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成前: 忆芦溪诗人姚茂初先生
忆芦溪诗人姚茂初先生
龙成前
初识姚老
20年前的7月,余有幸得到姚茂初先生亲手题签相赠的诗集《禅之韵》和《武功山传说》。《武功山传说》我倒是知道,因我当时就在芦溪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工作,早就知道他在收集与武功山有关的传说及故事。诧异的是《禅之韵》一书,吃惊芦溪竟有个人出诗集。
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写诗词,原因是一看到平仄格律这些个局限就不想下笔。有一次就就问姚老:“这古诗呀,好是好,就是要遵其格律、平仄还受限,有什么诀窍么?”姚老呵呵大笑:“这个冒得别巧,只有先带着'镣铐’跳舞,等你跳会了,甩掉'镣铐’你就可以自由飞翔里。”这就是姚老著名的“写诗镣铐说”。
步韵作诗
不经意翻阅《禅之韵》,看到姚老写了一首《重游禅师台》,读来甚是亲切,犹有亲历之感,因芦溪的禅台寺我也去过多次。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县级文保单位,在芦溪人的眼里,算得上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古寺了,历史上有多位诗人吟咏。如明朝吴三益就写过《登禅师台》、清代啸月楼主人在寺内墙壁上用墨笔写了《芦溪禅台寺壁题》、清·吴绍熙的《禅师台古》及清·吴献琮的《登禅师台》等。
姚老的《重游禅师台》:
禅师台上翠凝烟,旧殿新浮大士莲,
一劫红尘三十载,重来我也是神仙。
禅师台山上的绿树成荫,烟霭凝翠;古旧的大殿里有新制的菩萨像;三十二年过去,我今天再次来到这里,在经过了那一场劫难之后,我亦脱胎换骨,不也是一个神仙么。
诗中流露出了他的心声,还有他的度劫,更有他的感慨和他的豪气!
于是,我就效仿并步韵姚老的《重游禅师台》写了我的第一首七绝《游禅师台》,第一句还是借用了姚老的呢:
禅师台上翠如烟,旧殿檐梁乳燕翩。
步至寺前心若水,凡尘不慕慕神仙。
我还仿照姚老的《江城子·读陈菲'钓趣’》填了一首《江城子·习书有感》,词中明显看得出学习他的痕迹,有几个字还直接借用过来了。
《江城子·习书有感》
俗尘人海度流年,说人贤,道非贤。棋琴书画,代代苦争先。欲取小成通万卷,临翰墨,舞鹅翩。   千般心事寸通弦。我无言,案无言。风寒夜朔,莫令纸签闲。只影寒灯寂寞伴,鸡唱晓,又曙天。
附:姚老《江城子·读陈菲'钓趣’而作》
万顷波中别有缘,说神仙,亦神仙,柳暗花明,好个艳阳天。欲获肥鱼须混水,长放线,整而闲。   千般心事付柔弦,物无言,我无言。万事艰难,难却嘴边馋。风拂浮标何诡谲,竿晃处,中机关。
京城获奖
此前,我大概晓得姚老是在政协芦溪区文史委工作,在他1991年主编的《芦溪英烈》一书及《白鹤峰》文学小报亦可得知。2003年,曾建开先生送我一本《萍乡山水诗词选》,也是姚老主编的。2004年第九期《萍乡诗词》收录了我7首诗词,其中就有那首步姚老《重游禅师台》韵的。值得一提的是第九期《萍乡诗词》封底有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姚老与时任萍乡市副市长的何建洋站在前排,其他合影者皆是萍乡诗词艺术界的要人。照片上方印有“欢迎姚茂初先生进京获奖载誉归来合影·2004年8月23日”一行红字。后来,时任芦溪镇人大主席的曾建开兄长告诉我,姚老获得的是国家级三等奖,填的是一首词叫《小平小道》。这是萍乡诗词界最高的奖项。据说,姚老领奖回萍,市里有领导到车站迎接并设宴庆祝。足见份量之重,含金量之高及萍乡诗词界对这个奖项的重视。
读《好世界》《鸡肋集》
2006年姚老的长篇小说《好世界》出炉,偶得一册,一看封面,粗俗得很,上面一张“舞狮”照,下面一香艳女子。若把此书封面与姚老作联系,还真的是让人为难。看了之后,有感书中人、物、事之奇异,曾写有一首七绝《读姚公茂初先生“好世界”戏作》(此诗收录在余之《语过添情》拙集):
醒目开题世界昏,抱瓶老酒替人魂。
呷茶南北无聊事,落壁东西惹祸根。
2009年6、7月间,购得姚老的《鸡肋集》,读罢写下了“读姚茂初先生《鸡肋集》”一章:
几经风雨薄秋凉,粉笔扬尘染白霜。
袁水桥边山色远,玉峰岭下桂枝香。
一盘鸡肋掺诗味,半辈劳心嗜酒乡。
坎坷人生皆笑骂,闲添韵事叠文章。
姚老抱恙
不久,姚老抱恙,时上栗诗词学会会长李汝启闻讯,来电证实,偕部分诗友代表探望,乃聚而往其家,交谈中,说笑甚欢。其间,为了使姚老的病能尽快地好起来,芦溪、上栗部分诗友均吟诵了写给姚老的诗章。尔后,姚老坐在沙发上,大家围绕在他左右合影留念。及归,余久不得味,遂写了《姚师病榻话秋蝉》一诗。不日,得知姚老病情加重而入院,应建开、德荣二兄邀,复至县人民医院入病房探视。于是,我把之前写的《姚师病榻话秋蝉》请姚老予以点化,虽有不忍,然,此诗涉及姚老,只有他首肯方可。姚老在病榻上看过此诗后说:“权且如此,把'啖’字换作'嚼’字吧。”也就是我的个集里的《二探姚老病中》及小序。
2009年9月12日,余与建开、德荣至县医院探视姚公,见其卧于病榻,瘦弱不堪,与之交谈,音低声缓,較之前次所见判若两人,感触良多。有尘无尘,似台非台,无可奈何,愚者自愚,智者自智,清者自清,皆有因缘,谁真又脱得开三界之外?
姚师病榻话秋蝉,月夜寒风忆古贤,
三尺讲台施课教,一壶老酒伴松眠。
盈头白发经霜史,半碟馒头嚼故年。
载誉京词填小道,开渠引水种红莲。
自探视姚老病后不久,公即辞世,音尤在耳,乃作《悼抱瓶老人》以吊:
瑟瑟寒风怨老秋,袁江垂泪哽咽喉。
执鞭数载钩文史,招肆无时气斗牛。
撒手人寰虚空去,遗书鸡肋酒樽休。
金蝉化羽重来日,楚地诗翁畅复游。
感 言
今天是姚老逝世十周年祭,萍乡、芦溪部分文友邀约同悼,追思姚老,回想过往,觉与姚老亲近太少,学习不够成为憾事。然就个人对其了解,深感姚老:
人及而立却遭批,(1968年姚公因何式案累解送回家,旋于萍乡市总遭批斗)
少小离家负“罪”归。(姚公语,见《解送下乡》)
事孝双亲窃为幸,
戈操同室恨其凄。
一支粉笔浑身白,(姚公生前曾当过教师)
两段情感半辈诗。(1984—1991年姚公分别作《逆旅曲·小玉四周年祭<自度>》《长相思·梦伊》《瑶台聚八仙·小玉十年祭》《青玉案·怀小玉》《过秦楼·亡妇四十岁追怀》,另有《悼亡妻》新诗四首)
身后若知芦驿事,
期君梦里把诗题。
今早8时30分,芦溪文友10余人至姚公墓地祭奠,余复以联祭之:
四面杉松排岭祭;
三山寺鼓撞心哀。
酒藉诗章,兕觥岂作凡夫抱;
蝉鸣乡野,律韵非为俗客声。
结合姚老诗词书籍来看,觉得姚老一生:
一、留在桌前的一盏灯光:乃是写作
1996年元月姚老在《禅之韵》诗词集中就给了我们答案:
《'白鹤峰’文学报创刊感赋》
文章换酒亦堪怜,笔走龙蛇若许年。
泪血疑成恨别赋,风云铸就大江篇。
泉思已共秋山老,鼎作当仁幼凤镌。
莫问书生甘苦事,灯前一字一潸然。
其次是他撰写的长篇小说《好世界》、编辑《武功山传说》故事集等。
二、生命中不可或缺者:乃是诗词
他搜集整理主编《萍乡山水诗词选》,主编《萍乡诗词》,这是为社会做贡献。结集《婵之韵》《鸡肋集》个人诗词集,这是先生自己对诗词的理解、领悟和展示;亦或是思想与精神的寄托。
先生始知我等是凡人,终是逃不过一个“去”字,故对逝者多有凭吊之作,如《追怀李公蓁非先生五首》《守灵夜书》《悼家侄姚光正》《哀林中材》《悼衍华》《雨霖铃·凭吊高石合墓》,以及前面说到的《逆旅曲·小玉四周年祭<自度>》《长相思·梦伊》《瑶台聚八仙·小玉十年祭》《青玉案·怀小玉》《过秦楼·亡妇四十岁追怀》,《悼亡妻》新诗四首等等。读先生写的这些《悼亡诗》,剌(lá)剌不能自休,比之安仁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人陈祚明评论潘岳的《悼亡诗》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渉笔,淋漓倾注,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剌剌不能自休。”)
古来潘岳悼先河,我痛抱瓶笔泪多。
参透周遭人物事,青山陌陌卷秋歌。
姚老对朋友亦有情有义,深厚的友情在诗中历历可见,如“四大调”之三的就有:《寿彭坚花甲》《胜国康复返里喜赋》《赠王柏发》,还有《赠凌云汉》《赠晏建萍》等若干。
姚老也写新诗,我怕读他的《寄给儿子》,那里分明有无奈、怨愤、苦楚与责怪,而最终是一阵悲痛……
写到最后的“等待、等待、等待……归来、归来、归来……”只怕是笔未放下,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白发翁,盼儿归,长夜漫漫谁最悲?
可伶亲娘皆不在,老父舔犊你可知?
三、生活中三大乐事:乃是酒
姚老喜酒,并不酗酒,他对饮酒有一个“度”,差不多了就收场。见《江城子·于陈上吉家小饮冒雨归》《御街行·曾建开招饮》等尽显悠悠风骨、潇洒脱俗,且看:
老夫单骑信天游,草幽幽,水悠悠。酒债寻常,随处得风流。又喜浮生闲半日,杯且举,醉宜收。  伤情不独为悲秋,欲休休,应休休。目断云山,山外雁横愁。常恨此身如藻寄,留不住,懒回头。(《江城子·于陈上吉家小饮冒雨归》)
落花惯把春光弃,绿杨外,波声碎。楼台细雨看春山,燕子一斜儿系。好风如酒,小窗如画,未饮人先醉。  荒街破巷长相忆,筱山石,鸦啼未?孤灯残夜更孤眠,总为丹青憔悴。人生易老,沧桑多变,无计相回避。《御街行·曾建开招饮》
四、与友念亲的真情流露:乃是京剧
姚老不但喜爱京剧,还会唱上几段,且唱得极有京腔京韵,这可不一般。我听过他唱的京剧《坐宫》。记得那时区里文艺晚会演出完,工作人员在一起吃工作餐,姚老喝点小酒是免不了的,餐毕,有人提议,请姚老来上一段,一帮人一怂恿,姚老就没辙了,呵呵一笑:“好,既然你俚想听,我就唱一段……”只见他清一清嗓子,自哼了一段“过门”,就开唱。每次一唱完都是满堂喝彩,掌声振耳,中途精彩处有人会叫好。现在我明白了姚老为什么唱得多的总是《坐宫》。原来里面的唱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他思家乡想骨肉就不得团圆……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这何尝不是姚老思母念儿的心声么?
春秋飞逝,人生如白驹过隙,是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无奈,姚老也是凡人,遇上了他人生旅途上那躲不开的一些负累或桎梏,甚或是“镣铐”加身,迈不开脚步。然而,在诗词、文学的那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里,他总是无拘无束,俨然一个舞者,尽得舞者之风,歌者之味,旋律优雅,随风飘荡……
逢姚老先生去世十周年,提笔写下以上文字,或为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建开与姚茂初的“惊盗诗”
第二届“墨舞神飞”书法展
姚国尹║《拜读尺八箫诗词》外四首(诗)
2首享誉千年的精品唐诗,文采飞扬,背下来不吃亏
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
《萍乡市》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