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掌门和青城小学

青城小学“异军突起”是都江堰市教育界的传奇。

这所位于青城山脚下的乡镇学校,其前身可追溯于1835年的青城书院,但到2010年已走到没落边缘。在全市综合考评中,青城小学在30个乡镇中排第27名。学校吸引不来好老师,也留不住好学生。

2011年,学校师生开始跟随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学习太极。一年后,学校综合考评成绩从27名上升至第6名,第二年升至第5名,第三年跃居到第一。并且,连续五年获都江堰市学业成绩考评一等奖。

从寂寂无闻,到成为都江堰市基础教育的名片,以及成都市唯一一所武术非遗传承学校,学生人数也从300余人增至1000余人。

因为青城小学,“青城太极全民健身”被纳入都江堰市政府目标考核,其后,青城太极又由都江堰市走向成都,引发了“太极蓉城全民健身”。到2014年,都江堰全市约20万人会打青城太极。

当然,青城小学的发展绝不仅是太极之功。但太极究竟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竟解决了教育专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无数人怀着疑惑而来。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从刘绥滨身上开始寻找。

刘绥滨,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中华太极人物三十人,传统武术十大领军人物

从“弱小孩”到“散打教练”

刘绥滨学武不是自愿的,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喜静的“弱小孩”。

这个“弱”是先天体弱,娘胎里带来的。刘绥滨出生在黑龙江绥滨县,却是纯正的四川人,父母都生长在四川,后辗转到黑龙江工作。

大概真是水土不服,从出生起,刘绥滨就病了。其后几乎在医院折腾了一整年。奶奶害怕他和他哥哥一样早夭,自作主张将他背回了四川老家灌县(都江堰旧称)。

回到老家,刘绥滨的身体依旧纤弱,书包里随时都背着药袋子。

刘绥滨外祖父家有一些武术渊源。外祖父自幼随“青城二十四侠”之一的周德山先生习武,母亲早年也毕业于灌县国术馆。习武强身成了家人对刘绥滨的最大希望。

但这并不是刘绥滨自己的愿望。他真正开始主动习武是在一次小“医疗事故”之后。

护士一针扎到了他的坐骨神经,刘绥滨当场就站不住了。这次惊吓对刘绥滨可以说是印象深刻。为了远离打针吃药,十二岁的他开始跟随外祖父学习武术。

学了一段时间,身体果然有了起色。练武是件苦差事,一有好转,刘绥滨就生出了怠惰念头。念头一起,很快,他遇到了另一件让他在武术路上坚持下去的事情。

刘绥滨被同学欺负了,身体瘦弱的他毫无招架之力。“一定要教训那个欺负我的人。”刘绥滨是带着这样的念头回归的。

进入灌县中学后,他四处拜师学武。1981年,电影《少林寺》上映引发了全国性的武术热潮。刘绥滨有一辆28型自行车,一有空,他就骑着往新华书店和邮局跑,买回大量武术书籍和《武林》《精武》杂志,比照着揣摩、操练。

这个阶段,刘绥滨沉迷于散打的实用性。高中毕业后,1988年,刘绥滨成为灌县武术协会散打教练。多年习武,已经让他彻底摆脱了“弱小孩”的命运。

动则生阳。武术首先最明显的是强身,隐含的是磨炼心智。民国时代,形意拳宗师薛颠总结习武练功夫,借用的是《论语》:“本立而道生”。

青城小学武术总教练陈洪伟老师回忆起自己班里孩子刚入学时的状况,“也许是农村小孩的缘故,个头普遍比较小,瘦瘦弱弱的”。从二年级开始练武术,到今年第五个年头。和刘绥滨所经历过的一样,武术给这些孩子带来的最直观、明显的变化是身体上的。

中印国际瑜伽节开幕式表演

“身体好了,精力充沛了,自然有利于学习,这是原因之一。”刘绥滨说。

“太极首先让他们静下来”

学成归来的刘绥滨,没有再教训那个曾一心想要“教训”的人。

武人的规矩,不恃强凌弱。两人后来成了朋友。对方开玩笑说,自己是刘绥滨的贵人。

而真正改变刘绥滨人生的则是几位武术恩师。

当年,沉迷于散打的刘绥滨四处寻访高手切磋学习。1982年夏天,刘绥滨打听到青城派高手宋德炤的地址,想拜他为师。宋德炤说:“明早6点半在龙潭湾等我。”

第二天一早,刘绥滨来到都江堰龙潭湾,等了一个半钟头没见到来人;第三天,刘绥滨凌晨4点就到了,恰逢下雨,在雨里淋了几个小时,依然没见到;第四次去,宋德炤终于被感动,正式收刘绥滨为徒。刘绥滨也由此深度结缘青城武术。

见刘绥滨沉迷散打,80岁的宋德炤不说二话,摆好架势,只道:“把你的招式全部使出来!”

刘绥滨猛攻而上,宋德炤一招扣住其手腕,另一只手直捣其腋窝。刘绥滨的半个身体立即麻木了,这让他很吃惊,第一次觉得传统武术的实用性并不比散打差。

再有一次,向同样80高龄的彭元植请教。彭老先生在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川南边防军司令部及四川省军管总队教官,人称“千手观音”“蜀中第一快手”。

就在他逼仄的家里,老先生让刘绥滨放手进攻。面对攻势,他不退反进,闪电般架住刘绥滨的冲拳,顺势一拳砸中其边腿。刘绥滨立即被一股大力送出去,撞在一米多远的立柜上。

这两次受教,彻底改变了刘绥滨对散打的痴迷,转而遍访青城武术前辈,切磋学习。

在彭元植先生的引荐下,刘绥滨结识了对自己后来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人物,青城派第35代掌门余国雄。

余老同样颇有传奇色彩,曾任台儿庄战役黔军大刀队总教练。刘绥滨正式拜入其门下。在接下来8年里,刘绥滨一有时间就往师父处去。他描述这8年,“不但学得了绝世功夫,更学习他的高尚品德,我的心性得到了彻底洗礼。”

余国雄老先生86岁时,正式授予刘绥滨青城派第36代掌门之位 

刘绥滨跟着师父练习青城太极。青城太极是青城派密不外传的功夫。

“练了两年,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我之前教散打,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而且脾气变得暴躁,有些好勇斗狠。但练太极以后,我慢慢转变,身体变好了,脾气也慢慢变好。争胜负的心下去了,我的事业也开始变好。”

余国雄老先生86岁时,正式授予刘绥滨青城派第36代掌门之位。

刘绥滨认为是太极改变了他的人生。在面对青城小学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带孩子们练太极。“太极首先让他们静下来。静能生定,定则生慧。”

青城小学校长唐敏在谈及学校武术特长班时,还说了一句话:“这个班的成绩可能不是全年级最好,但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别人的友善程度等等,都十分突出,尤其当面对与别人的矛盾时,知道怎么去处理。”

“弘扬道家养生可能是出路”

一开始,刘绥滨想将青城太极外传,师父余国雄是坚决不同意的。

对武人来说,吝技是生存法则,也是德。形意拳传人韩瑜习武之初,同门师兄再三嘱咐:“一定要吝技,别去外面讲,老爷子的东西好,说给外人,糟蹋了。” 不拿到人前显摆,也是武德。

但是,刘绥滨面临的是一个新时代。事实是,他在20世纪末已经亲眼见证了武术的没落。1983年,刘绥滨家乡的灌县武术协会仅注册会员就有400余人。1986年开始滑坡,到1992年,整个都江堰市武术协会只剩下22人。

“很多武术门派都讲究三年小成,十年大成,但现在已失去这个土壤了,没有哪个小孩愿意不挣钱甚至花钱跟你练三年、十年。”不少门派因此而消失。

刘绥滨从1993年离职专心习武,他始终觉得自己身上有使命。武术不应该没落,就像古琴借助新时代技术被搬上了表演大厅,得想个法子让武术也在21世纪继续发展下去。这是刘绥滨成为青城派掌门人后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他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武术、尤其青城太极,对自己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这不正是现代人对武术的诉求吗?“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全世界人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健康地活着,安详地老去。”刘绥滨隐约觉得,弘扬道家养生可能是青城派的一条好出路。

一些事实也加强了刘绥滨的信心。以往的习武者,长寿者并不多,青城派的长寿者却比比皆是,自己的师父余国雄、师祖陈琳都是很好的例子。青城玄门太极养生功传人杨文清也是很好的例子。杨老在1995年被国家体委誉为“青年人的楷模,老年人的骄傲”,80多岁还能骑自行车游河南、重庆、京津。

刘绥滨想将青城太极推广出去。但门规不可破,他于是和师父达成了一个折中办法,青城太极有三路,只外传一路,也就是刘绥滨后来面向大众教学的36式,后又应受众需求,简化为青城太极“站六式”和“动六式”。

刘绥滨最早的职业背景是医生,毕业于重庆职工医学院,学的是西医。他清楚现代人大多有慢性疾病、亚健康,最常见的症状是肩周炎、颈椎病、女性手脚怕冷。因此,“站六式”最早是针对企业家、白领这一人群设计的,事实证明收效不错。

但是,当刘绥滨将青城太极带入青城小学时,却遇到了问题:孩子们不愿意学。他们认为“这是老头老太太才学的”,他们更想学的是看刘绥滨在电视上表演过的另外一套更具动感的“金刀出鞘拳”。

“太极是老头老太太才学的。”童言无忌,却道出了太极在推广过程中的真实困境。太极实际是一门真正可以从小练到老的武术。刘绥滨认为这是我们的宣传策略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一宣传就说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年轻人一听太复杂,不想学了;说强身健体,年轻人身体本来就比老年人好,况且他觉得打羽毛球篮球也可以强身健体;说延年益寿,都才二十多岁,你让他考虑六十岁之后的事,那更考虑不了。”

刘绥滨是美国高校太极联盟客座教授,他很赞同美国高校的策略。比如,结果导向法:一所高校一学期开四门太极课,宣传时只介绍老师名字,以及学了课程后会有什么结果,一门预防关节炎,一门预防摔跤,一门是减肥,还有一门是心理减压。这就让年轻人很感兴趣。

“如果真的变成老年人的专利,太极是发展不好的。”刘绥滨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太极。

“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青城小学孩子对太极的接纳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刘绥滨对孩子们讲,想学金刀出鞘拳,没问题,但得先学青城太极。

谈及兴趣与擅长的关系,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擅长,但孩子的学习,更多是擅长了才有兴趣。

从2011年引入青城太极至今,青城小学经历了两任校长,唐敏是第三任。每届新校长上任,都将武术特色坚持下来并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是难得的。

2012年都江堰市政府推行“青城太极全民健身”时,很多学校都将青城太极引入校园,但一阵风过去,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青城小学却在几年发展后,成为都江堰市最具代表性的武术特色学校、青城武术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学校将武术更进一步纳入常规课程体系,从武术特长班普及至全校师生。在阳光大课间、体育课之外,每个班每周至少保证一节专门的武术课。武术种类也从青城太极扩展到扇、剑、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老师们说起来都是自豪,“以往各类场合很少看到青城小学的身影,但现在都点名必须要有青城小学。”前不久,学校武术队刚受邀参加了西部音乐节开幕式表演。

学生频繁亮相各类活动、比赛。陈洪伟老师发现孩子们明显自信了,这种自信从武术延伸至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武之人,无论在哪里都从容自如。”陈洪伟是学校老教师,完整经历了学校近十来年的曲折发展。武术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青城小学的面貌?他认为这恰是关键所在。

作为青城小学武术总教练、武术特色班班主任,陈洪伟被学校安排脱产跟随刘绥滨学习武术。那是2010年冬天,青城山尤其冷,“去武馆,每天上午学,下午也学,别看动作简单,一天衣服要湿好几次。”陈洪伟对记者说。

陈洪伟有颈椎病,此前断断续续吃药,药停又复发。练了一年太极之后,竟彻底好了。不止颈椎好了。他戒了烟,不再喝酒,休闲爱好从麻将转向看书。他说自己每天都看,已经看了几百本书。这些都是受刘绥滨影响。

周围的弟子、朋友都知道,刘绥滨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早睡早起,每日必练功。

他还保持着午睡习惯。有明星从北京来都江堰,见到刘绥滨,突然兴起说,刘老师,我要跟你学太极。刘绥滨一看时间,可以,但你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三点钟来找我,我得回去睡个午觉。

有人开他玩笑,“刘掌门你耍大牌。”刘绥滨笑,“你来,我也得睡午觉。你不来,我还是要睡午觉的。”

带学生、教徒弟,刘绥滨都讲究“言传身教”。要求对方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就是实实在在按照祖师爷教我的方式去教学生。很小的事情,有人看到了说很感动,但在我这里是稀松平常的。”

刘绥滨的一位师父王家佑是道教学者。王老去世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刘绥滨都帮忙操心,逢年过节必请师娘和家人吃饭。

一次请吃饭时,恰好被某位领导遇到,他很是惊讶,“王大爷还在世时,不少人四处打他的招牌,王大爷去世六年,门前冷落鞍马稀,我从来没听你说过你是他学生。”

对刘绥滨来说,有些事情是不必说的,做就是了。但有些事情又是必须要说的,比如太极。

太极就是找到一种“平衡”

近几年,刘绥滨活跃在国内外,积极推广青城太极。媒体上常见他的身影。

他曾获得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也多次获得各类国际武术比赛冠亚军,目前是都江堰市政协常委、青城派掌门人、中华太极人物三十人、传统武术十大领军人物、四川省旅游学校巴蜀武术养生学院院长。

阿米尔·汗向刘绥滨学习太极

50岁出头的刘绥滨,长发长须,一身中式装扮使他显得颇有几分武侠风范。不是盛气凌人的武者,更像隐逸高人。温和平易,很容易让人忘了他身上的那些“名号”。

2009年,青城武术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申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在刘绥滨看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是不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今时代究竟该如何传承,这依然是一个难题。

目前,成都市总工会正筹划给刘绥滨拍教学片,初步设想是用中医的经络学来解释太极动作对人体的好处;哈佛大学医学院也正与深圳大学合作,试图从西医的角度来解释太极对人的身体、心理的影响。

抛开这些,太极究竟是什么?“有人拿了武术冠军,但脾气古怪,旁人都觉得是怪人,不想接触;有人学了太极推手,回去却跟老婆打架,家庭不幸福,这就是没有学好,没有做到借力使力、以柔克刚。”

术的背后是道,这个道可以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刘绥滨认为,太极讲求的实际是一种“平衡”,平衡自己的身体,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平衡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于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达到平衡状态,这就是“太极”。

这是刘绥滨的“大理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传递健康与和平。而他目前能做的是让青城太极走出青城小学,走出成都,走向更多人。他的目标是“一亿人”,“希望全世界有一亿人来练青城太极”。

新教育家

报道关注这个时代的教育家

原创保持教育新闻的原创性,和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关键人物在一起
专业坚守教育媒体的专业性,善于发现和甄别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教育人
前瞻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走向,深度讨论教育未来多种可能性
启迪站在人类智者的肩上,力求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教育人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超模青城山下学武术和养生(3)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十阿哥习武青城派
武艺丛谈
珍贵武术资料青城武术白虎鞭杆刘绥滨(1)
青城派掌门人教美女太极拳,传统武术和超模大赛完美结合
养生青城山,太极刘绥滨:一个时代的“太极”光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