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嬉在清代是怎样的冰上项目,为何能被提到国家大典的高度?

冬奥会就要到了,为了映衬冬奥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清代的冰上运动——冰嬉。可能不少观众得知冰嬉是从《甄嬛传》里的相关情节开始的。事实上,冰上运动在咱们国家源远流长,早在唐宋代时代的文献当中,就有了相关记载。不过,冰嬉真正成为固定的宫廷活动,并且被载入国家典制,这是在清朝的事儿,尤其是和大家非常熟悉的乾隆皇帝有关。

清代冰嬉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早在天命年间,正月里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带领着王公大臣和福晋命妇们一起到太子河的冰面上去嬉戏,一般是男人们在冰上踢球,就是所谓的“冰上蹴鞠”,女人们则在冰面上赛跑,跑得快的就会得到更多的赏银。有的福晋命妇在奔跑的时候会滑倒,然后就惹得努尔哈赤哈哈大笑。

虽然嘲笑女性的行为不够绅士,但是从这段描述当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当时满洲社会男女之间是比较平等和开放的,而且让女性参与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也是有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那在娱乐活动结束之后,就在冰面上开设宴席,大家一起欢宴畅饮,把冬日的节庆气氛烘托到一个高点。虽然以上描述呈现的是节日期间的一种冰上娱乐活动。但是有学者指出,努尔哈赤重视冰上运动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在早年的征战当中,他曾经被一个部落围困在墨尔根城,一个叫费古烈的努尔哈赤的部下特别善于滑行,他手下都配备一种叫“乌拉滑子”的冰鞋,其实就是把铁制的滑条嵌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绑在鞋子下面,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简单而传统的冰鞋。费古烈就率兵穿着这种乌拉滑子,日行七百里,急速赶往墨尔根城去救援,就在城池即将陷落的时候及时赶到,给努尔哈赤解了围。此后,努尔哈赤就认识到了冰雪技能的重要性,把滑冰、滑雪与八旗兵的训练结合起来,同时也作为宫廷冬季的娱乐项目之一。

到皇太极时代,史料当中也有在盛京城外的浑河冰面上举行蹴鞠之戏的记载,直到清朝入关以后,史料当中也都有宫廷在冬天举行冰上活动的记录。不过呢,真正将冰嬉确立为“国俗”并且成为记入国家典制的重要活动,则是乾隆皇帝的创举。

乾隆钦定冰嬉为国俗

乾隆即位以后,有感于满洲文化正在逐渐衰落,担心满人很快就会被汉人同化了,于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兴满洲文化运动,他大力复兴满语,把满语里混杂进来的一些汉语词汇给剔了出去;重申骑射的重要性,并且以身作则,一反父亲雍正帝不喜欢去塞外围猎的做法,而是像祖父那样频繁地去行围打猎;同时呢,象征着冰雪运动和技能的冰嬉,也被乾隆钦定为“国俗”而记载到典志之中,成为清朝的一种文化符号。

根据乾隆朝编纂的《清朝通典》记载,每年农历十月,就开从八旗当中挑选“善走冰者”,一般是每旗挑选200人,那八旗就是1600人,由内务府统一来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等物品,就开始操演练习,到冬至以后,皇帝就会到瀛台等处阅看八旗士兵准备好的冰嬉表演。届时皇帝会坐在特制的华丽的船形冰床上,由人拉着在冰面上滑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沉浸式的观赏方式。

在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写的《御制冰嬉赋》中,他用一种夸张的笔法形容了冰嬉运动的独特,并且把它定位为满洲的“国俗”,说明自己特别用“赋”这样的文学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根据乾隆朝《起居注》的记载,从乾隆十七年到乾隆六十年间,举行冰嬉大典的次数超过150次以上。这个时候的冰嬉是在太液池举行,就是我们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每年冬季的三九时节,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啦,冰面冻结实以后,就可以开始举行冰嬉大典了。那个时候太液池周围要搭上彩棚、插起彩旗、悬挂彩灯,冰面上也要搭建起旌门来供表演之用。

乾隆时代的冰嬉盛典主要包括三个项目,分别为抢等、抢球和转龙射球。

抢等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短道速滑,就是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先到达终点者为胜,皇帝会给予额外的赏赐。抢球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冰上蹴鞠了,是冰上的球类运动,参加者分为两队,一队穿红色的衣服,一队穿黄色的衣服,冰面上会设置两个球门,射入对方球门是为进一球。不过呢,球是不许用脚踢的,只能用手抢夺和投掷。

据说抢等的参加者所穿的冰鞋是单轨冰鞋,就是鞋子下面只嵌一根滑条,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便于速滑;而抢球的参与者则穿双齿冰鞋,就是鞋子下面嵌有两根齿状的滑条,这样稳定性比较好,而且便于抢夺时候的重心稳固。

第三个项目是转龙射球,这个是最为隆重的,据说这个项目也是乾隆皇帝的独创。八旗的一千六百名士兵按照旗分相互连接,在事先画好的蜿蜒的冰道上滑行,整个队伍会形成一个两向反卷的彩云图案,非常壮观,用当时的描述就是“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

在滑行的同时,士兵们还要做出各种复杂的花样动作,有一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花样滑冰或者冰上杂技,有些动作还配有很好听的名称,比如说“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金猴献桃”、“鹞子翻身”等等,大家可以根据名字想象一下动作要领。同时呢,还有一些军事特点的动作,比如在滑行时拉弓射箭,在穿越旌门的时候要用手中的弓箭去射中门上悬挂的彩球。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把娱乐表演和八旗的骑射功夫融合到一起的这样一种展示。

我们之前讲过,乾隆喜欢用图画来记录这些盛典,他母亲的万寿盛典和妻子的首行亲蚕,都是用图卷记录了下来。那既然乾隆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也是国家大典,当然也会下令宫廷画师将它绘成图卷,将当时的盛景用图画的方式生动逼真地描绘下来,让我们今天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冰嬉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乾隆之所以把冰嬉定为国俗,提升至“国家大典”这样的高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冬天这一系列节日当中的喜庆气氛,作为宫廷一项娱乐活动。比如乾隆曾经多次奉母亲一起去观看冰嬉,让母亲也感受到冰雪当中,节日的欢乐氛围。当母亲去世后,冰嬉虽然还是照常举行,乾隆就觉得“嬉”这个字当中所蕴含的欢乐氛围太多了,跟他在丧母之后所应当表现出来的悲伤心境不大符合,所以就下令将“冰嬉”改名为“冰技”,我们可以看到从乾隆末年开始,官方史料当中都把这项活动改称为“冰技”了,意图就是降低其中的娱乐的含义。

其实除了娱乐之外,乾隆也把冰嬉看做是训练士兵、增强八旗凝聚力的一种途径。我们前边讲过,夏秋时节,乾隆皇帝喜欢去塞外围猎,以此训练皇族成员和八旗士兵的骑射能力,那冬天没法围猎,就在京城举行冰上运动,一方面提示满人不能忘本,不要忘记他们是来自冰雪之地的关外民族,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旗人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这样一种方式。

那皇帝会对所有参与冰嬉活动的八旗士兵予以奖励或者赏赐,也是体现出皇帝对于旗人的恩养和关怀的一种方式。比如有几个年份,因为遇到一些问题没有举行冰嬉,像嘉庆三年,皇帝表示自己忙于政务,无暇观看冰嬉,但是冰嬉虽然停止了,给予兵丁的赏赐还是照发的;再比如嘉庆九年和道光四年当时都是遇到了暖冬,就是太液池冰面冻得不够结实,没法儿举行冰嬉大典,皇帝也是下令该给予兵丁的赏赐还是照样给,只不过是按照原来的标准减半赏给。

最后,冰嬉也是清朝展示天朝国威的一种途径。乾隆皇帝常常邀请前来进行新年朝贺的内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节一起来观赏冰嬉,比如乾隆五十三年,他就邀请了土尔扈特部郡王、台湾屋鳌总社番头目、朝鲜和暹罗国使臣等一起来观看冰嬉表演,之后就在瀛台设宴招待他们。

冰嬉大典在道光朝开始衰败

不过呢,乾隆朝以后,嘉庆和道光朝虽然都延续了举行冰嬉的传统,当然当时已经改名为“冰技”啦,但是都没有再像乾隆朝的冰嬉那样隆重而连续,特别是道光朝,冰嬉的次数开始明显减少,规模也变小。有学者指出,在进入道光朝后,清廷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冰嬉盛典难以维系,我们刚才提到的“天暖冰薄”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停止冰嬉的一个借口。

到鸦片战争爆发后,朝廷是内外交困,乾隆皇帝创建的冰嬉大典就在史料当中消失了踪影,再没有相关记载了。直到慈禧掌权之后,我们之前讲过慈禧太后遇事爱和崇庆皇太后攀比,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了,所以她又恢复了冰嬉的旧例,我们可以看到,从光绪朝起,又有了皇帝奉太后观赏这项冰上运动的记载。

不过呢,这些记载却没有出现在清代官方的文献史料当中,而是像《申报》这样的媒体对冰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报道。尽管《申报》将这一活动称为“阅看冰鞋”,显然时人已经忘记了它的本名应该叫“冰嬉”,但是从报道的内容来看,“阅看冰鞋”的形式与内容跟乾隆朝的冰嬉是基本相同的,也是由八旗兵丁参与表演,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是乘坐冰床在北海冰面上观看,同时也邀请了蒙古王公前来观看,阅看之后也是给予士兵赏赐。

可见,“阅看冰鞋”和冰嬉的形式和目的基本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此时的冰嬉规模和举行的次数,已经无法和乾隆时期相比了,毕竟当时的政局已经使得朝廷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恢复乾隆时代的冰嬉大典。而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冰嬉活动,一方面是慈禧想搞一些娱乐活动开开心,另一方面也不乏是在国家衰微的情况下,希望用传统的“国俗”起到振奋旗人精神(作用)的想法。

虽然冰嬉在清朝宫廷当中整体上呈衰微的态势,但是它却促使了冰上运动在民间流行起来,清代有不少文人记录了当时民间的冰上运动盛况,比如以文笔优美而著称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当中就记载说:“积雪残云,景更如画,冰上滑擦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燕京岁时记》也记载说,“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於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可见当时人们都体会到了冰上运动的魅力。

另一本《燕都丛考》则记载了清末,“若天时届严冬,万籁萧瑟,游人既多敛足,而近年漪澜堂、五龙亭左右各设冰场,以为滑冰之戏,事实沿旧,不知者乃以为欧美高风,青年之人趋之若鹜,化装竟走,亦足以倾动一时,较之他处人造之冰场乎胜矣。”这里的漪澜堂、五龙亭就是现在北海公园当中的景点,也就是说昔日乾隆皇帝举行冰嬉大典的地方,到清末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进行冰上运动的场所。

那除了北海之外,京城的什刹海、护城河等处也都成为滑冰爱好者冬天的练习场所,其中也产生了很多民间的滑冰高手,为我们今天的速滑和花滑等项目打下了非常好的历史和大众基础。

好,冰嬉问题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大家还知道清代有哪些冰雪运动项目,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讨论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乾隆推崇的冰上运动——冰嬉
紫禁城冬奥会
[人文历史]从《冰嬉图》看清代冰上运动
数九寒冬冰上走
古都 | 冰雪古都展风华
趣说北京|震惊!老北京曾经竟有一支滑冰特战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