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幅绘有江心屿的“亿元神作”,实景展现700年前温州市井生活

原创 孤屿志 孤屿志 4天前

700年前的江心屿是什么样子?

元代温州城的繁华是什么模样?

或许可以从一部

元代版《清明上河图》

9.5米长的“百科全图”神作

《江山胜览图》中找到答案

(注:一作《江山胜揽图》)

温州博物馆将画中人物动态以三维进行还原,让古画“动起来”

因为深藏宫廷内府

这部画卷自问世后一直鲜为人知

上一次震惊世人还是2012年

它在拍卖市场拍出了上亿元的天价

本期孤屿志带您穿越历史的烟尘

走进《江山胜览图》这部神作及背后的故事

可以“逛”的全景式百科全图

敢叫“江山”这个名字的长卷,其气势想来便是不凡。确实,这部《江山胜览图》长达9.5米,纵48.7厘米。长度几乎是《清明上河图》(长5.28米)的两倍。同为纪实性风俗画长卷,这幅作品被誉为元代版《清明上河图》。

小编先介绍一下这幅画显赫的江湖地位和颠沛流离的身世。

它一出生就自带皇室血统,是呈献给元朝帝王的御用画作,后一直被宫廷内府收藏。十分难得的是,这轴画卷流传有序,从元代流传到明清均有“官方盖印”。哪怕在珍宝如云的清廷,该画作仍凭实力,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卷四之上。这意味着,即使在国宝中,它也属于顶尖的一级品。

卷上共有清朝三位皇帝的鉴藏印玺十方

而在卷首尾共钤乾隆、嘉庆、宣统藏印十方,表明了皇帝对它偏爱有加。末代皇帝溥仪在流亡时仍不忘将它夹带出宫,后流落多地,终被欧洲尤伦斯艺术博物馆收藏,一度从国人视野中“消失”半个多世纪。

直到2012年,它在保利的拍卖会上,被国内的一位私人藏家以上亿元的总价收入囊中。

央视报道截图

这幅被历朝历代珍藏的神作创作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描绘的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前后,浙江东南沿海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

画作全景式构图,气势如虹,9米多长的画卷横向展开了数百里的自然山川,从天台山一路画到瓯江、永嘉城、飞云江、瑞安城直到东海,“奔流到海不复回”。

向右滑动看《江山胜览图》全图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画家的功力深厚,几乎“实景复制”了当时的山山水水。时隔近700年,画中地标景观和今日几无差别。

卷首局部的石门飞瀑

天台八景之一的石门飞瀑现状

另一处地标胜景是江心孤屿。江心屿位于画幅的中部,孤悬江中,其中的江心东塔(有说是西塔)与龙翔兴庆禅院清晰可见,但是另一座塔却不在画中。

卷中的江心孤屿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幅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作品《瀛海胜景图》,是我国至今发现的存世最早的瓯江胜景图,画上孤屿双塔屹立,山水楼台围绕。

署名王振鹏的《瀛海胜景图》

据此推测,在元至治年间,江心屿西塔曾塌毁。

除了纵深的山水,画中人物也是一绝。在瓯江和飞云江的空濛之间,画作中还有许多人物穿插其间,画面高潮迭起,富有节奏变化,吸引观者饶有兴致地“逛”完全图。

动起来的画卷3D视频,共计16秒,截取了全画的部分片段。来源:温州博物馆

全卷共绘有1607个人物,108头牲畜、87只禽鸟。各类人物虽小到仅半寸,但比例统一且得当。人物的线条多以运转自如的曲线勾画出人物的各类行动。画作中的人物线条一笔画到底。该画的细节也十分精到,通过服饰展现不同的人物身份。

局部,蒙古人的出行仪仗、押运粮草。

元兵服饰

蒙古官员帽子

画中一个骑马的蒙古男子,他头戴钹笠(鞑帽),身穿窄袖衣服。这些服饰与现藏美国的传世元人《宦继图》人物造型和沈从文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元人造型所绘一致。这些蒙古人的出行仪仗场景在入明以后的绘画作品中绝无一见。

“出场人物众多而不混乱是其很成功的一点。”这些人物不是普通的人肉背景板,活动大多是社会性的,涵盖了娱乐、买卖、婚嫁、渔业、种植等各种生产、生活场景,传递的信息量超大。画卷中有鱼市、有临街小贩,还有温州特色的清明团子出售。画中还出现了一些染坊和高高的晾衣架。

而在该画的诸多技巧中,最为精到娴熟的“大招”是表现舟船、建筑特别是庙宇建筑的绘画功力。

这里就需要科普一个知识点:界画。界画是中国绘画中一个独立画科。界画就是界划,是用界尺画线的一种技法,相当于用画建筑图纸的方式画亭台楼阁。

界画工具

《清明上河图》也运用了界画的技巧,而这部《江山胜览图》则将界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终成绝唱。

在元代,界画走向了高峰。元初在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官府,需要大量的建筑设计师,皇帝也喜欢这种精细、宏伟的画风。

图中所绘的494幢房屋建筑和若干座塔、桥等及68条舟船、14辆车轿等,屋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江山胜览图》里的仙岩寺 陈真健翻拍自温州博物馆的高仿画作

今天永嘉县花坦乡花坛村的明代古居民建筑的样式与之十分相近。在画面上,屋宇的大小仅在方寸之间,故无法施展界画所用的特殊工具,画家基本上是徒手而成,以笔为尺,这功力绝非文人画家所能为,也摆脱了界画平行线过多,易呆滞的弊端。

《江山胜览图》(局部)

画中出现了远洋大船,它们露出四根桅杆,那是元代最先进的四桅船,可12帆,船板用冷杉木制成,其吨位可达300吨左右,甲板下有60个小舱位,出海水手有200余人,一把大橹就需要四个人操作。当时最大的远洋船可达1200的吨位。

画中出现的这些情节,显示了温州发达和完善的运输业,说明元代的温州与高丽、日本、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地有海外贸易活动。

《江山胜览图》里记录了当时温州海上贸易的真实场景

这部神作到底是谁画的

这样的一幅耗时耗力、工致精准的鸿篇巨制,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江山胜览图》(局部) 陈真健翻拍自温州博物馆的高仿画作

首先,他应该是永嘉人。从内容体量来看,温州占到了五分之四,温州博物馆研究员金柏东认为,只有温州本土画家才会对瓯江流域如此熟悉了解,以至烂熟于心,故可用画笔勾画出准确无误的实地山水人文景观。

他对瓯江山水,充满了感情,他画笔下的风光绮丽,人物灵动。生于兹,长于兹的他因此非常了解浙江沿海特别是永嘉的风土人情,节庆娱乐。

其次,他应该是官僚。画家熟知官宦的出行坐骑、仪仗。画中的礼仪相当于州府行政长官的排场,全画还透露一种宫廷气派。

此外,他还熟知渔业和海事管理,熟悉温州港的船运、熟知各种船的类型,画中出现了渔船和运输船到远洋船等各种类型。画中出现了市舶司官员对外来船只的检查等情景。

《江山胜览图》里的民间杂耍表演 陈真健翻拍自温州博物馆的高仿画作

他对社会底层的生活十分熟悉,对街头的戏曲、杂技等庙会文化饶有兴趣。该画还绘有多个侏儒和10个拄拐的跛足者,体现了画家对弱势人群、底层人民的同情。

画作描绘的是浴佛节的情形,深谙浙江沿海的宗教活动、礼仪,懂得寺庙的结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推断,他是一位界画大师,同时又拥有深厚的白描功力,精通山水、人物。众所周知,界画的难度非常高,要求画家相当于一个建筑设计师,这绝非一般的文人画家所能够胜任的。

那么所有的线索便都指向了一个人:那便是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也有观点认为作者是王振鹏的高徒,同为永嘉籍的宫廷画师林一清。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才华纵横的宫廷御用画师

在温州,有作品流传至今的著名画家,首推元代的王振鹏。他是当时最受宠的宫廷画师。他的父亲因此“父凭子贵”,死后被元仁宗追封为知州衔。他父亲的墓志铭由当时宫廷“一支笔”,元四家之一的虞集撰写,可见王振鹏当时地位之高。

《故赠瑞安知州王公墓志铭》

虽然元朝仅仅统治了不足百年,但也出现了几位精通汉学、好书画的统治者。其中对王振鹏十分赏识的元仁宗、元英宗父子便是其一。

元朝基本废除了科举,通过呈献包括界画在内的工笔画,是获取官爵的一条捷径。因此,擅长界画的汉族文人极易受到恩宠。统治者的喜好,极大地推动了界画楼台和舟船技艺的普及与发展。

王振鹏是界画历史上最后一位宗师,能徒手绘画出建筑的结构,以笔为尺的他让界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绽放了最后一次华彩,成为后人无法企及的“绝笔”。

王振鹏的《滕王阁序》(局部) 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而他后来走出宫廷,任职沿海漕运的肥差,也有统治者的考虑。这与朝廷需要沿海海图有一定关系。元代的宫廷画师不仅为帝王绘下了“太平盛世”,也真实记录下了社会的风貌。

以王振鹏、林一清师徒为代表的温州画家几乎占据了元代界画的半壁江山。而瓯地能走出王振鹏这样的界画大师,亦非偶然。

有观点认为,南宋时期,无论是开国皇帝赵构,还是末代皇帝赵昰都曾流亡温州,南逃的队伍中,混杂了一些宫廷画家。他们成为温州当地画坛的祖师,这批强力外援培养了温州本土的绘画人才。

其实,南宋以来,温州沿海的地理环境使市民致力于运输业和制造业,因而使城市更加商业化,出现了“地不宜桑而织丝工”“不产漆而器用备”的商贸局面。南宋时的永嘉手工艺异常发达,漆器、造纸、制瓷均发展到历史未有的高度,“百工之乡”名实相符。这一传统对工艺性较强的界画产生影响,催生出本土界画大师,也是较为合理的推断。

保利公司在拍卖前制作的《江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欢乐行之江心屿
古代很多诗人为孤屿题诗,也有不少画家为江心作画,这些画现在都在哪里
【转载】江心屿
在古代这些画只有皇帝可以欣赏到
【原创摄影】温州江心屿
《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 只此一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