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地与突围 |尹朝阳:循环往复,破而立之

在疫情依旧肆虐的当下,做这样一个“无用”的专题多少有些不合时宜。面对这场世界灾难想必不少人也会感到艺术的“无用”。只是无论这个世界奔向何种境地艺术依然会在。一些无用的思考也依然被需要。就当是在这纷乱与晦暗的现实之下一次充满无力感的无为之为。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找出一个角度整理一些或许无关紧要的思考记录下来。仅此无它。

面对现实艺术家有与常人一样的困惑和痛苦但通过艺术进行一种安静的抵抗同时保持清醒的观想也许是当下所能作出的最好的应对。

尹朝阳

1970 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

199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居北京


江山
布面油画
65x80cm
2019






隔江秋色
布面油画
210x320cm
2019






 金色山谷
布面油画
150×200cm
2019





一个艺术家身处的地缘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对其创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这种在地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会以何种方式参与到作品中?它在为艺术创作提供养分的同时,是否也形成了某种限制?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在地性是否就意味着牺牲开放性与多元性?又或者,越是在扁平化、通识化的时代,艺术的在地性愈发可以显示出其特异价值?


漫艺术= M: 您的创作所在地在哪里?
尹朝阳= Y:  主要在北京,近些年来每年会有几次外出写生,集中在河南嵩山一带。

M: 您有过在不同的地域长期生活和创作的经验吗?
Y:  没有在北京之外的地方长期生活创作过。

M: 您的艺术创作和您所处的地域或者曾经长期驻留过的某个地域(文化、经济、历史、地域性格等)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显性关联或隐性关联)
Y:  从1996年美院毕业以后主要生活在北京。北京的整体氛围,其实在九十年代和之后的十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整个九十年代的艺术是那种八十年代短暂启蒙之后的一种惯性爆发,今天看那当然有种自身挟带的来自于青春期的躁动特质,加上北京所特有的干裂和硬朗,以及那个时期少有的松动,今天看很像是一段黄金时代般的短暂光亮。

M: 如果有关联,您会在作品中有意识的深化它吗?或者您会在作品中有意识的弱化或者试图消除这种关联吗?原因是什么?
Y: 2010年之后,我开始选择一个截然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主题——山水。这可视为一种文化视觉基因的自我回顾。一方面,面对所谓“当代艺术”的流行以及呈现方式的固化,它越来越难以使自己兴奋。更深层的原因是那种新奇和光鲜已经带来心理疲劳和厌倦。如同食物和水,再好的饮料也替代不了水,有一些基本的成分永远无可替代。就艺术而言,对自身经验的诚实和超越永远是首要的命题。
所以我选择了那个一直让我放不下的耿耿于怀的主题。我不会有意识地强化这种带有某种民族和地域特征的主题。但我会在乎这种主题“现在时”的表达。对于以往经验的超越和重建才是一种真正的挑战。

M: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这种在地性的经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持续的给养?还是一种无形的限制?
Y:  互联网时代,看上去是提供了无限的自由,我看那也仅只是表面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永不存在。对于艺术来说,限制有时是获得自由的一个必要前提,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放弃。

M: 您经常旅行吗?新的地域经验会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吗?
Y:  我喜欢旅行,我对生活其间的这个星球始终充满好奇,名山大川和穷乡僻壤一视同仁。一方面,我喜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体验那种完全陌生的感觉,以此作为对自身司空见惯的环境甚至是气味的一种补充,也可称为一种感觉的放任和猎奇。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离开以一种或近或远的距离看在自己生活于其间的那个国度,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在一个有限的距离之外看自己的奋斗或是挣扎。那会获得完全是种局外人的视点和眼光。对创作来说,那是种绝对有益的心灵营养。 

M: 简单介绍一下您当下的创作情况,以及您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Y: 近两年,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会沿着惯性把未完成的工作完善。下一个阶段是打破这种近几年已经养成的惯性,积蓄静极思动的冲动,循环往复,破而立之。
                                                                                             
                                                                                                            2020年4月9日


《尹朝阳 在嵩山》封面图  2017年4月嵩山现场照片

尹朝阳写生中



嵩谷
布面油画
80 x 100cm
2019
 

 


太室山
布面油画
131x180cm
2019






青绿江山
油彩 布 木头
240x775x27cm(四联)
2019


青绿江山  局部
 





松骨
木板油画&木头&玻璃钢
163×129×36cm
2019




赤壁
布面油画
97×130cm
2019





雪中禅寺
布面油画
90×130cm
2019




雪景
布面油画
46×53cm
2019






青绿
布面油画
160×250cm
2019



尹朝阳的嵩山已非名山之嵩山,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个叫做太子沟的山坳,它在嵩山深处,或在嵩山之外,沟壑深邈,群峰列侍,高岭峨峨,冈阜回合,山沟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浑朴磊砢,巨可跌跏。尹朝阳来时,总是在深秋或初冬时节,绿意转翠,崖壑间跳宕着明黄、橙红、朱砂、胭脂,五色斑斓,冷艳清绝;倏忽夜雪,群山薄雪轻罩,透出斑驳的苍翠,老庙的红墙在斜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的安详,牵着黄牛的老人悠悠地朝村里走去。当你静静地站在石桥边,似乎听见天地之间大山在呼吸,尘世与象外,竟是如此安然而充满着野性。

事实上,尹朝阳对嵩山的依恋,既无高士之隐逸情怀,亦无文人流连山水之雅意,赤裸而孤傲的恋山情结,它的深底隐动着舒缓而细腻的温情,跳动的笔触煽燃起炽烈与绚烂,仿佛点燃整个世界,留下的只有嶙峋的山体和磊落的石块。

——许宏泉



嵩雪7
布面油画
60x90cm
2018





嵩雪4
布面油画
53x45.5cm
2018




嵩雪2
布面油画
33x22cm
2018





白石黑松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7





青绿
布面油画
32x41cm
2017





古壁
布面油画
130cm x 130cm
2017





太室雪霁
布面油画
180×121cm
2017





层崖古寺
布面油画
140cm×280cm
2014





黑松
布面油画
300x300cm
2013






枫林晚寺
布面油画
280x180 cm
2012





晚山红
布面油画
150x250cm
2011

在这严肃的、无法逃脱的光照中,生活的史诗剧开幕了。红色的肉体使我们感受到光与温度的强烈折磨,仿佛是一种对于存在的无休止拷问,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的一种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的反应。由于这种反应包含着迷茫的成分,尹朝阳对于这种存在的拷问,做出了吊诡的回应。在他表现青春焦虑而创作的“石头”和“神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强硬的尼采式的回答,艺术家决定无畏地、无所保留地成为西绪弗斯。在如梦的史诗剧中,人物展现出一种强悍的、愤怒的神色,他似乎决定献身于一个宿命论的悲剧,尽管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一种模糊。


——吕澎




正面
布面油画
350x250cm
2010





老蒋之二
 布面油画
150×200cm
2009






灵与肉
布面油画
100×80cm
2009





神话之五
布面油画
180×150cm
2006





广场之十·东方红
布面油画
220×385cm
2005




神话之四
布面油画
180×150cm
2005





赵棒之二
布面油画
180×150cm
2003





血色黄昏
布面油画
112×95cm
2002




广场
布面油画
210x350cm
2001




青春远去
布面油画
150×200cm
2000




相关阅读精选:

尹朝阳: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本内容收录于漫艺术杂志专题《圆熟之外》

尹朝阳:猛志固常在|本内容收录于漫艺术杂志专题《风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尹朝阳:绘画之力
尹朝阳:他把嵩山搬进博物馆!
尹朝阳:我用自己的方式寄情于山水之中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尹朝阳的隔江山色
尹朝阳:你最终要把自己积淀成为一个人 | 朋友圈
艺术家尹朝阳嵩山写生现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