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雨轩联话:芦溪县城老石桥桥联风波





芦溪县城老石桥桥联风波

曾建开/文

       芦溪老石桥修建于1935年,位于凯景花园步行街道,横跨袁水河,为5孔石拱桥,长约50余米,宽7米。此桥当时为萍乡至省会南昌的主要交通要道,后因街道行人密集,车辆穿梭,而桥面较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堵塞交通,就于1994年前后另在该桥的下游约200米处修建了一座新的钢筋水泥双拱大桥,命名为宗濂桥。其下游不远处原有的石墩木板式宗濂桥随后被拆除。2002年,县政府修建袁河路时,恢复了老石桥旧貌。

       2019年,芦溪县政府开始了将从今宗濂桥至郑公桥(水泥公路桥)的袁河东岸打造成芦溪民俗文化街工程,先是整修河边道路和民房等建筑,之后又在东岸老街街口和郑公桥东岸附近建四柱三门石牌坊各一座,并在老石桥东端建一座双柱石牌坊。2020年8月9日,老石桥东端的石牌坊开始吊装,不少市民闻讯赶去桥头观看,其中有热心本地历史文化的芦溪小学退休教师、县音舞协会主席陈选民。陈老师发现柱子上的石刻桥联存在问题,立即打电话到县委宣传部反映情况说,决不能让我们芦溪出丑,建议一定要把现在刻的这副桥联换掉。同时他还拍了一个吊装现场小视频发到县作协等微信群里,于是很多人都得知了此事。县文广新局老局长、现任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忠生,也与人一起前往县委宣传部反映,李忠生通过微信向市诗词学会会长李腾勇汇报,李腾勇会长当即打电话给县政府主要领导刘占纯县长,在刘占纯县长和县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该项目主管方县住建局于8月11日上午商请县诗词学会、县楹联学会参与整改,经县诗词学会和县楹联学会商讨,推荐由县诗词学会会长、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建开重新撰写一副桥联。

      当天前往老石桥商议的人员有:李忠生、曾建开、刘同万(县楹联学会负责人)、王定增(县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德萍(时任县诗词学会秘书长)、王文辉(县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这时,老石桥头的双柱牌坊已安装完毕,而且已拆除了安装时搭建的钢管脚手架。大家看到,石牌坊上朝桥西端的石柱上的一副五字桥联为:山水书香气,古道石桥家。横批(桥楣)上为:“天下芦溪”。朝东桥街上的一面,刻的竟然不是对联,而是宋代诗人王观路过芦溪时留下的一首七绝,横批四字是“河桥风暖”。

       之所以许多人认为这副五字联不适宜刻为永久的桥联,原因在于它的上下联平仄不合联律:其上联“山水书香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那下联的平仄就应该为“平平仄仄平”,可是它的下联“古道石桥家”的平仄却成了“仄仄仄平平”。老石桥牌坊的两根方形石柱,高达六七米,仅用一副五字联刻柱,也不般配。另外,原桥楣(坊额)题为“天下芦溪”,显得芦溪人自吹自擂,有失体统。而石柱的另一面,不刻对联,刻的是古人七绝,更是文坛史上的一大笑话。有关部门的人士既不懂传统文化,分不清优劣,又未于事先召集本县诗联界专业人士征求意见,草率按照牌坊设计方的方案照单全收,因此弄出这一风波。

       经过现场商议,决定面向桥西的石柱联由曾建开负责撰写,另一联则由县楹联学会发动会员进行创作,择优选用。

       曾建开撰作了两副桥联和十余个横批,最后刻上石牌坊石柱上的一联为:“锦旆忆濂溪,千古风情穿酒巷;花神巡柳岸,一江月色漾虹桥。” 被采用的桥楣横批为 “吴楚通衢” (系由县住建局决定选用的)。曾建开撰写的另一副桥联为: “大美起芦萧,日照玉峰辉古镇(渡);新声传乐府,琴横袁水奏中流。” 他还集了唐人诗句作桥联:

芦花雨急江烟暝;

溪柳风高酒旆轻。

上联出自韦庄诗《访浔阳友人不遇》:“不见安期悔上楼,寂寥人对鹭鸶愁。芦花雨急江烟暝,何处潺潺独棹舟。”下联则出自陆龟蒙的七律润州送人往长洲》: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但是将下联首字“杨”改为“溪”字了(为桥联首字嵌入地名“芦溪”之故)。

       县楹联学会征得会员为石桥牌坊创作的对联有四五十副之多,9月22日下午,由县住建局副局长蓝宇召集两学会的七八位负责人到该局,对征得的桥联进行评选。最后,大多数与会人员同意选用黄朝华创作的那组联语中的第一副,但是认为仍需对其下联进行修改。如果修改不好的话,便只能另请他人重撰。黄朝华的那副联语为: “水作玉虹流,两岸新风开画卷;桥横王气起,一街古韵醉云天。” 此联优点是用语显得大气,但是 “桥横王气起” 一句显然不合适: 一是芦溪历史上并未出过帝王或诸侯王爷,二是它与它后面这一分句在内容上缺少逻辑联系。

       后来,曾建开通过微信与萍乡市诗词学会驻会副会长朱吕对黄朝华创作的这副桥联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 对其上联改动了三个字,对其下联则改得只保留原稿中的两个字。因此黄朝华拟的这副桥联,实际上只采用了他的上联,下联则是由曾、朱二人共拟的。落款撰写人仍定为黄朝华。同时,曾建开提议,由朱吕为石牌坊拟一横批。两三天后,朱吕将他拟定的桥楣横批发给了曾建开: “芦潇浣月”。

       由曾、朱二人共同修改后的黄朝华拟桥联为: “水逐玉虹流,两岸长街开画卷;山随银凤舞,一条古道畅天涯。”

       到2020年10月19日,芦溪老石桥石牌坊上的两副新桥联和两个新横批已全部重新刻录完毕,曾建开撰写的新桥联,系由芦溪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时任芦溪县书法美术协会主席林永鸿书写。

(2023年12月4日上午11时半至下午5:10分撰写完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芦溪县“传统诗韵书楹联•笔墨传香忆探花” 全国诗词楹联征集大赛作品终评公示
拜访芦溪县武止戈先生
古韵犹存的七宝老街
芦溪文明城市赋(依词韵)
民国老照片:兖州的兴隆塔、八角亭、牌坊、御桥等城内外风景
趣游颐和园(二十二) 谐趣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