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镇西:他居然将国家领导人的车拒在了校门外——李海林的“儿童视角”

我曾撰文呼吁,教育要有“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前不久,我应朋友李海林邀请去他担任校长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我在这所新建的学校呆了小半天,但我从一些细节上,看到了海林的“儿童视角”。

 

            没有大路的校园



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大门一定要“气派”,这个“气派”的标志之一,便是一进门便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两边辅之以雕塑、橱窗之类。但海林的学校大门一点都不“气派”。一进大门,看不到大路,而是草坪。


海林对我说:“大路是供开车用的,而孩子们上学是不开车的,他们是走进来的,为什么要大路呢?如果有大路,就意味着车可以开进校园去,尤其是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车自然就开进校园了,可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地。所以,我在进门后这个地方,弄一片草坪。一进门,就是一片草坪,领导的车就开不进了,所有的汽车都开不进校园。后来果真有一位国家领导人来视察,车到门前进不来,也下车步行走进校园。”



 

我想起我曾经工作过的成都石室中学,这是一所古老的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组长杜学钊老师曾对我说,在民国以前,校门口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文武百官,就此下马。”这是对教育的尊重。而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进门后这片草坪,意味着对儿童的尊重。

 

              富有童趣的草坪

 

好,这草坪上有什么呢?按习惯性思维,我们会想到一些口号。比如,可以在草坪上弄几块牌子——当然会装饰得非艺术,然后上面写着“团结,奋进,求是,创新”之类的校训,或“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师生共携手,托起中国梦”的标语。这些内容都很好,但过于成人化了,缺乏儿童气息。



海林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是一个6岁到16岁的孩子,我踏进这个学校的第一眼,我想看到什么?



“孩子想看到什么?”这是海林设计草坪的唯一依据。这就是“儿童视角”。孩子的世界,应该有花儿,有草,有树,有小动物……于是,最后建成的草坪,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大门看到的是——点缀着高大的树木和灌木丛的起伏草坪。缓坡的高点,有一辆木制的大花车,里面开满了鲜艳的花。花车的左侧,随意摆放了大小三个淡白色的花瓮,里面盛着鲜花。一段枯木,被精心地凿空,里面安置了几丛野花和小草。更有趣的是,枯木前还有一个可爱的小蜗牛雕塑……

 

            能想到蓝天白云的沙坑

 

 海林特意带我来到女生公寓的窗外,指着一片地对我说:“这是我学校的沙坑。”嗯?我看不像呀!我弯腰仔细看,哟,真有沙子。不过这沙子很特别,颗粒很大。海林给我解释:“当时我就想,这个沙坑里的沙子不能太细,因为太细的沙子很容易撒到孩子的眼睛里。也不能太大,否则孩子们会喜欢拿在手里掷到同学的头上,容易伤着孩子。最合适的沙子是比米粒大一点,比豌豆小一点。”



“哪里有这样的沙子啊?”我问。


他说:“后来还真找到了,这样的沙子还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米石。我们不辞辛劳,从越南北部湾买来这些沙子,建成了这个沙坑。”



我用手捧起一把端详,真的如米粒,但又不是白色的,而是黑色的。海林有些遗憾地说:“可惜不是白色的,我本来是想买白色的,但他们却买回来黑色的。但我还是准备买白色的米石,到时候白色米石买回来后,这里就有海滩的感觉了。孩子们躺在沙坑里,会有在大海边的感觉,有看到蓝天白云的感觉。”



在全国,不只是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有沙坑,但有如此“儿童视角”内涵的沙坑,可能只能在海林的学校看到。

    

             湿漉漉的桂花

 

海林给我介绍三幢大楼之间的一棵桂花树。


他说因为这里是死角,为了不影响校园形象,这棵树曾经被一堵矮墙掩盖了。但当海林看到这棵原来是桂花树,而且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最大、树冠最完整的桂花树后,决定让它“大放异彩”,给校园多一份美丽,给孩子们多一份惊喜。


经过后勤人员的一番努力,矮墙打掉了,桂花树干周围建起了用防腐木围成的四方形,上面可坐可躺,里面种上花草,还埋了两盏景观灯,晚上景观灯一打开,非常漂亮。秋天来了,桂香满园,孩子们坐在桂花树下看书聊天,十分惬意。



此刻,这棵树静静地屹立在冬天的风里。海林给我讲了一件几个月前的事: “那天早晨刚刚下了雨,我巡视校园,路过这里,一下子惊呆了——桂花落了一地,满眼金黄,因为地面是湿的,所以落地桂花也湿润润的,厚厚的一层,就像一层金色的地毯。太美了!”



海林说,他曾经担心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会踩着桂花,但他发现,不用提醒,没有一个孩子忍心踩她们,甚至都没有一个孩子捡起一朵两朵,只是远远地看着,经过这里的每个孩子都笑着对老师说,这桂花真美。


听完海林讲述,我感到海林为这棵桂花树所费的所有心思,都是为了孩子们这一刻的开心。此时虽是隆冬时节,可我眼前好像正丹桂飘香。

 

我认识海林快20年了。当年,他以成名作《言语教学论》奠定了他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的地位。但海林决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纯粹的思考者,而是且思且行——先后执教过中学语文,担任过教育局副局长,当过重点中学校长和大学教授,最后,他辞去大学教授来到美丽的崇明岛,出任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的校长。



当他带着我转校园的时候,不停地给我介绍着,言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孩子们”。我感到孩子就是他的信仰。


在这所学校呆的时间太短了,但我已经从许多细节处感到了海林的“儿童视角”。拥有一颗贴近孩子灵魂的心,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教师必须具备的——用个非常时尚的词——“核心素养”吧!

 

                        2017年1月12日

 


 

附:我十六年前写的一篇书评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读《言语教学论》

 

我曾撰文批评现在某些“教育科研”:迷信权威,亦步亦趋;眼睛向上,追赶时髦;“课题”崇拜,华而不实;故作“特色”,“模式”泛滥;论著晦涩,不知所云;职称论文,虚假写作;虚张声势,热衷炒作;“科研”牟利,以饱私囊……并把这些现象不客气地斥之为“伪科学”(见《教师之友》2001年第3期《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


然而,我对于真正的教研科研,从来都充满真诚的敬意。比如我刚刚读完的《言语教学论》就是一部真正的教育科研之作,而作者李海林先生无愧于是一位真正的教育科研者。我不想在这篇短文里介绍和评价这本近50万字的学术著作所展示的理论体系和具体观点,我只想说说我从本书中感到的真正的科学精神――批判的勇气和严谨的态度。


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所以教育科研的理论工作者应该通过对教育规律新的探索给我们提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等等。而一切人云亦云的“理论”或仅仅是为别人的思想“作注”的“体会”都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李海林先生在本书中表现出了创新的勇气,其实这同时也是批判的勇气。面对语文教育领域的种种传统理论的浩大阵势和人们对这些权威不容质疑的仰视,李海林以“语言”概念为核心,层层铺演,逐步推进,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他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当我沿波探源,逐层推进达于理论的核心,我发现我站在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前。对我来说,批判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选择。言语教学论的理论构建于我,可以说是一种学术研究,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李海林先生令我钦佩的科学精神正在于此。这是一种批判的创造,创造的批判。


但真正的批判并不只是语言上的“激烈”和“震撼人心”,而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李海林先生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对经典且流行的种种“理论”和自己所构建的学术体系进行了披荆斩棘而又小心谨慎、高屋建瓴而又不厌其烦的辨析与考据、定义与演绎、驳难与论证等一系列精细的思考和细密的推衍。作者行文冷静甚至温和,没有一句情绪化的激愤之辞;但冷静不等于冷漠,温和更不是温顺,正是在一步步不动声色而且看似琐碎的学术推演中,作者那框架宏大、逻辑严密的崭新理论体系瓜熟蒂落,并对传统语文教育权威理论产生了兵临城下般的批判力量,这种批判力量不是外在的剑拔弩张而是内敛的学理逻辑,然而它因此可能是颠覆性的!可以说,其理论批判性(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支点,正是李海林先生深邃、周密、严肃的科学精神。


就学术而言,我个人认为李海林先生的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其言语教学论的观点是否会导致(至少会给人这样的误解)语文教育纯技术化的倾向?但他那种甘于长期寂寞孤独地跋涉于理论崎岖山路并以此为乐探索精神、研究方式乃至生活状态,实在让我感动不已。同时我忍不住想,在教育科研充弥漫着浮躁与虚假的今天,李海林这本著作会不会让那些伪教育科研的“专家”“学者”脸红呢?


                                    2001年8月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位校长在创办学校过程中写下的万言日记,感动了多少人
教育的温度从“一粒沙”开始
《育儿心得之一: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这5个项目,80%的农庄都有,南北皆宜,真是吸引客流的法宝!
这些土掉渣的娱乐项目,可打造5星亲子农场
无觅造园卓一卓浅谈:花园设计中,怎样打造庭院休闲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