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蜗牛集》序

 《蜗牛集》序

曾建开

吉群兄的老家是在湖南醴陵白兔潭镇,但他的学生时代,是在江西萍乡度过的。吉群在萍矿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因为文革的原因,未能升入高中就读。后来,他被招工到萍乡市棉纸厂工作,从一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该厂供销科负责人。市棉纸厂位于芦溪镇东桥街上,这样,他也就与我们芦溪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生活在芦溪小镇上。当然,芦溪小镇在上世纪末期升级,成为了现在的芦溪县县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进,国内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大都由实行了几年的厂长承包制之后被渐渐解体。企业职工被砸了“铁饭碗”,于是只有下岗一途可走。这一时期的吉群兄,为自谋生计,前往福建省的同安县打工,为人开卡车跑长途运输。人生命运的改变,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使这条汉子的意志变得更为刚强。二十一世纪初,吉群兄曾作有《自解》诗云:“常饮袁河水,居城不事农。敬业棉纸厂,休闲后巷踪。红尘不经意,落花且从容。人生历风雨,冰雪不倒松。”他下岗后虽沦为“落花”,却是从容淡定,依然对生活充满着信心。而他这首诗,正是他人生的写照。

吉群兄的伯父是一位教师,他喜欢传统诗词,吉群伯父的这种爱好,对青年时期的吉群喜爱上诗词产生过重要影响。于是吉群找来唐宋诗词经常阅读,品味诗中的韵味与诗人的情怀。

诗歌,它是从劳动中播种、从生活中开花、从自信中结果的。自1995年1月至1998年底,吉群在外打工了整整四年,除了在福建同安打工外,他还在浙江的宁波和嘉兴打过工。孤身一人长期在异地打工的滋味可想而知,那几年吉群远离故乡在外,时常思念家中的老母亲与妻子、女儿,心中往往产生一种想要用诗歌倾诉离愁、思念亲人的冲动。可是,那时的吉群不谙诗词格律等作诗规矩,写出来的七言韵文虽然表达了他自己的种种心情,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只能算作是顺口溜而已。吉群结束了在外省的打工生活之后,重新回到了家乡芦溪。后来他追忆那时的情景,填了一首《长相思·打工情怀》:“山幽幽,水悠悠,一路乡思到鹭洲。茫茫江自流。  日也愁,夜也愁,四口一家奔几头。过年欢小楼。”其时吉群在厦门,他妻子在广州,长女在新会,小女在南昌,全家都是打工人。没有外出打过工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一家人天各一方的滋味。

大约在2003年的夏天,他听朋友说起,本县姚茂初老师正在主编一册《萍乡山水诗词选》,于是他学习诗词创作的愿望再一次像火炬一般地燃烧起来。他数次找到茂初老师,提出请姚老教他作诗的请求。虽然当时茂初老师没有答应,但他最终以自己的诚恳与坚韧打动了茂初老师,破例收了他为门下弟子。

我第一次读到吉群的诗,是在2004年,那是发表在《萍乡诗词》总第九期上,那次他就只有一首七律刊发。我是这一期会刊的副主编,自然要通读这册书中所有的文字。更巧的是,吉群的那首诗,正好刊发在我写的四首诗词的前面。不过当时我并不认识他。而真正与他相识,则是在次年。那时,我们芦溪县还没有成立县级诗词学会组织。当时我正担任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并兼任芦溪镇濂溪诗社的常务副社长。因我与姚老师是朋友,姚老师便将吉群介绍给我认识,希望我能帮吉群发表一些诗作。那一年我主编了三种诗词书刊,一为《萍乡诗词》总第十期,一为《楚萍竹枝词》,一为濂溪诗社的社刊《濂溪诗文》的创刊号。这三种诗文书刊中,都刊发了吉群的诗作。早在2002年,吉群打工所在的萍乡矿务局矿建工程公司,承担了位于宜春市分宜县境内的宜萍煤矿的建矿工程。好在分宜距芦溪并不是太远,且吉群又是给矿建公司驾驶小车,不时可顺便回家看望妻儿。宜萍煤矿是于2005年12月22日举行开工庆典的。打工的生活条件当然是比较艰苦,他在《艰苦生活》一诗中写道:“朝打雪霜暮降温,石棉瓦棚驻荒村。高楼白领能知否,夜半三更脚转筋。”作为一名矿山建设者,他也曾为煤矿工人大唱赞歌:“手推矿车走天涯,五湖四海为我家。地球深处显身手,质量安全两无瑕。”(《矿工风貌》)

2008年8月7日,芦溪县诗词学会成立,我担任常务副会长,吉群成为了县诗词学会理事之一。此后,他的诗词作品便日益增多,创作水平也日见长进。

翌年9月,姚茂初老师因病不幸去世。对于姚公的仙逝,吉群甚为凄然,作悼诗三首哭之,其二云:“欲哭无声呼老师,孜孜教诲徒儿知。黄泉路上平安好,来世还跟你作诗。”姚公出柩之日,我与向红、吉群三人一同送姚公归山。

在日常生活中,吉群无论是在扶贫助学方面,还是在参加民间文物收藏活动与诗词采风活动方面,他都是热情满满的,自始至今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14年,吉群发起组建芦溪社会爱心小组,自任组长,积极募集社会资金,为本县各校家庭贫困学生助学,深获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赞许。该爱心小组现已改名为芦溪播爱协会,已有会员29名,其中有原县粮食局职工潘德萍、芦溪镇二中党支部书记武朝晖、芦溪镇人民政府原副镇长朱基光等同志。几年来,他们募集了四万余元捐款,资助了39名贫困学生。吉群有《爱心小组成长赋》诗纪其事:“身穿马褂见精神,颗颗红心总向春。助学扶贫承善举,爱心接力有来人。”

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在我们萍乡市范围之内,不论是哪个县、区诗词学会举办诗词吟诵会或诗词采风活动,与会者中大都会有他的身影。吉群也曾多次与朋友一起来到过我家,我们一道切磋诗艺,讨论修改诗作,或畅叙本市诗词界的一些趣事。记得有一年冬,吉群夫妇到湖北鄂州他女儿女婿家去了,为了他的几首诗词的修改,他从鄂州打长途电话给我聊了好一会。那还是发生在我家住在芦溪外国语学校正门斜对面大楼里时的事情。

2006年4月16日,市诗词学会在湘东区麻山镇三山村天星岭主办谷雨诗会。那天我们芦溪诗友分是乘两辆小车去的,由吉群开的小车上,有姚茂初老师,龙成前、彭志刚;我乘的这辆桑塔拿小车上有司机小聂、王小年、芦溪镇二中党支部书记彭福顺、南坑镇南溪诗社的钟恒彩。到那以后,我们先上婆婆岩上的白云寺采风。在白云寺的前厅里,我和成前、吉群、志刚四人进行了一次七言联句:“阳春三月蝶翻飞(龙成前),小径弯弯尽翠微(彭志刚)。居士同登天星岭(张吉群),层林深处踏云归(我)。”我们一边念一边笑个不住,很有乐趣。采风活动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在我的提议下,我和吉群、成前、小年、志刚、茂初、聂昆等七人去了上栗县杨岐山普通寺游览,并在普通寺的后山上拜谒了文廷式墓,后来均有诗作咏其事。吉群则填有一首《水调歌头·谒文廷式墓》:

苍翠托青冢,古寺立杨岐。鸟瞰山色灵秀,近看亦神威。卧虎藏龙之地,人道天心安置,世代遗芳菲。岁月逝之久,幽境更光辉。  世祚哀,风云急,国人悲。狂澜既倒,谁个能挽晚清危。闻道昭萍师帝,有志成仁取义,天意远难窥。未捷身先死,万古一丰碑。

2016年1月,我夫妻偕我父母在深圳我儿子家小住。吉群也去了在深圳市宝安区工作的他女儿女婿家。3月5日上午,他特意从宝安赶到深圳西丽镇来会我,我在留仙洞地铁站B口接到了他。下午他走后,我作有五言绝句《客居深圳,吉群兄来访》三首:

     一

此地迎春到,他乡遇故知。

留仙道中见,无酒不谈诗。

     二

相逢皆白首,惊蛰故人来。

共忆芦溪事,心花向日开。

     三

情寄家山月,常明烟柳城。

春风桃李季,旷野掠飞莺。

我当即用微信将这组绝句发给了吉群,他也回和了一首《深圳拜见建开友》:“惊蛰蜗牛到,山花满树枝。留仙来地铁,白首见相知。”那天,系农历惊蛰日。

古人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观吉群兄集中诗歌,无论绝句、律诗、古风、竹枝、词曲、楹联,各体齐备,且大都文采飞扬,风格或浑成,或沉郁,或清丽,具形象,不枯涩。因篇幅有限,恕不一一详析,我相信读者、方家自有眼力。诗词创作是一条充满乐趣、也充满艰辛的道路,一个学诗者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不畏艰难,长期虚心学习,细心揣摸与体味,方能得到个中三昧。

明年农历六月,吉群兄即将举行隆重仪式庆贺古稀华诞,加之他的诗文集出版,可谓双喜临门,实属可喜可贺。我受集主之托作此书序,叙谊聊诗,拉杂行文,不当之处还须敬请各位诗家海涵。最后,我吟绝句一首,以预祝吉群兄大作结集出版:

袁水滔滔入赣江,诗坛流韵谱华章。

廿年文采凝心血,朵朵花开醉墨香。

     2017年12月22日撰毕于芦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凤诰题江西萍乡芦溪镇刘氏宗祠联
陇上才子诗人吴镇诞辰300周年,作者披露《松花庵全集》出版始末!
丰子恺诗词选【名家诗词】
萍乡市东大门处的铁路车站——芦溪站
【林氏字辈】2202-江西萍乡芦溪芦溪镇塘里村
《古风·美煞九道湾诗并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