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点茶中的审美
userphoto

2022.06.14 内蒙古

关注


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产茶、采茶、制茶、碾茶的物理与各种工序都做了详细而精到的探讨。他特别指出,只要是涉及喝茶、存茶、点茶,无论阶级贫富贵贱,都可以从中讲究精致高雅的品位,而享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具体说到追求精致饮茶的方式,他说:“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既然茶是百草英华,点茶所营造的沫饽,就是草木英华的精华,是带有神性的饮啜养生品。喝茶本来是物质性的,是个形而下的东西,可是审美联想是形而上的追求,这种追求审美极致的方向,是宋人点茶要求击拂乳花、沫饽,还要精益求精的潜在原因。



*文章节选自《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三联书店 2021-1)“第八讲 茶事|啜英咀华:宋代点茶 ”,作者郑培凯。

电视剧《梦华录》中的点茶情节
宋朝点茶中的审美

文 | 郑培凯

北宋点茶,先碾茶成粉末,调制茶膏之后,徐徐注入沸水,讲究击拂茶汤,制造泛起在茶碗的沫饽。击拂的茶具,先是茶匙,到了北宋中期之后开始用茶筅。蔡襄《茶录》中,特别讲到击拂茶汤的技巧:“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对击拂所用的茶匙,是有特定要求的:“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宋徽宗在《茶论》里提到“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需要击拂得力,才能达到点茶的效果,才会出现美丽的乳花与光泽。否则就“英华沦散”,凝聚不起乳花似的沫饽,以失败告终。宋徽宗讲得非常清楚,宋人点茶是要见到乳花的,就像现代人喝卡布奇诺咖啡要拉花一样。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古人饮茶要拉花》(见《书城》杂志2014 年6 月号),解释宋人饮茶喜欢这种视觉的花样,觉得赏心悦目,跟现代人喜欢咖啡拉花的心理相同。其实,现在冲泡咖啡用乳沫来拉花比较容易,相较起来,用茶沫来拉花要难得多。

宋朝的点茶、斗茶,虽然沿袭唐代的茶饼研末传统,喝的是末茶,但与唐代的烹茶方式不同,关键就是斗拉花。宋徽宗所讲的“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这八个字,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唐宋饮茶风尚的转变,从陆羽煎茶到北宋点茶,出现了击拂拉花的追求。有的人以为“碎玉锵金”一词,只是修辞用语,没有特殊的含义,其实大谬不然。《大观茶论·鉴辨》讲如何辨别茶的品质好坏,说:“色莹彻而不驳,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碾之则铿然,可验其为精品也。”茶饼之精品,色泽莹彻,质地缜密紧凝,碾末之时有铿然之声。铿,铿锵也,指碾茶的声响。为什么会有铿锵之声?“碎玉锵金”是什么意思?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有句,“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明确指出高级茶碾是金属器,最好的当然是金银器。《大观茶论· 罗碾》中也说,“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由此可知,“玉”指的是玉璧形状的茶团,“金”指金属器的碾槽。宋徽宗说“碎玉锵金”,其实指的是碾茶的过程,铿锵有声。把茶饼碾成茶末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击拂点茶,再来就可以“啜英咀华”了。点茶出现的泡沫凝聚,宋人沿袭唐人的用词习惯,不用“拉花”一词,用的是“沫饽”“英华”“乳花”“粟花”“琼乳”“雪花”“白花”“凝酥”等充满华丽意象的词语。十分形象地显示,击拂出来的沫饽,还要像白蜡一样(所谓“蜡面”)可以凝聚,泡沫呈现固态,历久不散,才是拉花的最高境界。如此精心泡制出来的“英华”,不但可以啜饮,也堪咀嚼。可见宋徽宗《茶论》说“啜英咀华”,在遣词用字上,是十分精准的。

注重茶的视觉美感,始作俑者可能要算到陆羽头上,因为他特别强调茶的沫饽是茶汤的英华。他在《茶经》的“五之煮”,细述了烹煮研末之后的茶汤,盛到茶碗里产生的视觉美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有之。”翻成白话文,意思是说,饮酌之时,茶汤倒进碗里,要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精华。精华薄的,称为沫;精华厚的,称为饽。轻轻的称为花,就像枣花漂浮在圆形的池塘上,又像曲折回环的潭水新生了青青的浮萍,又像爽朗的晴天点缀着鳞状的浮云。茶汤的沫,有如水边浮着绿色的萍钱,又如菊花落在杯中。茶汤的饽,是以茶滓煮的,煮沸之后,累积层层白沫,皤皤如白雪。《赋》所谓“明亮似积雪,艳丽如春花”,是有的。
陆羽茶神像 五代邢窑 河北唐县出土
五代北宋时期陶谷(903—970)《清异录》有“生成盏”一则:“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靠煎茶获得这么大名声,切实不容易,四个茶盏茶汤,像变魔术似的,轻轻松松就点出了这么一首诗来。五代时期是幻化沫饽为视觉艺术的滥觞期,还有各种各样的“茶百戏”“漏影春”之类的花样。
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陆羽强调沫饽为茶之英华,强调其中有精神境界的追求,也连带出啜饮养生的含义。沫饽的视觉联想多于味觉联想,又联系起养生益寿,与唐宋佛教流行的“醍醐”概念有关。陆羽在《茶经》里说到茶的功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甘露”就是清晨水汽凝结而成的露水,是上天凝聚灵气,从暗夜转为白昼之际呈现在世上的仙品。《资治通鉴》卷二十记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起柏梁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以长生。” 从汉代以来,宫廷就修建承露盘,以吸取天地精华的甘露。“醍醐”是动物奶乳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与“甘露”同样带有神性的天地精华。《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中提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这里的“醍醐”就是香港人所谓的“忌廉”(cream)。欧美传统烹调美食,就经常使用醍醐(忌廉),比如蘑菇忌廉汤、松露忌廉意大利面条之类。假如我们回到唐宋用词习惯,也可以称之为蘑菇醍醐汤、松露醍醐意大利面。陆羽把茶比作甘露与醍醐,是精神飞升的联想,因为他在联想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给茶赋予了神秘的灵性,成为可以追求的精神境界,而且与延年益寿的养生观念相连起来,很容易在审美风尚之上,又加持上一道养生风尚。

(传)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卷 摹本

我觉得世界上所有追求风尚,对审美追求的提升,都是向往一种美好境界的联想。既然茶是百草英华,点茶所营造的沫饽,就是草木英华的精华,就是在想象意识的提升中,营造了带有神性的饮啜养生品。联想的脉络是:乳奶的精华是醍醐,茶的精华就是沫饽,都是提升精神境界的载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唐宋饮茶如此在意沫饽,刻意要在汤面打出泡沫,而且要追求完美,击拂出凝聚不散的雪白泡沫。这种追求不只是客观物质性的视觉美感,其中还有视觉联想带出来的精神追求与向往,从形而下发展到形而上,从饮啜品尝导致延年益寿,以至于提升到神灵境界。喝茶本来是物质性的,是个形而下的东西;可是审美联想是形而上的追求,饮啜的精神追求就没有止境了。假如饮啜沫饽能够跟神圣因素联系起来,那么茶饮审美的境界就可能遨游无尽,达到审美追求的极致。这种想法是否偏执暂且不论,这种追求审美极致的方向,则是宋人点茶要求击拂乳花、沫饽,还要精益求精的潜在原因。


推荐阅读

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邓小南 杨立华 王连起 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

ISBN:9787108069719 定价:88.00元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有些历史学家将之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它结束了残唐五代乱局,使中华大一统的主体文脉得以延续,又在诸多领域独具开创性,深远影响到元明清乃至近代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陈寅恪先生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士人集体展现出“文以载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魄与人格,重新划定了个人与天地自然、家国人伦的关系,为儒家理想的生活方式找到了道理和依据。他们看重内在自我人格的实现,又兼具书法、绘画、诗词等多方面修养,呈现出文雅、洒脱、有趣的人生。其“士气”通过抚琴、调香、赏花、观画、饮酒、烹茶等活动化入民俗,贡献了一系列雅致的生活范式,风尚所及,上至皇家宫廷,下至巷陌百姓,成为后世追慕的审美典范。

三联邀请邓小南、杨立华、王连起、朱青生、康震、廖宝秀、扬之水、邓培凯、叶放、余辉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以文化和审美为经纬,分别从国势、理学、书法、宋画、宋词、宋瓷、名物、茶事、雅集十个侧面,编织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学指南,立体呈现宋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千年不坠的艺术传统。全书四色印刷,选配近三百幅精美高清图片,充分展示宋代文物的质地和细节,可供鉴赏与收藏。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巫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1
ISBN:9787108063465 定价:168元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美]宇文所安 著 麦慧君 杜婓然 刘晨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3
ISBN:9787108072351 定价:69.00元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最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汴京残梦
黄仁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4
ISBN:9787108060877 定价:42.00元

华语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 


一个不稳定的年代,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幅流传千年的画卷。北宋汴京的繁华风情盈街遍巷,徽宗时代的人物蔡京、童贯, 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动荡中的国事、家事、人生、爱情,虚虚实实之间,描绘出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式历史长卷。 


当小说成了《清明上河图》,小说中的人,如画卷上的任一贩夫走卒般,成为大历史的角色…… 

图说中国文化史

吴方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08

ISBN: 9787108065285 定价:98.00元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书以时序为经,以文化现象为纬,分为八章,详述从远古至明清的文化流变。内容广博而严谨,涵盖文学、哲学、宗教、教育、经济、绘画、书法、曲艺、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择要而言,提炼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行文深入浅出,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文采斐然,精炼流畅。

全书搭配一百四十余张图版帮助读者一窥堂奥,掌握其深厚底蕴与脉络传承,可以说是一部了解中国文化源流的经典读物。

帝京拼贴:重构中国古代都城历史现场

高雅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6
ISBN:9787108067586  定价:68.00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东京繁阜盛景的回忆,跨越千年,直指人心,一字一句,仿佛眼前之物。虽不得再见,却要不厌其烦,将城中赏心乐事一一说与人听,落笔之时,不知是笑是泪。同样历数过长安寺塔光影的段成式,说“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的时候,大约是和孟元老一样的心情。

读罢《东京梦华录》,我迷上了赏游旧时帝京。因是赏游,少了一本正经的科普,只由着性子寻乐,冷不防便遇上了园林建筑、天文考古、自然灾害、军事政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书画笔记、文人八卦、正史年谱……原来,这些线索绝非孤立,而是自有联系。于是,我试着将它们拼贴在一起,慢慢显现的,是古代中国城市的完整生活图景。

并非一本正经的科普,而是诸多历史碎片的交错、重构与拼贴。作者不仅旁征博引,还真诚地融入思考与情感,以现代规划师的视角,试图拼出鲜活温暖的中国古代城市生活。

新编宋瓷笔记
刘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5
ISBN:9787108071040 定价:168.00元

全书围绕宋瓷谈鉴赏、论学术、记人事,并收入七百余幅宋金时代瓷器图片,包罗了公私收藏的精华。通过雅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为中国国宝的器物之美,理解中国民间丰富的创造力和蕴含在器物中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相较《宋瓷笔记》,本书新增《宋金过渡期瓷器》《书房中的宋瓷》《青白瓷香篆盘小记》《宋元时期的瓷香炉》等十四篇新文章及三百余幅器物图片。新增文字更致力于对北方金代瓷器的追寻,这些追寻将使人们认识瓷器艺术的视野更为开阔和完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得志的明代文人与他们的文人画
宋代茶人真会玩。
4.1 茶事 | 宋代点茶中的审美
暖暖说茶:何为“泡好”茶?
分茶与咖啡拉花的区别
冷知识!星巴克的咖啡拉花,中国在700多年前就开始玩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