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名山赏妙联——萍乡武功山楹联集锦

2018.04.08 中原游侠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名。

  罗霄山脉是几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形成的山系,位于湖南省和江西省的边界, 是两省的自然界线,也是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武功山属罗霄山脉北支,绵延于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之间。                        

        武功山主脉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主峰白鹤峰为最高峰。武功山奇峰罗列,深壑幽谷,怪石林立,竹树翳密,悬岩峭壁,涌泉飞瀑。历代名人学士登临游赏,吟诗作赋者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诗赋文章、匾额楹联等诗文墨迹。明人刘鉴《武功记》云: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跨袁吉间,屹立最高,俯视群山,人在下者何限。故曰天柱,乃乾坤之胜景,神仙之福地也。

  武功山别名罗霄山和泸潇山,其历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为突出,自三国时期(220-280年)在此开设道场至今已历1700余年。晋代(265-420年)四川武氏夫妇慕名远来此地修炼,从此又称为“武公山”。南朝梁朝时期(502-557年)将军欧阳頠出兵协助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途经“武公山”祷告求拜,得到武仙人托梦并授其平乱之策。后来成就了帝王霸业的陈武帝感念于山中神灵相助之功,便赐名“武功山”。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陈寅恪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

  闲言少叙,文归正题。进入萍乡武功山景区,迎面便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山门牌坊,在牌坊高大的方形石柱上,前后两面镌刻着四副对联,联语对仗工稳,蕴涵锦绣;书法苍劲有力,各呈异彩。


                 金解囊橐结成缘,想东晋仙翁,西江福主,

         祖武念修今又仰;

                 鼎镇乾坤安善座,喜瀘山虎伏,渌水龙羡,

         神功浩荡民难名 。


                琼液注古江,想当年,地占名山,峰飞双鹤,

         文字千秋留胜迹;
                 仙区邻芦水,看此日,灵昭玆土,湖落九鳅,

         武功一脉钟平阳。


        瀘山虎伏,瀘山,瀘潇山,武功山别称。武功山在过去经常可以看到老虎,留下不少老虎的故事。有资料显示,安福最后见到老虎是1983年,萍乡据说是1984年有人还捕获过虎崽,2001年还有人夜间在山里见过老虎。谢承《后汉书》:“豫章刘陵,字孟高,为长沙安成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后汉刘陵来武功山这里为官,以前山里虎多,老百姓纷纷迁往外地。刘陵来了,整修德政,安民生息。老虎知道来了个好官,就不打扰了,老百姓便归附山林。

        南朝安福人王孚的《安成记》虽早已散佚,但其中《虎助祭》一文,不断在其他文集里出现。文中讲了一个武功山的老虎,为义所感,知恩必报的故事。后汉都区宝,为父守丧,有邻居捕虎,老虎慌不择路,走进他的草庐,他赶紧用蓑衣把老虎藏起来。邻人追过来问:见了老虎没有?他说:我难道会藏老虎吗。由此,救了老虎一命。几天后,那老虎隔三差五地叼了禽兽来,让他每天有野味祭奠父亲。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还有一个和佛家有关的虎伏故事。一天,山上下来一只猛虎,胆小的山民听说后害怕得逃走了,而果敢的猎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要将这只猛虎捕杀了。

        这时,云游到此的一个老和尚听说了此事,急忙阻止猎手们,让他们不要杀死这只老虎。老和尚说:“不要怕,放心,这只老虎不会伤人的。”说完,走近老虎的身旁,对着老虎说:“你不要咬人,我让你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老和尚一边说着,一边慢慢的抚摸着老虎,一会儿老虎安静下来,顺从的返回了山林。


        渌江,又称渌水、萍水,发源于江西萍乡杨岐山千拉岭南麓。它的五大支流中有两条最主要的支流发源于武功山。流经萍乡、湖南醴陵、株洲。

        袁河,亦作袁水,古称芦水。因唐宋以后,萍乡隶属袁州管辖,故习称袁水。位于江西省西部,发源于武功山,东流宜春、新余、樟树注入赣江,为赣江水系。袁河是芦溪县流域面积最大的常年河流。主源有二:其一发源于武功山金顶附近的山壑中;其二发源于武功山发云界山麓。

        发云界位于武功山中段,其十万亩高山草甸是武功山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白鹭天堂、龙山(石崖)、银链瀑布、猛虎跳墙、九鳅落湖、草甸云松等。

    雄控东南,拥千峰翠幛冠今古;

       虚涵日月,听万顷松涛赋画图。

             --芦溪 姚茂初撰


       仙灵紫极万里奔驰,不畏冬寒夏暑;

       神惠瀘潇一心感应,何分楚水吴山。


       瀘潇,是个十分清雅高古的称谓,它是罗霄山、武功山的别称。瀘潇一名今可查到的、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阮阅的《题宣风驿》中:“浅浅瀘潇水,粼粼碧玉光。马蹄飞电疾,突过板桥霜。”宣风驿在萍乡芦溪,在武功山北面,古代山之西北与山之东南都有瀘潇一说。阮阅从郴州卸任改任袁州后定居于此,穿越瀘潇道经萍乡写下了这首诗。

        袁州,古袁州(今宜春市,市内有袁州区),自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筑城以来,就有“赣湘孔道”之称。是现江西境内建城最久的三个城市之一,南昌、九江、宜春同时建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萍乡战国时属楚地,三国时属吴国,所以叫“楚水吴山”。

     据资料介绍:在武功山的本土神祗中,武功王爷最受信众尊崇。一共有四位,即道教护法神王、陈、丘、马四位灵官。因他们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应时而出,功成则隐而被信众尊为老王爷、大王爷、二王爷、三王爷。老王爷供奉于顶庵的白鹤观;大王爷供奉于中庵紫极宫;二王爷和三王爷供奉于脚庵葛仙观。另一说,本地的神仙中,武功王爷一共三位,即老王爷、二王爷、三王爷。老王爷居武功山脚庵,也就是武氏夫妇中的武公。二王爷三王爷是武公的两个儿子,二王爷居顶庵白鹤观,三王爷居中庵紫极宫。

  菩萨的金身,由凡人来塑造;神仙的故事,靠百姓来传说。天长日久,异说纷起。谁也说不清,谁也道不明。芸芸众生,各自有别。故俗语有云:信神有神在,不信神不怪。让我们用虔诚的心境,来品赏武功王爷殿,前后檐柱上的楹联吧。


        武道昭显,四海威扬称仙界;

        功德巍峨,万民踊跃齐来朝。

            --芦溪 江春发撰


        我武维扬,聪明正直而一;

        其功无量,上下天地同流。

         

        两副嵌字联,没有晦涩的词汇,没有深奥的典故。高贵大气的颂辞,赞扬了武功王爷护佑一方、保境安民,应时而出、功成则隐的功德和智慧,体现了当地民众对武功王爷的爱戴和尊崇。

        嵌字联,是将选定的字,通过与其他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嵌字组句时必须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嵌好字的作品,在形式上必须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大多是将人名、地名、寺庙景物等之名号字眼嵌入联句之中,铺设润饰成对联。

        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称佛祖庵,坐落在武功山主峰白鹤峰(金顶)山脚下,因门前原有石鼓而得名。原庵始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现大雄宝殿、钟鼓楼于近年修建。大雄宝殿前后高大的檐柱上,悬挂着四副雕刻精湛的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恒、毛国典、龙开胜等人书写的对联。                  
  静心桥上问清心三教三源流二经三妙语;
  石鼓寺中敲竹鼓一锤一世界一拜一如来。           
       
        宝寺开光,法雨从来辉九域;
        禅宗传道,武功应是第一山。    
              --芦溪 曾建开撰

        石鼓寺后山溪流上有“尽心桥”,相传古时香客上山,必于此桥处仙池内沐手洗面,涤除尘埃,消解烦躁,方虔诚尽兴登山朝拜。民国吴材桢、吴炳贤《尽心桥》诗曰:“最美此桥名尽心,泉流活泼荡胸襟。支筇有客来题柱,矜躁能消缓步寻。” 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支筇,就是拄着竹杖。宋代诗人丘葵《支筇》诗: “ 天乎多往事,老矣负初心。病骨瘦又瘦,愁诗吟复吟。一生空碌碌,万绿自森森。多少关情处,支筇古树阴。”        
       法雨,佛教语,喻佛法。佛法普度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故称。        
        九域,九州。《晋书孙惠传》“今明公著天下,声振九域。”陶潜《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九,古称九州,大之意。域,天域,亦为大之意。        
        禅宗,又名佛心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化后的佛教。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取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般叫做禅定。

         气旺空中,何计得失本无有,

         泉流石上,焉知去来非始终。


         灯传白法,莲叶千层涵世界,
         锡挂昭萍,神灯万盏耀武功。
        --芦溪 江春发撰

        灯传白法,康熙初,佛教临济宗伏牛山派衍萧山白法派第八、九代传人普丰、纯一师徒离开山南白法庵来到龙王潭,重建石鼓寺。传道授徒,均成为一代名僧。
        锡挂昭萍,锡,锡杖。为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其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又称有声杖、声杖、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挂,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和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连缀时每27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锡挂,借用锡杖和挂珠两件法器比喻佛法。昭,光明。大意,佛光普照武功山。

  紫极宫俗称中庵,位于武功山山腰。原为信徒俞东明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所建,铁瓦覆顶,金碧辉煌;群山环抱,藏风聚气,是道家的风水宝地。现紫极宫为2005年重建,供奉着武功山大王爷、道家许逊(许真君)和慈航道人(也就是佛教的观音菩萨)。

  许逊(239——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著名人物,曾学道于大洞真君吴猛,净明道、闾山派尊奉为祖师。东晋孝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后因晋室乱而弃官东归,于洪州西山中修道炼丹,著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相传于太康二年,全家白日飞升。其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江西南昌民众及许姓人士,常视许逊为保护神。

        旌阳,秦时属蜀郡管辖范围,现为德阳市主城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缘。洪州,古代地名。古时江西南昌、河南辉县分别称洪州,此处指南昌。

        白日飞升,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一朝显贵。语出《全元散曲◎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葛洪《抱朴子》: 仙分三等,分别是天仙、地仙、尸解仙。所谓天仙,就是指肉身和灵魂一起飞升成仙的人,是成仙的最高品级;地仙,就是指肉身达到了长生不死的水平,但不能飞升的人;尸解仙就是指靠抛弃肉身,让灵魂飞升成仙的人。

        葛洪(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隐逸传》、《金匮药方》等,《抱朴子》是其代表作。

  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称慈航仙姑真人,也称慈航大士。是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

       本来是道教慈航道人,普陀山是其道场,佛教称其为观世音菩萨。观音最初是中东地区的一个神的信仰,后来传到印度,在佛教中演化成了观音——她是慈悲的象征,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佛教影响最广的一个菩萨。佛教各个派别都很推崇观音,藏传佛教布达拉宫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吸收儒道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最后相互认同。道教和佛教两教其实是相互之间的渗透,在吸收优秀的东西,拥有共同的理想。

武功山紫极宫楹联:

雄踞武功山腰,古树丛生奇峰耸秀;

仰观袁水源头,瀑布飞溅怪石危亭。


紫极灵宫,无点善心难得到;
仙踪法界,有些诚意可来朝。

晨钟暮鼓,惊醒世上贪心汉;
点烛焚香,庇佑民间老实人。

  紫极,星名,泛指天空,道教称天上仙人居所。晋◎葛洪《抱朴子 ◎  微言》:“但彼人之道成,则蹈青霄而游紫极。”《封神演义》第十三回:“闲坐苍龙归紫极,喜乘白鹤下昆仑。”

       唐代重道教,尊奉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时,于两京(长安和洛阳)及诸州置玄元皇帝庙,京师号玄元宫,诸州号紫极宫。见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 道教》。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施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南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

        佛教传入,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众)参禅的寺规。早晨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石鼓寺石刻壁画联:

分支走吴楚;

高势敌衡嵩。


紫极宫石刻壁画联:

德通天地;

道行万物。


迎霞亭楹柱联:

远客有缘来小憩;

名山无锁任闲游。

  武功山主峰金顶又被唤作白鹤峰,得名于白鹤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挤土成坪的传说。武功山白鹤观供奉张道陵、葛玄、许逊等正宗道祖,同时还祀王爷、包公、雍天君、赵公元帅、李靖等神像。

        白鹤观始建于唐代神龙元年(705年),旧址在吊马桩后山窝处,以石砌墙,茅草覆盖,俗称“茅庵”。当时专供葛仙、王爷二神像,至乾元元年(758年)迁至白鹤峰。明朝时,已成为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观中最为有名的道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200多年内,白鹤观经历了6次重修。

        金顶,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建筑概念。地理概念一般是指名山的山顶,而建筑概念是指房屋的镏金屋顶。这种镏金屋顶多用于宫殿和寺院的主要殿堂,被称为金顶。

        白鹤峰山门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世事的纷繁,披星戴月、沐风栉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向人们述说着尘封已久的故事。楣板上镌刻着“白鹤峰”三字,方形的门柱上刻联曰:                                                                                                           万里云山齐到眼;        
     九霄日月可摩肩。        
        

        联语作者刘存一,萍乡大坪(今安源区白源镇)人,清光绪卯科举人,曾留学日本。后历任清吉水知县、吉安知府;民国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江西省代省长等。此联取之其诗:“巍峨峰岭柱苍天,足踏僧头看大千。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鲲鹏振翮长风起,琼岛飞涛瀚海连。便驾仙槎寻境界,开怀一啸动晴川。” 足踏僧头,因在和尚崖吟成此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座令人向往的山,被誉为华夏一绝,网友:光听名字就必去
萍乡武功山
喜大普奔,江西萍乡首个5A旅游景区来了!
国家5A级景区---武功山
罗霄武功
【熙游记】五十公里云海,五百余张照片—图记武功山大穿越(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