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车上的《台北人》
今天是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
虽说是胜利,但毕竟是战争;虽说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不论胜败,战争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作家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说,“战争是几个大人物玩的大把戏,暂时会替代角角落落里的小把戏。”于大人物而言,玩玩大把戏肯定是极其过瘾的,但对于那些战争中的小人物而言,无疑是凄苦的、伤痛的。
我现在不太喜欢作家方方,但很喜欢她说过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最近,在一段旅途中,读完了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感触尤深,遂写篇小文记述如下。
旅程马上要开始了。
在这个山区小站,列车停靠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虽短,但也足够热闹。行人背着大包小包,在站台上候着。看似排了队,但极其散漫,这一撮那一撮,像深秋的谷堆。无法确定列车到底从哪个方向来,东边还是西边,南边还是北边?或许身处荒山野岭,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只知顺着铁轨左右摇头张望,像参加婚礼时等着新娘出场,准备“一睹芳容”。
正值暑假,一群孩子像小精灵,叽叽喳喳的跑。叫声喊声笑声杂糅着,越过空旷的铁轨,飘向山坡上的草木。对他们来说,站台是多好的一片天地啊,新奇、平坦、开阔!在这里,便可奔赴美好的远方。几个不听话的小家伙,总会有意无意的越过那条黄色警戒线。一位带着大盖帽的大叔,拿着高音喇叭,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强调:注意安全,不要碰黄线!注意安全,不要碰黄线!
孩子终究是孩子,天性顽皮,对这种警告没什么理会。既然朝孩子喊话不管用,大叔便将喇叭指向家长,严肃得近乎训斥:请管好你们的孩子,掉下站台后果极其严重,你们要自己负责!
大盖帽气急败坏,但孩子们依旧打打闹闹东奔西跑,大人们依旧谈笑风生东张西望,而且根本无法分辨谁是谁的孩子、谁是谁的家长。热闹的站台俨然是一座集市。
列车终于来了,不是威风凛凛的呼啸,也不是火急火燎的疾驰。我的耳朵正听着电影《教父》里的一首配乐,好像列车也是听着这首歌驶来的,在节奏的感召下,仪态优雅缓和,稳稳的停在人们面前。时近傍晚,站台一片青黛,白色车厢反射出夕阳温婉的光芒,车身上的热浪蒸腾着远方草木的清香。
下车的人不多,上车的人鱼贯而入。
一位年轻的母亲,踮起脚尖,伸展腰肢,把身子拉到最大长度,十分费力的把旅行箱放在顶端行李架上,随后坐下,嘴里哼着歌,从包里掏出一面小镜子,开始擦汗补妆。她的女儿小鸟依人一样偎在她的左肩。两个人的眼神,恰好在镜中交汇。
列车开动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我前排,靠窗位置。毛茸茸的小脑袋紧贴着窗玻璃,直愣愣的向外看,似乎要捉住每一处风景。
小男孩一直保持着“观察”的姿势,他在不停的张望、记忆、感悟、思虑。我不知道小男孩对哪些景物感兴趣。但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第一次坐火车时的新鲜感记忆犹新。那时,对外面“迷人眼“的世界,极其犹疑,是真的吗,是什么?
此刻,我也学着小男孩的姿势,时不时的望向窗外——站台在动、山在动、草在动、树在动、村庄在动、稻田在动、鱼塘在动、牛羊在动、行人在动,目所能及处,或靠近、或走远,或放大、或缩小,或清晰、或模糊,一切都在动。
透过一方小小的窗口,运动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首先是空间在变,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从一个隧道到另一个隧道,从荒郊野外的静谧到车水马龙的喧闹。
紧接着,就会感到时间在变。时间是无形的,但它附着在空间的形体之上,像幽灵一样,隐秘的流转,从夜幕降临到夜色深沉,从夕阳斜射出散漫的余晖到路灯释放出锥形的光芒,从这一站到下一站……
在列车上,人们可以既直观又连贯的感觉到空间与时间的存在。
夏丏尊先生说,无论何物,不能离开空间与时间的两大关系,这个空间时间,在人就是境遇和时代了。
从上车开始计算,列车的行程,约四小时。如果把这四个小时,放大到人生所要经历的年月,那么,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辆列车,穿梭在空间与时间中。与人生相关的空间与时间并不是抽象的,一定是恢弘的辽阔的大气磅礴的,也就是夏丏尊先生说的“境遇和时代”。
如果把人生放在“境遇和时代”中,每个人的个体生活又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感知的。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人生列车在空间和时间中不停运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被所处的“境遇和时代”进行熏陶影响,进而作出修整,然后沉淀出一幕幕往事。
人们常回忆这些往事。更直接的说,人是活在往事中的。往事是牢靠的、固定的、成形的,“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回忆时,往事就如同电影一样,在脑子里不停的放映。但这些被放映的“往事”已经不再单纯,而是融合了当下的苍凉或厚重,融合了未来的茫然和未知,融合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触——恍惚、犹疑、兴奋、悔悟、惊诧,等等,所有的感觉都可能会像洪水猛兽,失控着向心头袭来。
还是说回我的这段旅程吧。
列车上,我在阅读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文中的台北人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被打上了“境遇和时代”的烙印。作者把这种“烙印”清晰的刻画出来了,细致到每个纹理,细致到每个印痕,读之即是触之。社交皇后尹雪艳、红尘舞女金兆丽、空军遗孀朱青、退役老兵赖鸣升、帮佣工人王雄、老年女仆顺恩嫂、年迈将军朴公、痴情少女娟娟、小学教师卢先生、落魄教授余嵚磊、将军夫人蓝田玉、退休副官秦义方等一系列形貌各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近在眼前。
这本书的笔触极其细腻,见其文字,如见其人其事,感受既凝重又深沉。阅读时,我总是时不时望向车窗外,像那个小男孩一样,静观一种自然的时空变换,只有如此,我的心神才会有些许安宁。
下车时,已是深夜。在家乡小城,这是一个本该沉寂安睡的时段,但在大城市,却是灯火通明,川流不息,夜未央、人未歇,三三两两的夜色未归人走在马路上,不知去向何方。
望着眼前的灯火辉煌,我竟怀念起那个小站上列车反射出来的一抹夕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母亲坐高铁把四岁儿子落在站台上(图)|丢失孩子|出行安全
散文||远山的呼唤
惊现一瞬!突然消失的澳洲男童!悉尼一年近200名儿童因此遇险…
朱洪涛:旅途上的孩子们
【浙江】郑宇恬《窗外,那动人的一幕》指导老师:孙凌雁
这一幕,让人看到最好的教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