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极与圜道
userphoto

2023.05.22 内蒙古

关注

《庄子·天地》认为: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与天。” 

所谓“技”“艺”“事”“义”“德”“道”“天”,是围绕着“事”来展开,以“技”表达,成于“天然”。

 

王弼在《老子注》中解说道:

“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对于书法,天地之道是“千古不易”的大法,在古人天人感应神学观念中,天之帝王北极星为众星拱之,北极也被认为运于天心,被视为天帝,统辖天空日月星辰等众神。北极之旁有北斗七星,状如大勺,终年可见,因此古人也常用北斗七星旋转的方位来定时节。《鹖冠子·环流》: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史记·天官书》: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向,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根据北斗斗柄所指,来判断时节,这就是所谓的“斗建”。古人把黄帝认为是北斗之精,这也体现先民“尊天”和“尚中”的思想,而作为天之中心的北极也被认是天上“中国”的坐标。

事实上,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的天空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古人也早发现,《吕氏春秋有始揽》记载:“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岁差就是这样造成的,北极星也是过若干年就换一个,但在地球上观看到的是---北极永远不动。这也就形成了古人以北极为中心的天地观,北极星也就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春秋繁露》言:“中者,天地之太极也”,《说文》:“极,栋也”,《释名》:“栋,中也”,意为房屋中最高位置的正梁,正梁不但最高而且居中。《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言太一为居于北天极的最亮的星,汉纬《春秋元命包》云:“北者,高也极者,藏也。言太一之星,高居深藏,故名北极也”。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下,以北极为主、为中,为一的思想成为古代的一种政治理念,《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

《晋书天文》:

“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云岌七籤》:

“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极之为言者界也,是五方界俱集于中央,是最尊居中也。中极一名为天中上极星也,是最居天之中。”

这里“北辰、太一”都是指北极,这样形成重一 的观念,《老子》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唐明皇曰:“圣人抱守淳一,故可以为天下法式。”“抱一”,也就是“守一”。在中国古典中,”抱一、执一、守一”等等的概念,都是从此演化而来。

《淮南子》:

故圣王执一而勿失,万物之情既矣,四夷九州服矣。夫一者至贵,无适于天下。”

《说文解字》开卷第一个字便是“一”:“惟初太始,道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列子天瑞》云:“一者,形变之始也。”“一”为万物之源是古人的共识,遍见于中国早期的传统经典,“《淮南子》云:

“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

庄子《天地》:“道通于一而万事毕”,道在于“一”,《史记·封禅书》云:“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儒家经典《尚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子总结自己的思想体系曰:“吾道一以贯之”,朱熹曰“至微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这是古人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一”既是万物的起源,又是万物的归宿。文字在创造之初便遵循着天地之道,那么书写也是按这一要求来完成,即所谓“书之微妙,道合自然。”那么,书法的一是什么?

书画同源,清代画家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一画”的概念,认为绘画之始,起于“一画”,书法未尝不是,《一画章》说: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中国自古就有“一画开天”之说,在中国传统书画中,也常常将天地万物与构成艺术最本初的法则称为“一画”,其实世间万物皆由“一画”开。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一气周流,这一画也可以理解为太极分阴阳,形成万有,《了法章》中说:

“规矩者,方圆之极则,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世知有规矩,而不知乾旋坤转之义,此天地之缚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所存。”

“书者法象”,书法法天则地,日月星辰围绕北极旋转,天旋地转,北极为一,笔法也需要一个极点,需要一个一,唐代书画家韩滉说:

“不能定笔,不可论书画”。

定笔于一,一画开天,法天以圆,书法需要一个天,需要圆,就需要一个规,定笔便有了圆心,笔的长度便成为一个半径,《礼记》中《礼运》云: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对于书写,圆心在何处?最适合作为极点圆心的就是手腕,用毛笔做半径,然后定腕书写,自然成圆之势,也就规定了书写的范围。

关于韩滉,与其父韩休一样官至宰相(韩休是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最为器重的宰相之一)。与颜真卿同时代,从前文传承谱系可知学书于张旭,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韩滉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幅《五牛图》。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也称韩滉“书则师于张(旭)”,《新唐书》《韩休传》附记韩滉:

“好鼓琴,书得张旭笔法,画与宗人幹相埒。尝自言:'不能定笔,不可论书画’。以非急务,故自晦,不传于人。”

“不能定笔,不可论书画”,定笔是笔法之一,不可不重视。关于这一点,清代程瑶田《书势 虚运》的解释可能更贴切一些:

书之为道,虚运也,若天然惟虚也,故日月寒暑,往来代谢,行四时,生百物,亘古常然也。然虚之所以能运者,运以实也。是故天有南北极以为之枢纽,系于其所不动者,而后能运其所常动之天。日月五星,必各有其所系之本,天常居其所,而后能随左旋之。天日运焉,以成昏旦。书之为道,亦若是则已矣。

《说文》曰:“虚,大丘也。昆崘丘谓之昆崘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从丘虎声。”后引申为空。段玉裁注曰:“虚,本谓大丘,大则空旷,故引申之为空虚。虚与实对。《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我们知道北极在虚空中,日月星辰却是在围绕它在旋转,张载认为:“由太虚,有天之名。”地球的旋转也并没有一个实际的中轴,“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天地“必本于大一”,变而为阴阳四时。书法也必本于一,如日月星辰为让天极在转动,所以程瑶田又云:

“因其自然,尽其能事,点画之变形亦运之以天而已矣。

《书势 中锋》云:

吾尝验之天焉,建极者犹笔锋之中焉者也,其左旋也,犹笔锋之偏诸左;其右旋也,犹笔锋之偏诸右。匪偏以运之,安能行四时而生百物也?

这里说“建极”《说文》:“建,立朝律也”,又曰“律,均布也”,律可以理解为数量比例;建可以理解为设立初始计算起点。北斗的斗柄每个月份所指的方位不同,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所指与月份对应为斗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

《尚书·洪范》有“建用皇极”: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 用敷锡厥庶民,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

《尚书孔传》曰:

“洪,大也;范,法也。言天地之大。”

其中位居第五的“皇极”历来受到解释者的重视,该章云: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帷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好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朱熹《皇极辨》曰:

“盖皇者, 君之称也,极者, 至极之义, 标准之名, 常在物之中央, 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准的则可, 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

建极环中为圜,所以“圜”“中”、“极”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

 

 环中

“环中”是传统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庄子》: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与“守中”,“守一”在意义上也是一样,《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重要的意义。“中”是本性上、根本上的东西,似有还无。又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是天下的大本,君子所做的事情不能离开这个根本,都是要围绕着这个“中”。所以《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环为圆,枢为中,中为空,绕中旋而为圜。

《吕氏春秋 圜道》:

“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甚久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留运为败,圜道也。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于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善不善,无所壅矣。”

 

《玄隐遗秘》曰:

“大若天地,一圜而已,微若尘沙,一圜而已。”

邵雍说“先天图者,环中也”。“定一环中”也是书法笔法的根源,王僧虔《书赋》曰:“迹乘规而骋势,志循检而怀放”,行笔如规画圆,笔法就是环中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易 本 源
星空,一个和命运有关的故事
闲云老叟《凝思录》
天地国亲师位论|『 心情文字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明伦汇编皇极典皇极总部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