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科学与教育 | 徐崇文:大脑一生可塑,“三岁不看老”后天培养很关键!


*如何订阅我们?


------------------------

随着人们对脑科学及其应用的日益关注,关于脑与儿童的早期发展,关于脑与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以及来自脑科学研究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支持等重大问题,正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内外的重视。

“教师博雅”特别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学习指导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崇文老师围绕“创造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学与教”推出一组文章,与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共同学习探讨脑科学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更好地从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和长远发展。


大脑一生可塑,
“三岁不看老”后天培养很关键!


文 ∣ 徐崇文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带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先后研究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学习方法指导等上海市市级重点课题,1996年开始连续用20多年时间研究三个教育部重点课题,系统地整理阐释了能够用于基础教育的学与教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使基础教育能够顺畅地成为脑科学研究的“学问用户”,使脑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用于学习潜能开发。


脑科学研究成果

“所谓脑的可塑性,即脑可以被环境或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脑的可塑性包括:⑴正常的脑的高级功能具有可促进性;⑵脑的高级功能障碍具有可改变性;⑶不良的环境刺激可能导致儿童脑的高级功能受到损伤害。脑发展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环境和经验作用也绝对需要重视,人的一生脑都具有可塑性。


对潜能开发的启示和实践建议

脑的可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是人脑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积极适应的特性。遵循“可修可塑,用进废退”的原理。

教育要充分利用儿童脑的高级功能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可塑性。我们要特别重视环境类型的变化、新的学习经验、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等,对于脑的发展和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要避免不良的后天环境刺激,去除消极刺激,如威胁、压力、指责、羞辱、讽刺挖苦;消除“习得性无助”。

脑的可塑性是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基础。学习记忆形成经验的积累,促进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过来促进脑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

教育要努力创造丰富适合的刺激情境、学习机会,生动有趣的训练活动,充分运用 “用进废退”的原理。安排适合年龄的学习情境、社会场景、训练项目,促使儿童“用”脑,努力创造适于脑、促进脑、发展脑的教学。

对于智障儿童和智力发展滞后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的关注,要采取个别化教育、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要开展“医教结合”的教学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适当、适合的康复治疗和教学活动,促进其脑的发展。


[实践案例]

案例1

黄浦区文庙幼儿园学前智障儿童全融合、半融合教育模式研究(俞从晓等)

研究内容

1.探索学前特殊儿童全融合教育模式

2.探索学前特殊儿童半融合教育模式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我园就读的12名特殊儿童:5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自闭症,5名儿童患有程度不同的脑部损伤,1名是唐氏综合症患儿,1名是言语障碍儿童。其中9名是男孩,3名是女孩。我们将医生、教师的专业评估和家长的评定相结合,根据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按儿童的残障类型和残障程度分别安置于全融合(2名)与半融合(10名)两种模式中。


研究成果示例

1. 全融合教育模式

所谓全融合教育模式,就是指将一些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儿童园正常班内,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教师针对其残障类型、程度,在特定时间对其进行个别训练,补偿其缺陷。

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出,积极的环境会使发育中的脑产生物理上的变化,学龄前期脑的学习速度最快,当完完全全适应了周围的环境之后,它就以非常惊人的速度爆炸式地成长起来。刺激、重复和新奇对于奠定以后的学习的基础极其重要。外在的世界是脑成熟的真实养料。全融合模式能促进边缘状态幼儿融入主流环境,为幼儿脑发育打造优质的环境。通过在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丰富刺激,激发幼儿的语言、动作和交往行为产生。

在全融合的环境中,对特殊幼儿仍需要注重个别化教育指导,因此我们突出了融合教育中的个别儿童教育,具体指:

(1)普通班一日活动中的个别化教育。包括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学和生活活动中个别训练和指导等。主要由普通班教师教育与训练,保育员与幼儿配合与协助,普通班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训练指导的时间长短依据每个特殊幼儿具体情况而定。

(2)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由特教班教师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每周三至四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

(3)家长参与的个别化教育。由特殊幼儿家长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师巡视指导家长,特教班教室及各资源教室为主要活动场所。每天一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


2. 半融合教育模式

半融合教育模式,就是指普通儿童园内设置特殊班,将特殊儿童安置其中,在特定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脑科学理论显示,大脑的逐渐成熟是一个人的遗传特征与外部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成果使我们加深了对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巨大作用的认识,我们通过丰富幼儿的活动环境刺激以促进幼儿脑部功能发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动作刺激显得尤为重要,特教班中的孩子常年面对的环境比较单一,我们通过半融合的教育模式丰富孩子的感知,半融合教育体现了对各类儿童,包括特殊儿童人格的尊重,为不同儿童的教育选择权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1)半融合为特殊儿童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形式

对安置在特殊班中的儿童,我们平时比较注重个别化教育中的特殊训练。我们安排了各种精细动作,感统训练的训练活动,以刺激幼儿的脑发展。但同时让他们部分时间参加到普通班的教学活动,包括一些个别化区域活动、角色游戏活动等等,由普通班教师教育与训练,特教班教师观察与记录。普通班教室为这些特殊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周具体训练时间与长短依据每个特殊幼儿评估情况而定。

(2)半融合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半融合活动中,特殊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儿童,有不同年龄的,有不同能力的幼儿,相比在特教班中的以个别化针对性训练为主的学习途径来说,半融合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所谓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在一个由2~6名幼儿组成的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其实质为在伙伴之间建立积极相互依存关系。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通过教师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融合教育中我们为特殊儿童安排几名固定的伙伴(一般选择大班幼儿),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进行一项游戏,让特殊儿童在正常儿童的支持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庙幼儿园在俞丛晓园长的带领下,还研究了“医教结合背景下中重度智障幼儿课程园本化开发的实践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


案例2

长宁区夏峰老师带领一个特殊教育创新团队研究的“基于脑科学的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他们在长宁初职校对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研究,开发实施了医教结合的五大类教育康复课程,效果明显。

1
运动康复:让孩子变得更强健

运动康复主要通过医教结合的形式展开,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粗大动作运动机能(本体觉),平衡协调运动机能(前庭觉),手部精细动作运动机能(触觉)进行康复,达到对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康复,发现其运动潜能,提升学生整体运动能力。教师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听取医生的建议,家校紧密合作,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堂外得到充分的运动康复训练。


2
语言康复:让孩子自信地表达

语言包括理解(听理解、视理解)和表达(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非符号性表达)两个方面,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语言康复主要集中于这两点。语言康复主要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存在的障碍特征,提供适切的康复训练,增强其沟通表达意愿与意识,提高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3
认知康复:让孩子聪明起来

认知康复是对轻度智障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的一种改善,是强化和拓展轻度智障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并使这一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得到最大迁移。运用《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评估表》对有认知训练需要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在注意、记忆、模仿、恒常性、概念学习、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认知水平,把握其认知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认知训练,从而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4
心理康复:让孩子充满阳光

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属于弱势群体,在他们身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失调等心理问题。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焦点。心理康复采用团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康复需求入手,构建心理康复课程框架、开发心理康复课程内容,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康复训练,实施以团体游戏疗法、箱庭疗法、艺术疗法为主要途径的心理康复训练,帮助学生放松心理、建立自信,让其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提升自我意识水平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增进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使其获得有效发展。


5
作业康复: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利用特殊学校较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基于随班就读学生的现实需要,选择适合的职业教育项目作为作业康复的载体,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作业康复训练,不同程度地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生活打下基础。

目前,已经开展了烹饪、食品工艺、面点、餐巾折花、园艺插花、陶艺等为载体的作业康复,同步开发出了相应的本位评估表,在评估的基础上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作业康复枯燥乏味的弊端,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了准备、放松、激励和复习等环节,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通过积极的评价使随班就读学生重建了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特殊幼儿教育
童年是旅程而不是赛跑!
观察记录丨郑伟:孤独症融合训练观察-大连春雨幼儿园
思维训练课程
特殊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东莞特殊幼儿受教育有四个途径
微观点|| 家长请注意:这样的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 (豆豆魔方儿童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