力量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很难构成杀伤力。

在之后的矫正过程中,我发现他发力的力线是沿着右腿顺着左侧腰上去,到前侧绕过胸腔又回到右臂。这种力线走向与《解剖列车》中的任何一条肌筋膜线都不符合,所以笔者认为《解剖列车》对筋膜力线的描述或许并不完全。在长期从事某种体术运动的人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结构特征(比如内家拳习练者普遍腰曲较小),他们会构建自己独有的筋膜“传输线”,就像这位患者一样。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误将事物发展的结果当成事物的原理,就像《解剖列车》里所总结的12条经线一样,这些经线是我们后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天生就有。至少筋膜力线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是不能分出如此鲜明的12条,经线与经线之间的区域是模糊的,或者说是混沌的。

 

因为大多数人趋同的行为方式,因此形成了普遍趋同的筋膜力线。而非有普遍的筋膜力线,大家的行为方式才趋同。

最后我按照他右侧的发劲力线和力线上的结构调整了他的左侧力线,由左脚趾沿力线到左手指尖都做了相应的矫正,调整后再次让他试了下左侧的单换掌蹬腿发劲,患者明显觉得动作更加利落和干净,腰部的疼痛也在几次发劲后完全消失。

 

这是一例明显的练拳为求快速出功而失掉平衡的案例,传统武术将养生、健身、防身融于一体,习练者在获得技击能力的同时也强健的了体魄,延长了寿命。这是传统武术有别于现代搏击的一大特点,如只是为了快速获得技击能力,那么一个攻防动作每天重复千遍,连续一个月即可,不用站桩,也不用盘功架。

站桩和功架在传统武术里的作用在于帮助习练者找回身体的平衡、寻求内外感知的统一,以免在练功过程中对身体造成损害。古时候有练功走火入魔一说,其中一种说的就是偏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剖列车(图文)
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速成秘法
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八)(九)(十)
九朝古都内家门秘闻:(一)力上指尖
这是一份关于《解剖列车》的调查
中国内家拳学核心机密——卢氏结构六大层次剖析高华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