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rt舌头】色彩空间体——德国艺术家Gotthard Graubner


高特哈德·克劳普内尔1930年出生于德国埃尔巴赫,1947-1948年就读于柏林艺术学院,1948-1949年在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学习,1954年离开东德,来到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继续学业,1965年他来到汉堡艺术学院,并在1969年成为汉堡艺术学院的绘画教授,1976年-1992年担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1996年他回到德累斯顿艺术学院,2003年左右他再次回到杜塞尔多夫,在那里工作直至2013年去世。











高特哈德·克劳普内尔并不是一个轻易被潮流改变的艺术家,他一直在用他的感性、感觉和冥想推动画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听起来似乎很玄,但是,对于艺术家,这是他回到自我最真实的一刻,自由就是回到独立的自我,没有独立的自我便是奴隶,换言之,艺术最能给时代的启示就是“我”的精神,而不是“他人”的精神。












在艺术中,艺术家到底留下了什么才能够被后人铭记,当然是“不同之处”,这是毋庸置疑的。先不说是否推动时代的发展那些原本属于社会学人类学的假说,单就艺术本身而言,丰富扩展艺术形式的经验,便是值得大书可书的。














从高特哈德·克劳普内尔制作差别模糊的色彩图层,并且改变传统画框的样式那一刻起,已经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拉开距离,犹如床垫一般的绘画改变绘画的形态,把身体与作品连为一体,绘画有了独立的生命,它在墙上呼吸,那些对象那些细节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形,从而避免图形的意指,即便有形也似乎也具备可变性、不确定性,如此一来,它们激起的想象开发了一个个无限连绵扩散的冥想空间,有形失去屏障为无形敞开想象,另一面有深度的“真实形态”被观众在思想里观看。













(额外叨叨几句,在帝国,所谓的专业群体——无论是藏家还是各个艺术行业从业人员最缺乏这样的感受力,一个是木有艺术史的常识,另一个是对形式的审美,不敢说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仍然在用对自然的模拟思维判断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帝国“有形象的绘画”长盛不衰,因为失去了形象(那些惯性的造型逻辑),他们在作品面前瞬间失去自信与判断,成为一穷二白的傻叉,您想想,不明白艺术形式的一帮家伙们在所谓艺术圈呼风唤雨,兜售的艺术能有什么价值?)















再聊高特哈德·克劳普内尔,假如说空间是与时间相对应的物质存在形式,它构成了物的多重立体结构,那么,在无限平行的空间里,逻辑的抽象才是空间立体结构的黏合剂,可以说抽象概念是参照于空间存在的,在这里抽象被想象“看见”,尤其在高特哈德·克劳普内尔中,它让我们知道“它真实存在”,就活跃于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瓦尔特·斯迈林:卡塔琳娜·格罗斯与戈特哈德·格劳伯纳的色彩空间维度
德国艺术家弗雷德里克·维钦的油画艺术作品
【原创】无人在场:康迪达·赫弗以及室内摄影
【人物】康迪达· 赫弗:成名晚也不是什么坏事
名家欣赏|卡巴内尔 学院派绘画的光芒
水彩画里的童年,国境以南的童年阳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