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化“卖鸡巷”之聚合记忆:宝哥 本家 局座
userphoto

2023.05.06 福建

关注


我有三位相识数十年的老朋友,“宝哥”、“本家”和“局座”,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六十来岁,已过“耳顺”之年,都在当年的安远公社街上赶过墟,吃过米冻,都特别恋旧,重感情,好记性,还有,他们都曾经在宁化“卖鸡巷”的弄头巷尾,生活或工作过好长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文、地理,角落旮沓,异常熟悉,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情愫、情缘和厚重的文化记忆。

(一)

“宝哥”小我一岁,实验小学同班,知青下乡同居,学习力强,悟性高,北京212型帆布吉普开得特溜。八岁那年,祖上留下的产业,毁于塔下街的一把大火,内迁“卖鸡巷”后,于巷口重置店面两间,旺铺朝南,县衙东侧,正对县前街和浮桥头,日月如梭,转眼就是几十年。

前些年,“宝哥”写过一篇《老城旧事》,对“卖鸡巷”有过详细描述。城内南北走向的五条巷子,“卖鸡巷”最为靠西,名字也特别接地气,有一时期称“复兴路”、“反修巷”,后来叫“五星路”。记忆中,巷子挺长挺深,两侧好些都是木结构民居,间或零散分布着一些小店铺和小作坊,中午时分,黑压压一片,全是西门四乡进城的民众,鸡鸭肉蛋、地瓜芋子、大米黄豆、柴火松脂,摆满道路两旁,叫卖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进巷子不远,有六家专门加工制作豆腐皮的店铺,六个店主六个姓,施、李、罗、朱、巫、张,几十年下来,生意上上下下,潮起潮落。居中一家,开枝散叶,前店后宅,生意做得比较大,三个青砖灶膛、六口宽边大锅,临街一字排开,特有气势。大家都知道,豆腐皮制作时间拉得比较长,好些是力气活,其中分离渣浆、恒温蒸发为关键环节,精准把控好温度和时间,属于核心技术,差一点都不行,别人不放心,婆媳俩轮流上场,亲自操持。男孩两个,老二个子高力气大,劈柴担水磨豆浆,规定放学后担满五担水才能吃饭,老大负责照看灶膛的火候,有时也上灶台打打下手。小时候,“宝哥”爱看他们家干活,喜欢闻吸空气中弥漫的蒸汽和淡淡的香醇,喜欢听豆浆沸腾前“咕咕咕”细微的声响,喜欢看豆浆在铁锅内变色、起皮、挑起、挂晾的一气呵成,在门口一站就是好久,常常误了吃饭时辰,忘了隔壁社公传来大人悠长的呼唤。

看过一张“卖鸡巷”方位图,“宝哥”画的,主要的地标性建筑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巷子中段有一占地很大的刘家大屋,与之相邻,为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的故居,往里走,就是“花心街”,右边向东,可通太平巷方向。路的对面依次是县人委、“一小”和县府小礼堂,小礼堂靠北,隔着一条小道,很久以前是县里的文庙(孔庙),一座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好兄弟刘总的老宅与文庙相邻,小时候,刘家兄弟几个常在宽敞幽深的院落里玩耍,记忆里,文庙的建筑格局规制统一,都是三进院落,左右对称,中轴分明,院中古柏参天,肃穆凝重,春色满园。

(二)

“本家”是我的小老乡,中等个头,长得白皙而富态,一脸的欢喜和舒坦。从小就积极上进,自信早熟,感慨“失去过许多,也得到了许多”。作为干部子弟,其所有的初始记忆几乎都与县政府大院紧密相联。大院就是以前的县衙,在“卖鸡巷”的西侧,一道砖墙,若干门道,两者之间进进出出,分分合合,是两部分,也是一个整体。

读过其微信公众号《童年记忆》系列,笔触阳光鲜活,温情朴实,一半柴米油盐、爬墙上树,一半星辰大海、诗与远方。作为亲历者,努力还原、记录大院当年的蓝天白云、往事故人,年代久远,有些影像可能稍显模糊,或者重叠,依然难能可贵,因为,“所有亲身经历者的记忆聚合起来,就成为共同的记忆”。

一张大院门楼的老照片,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微微发黄却依然清晰,非常难得。“卖鸡巷”口的西侧,一座年代久远的两层楼房,与围墙相连,是一座民国牌坊式门楼,门楼上方悬挂着一尊国徽,国徽下面八个大字呈半圆弧展开,“清宁县人民委员会”,繁体正楷,白底黑边,庄重大方,年纪大些的都知道,有那么三、两年,宁化和清流是一个县,叫“清宁县”。楼房里的人和事估计已经没人想得起来,但有人记得,门楼前那块空地叫“火烧坪”,历史上留下好些红色印记和文学创作素材。

进了大门,迎面是县人委办公大楼,两层建筑,青砖黛瓦。大楼右边是灯光球场,左边是一片茂密的柑橘树林。穿过办公楼,一圈枝粗丫壮的桃树林,一排整齐翠绿的篱笆墙,一条光滑平整的人行道,错落展开,平添一道风景。盛夏时节,成熟的水蜜桃白里透红,香气四溢,引来四周好些垂涎欲滴的孩子们,也给大楼里任务在身的小通讯员好大的压力,下蹲、弓腰,匍匐在玻璃窗户旁,聚精会神,居高临下,一会盯人,一会盯桃,实在撑不住了,眨吧一下眼睛,吞咽一口口水。

往前不远,就是县委办公大楼,其左右两旁分别是县人委食堂和县委食堂,人委食堂周边有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井口一圈木栅栏,两只洋铁桶。到后来,右边的没了,到了左边,合二为一,叫县革委会食堂。

大楼的后院原先是城关一小,搬走后,稍加改造,教室成为简易的干部家属宿舍,每年深秋霜降,树上的“蜜铃琴”变黄成熟了,果实累累,清香阵阵,给大院的孩子们带来好些甜蜜的喧闹和尖叫。

在“本家”的记忆里,时常想起,偶尔梦见的,还是大院东头苦练子树下的小屋,是树下当年一同玩耍嬉闹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大明、小民、建平、雷明仔,有时,也会想到“飞哥”,他是大院的孩子头,“疯”起来时主意多,花样也多,废旧灯泡、鬼影纸片都能成为吓唬捉弄路人的器物,那些年,在大院,在“卖鸡巷”一带,颇有些名气。如今想起,那嗓门,那胳膊,特别是那块头,还是微微有些发怵。

(三)

“局座”,职业:捕快,职务:县衙总捕头,特征:阔面重颐,威风八面。啃过地瓜,嚼过鲍鱼,经过大世面,见过大场面,有一次多喝了几杯“翠红”,好一通“表扬与自我表扬”,他说我“特会养金鱼”,我回他“职业病”,眼睛特贼,“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懂”,他王顾左右,一副怡然自得状,全然不懂稍微谦虚一下。

好长一段时期,“卖鸡巷”一带就是宁化的“皇城根”,周边分布着好几家“纪律部队”。走进巷子,左边连绵一片是县衙、县府,过花心街,右首并排伫立着两家重要单位,地方的“刑部”和“大理寺”,老百姓打官司的地方,斜对面,原“文庙”旧址,有一时期为法院审人断案的大堂,后来,大门口有人站岗,“往来无白丁”,全是制服,成为地方的“兵部”。

一路向北,巷尾左拐,往前直走可通角头街和西门,路的右边是一圈结实的围墙,一人多高,方方正正,正对大门伫立着一栋墩实的办公大楼,传统架构,瓷砖贴面,原先三层,后来加盖为四层,顶层中间是单位的大会议室。上二楼,左边第一间,文件橱,保险柜依墙而立,办公桌宽大而整洁,桌上几部电话机一字排开,一红两黑,推开窗,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扉。好些年,这就是“局座”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另一个家。

看了“局座”写的《小传》,不愧是文革前“老初三”的文化底子,后来厦大法律专科两年的“加持”,洋洋洒洒,自然流畅,既有治国平天下的豪横霸气,又有修身齐家的清风明月,柔情似水,特别是“卖鸡巷”小楼里那些年的过往经历,更是浓墨重彩,用“心”在记录。字里行间,少有常见的自诩和感慨,更多的是代表那年那月数字的组合,我知道,一组数字就是一个故事,一组数字就是一份荣光,是艰险和坚守的故事,是个人与警队的荣光。

去年初冬,东街口“醉南拳”客家餐厅,一众老友小聚,聊起个人随笔《印象老家》,认真地斟上一碗酒酿,再用公筷小心地夹起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烧麦”,希望“局座”来几句肯定和表扬的话,不管是真心还是客气,没曾想只撂了一句,“五星路(卖鸡巷)的故事,讲得太少了”。缘木求鱼。我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好一会接不上话来。

2021年11月於福州 果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塘文集(第一部)之留在记忆里的
关于做鸡的广告。
在枣庄各处值得一看的历史记忆
夷陵评论||名家新作:陈建新/大院往事//袁国新读后
记忆
晋善晋美河曲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