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龙国学-病例分析-别轻看了“感冒”

感冒被轻看,有两个含义。

一是认为感冒乃小事,如媒体会说“像感冒这样的小病,不一定都要往大医院跑”。(其实“大医院”未必降服得了“感冒”。)老百姓也大都认为,感冒了,吃点儿“感冒药”就行了,于是自己当医生开处方,根据广告或“专家”们的忽悠,凭感觉吃药。因为忽悠太多,五花八门,那就一样样地“试吃”,像个做实验的白老鼠。

另一个含义就是“中医专家”们的瞎讲故事,把治疗感冒说得很简单。例如《北京青年报-健康守望》2011110日就登了篇某常姓“副主任药师”写的题为《冬季感冒用药有讲究》的半中半西伪中医文章,就十分典型。先说题目就很无知,什么叫“冬季感冒”?哪个季节没感冒?哪个季节感冒“用药”不需要“讲究”?反正按季节论感冒,中医经典里没有,所以属无稽之谈。文章小标题有“感冒的对症选药”,颠覆了辨证施治的中医核心理论,所以说作者是伪中医。另一小标题“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及对症选药”,又是“对症”,继续伪。再看作者是怎么“对感冒的分类”吧:“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热型和内热外寒型四种。”这位常药师又把中医糟蹋了一下,他的“分类”法在经典里根本不存在,纯属耍小聪明的杜撰。当然,这杜撰不是常“副主任药师”的原创,而是那些看不懂或懒得看《黄帝内经》的庸医们的发明,并受到看不懂或懒得看《黄帝内经》的业医者们的追捧,老百姓也被蒙蔽,跟着“风寒”、“风热”地瞎总结。(前两天我还听BTV主持人李然在那儿抢话聊“寒包火”呢,您瞧,谁说治感冒是学问,这不药师和电视主持人都成了医生啦。)

要说不安分的常药师,非要显示一下下自己不光懂药还懂医,在那儿瞎“分类”,还不着四六地乱开方,无非是沽名钓誉的话,(常药师在《北青报》上发表证明自己也很懂医的文章有N篇呢。)那东直门中医院的副院长刘清泉在电视台上对防止流感的高论那就更邪乎了,什么北京因为今冬降水少,天气干燥,人们的“阴精”被夺,抵抗力下降,于是流感上身。请问刘院长,东北、山东大雪纷飞,南方冻雨大雾,天儿不干燥,就没流感吗?天儿一干燥就夺了“阴精”了,那沙漠地区的人还有“阴精”么?还有不生病的人么?2003年夏天北京闹非典,是那年夏天北京没下雨吗?那年贵医院的某青年医生没能在您和“献方”的姜良铎国医大师的护佑下保全性命死于非典,是因为东直门地区特别干燥吗?广州、香港闹非典也是因为天儿干燥吗?天儿干燥总不会只夺部分人的“阴精”吧,咋那么多的人就没被夺阴精而得流感或非典呢?……刘院长对造病原因的诠释不贴谱不是一般二般,简直是胡勒勒,他后面给出的防治流感的什么“方儿”能贴谱吗?中医辩证通过望闻问切,切者,把脉也,要全神贯注,悉心体会,可刘院长呢,一边给某旁听观众把脉,一边和主持人栗坤神聊,手指头底下在摸什么,天晓得。当然,还有他自己知道,我也知道。那位观众满舌头白苔,刘院长还要人家“清热”,谋杀呀!这年头,不光什么人都能写中医治病(或养生)文章,什么人都能做中医药养生栏目的编辑或主持人,还什么人都能当中医院的院长。

感冒的核心症状是“发热”,《黄帝内经-素问-热病三十一》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内经》说的“伤寒”和西医说的“伤寒、副伤寒”不是一回事儿,后者说的是某特定疾病名称,前者的意思是元阳“伤于寒”,这个“寒”是寒邪,就像我们说“伤风”,意即伤于风邪。这就是说,《内经》的结论是,只要有发热的症状,都是伤于寒邪。即便是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的“四大”症状出现,也是伤于寒邪。“或愈或死”提醒了我们,伤于寒邪可以被治愈,治疗不得当或得不到及时救治也是会死人的,不能被轻视。《热病三十一》就伤于寒邪的轻重缓急、表里虚实,提出了从巨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到厥阴的六经辩证理论体系,张仲景之所以被尊为医圣,就是他的《伤寒论》乃唯一遵从《黄帝内经》的六经辩证理论体系论述如何治疗各种情况下的“发热”的著作,立97法,113方,只要辩证准确,战无不胜,有如神助。可惜,后世的庸医们,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的“温病学”到现代“中西医结合”,无不是耍尽小聪明,把《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或当摆设,或作废纸丢弃。为什么?因为作《黄帝内经》和仲景的学问对他们来说太难,耽误搂钱,没工夫,不如自立门户,又抄了近道儿(实则是左道),又扬名立万儿,何乐不为。患者的疾苦和庸医们的名利相比算个啥?现如今那些遍地都是的开大处方的主儿,连庸医都不算,就是打着“中医”旗号良心喂狗的商人。(我又得罪了一大片人。)

据报道,“根据美国官方粗略估算,全球每年25万到50万人死于流感”,这句话一是告诫感冒不能被轻视,二是说明感冒迄今仍是令医生们头疼的顽疾。要是像“双黄连”、“清开灵”、“莲花清瘟”、“金花清感”等温病学杰作忽悠的那样能“退热、消炎、抗病毒、防流感”,全世界每年还能有几十万人死于流感吗?为什么那么多药厂倒腾“感冒药”,就是至今仍没有通吃表里虚实各色感冒的“感冒药”,那些被药厂、明星和“国医大师”们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感冒药”充其量只能是偶中,(盲目往天上打几梭子子弹掉下来一只鸟,那不是枪法好的大师。)否则医院不会因流感而人满为患,也不会有几十万人因感冒丧命。正是每年医院每年因流感而人满为患,才又催生“国医大师”们忙不迭地“献方”和药厂隔三差五地推出“新药”和“代言明星”、“国医大师”们一次次地在电视台露脸和电视台不停地推出相关的“访谈”“讲座”,这叫啥?这就是“感冒经济学”!

上面说过,感冒分表里虚实各色证,其中的规律是表证、实证的症状大都更热闹,复杂,变化快,人们感觉特别不舒服,着急麻慌地吃药或往医院跑;而里证、虚证往往症状表现比较低调,很多人觉着扛得住,反倒忽视。那些“清热祛火”的温病学杰作常把表证变里证,即引邪入里(仲景师称之为“误下”)。表证的难受劲儿过去了,患者就以为“病好了”,其实是寒邪潜伏,埋下祸患,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胃口变差了(甚至添了胃病),易反复感冒,长期下去体质越来越弱,最终带出其他的顽疾。

VC银翘”、“双黄连”、“清开灵”、“莲花清瘟”、“金花清感”(以及王老吉之类的“凉茶”)等温病学应付感冒(和上火)的不二法宝就是医圣仲景师碰都不碰的金银花,大同小异的药虽多,可惜双花不那么争气,所以说新的金银花主打的感冒药(如北京东方医院的“感冒双解”)还会随着感冒大军依旧浩荡而不断涌现,悲乎?

温病学与仲景师的差别在于,前者一见发热,就“清热解毒”,用金银花之辈寒凉药打天下,倒是简单,不费脑子,休闲时间多,挣钱容易,但疗效堪忧;后者呢,要按《黄帝内经》的理论六经辩证,随证用方,难,要下功夫,所以费脑子,闲玩儿的时间就少了,还挣不着钱,但疗效真地很棒。

我批评(得罪)了这么多人,是以《黄帝内经》作为判断中医是非的标准。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强调中医必须依据经典,而《黄帝内经》乃中医第一经典。当然,要是哪位说他(她)就是死活看不上《内经》,因为谁谁谁“发展了”《内经》或“补”了《内经》的“不足”,所以他(她)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儿,那我没辙。不在同一个标准下论理,论也是浪费时间,那就各说各话。拜师学艺嘛,投对了或投错了师傅,也讲究个机缘。就是别忘了还有个因果报应。“因果”者,佛门核心之说,信不信,亦是机缘。反正我信,深信不疑。

李元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救世济人的医学VS现在西医
温病学-北中医刘景源02黄帝内经与难经对于温病的记载
感冒!吃西药还是中药,哪个更好?听听中药师怎么说(中西对比)
中医四大名著
从五运六气分析H7N9禽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读者投稿:新冠肺炎需要辨证准确,不能被普通流感的类似症状所迷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