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外感伤寒湿热要分清 窦主任查房带教指迷津

2019年5月16日汇通精英18班讨论医案

1、患者自诉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自服“维C银翘片”后体温略下降。自测在38-38.5℃。微恶风寒,自觉身热。头重,头晕,如裹湿毛巾感。

2、胃纳不佳,每餐进食半碗饭即感胃脘胀闷。进食甜食后口腻,想呕吐。

3、胸闷气短,有时咳少许黏痰。小便浑浊,味重。

3、大便粘滞。

4、舌:苔白腻。

5、脉:左脉弦滑细数,右:滑数濡软。

6、肌肤触诊:初不甚热,后感灼热。

问题如下

患者从六经辨证属于何病?


从卫气营血辨证,属于何层次?


患者的整体病机是什么?


伤寒与湿热的发病方式鉴别


湿热病的传变规律

住院医师甲拟从支原体肺炎论治,与五苓散加减;

实习医师乙拟用三仁汤;

实习医师丙拟用小柴胡加石膏汤,

如果你是呼吸科窦主任

带教时应如何指导下级医师

刘金艳

1、少阳三焦湿热。2、属卫气同病。

3、整体病机为:患者素体脾虚,湿热内蕴,复感风寒。

4、住院医师医师甲因苔白腻,考虑寒饮,拟从支原体肺炎论治,与五苓散加减,没有考虑湿热的问题。实习医师乙拟用三仁汤,但是表湿未解;实习医师丙拟用小柴胡加石膏汤,用小柴胡通调三焦水道,石膏清热,但祛湿热力量不够。

5、伤寒与湿热的发病方式鉴别:伤寒始于太阳经,由皮毛而入,湿热多犯脾胃,弥漫三焦。

6、(湿热病还没开始学,没百度到……先抛砖引玉。)

赵秀霞

1、太阴阳明少阳三焦。

2、从卫气营血辨证,属于卫气分。

3、患者的整体病机素有脾虚湿盛,外感入里化热,湿热互结,阻遏三焦气机。

4、湿热初有寒,后但热不寒,头重,胸闷呕呃,舌苔厚腻,痞,口腻,液浊。伤寒外感从太阳入,恶寒发热内传少阳阳明等。

5、湿热病有少阳厥阴,有太阴阳明。

龙城布医

1:患者从六经辨证属于何病?

温病湿热病,少阳太阴

2:从卫气营血辨证,属于何层次?

卫气分

3:患者的整体病机是什么?

外感风寒,经少阳化热,素为太阴湿甚,湿热互结

首辨伤寒还是温病,如为温病,辨明温热还是湿热,再加以选方用药。此患者为湿热病,故以三仁汤为妥

4:伤寒与湿热的发病方式鉴别

临床表现伤寒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汗出热退。

湿热病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腻,汗出热不退。

传变方式不同:伤寒多以六经传变;湿热病为以卫气营血或者三焦传变!

5:湿热病的传变规律

太阳太阴少阴厥阴

周莉蕙

1:患者从六经辩证属→湿热病,太阳少阳太阴

2:从卫气营血辩证,属于气分。

3:患者外感寒湿→少阳化热+素体太阴脾虚→湿热并重。 

→感冒有伤寒、中风和温病,需区别。若温病,还需辨温热或湿热。五苓散是太阳蓄水,不會小便浑浊味重。小柴胡是少阳。湿温并重,三仁汤较合適。 

4:伤寒与湿热的发病方式鉴别

→伤寒是正常人普通人受寒。

湿热是太阴脾虚的人,內外感召受湿邪。 

5:湿热病的传变规律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陈国良

今日随窦主任查房。窦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分析病情指出:患者为中年女性,急性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重,胃脘胀满,进食甜食恶心。查体发现肢体初不热,后灼热。本例患者之症为湿热之邪阻滞,内外三焦气机不畅,表里同病,湿重热轻之证。湿热阻于外表,故头重如裹;湿热阻遏气机,故胃纳不佳。湿热阻遏水道。小便浑浊。治疗湿热之症关键要辨别湿与热的轻重,以决定化湿与清热的力量的大小。该案可用荆芥,豆豉透邪解表;与三仁汤清脾胃之湿热;与芦根,大腹皮,冬瓜皮的利水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临床上需注意鉴别伤寒与湿热的致病及传变特点。以上查房指导意见遵嘱执行。

张汉英

1:患者从六经辨证属于何病?

温病湿热病,太阴不及,但少阳太过、兼及阳明。初不甚热,后感灼热,为湿遏、热不得越。脉数弦滑濡细,亦为湿热脉象,因脉数,有湿郁化热迹象,不可用达原饮,因达原饮证病机核心指征为脉缓。但苔白腻,不见薄黄苔,与湿热化热脉数病机不符,此乃素体脾虚、气虚,气化不足。头晕脉弦,有少阳证迹象,三仁汤治在脾胃,没有顾及肝胆,若有效,需加脾胃用药。甘露消毒丹治在少阳,重在肝胆,亦能涵盖脾胃。

拟用七加甘露消毒丹(茵陈、豆蔻、黄芩、藿香、瓜蒌、制半夏、枳实、菖蒲),加大剂量太子参,再加连翘、芦根、豆豉。

Jenny

1、三焦湿热。虛则太阴,实则阳明。本病湿重热轻,为前者。

2:从卫气营血辨证,属于气分 

3:患者的整体病机是太阴脾虚之人外感,湿热弥漫三焦,湿困上焦头重如裏,湿阻中焦纳呆欲呕,湿蓄下焦尿浊便粘,身热不扬为寒包火。

 患者湿重于热,试用连樸饮加味,升清降浊,加藿香佩兰解表祛湿,淡竹叶清心利尿。豆主任說:太阴內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寒包火需要清透,只用利湿之法不足见效。

4:伤寒六经传变。湿热虚则太阴 实则阳明

5:试答:太阴阳明一加重入厥阴,转出一少阳一太阳  

窦主任

1:患者从六经辨证属于湿热病,太阳,少阳,太阴

2:从卫气营血辨证,属于何层次?

卫气层次

3:患者的整体病机是:素体脾虚湿盛,外感风寒,湿遏热伏

五苓散主要是太阳蓄水,对于湿热证的小便浑浊,味重,效果较弱,三仁汤以理气化湿为主,对于外感和伏热均不佳,小柴胡加石膏少阳剂加清热,对湿邪效差,个人建议达原饮加柴胡,葛根。

4:伤寒:以六经传变为规律,先外由太阳逐渐入少阳,阳明。

湿热:先有内伤生湿,后有外感合邪,本病发,始恶寒,多有头重,如裹湿毛巾感及周身重痛。脉濡缓,苔白腻。后但热不寒,脉转滑数或濡数。

5:湿热病的传变规律:病变中心在脾胃,常引起少阳,厥阴变证

小编点评

作为临床医生,遇到错综复杂的病情

如何迅速从症状入手,去伪存真,做出明智决策?

如何以病为纲,直取其病,随症加减?

如何鉴别类似方证,一招制敌?

你想快速提高临床水平,把老师讲述的内容转化为临床能力吗?

你想获得高手大咖们的指导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天士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分析
《温病学》之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分析
梅国强先生学术经验浅述
梅国强:细说从小柴胡汤到温胆汤
【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 经验方】
中医里的“六大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