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人犹在外,不觉已是秋

今天,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立秋的文章,读来蛮有意思。正寻味之际,不禁想,怎么会发一篇这样的文字呢?莫非到秋天了?抱着绝对怀疑的态度,一翻日历,恍然大悟,今日立秋!但由于正亲身体会广州艳阳高照、酷热难熬的天气,我还是不太相信。后来,经反复确认,没错,就是立秋!
时节的变换是自然的铁律,不会看环境的“眼色”来行事,不要以为广州仍处“盛夏”,就否定了立秋的存在。在日历上,立秋是无可争辩的,只不过在广州的体现实在不明显。再者说,广州除了夏季明显,其他节气都不明显,如果一个小学生,按照课本的描述来识别广州的“四季”,那一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关于立秋,我想起老家的一些事来了。
先说“秋老虎”。不要以为立秋一到,就秋高气爽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终结,反倒是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至少还有“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占据了处暑的相当一部分时段,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热气难收,所以称这段时间的天气为“秋老虎”。
一到立秋,老家的农人们就相互问候,习惯来一句“立秋啦!”但还会跟上一句,“天咋还这么热”。但立秋并不是没有变化,相比夏天而言,昼夜温差大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立秋一到,井水就变凉了。在我小时候,我们吃的是井水。每天在外面玩耍后回到家,都习惯先用井水冲冲脚。但每到立秋,奶奶都会叮嘱我:立秋后水就变凉了,再冲脚就容易坏肚子。我不信,非要尝试一下,确实会肚子不舒服。
这就是所谓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奶奶去世很多年了,但她对我的关心疼爱,我一直记在心里。她嘱咐我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随着我的不断回想和生活经验积累渐多,我对其中的道理也试着进行了升华。立秋是夏与秋的分界点,虽然立秋后的天气尚无明显转变,但一些事物已经悄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就像井水,昨天与今天已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要准确把握事物的边界,要清醒认识质变带来的影响,再谨慎行事。有时,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同是一条河流,这一秒与上一秒,流淌的内容截然不同。
到立秋这一天,流行“贴秋膘”。这多是北方人的习俗。为什么这么讲呢?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不像现在,“瘦”了像天大的喜事一样,高兴的不得了!那时候,“瘦”了就是委屈了。至于补的办法,那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俗话说吃啥补啥,我们要“以肉贴膘”。
汪曾祺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贴秋膘》,那里面就讲到我老家的情况:“内蒙也有'贴秋膘’的说法,我在呼和浩特就听到过。不过似乎只是汉族干部或说汉语的蒙族干部这样说。蒙语有没有这说法,不知道。呼市的干部很愿意秋天’下去’考察工作或调查材料。别人就会说:’哪里是去考察,调查,是去'贴秋膘’去了。’呼市干部所说’贴秋膘’是说下去吃羊肉去了。但不是去吃烤肉,而是去吃手把羊肉。到了草原,少不了要吃几顿羊肉。有客人来,杀一只羊,这在牧民实在不算什么。”
汪老先生写的是牧民的贴秋膘生活,而且又是干部才有的待遇。但我们是汉族,又生活在农村,相比之下,“贴秋膘”远没那么丰富。早些年,农村没有冰箱,春节时杀年猪留下的猪肉很难保存。人们通常会把猪肉腌制一下,做成腊肉,这样存放时间相对长一点,但也很难熬到秋天。日子紧巴,不舍得买肉,秋膘实在难贴。那怎么弄?好在家里还有猪油,那就猪油拌饭,再加点小葱大酱,,“油水”很足,吃起来很香,或者奢侈一把,多炒几个鸡蛋,再或者是包顿饺子,等等,反正就地取材,巧妇善作,想方设法改善一下伙食,贴贴秋膘。
夏天热,农人们有睡午觉的习惯。上午干活累了,中午日头又大,就躺下来睡上两三个小时,养养精神,下午再出门劳作。但有句俗语是,“过立秋,把觉丢”。意思是,一到立秋,就不用睡午觉了,要把午觉的习惯丢掉。最初接触到这句话,我肤浅的认为:立秋过后,人体机能会随着新的节气发生转变,就不用睡午觉了。其实不然,“春困秋乏”,每到秋天,全身都感觉乏累,反而更希望能美美的睡上一场午觉。但为什么还要把“觉”丢了呢?如今我才想明白,立秋一到,就很快进入实质性的秋天了,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马上就要起早贪黑的开始农忙了。如果这时候还要睡午觉,势必会耽误农活。如此情况下,才会有“过立秋把觉丢”的说法,农人们用朴素的语言,提醒自己顺应时节的变化,在主观上主动克服身体乏累之感,调整作息规律,抓住宝贵的时间,准备迎接一年中的大事——秋收。
“秋收”的说法,多半是对农民朋友而言。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对城市上班族而言,每个季节都在耕耘每个季节都在收获,用“秋收”来表达并不准确,所以“秋收”是属于农民的词汇。
“立秋”对于“秋收”的影响相当大。立秋过后,有些庄稼还要再长上个把月,还要吸些雨水,再灌灌浆!“立秋”后下不下雨直接影响秋收的质量。有民谚云,“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
最后,祈愿中华大地风调雨顺,秋收满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谚:“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白露节气下雨有何说法
我们眼里的好天气,转眼已不见
地震前期的预兆
秋收
处暑凉爽满地黄 唱响秋收的欢乐序曲
陪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