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久双:《张永旭》个展


张永旭 《夏日》150×100cm 布面油画 1988

2019年11月2日,张永旭的同名个展在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其1980年代至今的创作,这个展览是他近三十年艺术轨迹的扼要回顾,也可以看作是其创作动向的最新展示。
不久前,在一个灰暗的下午,有幸在张永旭的工作室静坐一下午,回来的途中我记下一些画面:“在有节奏的车轮嘎达声中传出了夜莺的歌唱,于是我奔向山野,迅速穿越丛林,又闯入一个乡村。‘大爷,请用拖拉机驼我去村口吧。’于是有狗吠声,孩童追打的尖叫声,和越来越近的宽银幕露天电影院——铁道游击队——地铁战——英雄的牛皮吹得都挺大,村口彩旗飘飘,过去的年轻人翩翩起舞,拥挤的旋转舞台,不幸的人纷纷落下,杯觥交错中不少已经得意忘形了。酒红的警察以力气束腰,追打那些烂醉如泥者,还没回给神来的学生落荒而逃,奔跑中,他们的旗帜掉了,帽子踩了,又有许多警察集结成矩,严严实实,仿佛被大皮带困绑在一起,皮鞋哒哒哒敲打着地面,踩踏所有迁徙中的青蛙。青蛙张着大嘴,吞吃了一座城市,吐出一个窗口,其中,妓女和酒鬼烂醉在酒吧。”与其以往的作品作品相比,张永旭近些年作品的场景“切换”感较之以往更加自由。
尽管多幕叙事共存于一个画面的手法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圣经题材作品很常见。比如,单幅画面需要将先后几个时间段的情节组合在一起,这样单幅作品实际上起到了多幕连续的效果。不过张永旭的多重情景、时段的剪切、并叠,也是他称之为向蒙太奇致敬的方式显得更加随意和俏皮。作品《福海冬扑节》至少有五个场景的集合:整个画面是结着冰花的新疆蓝的铺开,这边捕鱼那边烤,这边点火,那边射箭,有人游船,有人取暖,一片欢快与喜悦。所有场景皆揉搓进一首欢快、诙谐的歌谣之中,赋予了“纯净的当地风味”。有意思的是,近期某些作品中还出现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形式,比如,画面上会弹出一个小窗口——发生在某个空间内部的另一幕剧情。例如,航行在大海的轮船上空弹出了一个小包房,一家几代围着一宝贝的画面,画名为:“小祖宗”,貌似是两代人与独生子女之间的嬉戏。又如,另一幅题目为《穿越》有湖泊的高山上弹出了白色的伊壁鸠鲁和孟德斯鸠石膏像。雪山的极远处是人类的帐篷,又有鱼儿跃腾在山谷之间,恍恍惚惚间是亿万年的时空的交错,曾经沧海桑田的感慨。

张永旭 《绿洲》210×180cm 布面油画 2009
说到底,张永旭的作品自然与当代的艺术潮流有些格格不入,在观念艺术、跨媒体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候,他还是从事架上具象绘画。在架上绘画的领域中,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那批人多已英雄气短或有奄奄一息之疲态,极少有人继续用低哑的声音吟唱历史、个体命运、理想。他却仿佛沾满颜料跳入群魔乱舞的艺术场,轻车熟路地避开那些迎面而来的公牛。
他健谈却不喋喋不休,并没有美化那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不同社会阶层、身份地位的人群在他的作品中都要拉平为俏皮、却不轻佻的小人体。这些人物的形象有点夸张、漫画感,甚至有点喜感。他说,希望“在生活中发现瞬间的价值,探索无尽的可能,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将你(之)扑捉,抓住那些没有做作的神态”。我愿将之称为“童谣式的形象”,因为这些童谣是用最单纯、简洁词句概括出最鲜明的形象特征与个性并使之有趣、有韵。画面时儿会冒出的某个形象也会让人忍俊不禁,但不会捧腹不止。笑声是有节制的,似乎也提醒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正在发生。Bob Dylan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感觉,歌词是这样:“something is happening but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do you, mr. jones(有些事情在发生,但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是吧,钟先生)”。轻松、诙谐气氛中好像面临着一丝尴尬,并非刻意而为,似是暗示某种难以预料和不可控制的现实。

张永旭《天地之间》130×210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天地之间》、《新格局》中的现代楼房有着积木一样的颜色和形状,但这些楼房要么漂浮/浸泡(?)在水中,要么它们实在是太高、太瘦了,扶摇直上却摇摇欲坠。但是画面的位置经营总是井然有序,各安其位;色彩闪烁且温暖、湿润,在白垩般的光线引导了冷暖的交替排列的次序。轻松的笔触铺就的土地,带着热气上腾,冰雪融化,大地熠熠发光。但并非舍弃了细节,因为即使眼角颤动微光他都给予了微妙的涟漪。一种“稚气”总会被另一种训练有素的老练呵护着,看似随意,却是一种真诚的劳动。画面不断地,被笔触翻松,如农人快乐的劳作。笔触的细点和频率但总有弦外之音:理想,或说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总是承载在一种脆弱性之上。这种荒诞感,像极了喜剧电影《憨豆》中感觉,善意的嘲笑,却并不把自己排除在外。憨豆的片头曲采用了基督教圣歌“Ecco Homo”, 意思是,“瞧,这个人”。看着憨豆捧腹大笑,有些人却以为是看着那个自己。“我們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这一次,他又瞄准了那些白色的石膏像——从苏式美术教学的必经之路——追溯个人的艺术经历以及“伟大的艺术传统”。在这批画中,不难察觉到“伟人”与“偶像”之间的纠缠,光荣与失落并存,以及“红旗下的蛋”的那种执拗与矛盾:“我们是谁的后代”?
张永旭 《新格局》130×210cm 布面油画 2011

“红旗还在飘扬,没有固定方向”,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欲望上腾,国家机器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难有共同的理想、价值观撕裂的社会,艺术作品可以充当面对冰川裂痕的呼喊吗?还是可以充当安慰剂、调解员?它可以跨过理性、仇恨的顽梗性,播下和平的种子吗?“故此对我而言,假如因自己的画作影响了周围,世界变得更为和平,那将是我最感兴趣的方向,为艺术去个下定义毫无意义(张永旭)”。作品《绿洲》却没有绿荫,荒漠中有两个油桶?!油桶外的荒野空旷,右下角却似有一场人与兽的恶战。一个油桶里面有个草场,是钴绿,其中游荡着三两只小动物。另一个油桶被修建成美丽的泳池,注入了蔚蓝的水,假山前面游泳的人,姿态优雅,浪花还拍打着石头,看起来很美。

张永旭《绿洲》210×180cm 布面油画 2009
张永旭的作品好看,也很有趣,容易让我想起那些玩火的孩子在野地里点起火花,尖叫、蹦跑。火作为文明与灾难的象征,有诸多的比喻。在圣经中,它象征毁灭(马太:3,13)也象征着重生(马太:11)、引导(出埃及13)、洁净(王上:18),火既是警示、不安,也是希望、温暖,照亮洞穴、影子。确实,在他的作品里,与火有关的场景也比比皆是:焰火、篝火、灯火,烽火,烤火,还有滚滚的浓烟对面消防员在救火——没错,这是一种久违烟火味,也是与国家理想主义、民族、生态、生存有关的浪漫主义情怀。2019年,张永旭完成了一件“公交车内看手机”的作品后写到:
“在高速上,在地铁里,在几乎所有的公交交通里,不看手机的人几乎是疯子了,我看他们那么多专注,如同学者一般耐心,我坐在后排,我不敢起身去看看司机是不是也在这样。我高喊了一声,对不起,我要下车了,眼前的同行者,整齐的翻了一下白眼给我。”

关于作者  

陈久双,艺术家、艺术史论学者。






关于展览

艺术家张永旭
1963年出生于新疆,毕业于央美第四画室
2000年后每年在新疆长期驻留,创作、旅行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个展
2018年《帕米尔的出口——张永旭个展》,步步高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长沙
2017年《异乡客——张永旭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曼谷
2014年《远方》,外滩三号沪申画廊  上海
2013年《归乡》,新疆当代美术馆  乌鲁木齐
2010年《唤醒》,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3年《张永旭油画展》,红色经典美术馆  南京
2002年《新鲜沙尘暴 绘画/DV 展》,意大利使馆 北京
1997年 《张永旭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北京
1995年 “Yongxu’s Oil Painting”,Long Island University Paramount Gallery  纽约
1991年 “A California Artist”,509 Culture Central Gallery  旧金山
1990年 “Close Behind the Door Paintings Exhibition”,PS1  纽约
1989年 《张永旭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北京
 
主要群展
2012《从现代出发——15位艺术家的15个表达》,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2《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博览中心  乌鲁木齐
1995《第三届全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1 “Six Persons from the Universe”,East Village La Mama La Galleria  纽约
1988《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美术馆  上海

展厅现场
开幕现场
编辑|刺刺

《艺术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春妃 绘画作品
未来已来:蜂巢24位80、90后艺术家
70油画公社 || 张永
展览预告 | 罗中立个展<状态·巴山变奏曲>
“面具”的背后 | 曾梵志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