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喂酵素菌发酵饲料--养虾成功新思路


金刚对虾又名南非金刚对虾,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近年来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实现规模化养殖,该品种有其特有的优势:


其特点:

一是养殖时间短(3个多月)、生长速度快;

二是养殖成活率高(75%以上)、适应性好;

三是抗病力强、发病率低;

四是产量高(亩产500-3000斤),

五是回捕虾离水时间长、活性好、可鲜活销售;

六是个体大(可达30厘米长,0.25公斤重),肉质结实,味美价高,煮熟后虾体美观,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第1造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放苗,每亩养虾塘中放养2-10万尾(土塘2万尾,土塘亩产量500斤,高位池可以放10万尾,亩产量达到3000斤),第2造可于7月中旬放苗,到9月中下旬,金刚对虾的个头可长到约10厘米长。


养金刚对虾是为了调整对虾养殖品种的结构,替代南美白对虾,从养殖技术和效益上看,值得推广。


水质要求不需要像南美白对虾这样肥度,水质透明度要在40公分-50公分左右为宜其个体大,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耐高温及耐干能力强,适合鲜活虾出售,售价较高,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


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金刚对虾养殖技术的摸索,供广大金刚对虾养殖户参考。


  土池养殖

(一)、选址和配套

⑴.虾池要求:每个虾池面积不定,一般在10—50亩,池底为沙泥质或泥沙质,水深1.5-2米, 虾池两端设有适当宽度的进排水闸各一座,放苗前一个月排干池水,进行整治:①清理池底残饵、淤泥和杂物;②加固池堤、闸门,堵塞漏洞,进行暴晒;


⑵.水质要求:水质不受污染,硅藻等浮游生物丰富,海水比重1.005~1.024,pH值7.8~8.6。


 ⑶.进排水条件:养虾池应实行进排水独立分开,符合养虾排灌要求。在小潮期不能自行排灌的池塘, 每个虾池要配备抽水机提水。

 
 ⑷.配套设施:每个虾池设管理房1间, 小船一艘,各期闸门网具和收虾网具一批。


(二)、放苗前准备工作

1、 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kg,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3)进水至30cm。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g/m3(每亩25-50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


2、养殖用水准备

养殖用水需60目的滤网过滤海水,放苗前10天加水1500px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 g/m3氯制剂对水体消毒。3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施肥,培育基础饵料

一、虾苗放养

1.虾苗选择

虾苗要求个体大小均匀、健壮、活力强、逆游能力好、体表光洁无附着物,体长30px以上,第一触角前端分叉呈v字形的两条小触须经常并拢,体节疏而长。最好是p12-p18的黑壳苗,虾苗额角上已长有4-6个刺。虾苗还应进行病毒和弧菌检测,不得携带WSSV、TSV、IHHNV和IMNV等几种特定的病原,弧菌数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投放虾苗
第1造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放苗,选择晴朗天气,水温稳定在25℃以上,放苗前2小时应开增氧机搅活水体,同时投放应激类产品如应激灵,放苗时,尽量避免将池水搅浑,先将苗袋放入池内浸20分钟,使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接近(温差不超过3℃),在上风处水较深的地方顺风放苗,虾苗池水与虾塘水盐度差不超过5‰。第2造可于7月中旬放苗。


放苗密度要根据虾池的条件、水域环境和管理水平等来确定。

二、投料管理
视放苗密度决定投料次数,笔者多是6万/亩选择一日投四次,由于受日水质变化影响,多选择白天两餐多投,早晚两餐少投。这样既可满足生长需要又可稳定水质。


2.1饵料选择
一般选择优质配合饲料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不仅提供充足蛋白质和氨基酸,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而且有利于对虾的消化吸收。但是,饵料选择也不应单以蛋白含量作为标准,而应以质量稳定为好,笔者实际操作打破常规,连续三年以白虾料饲养草虾,未见有负面效果。


2.2 投饵频率
早期7天投0#料,每日两餐,上下午各一次,0.5kg/10万尾,辅以投喂丰年虫,每天一次;8-15天投喂1#料,每日三餐,6:30投喂饵料量为30%,12:00为40%,19:00为30%;16天后,改投喂4餐,6:30、11:30、 17:00、22:00(料量比例分别为20%、30%、30%、20%)。


2.3 投饵技巧
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前40天难以通过观察网测料,一般以下餐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以投料后2.5-3小时内吃完为佳;中后期测料可掌握在1-1.5小时内为好。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三、水质调控
保持良好的养殖用水条件能保证金刚对虾正常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的管理主要手段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3.1 水质基本要求
pH值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标,养殖中后期宜为8.0-8.8,日波动小于0.5。早6:00前测的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mg/L。虾池盐度控制在5-8‰之间最为适宜。盐度过低,虾体壳薄、蓝色个体偏多以及易生寄生虫等;盐度过高,壳厚、蜕皮频率偏低生长慢。总碱度100 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氨态氮含量低于0.3mg/L。


3.2 水色变化适时调控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如何维持一个良好的水相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


养殖金刚对虾的池塘,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金刚对虾养殖过程中,忌水色突变和丝状藻过度繁殖,特别是前期应有意识的提高水位,少量多次的添加用水,对于稳定水相及防止丝状藻类的大量繁殖有积极意义;


养殖中后期,池水应处于高水位,平均水位以高于4000px为妥,进水以排污补水为宜,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0--30cm;养殖后期,可据以下情况适量换水,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 10--45cm。


常见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①pH值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7或pH>9;

②池水透明度大于1250px或过于浑浊而小于500px;

③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

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

⑤虾体浮头,池塘底质发黑。另有一种情况就是后期常会出现蓝藻水,藻华盛行,会出现越换水越浓的情形,这期间应有选择的用些可抑制或杀灭蓝藻的药物加以使用,再结合换水效果会更好。


3.3 改善池底,合理使用除菌底改结合有益微生物

对于金刚对虾而言养虾就是养底,金刚对虾底栖息习性较为明显,所以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对于底质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


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


对于有益微生物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选用高质量的生物制剂产品,比如使用水碧清、弧菌克星、益水活康素、水底双清等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2) 微生物制剂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把握好使用的周期是至关重要的,坚持定期使用,自放苗前起每7-10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


3.4保证充足溶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虾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影响对虾摄食率、饵料利用率和增重率。当溶氧不足时,水环境理化条件差,对虾体质下降,可致使一些流行病暴发,严重缺氧时还会引起缺氧死亡,造成对虾养殖的重大损失。


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液态、固态增氧剂,保持充足增氧,对对虾的健康生长是非常有利的。金刚对虾池水溶氧量应高于3mg/L,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和使用鱼虾速安、颗粒氧等增氧剂,保持虾池(特别是池底)溶氧充足。


3.5 日常观测
  每天定时测定池水温度、比重、PH值、 水色肥度,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对虾活动、摄食情况。在天气闷热、气温骤变和清晨之前,更要注意加强巡池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每天于夜间检查日本对虾的活动状况、胃饱满情况。残饵量等,定期测定池水的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  养成期间每3日进行一次换水,土地养殖的每换水量为30-50%,水泥池养殖的日换水量在养殖的中后期达到100—150%。 


四、病害防治
由于金刚对虾生长过程中病害不多,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虾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投《益水活康素》,《弧菌克星》以预防疾病发生,由于养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苗种质量差异等原因,金刚对虾病害的种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此病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发生,当固着性纤毛虫少量附生于虾体时,症状并不明显,对虾也无病变,但当虫体大量附生时,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病虾在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蜕壳,生长受阻,还易引起其它并发症。纤毛虫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对虾的呼吸,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易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治疗方法:1、排水20-750px,每亩水体用纤毛净25毫升每天1次,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36小时补添新鲜海水还原水位,4天后调水、肥水。2、茶麸10-15g/m3,同时加石灰5-10g/m3,结合换水效果会更好。3、注意盐度调节,低盐水更容易滋生纤毛虫类。


2、白斑综合症
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预防方法:内服:偷死克星2‰+解毒护肝宝2‰,连续5-7天。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若是后期应及时安排收虾以减少损失,同时应注意隔离,以免传染周边虾塘。


3、杆状病毒病 
由MBV杆状病毒感染引起,造成对虾肝胰腺破坏,使之变白、萎缩或肿胀腐烂。病虾厌食、不脱皮,甲壳易剥离且不透明,生长缓慢,外观无特殊病状,一个月左右的幼虾易被感染,死亡率高达100%。  
防治方法:同白斑综合症。


4、红鳃、黑鳃病
长期缺氧或体弱、抵抗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变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的红色素,鳃丝局部弥烂性坏死,病症越重,颜色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
防治方法:用偷死克星2‰拌料内服,同时用弧菌克星每瓶8亩连续消毒3次,每3日1次。消毒前排掉水位20%,消毒后2-3天补水到原水位,并用益水活康素调节水质。


5、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5kg/667m2石灰加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内服超能离子钙、维生素C,强化补钙,促进脱壳,增强体质。
6、蓝体
虾体呈蓝色,甲壳薄,收获时该品相的个体特别不耐打活从而减低经济效益。具体原因不详,多倾向于病因是营养性失衡。
治疗方法:外用:定期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

7、肌肉坏死病
病虾消瘦,肌肉萎缩并与甲壳分离。发病初期腹部的背面出现白斑,以后整个腹部变为白色,鳃和肌肉坏死,最后死亡。发病率为2-3%。活虾运输过程中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90%,极大的影响售价。病因未详,此病不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
治疗方法:1、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调换水,保持一定水位及充足溶氧。2、内服:偷死克星2‰+解毒护肝宝2‰,每日1餐,连续7天。


8、水质环境突变引起的疾病

暴雨后的处理措施:在雨季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使养虾池藻类下沉死亡,由此产一系列问题,如缺氧,pH值下降,氨氮增高等。水质环境突变,虾体出现大批量脱壳等现象。


暴雨前,兴渔应激灵每瓶8亩,益水活康素每瓶10亩,颗粒氧每亩250-500克

暴雨过后,使用生石灰25ppm,提高pH值,开动增氧机防止水体分层。


治疗方法:内服免疫增强剂及营养药物。

高温期的管理:高温天气,对虾易抽筋,体色发白,常出现对虾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易浮头、患病等,甚至出现大量死亡。这时候应及时清塘全部收获


  五、收获


金刚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差,在南海沿海冬季不适宜过冬,特别是秋冬交替温度起伏较大的季节多是病害高发时间,因此收获时间应严格把握,主要依据塘虾自身健康、蜕壳情况、底质、水质、生产安排等因素来决定。


一旦发现对虾活动异常应及时起获,通常是元旦节前后上市较为理想。收虾多在夜间进行,使用电拖网或推网进行收捕。



笔者从2006年晚造开始至今,连续五造均取得成功,平均亩产稳步上升,由原来的300kg到现在500kg,最高亩产有1500kg。规格多为30-50条/斤,养殖利润可观,平均几年的亩利润基本可维持在12000元左右,最高亩利润可达21000元。(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方法大全
@斑节对虾养殖户,请收好这份史上最全的技术!
“金刚虾”----养殖简介
日本对虾的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竹节虾)人工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与生物管理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