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脂惨案 | 校园欺凌何时休?!



前段时间,“校园欺凌”的专题推送就已经做完,但最近的几条新闻又让大夏团队在痛心的同时,不得不重新拾起这个话题。

近日,一女生小敏因为睡觉打呼噜,遭到了同宿舍两个舍友以及外班6名女生共8人的联合殴打。有人用脚踩住小敏的头,8个人轮流上前,挨个扇她巴掌、踢踹还录像,施暴长达十几分钟。后来小敏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除了外伤,还有耳膜穿孔,右耳丧失听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广西北海的初一女生陈琪琪(化名)跳楼自杀事件更是让我们心头一紧。逝者已逝,本不该多言,但由她引出的“校园欺凌”本身却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陈琪琪学习成绩年级第一、是三好学生、学校合唱指挥、英语能力出众……以往,我们绝不会把被欺凌对象和这样的“学霸”联系在一起。

 

但留下来的种种证据,给了我们的想当然一记响亮的巴掌。她跳楼坠亡后,身上的笔迹、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的文字中满是“伤痛”、“委屈”、“死亡”这样的绝望字眼,我们也绝对想不到这样阴暗悲观的话语出自这样年轻的花季少女之口。

 

更令我们难受的是,发生在陈琪琪身上的校园欺凌,她的家长和老师都知道。如果这些大人们能够重视起来采取措施,那么这条鲜活的生命可能也就不会逝去。


就在小编排这条推送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一则新闻“陕西中学砍人案,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此案事发时正值学生放学时间,而且发生在学生放学后的“必经之路”上,男嫌疑人赵某某“见人就砍”。初步调查显示,嫌疑人称他在米脂三中上学时被同学欺负,于是忌恨学生,持匕首杀人。

 

他少年时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校园欺凌,让十几年后的他仍然耿耿于怀,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需要明白,“校园欺凌”,真的没有旁观者。米脂中学此次的受害者绝不会相信,嫌疑人拿起屠刀伤害他们只是因为十几年前的欺凌旧怨。


“我们常常为事件的结果而震惊,却很少因其发生的过程而愤怒。”


我们不可能独自生存。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就如交感神经的传递,使我们所行之事果必有因,而这些“因”将最终传回而成为我们自己的果。

——赫尔曼·梅尔维尔

可现在陈琪琪事件中的校方还在发表着“和学校无关”的言辞推脱责任。没有人站出来真正介入到事件中去,没有人真正地向被欺凌者伸出援手。这样的处置态度埋下的种子,未来又会结出什么样的呢?

 

有些欺凌者,儿童时期对他人的欺凌行为没有得到纠正,长大后会将这种残酷行为多样化和扩大化。他们更有可能欺凌自己的孩子,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业,甚至被送入监狱。”

 

有些受害者,他们求救的呼声被置若罔闻,他们所遭受的痛苦被视而不见,他们的苦恼因为无处释放而累积,直到有一天,他们那些不被旁人理解的恐惧和悲伤变成了一把反击的利剑,肆无忌惮地报复我们的社会。另外一些受害者则像陈琪琪一样,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他们将所承受的暴力转化为自我攻击,以自杀而终,生命以悲剧离场。”

 

悲剧一直在发生,我们在重视“校园欺凌”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节选自芭芭拉·科卢梭《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定义欺凌

那么,应如何界定“校园欺凌”呢?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打破思维惯性,不要总把孩子们之间的欺凌行为理解为“打打闹闹”,无须挂齿。“他们还是孩子”也不应该成为“罪恶”的保护伞。


欺凌(bullying)在英文中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不像打架斗殴那样可以简单定性。芭芭拉· 科卢梭在她的《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欺凌是作恶者以羞辱和伤害他人为目的,故意或蓄意地对他人做出的攻击性的、恶毒的,或侮辱性的行为,并从他人遭受的痛苦或不幸中获得快乐。欺凌会诱发畏惧感,常常以再次实施侵害相威胁来制造恐惧。”


简言之,欺凌始终包含着以下四种因素:


1、力量的不对等(包括力量、地位、情绪等方面的不对等)


2、旨在伤害(欺凌就是为了排斥、为了嘲弄、为了凌辱)


3、进一步侵害的威胁(很有可能再次发生,逐步升级)


4、制造恐惧(这不仅仅是手段,更是欺凌目的本身,使被欺凌的孩子完全无力反抗)


具体而言,欺凌一般发生在语言层面身体层面和(或)关系层面

 

言语欺凌,表现为起绰号、嘲笑对方、说粗话、颐指气使、叫嚣、奚落对方、对着对方讲脏话、叫对方家长的名字、传闲话、八卦等;

 

肢体欺凌,表现为打、推、踢、撞、掐、揪头发、吐口水、吐痰等;

 

关系欺凌,表现为合伙排挤、集体威胁、集体鄙视、围殴、多对一恶作剧、不定期骚扰、联合歧视等,一句话,就是让受欺凌者被孤立,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多余的人,彻底被边缘化。这种欺凌,实际上比肢体欺凌更煎熬。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琢磨了,“哎呀,你说谁没骂过人呢,谁没掐过人呢,谁没孤立过人呢?难道我们都是欺凌者,或是施暴者?”这个标准由谁来界定,才能不仅减少我们的罪恶感,还能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呢?

 

如果我们能把受欺凌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作为校园欺凌的标准之一,这个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在校园欺凌中,受欺凌者内心的痛苦、愤怒和委屈以及此后产生的心理创伤和危机,都应该是判断事件严重程度的核心指标


以上内容选自宗春山《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以及芭芭拉·科卢梭《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当我们不再把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一概归为玩笑之时,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学校、老师、家长、以至于学生自己,都不应该是这件事情的旁观者。


应对“校园欺凌”,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同样也有很多。


结合宗春山《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以及芭芭拉·科卢梭《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两本书,我们给大家提出些许建议:

 

学校应对篇,请戳下方链接

学校如何干预校园欺凌?

 

教师应对篇,请戳下方链接

教师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

 

家长应对篇:


(宗春山《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目录)


学生自己应对篇:

 


(宗春山《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目录)


我们希望,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每一个孩子都能没有心事、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一女生跳楼自杀,原因令人唏嘘
17岁少女竟因打呼噜被群殴:孩子被欺负,家长请这样做!尤其是女孩
米脂恶性校园事件告诉我们:安全无小事,我们要教会孩子这些
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呢?
【教育随想】怎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米脂中学生遇袭案给我们的反思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