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衔接下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一、对幼儿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幼儿劳动意识教育现状

家庭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最开始的教师,更是直接影响儿童成长的基石。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孩子年纪不大,技术也不怎么样。等你长大了,干活还来得及。”这样,“脱离教育”的观念和行动就会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严重地妨碍了孩子的就业和发展,特别是对移民家庭的影响。所以,把爷爷奶奶安置在三代人的家里,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替代或者弱化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怎么会这么慢?”“好啦,让我们来干。”事实上,在培养儿童劳动这一重要观念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妨碍了行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时光流逝,“我还很小”这种观念会在儿童的头脑中形成,从而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缺少主动劳动的意识。

(二)幼儿劳动情感教育现状

现在家长和老师对于幼儿的评价标准更多表现在对于背诵、记忆以及对于学龄前教育成果的关注,这种对于非劳动成果的过分关注大大降低了幼儿对于劳动的情感价值,比如记住了一个拼音或者单词,家长会进行表扬和奖励,完成了一个手工作业,老师会把手工作品放到展架上进行展示,但是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擦干净桌子或者清理了地板上的垃圾,在家里家长会觉得应该是父母的工作,在幼儿园家长觉得是老师或者保洁的工作,甚至并不愿让孩子去完成这些行为,深怕孩子以后只会干家务,当孩子完成一项基础劳动时,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情感满足,这种扭曲偏激的评价体系潜移默化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影响。

(三)幼儿劳动意志教育现状

劳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认为劳动的过程是体力活,不像脑力劳动那么累,但是体力劳动反而更需要意志力去坚持,在平时的自我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作风和生活方式,比如说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做家务,甚至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培养需要不断的进行巩固和重复,主要在于小朋友的自我管控能力,像是一些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主动劳动成为下意识的行为,但是,由于对于孩子的溺爱和过多管教,很多幼儿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不能很好保持基本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出现怠惰或者逆反情绪时,来自家长的放松不利于幼儿良好劳动意志的养成。

(四)幼儿劳动行为教育现状

社会是劳动实践最好的平台,通过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既能够融入社会,提前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也能够对已知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进行实践和锻炼,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1]。但是现在对书本教育的过渡关注,走出课堂走向实践的行为很少会获得学校的支持和认可,教学工作基本都是出于室内进行,幼儿很少有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然而,更多的劳动行为就是在和自然亲密接触中习得。幼儿对于教室以外的可用工具、合理行为、材料使用完全没有思维,对于行为的掌握和运用也没有合理的想法和能力。

二、对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990年后,世界对幼小衔接开始越来越看重,并且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上日程[2],教育部发表了有关学生劳动教育相关的指导文案,而且也再三强调对孩子劳动的培养,这其中既包括平时的劳动锻炼,也包括创造性劳动和有意识的服务性劳动[3]。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及访谈法从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观察,深入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幼儿劳动教育现状。

1

根据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中,6位访谈老师只2位会对幼儿进行劳动表扬教育,1位老师认为进行劳动坚持性培养很重要,1位老师认为应该树立幼儿的劳动意识,可惜的是,没有老师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训,而三位老师会替代幼儿完成劳动任务。当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仍然以劳动替代教育为主,很多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培养并不是很重视,比如有的老师会认为带着孩子去做家务劳动就可以了,不需要给孩子灌输一定的家务知识,还有的老师认为让孩子多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需要进行鼓励。由此可见,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幼小衔接视域下劳动意识教育现状

当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以幼儿生活自理为主,且主要以集体劳动为形式。而幼儿对劳动技能的掌握不多,且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这使得幼儿在升入更高一级教育时出现各种无法自理导致的问题。

经过访谈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认为吃完饭后应该主动洗碗或者端碗,部分的幼儿会在做完游戏后主动收拾玩具,少数的幼儿会知道一些基本的劳动内容,很少有幼儿会有意识的帮助家长拿劳动工具,而大部分的幼儿只在幼儿园老师带领下完成基本的劳动任务,并且认为这是幼儿园的一种游戏或者任务,他们在完成老师指定的劳动任务后就结束了劳动行为,并且多数幼儿都不会将在幼儿园学到的劳动行为带回家里,所有的劳动行为都是指派性质的并不能够被当做一种常识或者日常习惯,而是一种有意识的习得性行为。

而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也并不是很重视,比如有的家长会认为带着孩子去做家务劳动就可以了,不仅不教授孩子如何劳动,怎样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而且也不给孩子劳动机会。还有的家长则把孩子的劳动当成一种酬劳式的付出,用金钱进行奖励,而不是树立应该做这样的意识。由此可见,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在劳动意识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这一主题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劳动教育很重要,但对此了解不多,也没有很好地给孩子灌输相关知识。

(二)幼小衔接视域下劳动情感教育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和学校都有意识到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并没有掌握完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没有意识到正确的实践方式,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中大部分幼儿园设置有专门的“大班劳动教育课劳动日课,但其中仅有极少数的幼儿园设立了具有劳动性质的游戏课程,剩余幼儿园的劳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一般的幼儿园将劳动课程当做每天的日常课程,在情感培养方面,一部分老师会在幼儿完成一个简单劳动行为后给予赞美和鼓励,一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完成基本劳动后给予赞美和表扬,而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则完全忽略了幼儿可能完成的基本劳动。

根据调查结果,幼儿园的工作日课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劳动能力和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日课程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日课程规划不科学、形式单一、活动与实际生活不相接触等。此外,老师没有充分关注孩子的基本劳动成绩,也没有给出非常满意的心理建议和帮助。此外,整个劳动过程更像是一份工作,没有乐趣,对劳动过程的控制过于严格。事实上,幼儿劳动指导更像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喜欢玩耍,而劳动完全可以融入其中,例如,比如洗衣服时,他们喜欢吹洗衣粉的泡泡,擦桌子和椅子时他们喜欢去打水仗。如果劳动变成一种简单的工作,没有娱乐,很难让宝宝热爱劳动,坚持劳动,这不利于劳动的心情和情感的培养。

(三)幼小衔接视域下劳动意志教育现状

实际上,动物性的特征让独立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必备阶段,就像鸟儿大了要离开巢穴,幼小的老虎逐渐会自己捕食[4]。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5]。但是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的独立劳动意志已经在逐步丧失,并且这一趋势在向高龄幼儿扩散。大部分的幼儿在3岁会有一个叛逆期,在这一期间会有意识独立完成一部分劳动,但是由于年龄偏小,这一举动会遭到家长干预,而幼儿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更是会将独立意识进行规避。比如孩子在此期间,独立站立去完成一些简单物体的搬运,或者自己动手穿衣穿鞋,这是自发性的劳动行为,但是需要一个实行的阶段来练习,但是由于家长害怕幼儿在搬运中被砸伤或者摔伤,又或者家长工作繁忙,直接帮助幼儿把衣服穿好,鞋带系好,并且认为这些劳动行为在到了一定阶段就会自然习得,不应该付出时间精力。而且在幼儿园,对于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幼儿完成的部分日常劳动内容,并不是所有幼儿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这一行为被忽视了,并没有老师督促或鼓励幼儿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完成劳动行为,而是在课程结束后默认所有的行为是已完成的,对于幼儿来说这是半途而废的开始,而不是一个应该享受的行为过程。

而在安全可控范围下,可以被允许的部分行为,则需要一些行为精神来支撑,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精神的重要性,也没有过多的耐心和时间来帮助幼儿完成稍微高于能力的劳动。

(四)幼小衔接视域下劳动行为教育现状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幼儿园对于劳动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太关注孩子的劳动行为教育,认为孩子做不到劳动,不做劳动,放弃劳动都是正常的表现,并且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劳动”是指幼儿们主动地参与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扫地、洗碗等,但是有家长认为应该重视的劳动概念仅限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被人嗤之以鼻,“您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显示出了对幼儿劳动行为教育重视程度,其中“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家长只占少数;“您是否经常会和孩子一同打扫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中选择是的家长寥寥无几,而且允许孩子做力所能及家务的家长实际上也少得可怜,家长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即使这些家务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危险性和不可实施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庭对幼儿的劳动行为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家长也普遍缺乏对这些方面意识上的重视,这说明有些家长对于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疏忽情况,从而影响了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部分幼儿会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明确界定开,并且通过语言表现来获得认可,劳动行为的习得性模仿则不被完全认可,比如扫地、擦桌子、搬运碗筷、收拾玩具、整理书本等,可能会被忽视,幼儿也不会去主动进行。

三、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不协调导致幼儿劳动意识缺失

1.家庭劳动意识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家长和照料者对孩子的多度照料导致幼儿实际操作能力降低,工作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缺少科学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内容,使其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是支离破碎的,而在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过渡的体制下,父母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感不强,导致幼儿园工作教育的重中之重——劳动教育被忽视。另外,大部分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子女年纪尚轻,不需要特别的劳动教育,而大部分父母则因工作繁忙而不能主动配合。

2.自然劳动意识的缺失

部分家长、园长、教师对自然劳动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儿童的劳动离不开

自然资源的支持,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作为活教材,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6],但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幼儿园实地观察发现,当前教育过程中,幼儿被过度呵护,比喻为温室的花朵,室内养育远远大于室外教育,和大自然几乎没有实际接触,对于材料的运用,以及将幼儿空间由单一教育生态重新组合为充满活力的自然生态、情感话语生态极度缺失,在室外的幼儿生存能力几乎为零,完全没有与生俱来额自然劳动意识和对自然材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导致幼儿劳动情感不足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好,情绪和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巩固,仅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达到最终目标的,目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过分偏爱以及社会代际分离制度导致的“劳动者被统治”这样的传统观念,使得父母几乎切断了孩子的所有劳动锻炼机会,几乎没有人鼓励他们为家庭和社区进行服务的劳动行为。孩子们被剥夺了劳动自由和劳动需要,事实上是父母的包办给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带来更大的阻力,甚至负面影响,让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甚至提出了不允许孩子劳动的要求,幼儿教师的困难直接影响到教育行为,进而对实施劳动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幼儿园通过实施游戏劳动来增强劳动情感粘性,但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幼儿园实地观察发现,当前我国幼儿园仅仅关注游戏的“外壳”,将游戏当作一种万能手段,而忽视了劳动本质的传达。幼儿的对劳动仅限于游戏层面的嬉戏,未能关注劳动的辛苦,甚至会出现“使用劳动工具当作打闹玩具”的现象[7]。完全剥离的教育系统体系导致了无法形成劳动情感粘性。

(三)家庭和学校教育粘性不足导致的劳动意志薄弱

陈鹤琴老师曾说:“让孩子自己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见,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发掘自我管理的教育价值,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能够进行生活和自我管理是儿童独立生存和学习的基础,是学龄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前提。儿童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独立需求,摆脱对成人的过度依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人格,而且可以提高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独立性。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地过程,它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很多幼儿园前期并没有完善的幼儿劳动情感粘性培养体系,也没有为幼儿配备足够多从事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条件,而且后期幼儿园对这些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没有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造成部分幼儿对这些知识和技能不感兴趣以及缺乏坚持和长久养成必备习惯的相应兴趣,因此,也就导致了一些家长认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家里幼儿更是对劳动呈现出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坚持的意志力。

(四)劳动培训不专业导致的劳动行为能力低下

教育活动成立了幼儿劳动培训教育服务中心,客观上拥有了组织和指导环境,但没有与这些儿童相对应的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指导大纲和方案,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辅助工具的支持。如果幼儿园没有专门用于劳动教育的场所、设备、环境等条件,很难保证这一长期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一些家长、教师甚至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这一主题活动缺乏关注和重视,幼儿园缺乏专业的教师教育和培训。这些孩子无法在现有环境中获得相应的培训、发展、成长经验和技能。相关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教师没有明确提出如何指导与培养幼儿在具体参加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有效、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自主动手能力方面所需要具备知识与技能水平,另外也没有明确提出要从哪些方面指导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等有关问题存在,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最基础的,或者更多的劳动能力,幼儿无法完全习得。

四、幼儿劳动教育改进措施

(一)家庭劳动和自然劳动协同促进劳动意识养成

1.重视家庭劳动意识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劳动教育的培养主要在于家庭成员对于幼儿劳动行为的有意识的促成,家长要要摒弃掉全权包办的思想,而家庭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8],教师应本着尊重、 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平日假期“宅”生活为家长提供了与幼儿难得的、充足的亲子陪伴时光,也是适时引导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大好时机。应当在家庭中有意识训练幼儿的动手劳动能力和自我劳动的习惯,比如餐后端盘子、整理玩具、清理桌面或者自己穿衣等等,在行为习得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劳动习惯和意识。

2.弥补自然劳动的不足

英国儿童行为研究专家在著作《童年早期教育中与材料的相遇》中提到,当我们在应用材料的过程中思考发生的事情,当我们选择将材料视为将生态、运动和沟通结合起来的时间集合,生命就以多种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在幼儿早期空间的材料应用思考中,纸、木炭、油漆、粘土和木块都可以被视为积极参与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和所产生的想法和行为,不管结果如何,对幼儿来说,都是富有成效的时刻。自然材料通过激发灵感促进了行为的诞生,在家庭劳动的基础上,要增强学习生态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幼儿深入自然,拥抱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天然材料,并且学会如何运用,这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9]

(二)游戏和评价增进幼儿的劳动情感教育

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情感目标是促进儿童理解和实践的核心力量,是教师评价劳动教育内容和制定劳动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劳动情感的培养与激励是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条例》(《条例》)定义了儿童要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幼儿园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儿童提供了热爱劳动的初级教育指导要求。在情感目标的引导下,孩子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培训也成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实现情感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情感目标所需的累积准备。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使他们产生新的劳动行为,使其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再次积累劳动情感,形成良性循环。健康高效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实现核心目标,还要从全局角度看待,多方面进行完善。

要树立劳动教育情感意识,尤其把握情感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育强度,明白幼儿劳动情感的获得蕴含在每一日的生活中。对于幼儿而言, 游戏就是一种工作”, 幼儿在工作中也会初步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从而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在愉悦的游戏工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意义。善用游戏,注重劳动教育的本质游戏化教学是当前幼儿阶段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10]。幼儿的“劳动”游戏有利于加速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发展。有些学者提出,当儿童长大后,要逐步让他们在劳动时放弃游戏,就可以了解劳动与娱乐的不同,在劳动教育中,他们把游戏看成是一种学习劳动、形成劳动习惯的“庇护所”,这是不正确的[11]。幼儿需要了解劳动的本质,必须将幼儿教育的趣味性和玩耍性与劳动传达的实际内涵相结合。幼儿在游戏的愉悦体验中,应了解劳动的实质,并将儿童早期教育的快乐与快乐与劳动所传递的真实含义联系起来。幼儿园老师要使儿童感到劳动的辛苦是暂时的,劳动可以使他们的生活环境、游戏或学习环境得到改善,使他们在整个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体会到劳动的美好,并使他们更加尊敬和敬畏劳动[11]

(三)增进学校、家庭教育和社区联系,多重提升劳动意志

劳动教育要从家庭、社区、学校三个方面来保证,劳动教育要有充足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的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造符合其教学目标和需要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日常生活、游戏、社交活动等活动,使他们获得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体验,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劳动意志得到充分的发展。”

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劳动意愿,完善和指导整个劳动过程,加强幼儿对劳动过程的完整体验,并对未完成一项工作的幼儿进行鼓励性引导。

在此基础上,应加强父母与社区的合作,并积极倡导、引导社会对劳工的正面舆论环境,以促进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在他们的劳动习得过程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支持者、领导者和监督者,家长应当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劳动能力培养,尊重孩子合法权利,积极参与劳动,做到“劳动观念”培养,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实践,并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孩子积极在社区生活中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特定环境中获得实践经验,从而获得相应的劳动意志,自觉让孩子吃苦耐劳,培养积极主动的劳动精神、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一定的自我生活能力,任何剥夺幼儿劳动能力锻炼机会的家庭都是不合格的家庭。

(四)建立科学专业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劳动行为能力

为了改进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进我国现行的劳动教育体系。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育内容的设置。劳动的本质是实践。劳动不是简单的行为,而是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教育。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要发挥操作、探索和实践的作用,让孩子以群体教育、日常生活渗透、自然劳动、社区劳动等多种形式为他人服务;要树立服务群体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素质,建立环境与资源互相补充的辩证关系,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劳动的需求,促进幼儿劳动中精神世界的丰富。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做到充分地尊重、信赖、信任,并且要容忍差异的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活动中的经历也不尽相同,因此,从单个幼儿的生命视角出发,把握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对外界的认知与经验,对个体实施差异化评价体系,并且设计专业的劳动培训和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使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合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完善整个制度的过程,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客观环境条件、幼儿劳动文化的建设,以及从师资力量到环境要素的全面综合性改革。

结  论

经过整体调研,发现现阶段,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劳动教育不协调导致幼儿劳动意识缺失,其中包括家庭劳动意识的缺失以及自然劳动意识的缺失,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导致幼儿劳动情感不足,家庭和学校教育粘性不足导致的劳动意志薄弱,劳动培训不专业导致的劳动行为能力低下,这些问题导致了幼儿在进入新阶段过程中由于劳动能力丧失所产生的的其他问题。

所以,要认识到,要逐步引导幼儿爱劳动、爱劳动人民和爱劳动成果的劳动情感和行为。通过重视家庭劳动意识、弥补自然劳动的不足,加强学校和家庭对幼儿的劳动意识教育,增进学校、家庭的联系,多重提升劳动意志,建立科学专业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劳动行为能力,来完成对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劳动培养,进而实现幼儿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四者协同发展。

劳动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和主题,当前劳动教育也着重于“脑力劳动和学习劳动”的协同发展,因此结合时代赋予劳动教育的不同内涵,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应从多个方面考虑,幼儿园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增加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从多个方向来保证幼儿劳动教育,家长也要提高劳动培养意识,避免出现学而不做的现象。

相信在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努力下,幼小衔接的劳动教育会有新的突破和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小衔接班迎报名高峰 幼教小学化为何刹不住
父母应了解和掌握幼小衔接班,到底衔接的是什么?父母应如何配合?
幼儿园去“小学化”要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多少危害?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