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禄堂练拳真言解读
userphoto

2023.11.17 内蒙古

关注
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圆球弹簧,劲气内藏。

这是孙禄堂先生练拳真言,但均不见于《孙禄堂武学录》以及孙剑云的《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诠真》,也不见于《纪念武术大家孙存周一百一十周年》。此言最早见于报刊的是内兄陈登临先生写的《孙禄堂镇江授拳侧记》,发表于《镇江文史资料》第八辑(1984年10月出版)。次见于拙作《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发表于《博击》2005年第6期。再见于妻姐陈端孙的《回忆我的父亲陈健侯》,发表于《博击》2006年第1期。

最近随意率性翻翻,发现童旭东的新著《孙式武学研究》(2008年11月出版)第414页也刊有此真言,但不是四句,而是六句。

  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我询及年已89岁的内兄陈正奇(登谦)和84岁的内兄陈登临,他们说,原文确有六句,由于有两句一般人不大会懂,孙禄堂老年末年把改为四句,而且把“剑气”改为“劲气”。

孙禄堂平生喜爱《易经》,每往一地都要访问善《易》者。孙禄堂特别看重陈健侯也是因为他善《易》,是有名的“三学”(医学、易学、佛学)博士。孙禄堂的武学理论确实是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佛经》为基础的,所以在研究或继承孙禄堂武学时,首先必须懂得这“四经”。要是没有这“四经”的基础,而奢谈什么研究,也只是哗众取宠而己。

本人才疏学浅,想对这六句真言作一下解读,望海内大方之家予以指正。
  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绳捆索绑”,从字面意思来说,是用绳索捆绑,原意是多指对犯罪分子,而这是练孙氏真传太极拳时,手脚乃至全身都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像用绳索捆绑一般。练真传孙氏太极拳时,在形、意、神三方面同其他的太极拳相比有异,要求进退相随,虚实转换,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强调首重顶,提要领,“见其外,知其内形于外,诚于内,内外而合为一”。它的难度大,每一个手脚都要做到平、直、圆,要求上弦,特别是卍字手,这是很难练成的。笔者在练卍字手时,确实感到浑身像是上了紧箍一样,确有绳索捆绑的感觉。练套路时要求外形立身中正,曲中求直,内劲起于脚根,注于腰间,形于手指,要有犀利感,要有圆活之趣。初学者每每 会动作木僵,身体笨拙如绳索捆绑。这是练拳之初的必由过程。

“偏柔偏刚”,这是绳捆索绑的必然结果。一般说来,男性会偏刚,女性会偏柔。偏柔偏刚,或失之于刚,或失之于柔,刚柔不能恰到好处.就不能做到内外相应、同步协调,就不能刚柔相济。

绳捆索绑,偏柔偏刚。这是习孙氏太极拳第一阶段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有武术基础,筋骨好,悟性高,毅力强,这一过程短一些。反之,这一过程长一些。有的甚至一辈子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没有长进。就我所知,像这种情况的是不乏其人的。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二五阴阳”,有人解释为“五阴五阳”,这是望文生义。“二五”是指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一个卦象由上下两个卦组成的。上下卦各是三个爻,两个卦共六个爻.一三五为阳爻,二四六为阴爻。阴位阴爻.阳位阳爻,这称为”得位”。

如果阴位阳爻,或阳位阴爻,就是“不得位”。”二五阴阳”的意思是说,阴阳各得其位。为什么说“二五”,而不说“一四”,不说“三六”呢?这是因为,二爻处下卦的中位,它是下卦的核心;五爻处在上卦的中位,它是上卦的核心。所以二五爻作为阴阳的代表,是理所当然的。《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三国魏王弼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易传》“系辞”日“二爻多誉”,“五爻多功”。二五阴阳.“得中”又“得位”,处在“大中”的极好状态。阴阳互相呼应,互相支持。“二五阴阳”用之于练太极拳,其意思是说,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皆中节,阴阳各得其位。这样就能阴阳协调,刚柔相济,妙合而成太极.全身像圆球弹簧一般了。

卍字手是天山遁卦(雾),上乾下艮,乾为天,艮为山为手。它的第二爻为阴爻,第五爻为阳爻.符合“二五阴阳“的易理。“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变化无穷,成无形的手,看不见的手。

“圆球弹簧”,这个球不是钢球,也不是玻璃球,而是橡皮球,它富有弹性,触哪里,哪里就会反弹,作用力越大,反弹力也越大。“弹簧”是极富伸缩性的。人的各处皆像弹簧一样,对方力大于我则收缩而化之;对方力小于我,则发而放之,把对方击倒。“圆球弹簧”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而已,形容武功已达能发能收,发放自由的地步。

关于“圆球弹簧”,这里我举一例。有个叫柏明成(音)的人,原籍镇江市,家在大西路。他早年参加革命,延安抗大毕业。解放前是京沪铁路地下党的一把手。解放初,他是上海提篮桥监狱的监狱长,也是上海市公安系统七人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但在反右斗争中被错打成右派。陈健侯的次子陈登谦(字正奇),原是上海公安局的秘书,后受潘杨冤狱的牵连,而下放上海农场做生产财务科副科长。此时柏明成也被发放到上海农场劳改。两人原是熟人,陈登谦常练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柏明成一看此拳与众不同,也就要学。陈登谦情面难却也就教他了,其学了五年。至1963年,柏回镇江,一心想见一见祖师陈健侯,但过着隐居生活的陈认为他涉世太深,不肯见他。他不甘心,就找到了朋友朱荣富,朱是陈的老邻居,两家是世交。朱就登门做陈的工作,对陈说:“他是你儿子的同事,你硬不见,叫你儿子如何与他相处。”陈听了此话就答应见他。柏自云跟他儿子学了五年,想请老太爷指教。陈说,你打给我看看。柏打了一遍。陈说:“一个式子都不像!”柏心中非常不服,说道:“怎么一个都不像?请指教。”陈说:”试试看。我站在这里,你能撞动我,就行。”良久,柏站着不动,陈说:“怎么不动手?哦,我知道了,你身高一米八以上,魁梧异常.我是个干瘪的老头子.经不起你打吧?放心吧,你只管撞来!”柏以前在抗大学过武功,现又学了五年,心想不能怪我了。于是,用足劲,用肩膀向陈撞去,眼看撞到了,柏突然向后直退七八步,差点跌倒,陈一个箭步上前把他扶起。只见柏气喘如牛,浑身发抖。柏后来对朱说:“我不知怎么一回事,撞上去像撞在一个橡皮球上似的,被弹了回来。”陈健侯是孙禄堂先生的亲传弟子,得孙氏太极拳的真传,所以他有这个功夫。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这是练功的第二阶段。由原先的绳捆索绑偏柔偏刚,进入动作自然圆融,刚柔相济的阶段。这一阶段,已达到了懂劲、化劲的地步。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同尘和光”,即和光同尘,为了压韵而对调词序。“和光”,混同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混同。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矣。”三国魏曹植《帝尧赞》:“克其共工,万国同尘。”比喻万物一体。“同尘”,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老子》的话.任继愈教授译为:“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垢尘。是那样无形无象啊,它似亡而实存。”(《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第1版)

“剑气内藏”中的“剑气”,一指剑的光芒,常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如唐钱起《江行无题》诗:“白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太平天国石达开《白光洞题壁》:“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内藏”,是说人的才华和才气不外露,从外表上看,他与寻常人一个样子。

一开始学拳的人,总喜欢动手动脚,卖弄自己的功夫。如果这时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进一步深入习武,功夫就越来越深,涵养就越来越高。他的目标不在于与人较高下,而在于修养身心。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心情温和,待人谦虚,与人为善,避免与人争高下。这就是”剑气内藏”。孙禄堂的武学是与佛道文化相融合的,它产生一种内在的智慧,通过内在心性的修炼,功夫越来越深,而外表却似一个文弱书生,其实其内在功夫却不可估量。一旦击人,“外不露皮肉伤,而重创于内”。

“剑气内藏”中的“剑气”,二指劲气。为什么?原来,胸骨位于胸前正中的扁形骨,外观恰似一支尚方宝剑,守护在人体“皇宫”的正前方。与真正的宝剑一样,胸骨也分为(剑)柄、(剑)体、剑突(剑锋)。胸骨的韧性大、弹性大,人的肺活量也就大,而人的爆发力的大小,与肺活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剑气”可能理解成“劲气”。

“劲气”,查工具书有三种含义:一谓凛烈的寒气,例如晋陶潜诗:“劲气侵襟袖,箪瓠谢屡设。”二谓刚强正直的气概,如唐韩愈文:“劲气沮金石。”三谓劲头与力气。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劲气”在这里是指内劲和中和之气。所以,孙禄堂先生才把“剑气内藏”改为“劲气内藏”。他常对陈健侯讲,初练拳者手足木强不灵活,动作”偏柔偏刚”,身笨拙如“绳捆索绑”,学成后就会“劲气内藏”,如“圆球弹簧”。即由硬到软,由僵到柔,由重到轻,由滞到灵,由实到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化太极。劲气不外现,深藏于内。一个内功深厚的人,外表上并不特别,与常人无异。但一旦动起手来,可于不知不觉之中重创对方。

“劲气内藏”从现化医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指人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加强。首先,是神经功能的加强,五脏六腑功能的加强,八大生理系统的加强:其次是“易骨易筋易髓”,身体各骨节拉开.筋骨也变得强壮起来,富有韧性和弹性,抗暴力强。正如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之谓)。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我个人认为。孙禄堂先生的练功真言,概括了练功进阶各层功象,它具有普遍性。它不仅适用于孙氏太极拳,也适用于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甚至还适用于外家拳。因为从根本上说,外家与内家是一家,虽然练功的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

  孙禄堂(名福全,号涵斋)是我国著名武术家,在国内外均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他曾从李魁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贞学太极拳。后来他以郝氏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

  1983年,江苏省开展稀有拳种普查工作,于镇江市发掘出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称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此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孙氏太极拳有明显不同。这套太极拳不计重复之处共三十六手,暗合《易经》的三十六个连体象。此拳以太极为主体,融入八卦、形意之精华而成。其基础是卍字手。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三十六手,不仅手手带卍字,而且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这种手势非常难练,没有极好的筋骨和坚强的毅力,没有悟性,是练不成的。而练不好卍字手,是不教套路的。

  1985年,中国武术协会和河北孙禄堂家乡也曾分别派人到江苏镇江调查,并为其再传弟子录了像。回去后,中国武术大型丛刊《武踪》(第2期,1985年4 月出版)先后刊登了陈登临的《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理根据浅谈》、《孙禄堂授拳陈健侯记》、陈九皋的《浅析卍字手》等文章。《精武》杂志(1985年第3期)刊登了张祚玉的高足周德良、孔小安、陈九皋编写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有图文),从而把三十六手推向了全国。《中华武术》(1986年第2期)、《体育春秋》(1986年第3期)也分别刊登了尤志心的《陈健侯逸事两则》《我跟岳父学卐字手》。在承德举办的民间稀有拳种展览会上也展出了有关三十六手的资料,陈健侯先生的照片第一次与人们见面,他那炯炯有神、银须飘飘,仙风道骨的风采,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本人最近对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走访了陈健侯先生的子女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查阅了《镇江文史资料》、《陈氏家谱》等。现把它写下来,作为史料保存,并飨广大武术爱好者。

  这里特声明一点:陈健侯先生一生深居简出,拒绝做官,吃素信佛,淡泊名利。本人写此文决无与别人争名利之心,而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孙式太极拳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为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以组织力量,挽救真传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让它真正后继有人,发扬中华武术的荣光。

  孙师慧眼识俊才

  1928年6月,江苏省国术馆创办,会址设于镇江北五省会馆(现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孙禄堂先生被任命为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先生爱好《易经》,因为太极拳取名于《易经》,其一招一式都与易理相合。他每到一地,都要遍访《易》学者。到镇江不久,有一天,忽收到一封挂号信,信中是一篇谈易理的文章,题名《'乾卦'爻辞释义》。

  原来,镇江有位晚清民初的史学家陈庆年先生①,其公馆(横山草堂)就设在磨力巷。其次子陈健侯(裕业)先生,1895年生,儿时读私塾,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1907年毕业于南京思益学校,1911年(辛亥,16岁)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化学系,后自学中医,悬壶济世于磨力巷。1920年原拟到德国学医,但在动身之时,父忽中风,天性至孝的陈健侯先生,就决定放弃到德国学医的计划,决计留下侍奉父亲。有天晚上,陈健侯先生侍奉父亲,因听说孙禄堂先生于镇江开设国术馆,就动了结识的念头。故利用侍病的时间写了此文,寄孙禄堂先生教正。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初九'至'用九',共七段爻辞,可以把它喻为炼精化气的过程。'初九,潜龙勿用',意为相火不妄动,肾精不妄泄,炼精化气就有了源泉。'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田',土也,属脾。精固而肾强,肾强则脾胃功能旺盛,炼精化气始有牢固基础,有利于气功向高级阶段(大人相)发展。'九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自强不息,持恒渐进,炼精化气才能成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可喻为炼精化气的功夫正在关节点上,不可一日稍懈,不可妄动情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说肺气通于天,气功到了极顶阶段,显大人相,容顔如童子。'上九,亢龙有悔',是说在练功过程中,调气不得法,阴精不能潜存,产生阳亢,引起血压升高,肝火上腾,可能中风(脑血管意外),故'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说练功到了太极阶段,任何一手,都能变化无穷,每一手都是一个太极,太极是个圆球,故'无首',这是大吉利的事。

  孙师读罢此文,不由颔首连连。孙师对他秘书吴心谷说:'斯人斯文,于易理医理拳理合璧成章,莫非医学家兼哲理家乎?你先前往一访。'吴心谷原是袁世凯通治局的秘书,对《老子》有深入研究。他遵师嘱上门拜访陈健侯先生,陈在陈宅'望益轩'接见了吴。吴赠送自己的著作《以'老'解'老'》给陈,两人一谈即成莫逆。陈不仅通《易》理,而且对《老子》也有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令人折服。吴回馆向孙师作了汇报。第二天,孙师偕吴心谷同访,这次见面,在陈府的'传经堂'大厅。孙师与陈健侯先生畅谈易理,志趣契合,恨相见晚也。

  又过几天,孙师偕吴心谷再次造访。孙师云:'吾闻中医神于脉者,不问而知病,今我不言,任尔试我脉,请言气功如我者有何病焉?'陈曰:'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相互证明,可速断病情,今仅靠切脉,虽亦可断,但需倍劳吾之神。请试之。'陈聚精会神于指目,三指分别轻触探按,既毕,对孙师云:'先生六脉均从容和缓,唯右寸脉偶现数象。从容和缓反映气血充沛,右寸脉偶见数脉反映有内伤。'孙师答道:'我数年来访求拳艺高超的师友,足迹遍及南北,每到一处,请名医诊脉,都云六脉调匀,无些微瑕疵。你诊断有内伤,我不能苟同。'于是陈郑重地说道:'六脉调匀,毫无病态,世所罕见。先生右寸脉有时呈数而兼虚象,此确系内伤反映,可能偶有吐血。'孙师矢口否认。过了几天,孙师复来诊脉,陈据证察脉,仍坚执前诊意见。孙师仍矢口否认。如此数次。最后一次,孙复请陈到孙之会客室断脉,不准他人入内。陈严肃地说:'老先生脉象反映确有内伤,不速治,危矣!请人诊脉又不信医言,是戏医也。不信不治。望先生再三审思,我此次为老先生诊脉,神思高度集中,非但能确诊老先生有内伤,而且有把握断定伤于何处。若不信,请解开上衣坦露背部,我可以指出伤处给你印证。'孙师遂解开上衣坦露背部,陈即指着孙师背部肺腧穴讲道:'内伤是从此处进去的!'孙师猛然大惊,连声赞道:'神乎其技也。神哉,神哉!我内伤确系受自此处,每逢春季趋暖即复发吐血,今日我正在复发。'随即吐了一口痰,痰中带有血丝。孙师于是诚服陈的诊断,并请陈为他治疗内伤。陈为孙开了活血祛瘀益肺理气的汤药,并用自制的跌打损伤膏给他外敷。经过数月的治疗,孙师背部肺腧穴处出现一块如碗儿大的青斑。从此以后孙师内伤症状消失,宿病霍然痊愈矣。

  孙师内伤从何而来?事后听吴心谷讲才知其中原因。原来,孙师少壮时,以拳术闻名北方,北京、天津两地,曾有数十家拳技教习场被孙打翻而倒闭,于是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欲伺机报仇。孙师某日在沪先施公司登电梯时,被仇人所买点穴高手暗算,伤于内,大吐血,次日《申报》头版大标题曰:太极泰斗孙禄堂死矣。孙师知为人算,闭门谢客,调气十余天始能起,但淤血未透,内伤未靖。

  孙师既钦佩陈健侯先生通达易理拳理,又佩服其医技高明,日视陈筋骨柔韧,步履轻捷矫健,学养高,善谈吐,举止温文尔雅,有儒者风度,又有一定的武术基础。于是对他的秘书说:'历代师承是师傅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傅。遇此人不授拳,有负历代祖师。'因此孙师决意向陈亲授太极拳,遂嘱吴心谷向陈传达他的意愿。陈欣然点首说:'蒙孙师不弃愚钝,我当勉力勤学,决不负孙师厚望。'于是择吉日递帖拜师。

  闭门秘授三十六手

  拜师宴是在陈宅望益轩举办的,请'一枝春'素馆(陈年轻时就受斋吃素)名师到家执箸。出席拜师宴的除孙师、吴心谷外,还有孙存周、孙掁岱以及国术馆著名拳师肖汉卿等,吴心谷为介绍人。与陈健侯同时拜门的还有其弟裕武。

  当初,国术馆授拳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拳师公开传授,即露天班学员;一种是由拳师个别亲授,如陈裕武由孙存周亲授八卦掌。至于由孙禄堂亲自秘传的只有陈健侯一人而已。

  孙师对陈说:'跟我学真传,你原先学的,都要抛弃,一切从头学起。'他与陈约法六章:①永不叛师;②不得私传(师傅批准后才能传人),法不入六耳;③不准要师傅教(意思是只有师傅想教时,才能教;徒弟不能主动提出要师傅教);④每式所教最多不得超过六遍(六次不会,从此就不教);⑤与师打斗,不要怕伤痛;⑥学到真传,不得随意伤人。孙师强调说,武功是打出来的,到了师徒对打阶段,千万不要怕伤痛。陈说:'我本是医生,有伤痛我自己会医,不劳老师座担心。'

  于是孙师开始闭门授拳。每次授拳,不得有第三者在场,即'真法不入六耳'也。第一阶段是练基本功,包括站桩、走趟子、练卍字手。站桩要集中意念,站稳脚跟,可增强体力,为走趟子练身手打下基础;走趟子意在练步法与身法;练卍字手意在练手法。其中练卍字手为最难。卍字手是孙式真传太极拳的命门与奥秘所在,也是与大众化普及式太极拳的根本区别。所谓卍字手,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练卍字手大致是这样的:

  脚成丁八步,两手并胸前,手心朝上,两肘紧靠乳头,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塌腰,下肢微蹲,同时两手相对,成下'八'字形:大拇指朝前平指;食指挺直下垂;中指平横向内,与食指成直角;无名指微环;小指微钩。这样五指成平、直、横、环、钩形,好如''字,故称卍字手。这里成下卍字手,这是第一步;然后身下蹲,卍字手向下画弧形,(此时两肩不能散开,而仍要沉肘裹肩,含胸拔背),然后翻转向上举,两食指朝天,高度与目齐,两手背要紧贴,手心向外两侧,五指仍成平、直、横、环、钩形,这动作叫'朝天一支香',也就是上卍字手,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两手向内翻转,由胸前推出(这动作为圆卍字手),两手成竖掌,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像太极。竖掌与小手臂要成直角。

  笔者不厌其烦地作如此详尽的说明,但读者可能还如在迷雾中,不知如何练。历代师承,强调真传太极拳要口授心传是有原因的,因为书面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当然,在现代可采用录像,用慢镜头,一一分解,但在当时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只能靠师傅口授心传。卍亦作卐,它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卐字在梵文中称作Srivatsa(室利革未蹉),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周·武则天长寿二年,制定此字,读为'万'。在佛经中,才将卍字传写作卐。唐玄奘将卐译为'德',北魏菩提流在《十地经论》中译为'万'字。卍字是功德无量的,也是法力无边的。故太极拳这一手法,是孙禄堂先生从太极名师郝为真那里传下来,是严守秘密的,有些人跟孙禄堂一辈子也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现在外界知道这种手法,是由陈健侯的弟子张祚玉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传出来的。这种手法,非常难练,没有极好的筋骨,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学不成的。本人有幸,在六十年代初,承蒙陈健侯先生亲授我卍字手,但我苦练一年余,手腕也曾练得红肿发胀,但仍未合格。陈师说我的筋骨不够,卍字手未练成,以下就不教了。但是,我通过练卍字手,感到体力增强了。初练时刚练几次就感到腿酸臂疼,体力不支,后来练了几个月,就感到腿力大增,手腕灵活,手掌有力。

  话说回来,孙师授陈卍字手,陈在一个月内即练成的。孙非常高兴,于是再授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套路。此套路共一百十四式,每式之间用开合手衔接,不计重复为三十六式,故把这些套路简称为三十六手。这三十六手是:

  ⒈腰间掌(卡子手)⒉车轮手(出卍字)⒊懒扎衣 ⒋开合手 ⒌单鞭⒍提手上势 ⒎白鹤亮翅 ⒏搂膝拗步 ⒐手挥琵琶 ⒑搬拦捶 11.如封似闭 12. 抱虎推山 13. 肘底看捶 14. 倒撵猴15.海底针(吊月当) 16.三通背 17.云手 18.高探马 19.左右蹬脚 20.践步栽捶 21.撇身捶(翻身二起) 22.披身伏虎 23.野马分鬃 24.膝底搓臂 25.通背掌 26.玉女穿梭 27.下势 28.更鸡独立 29.提膝蹬跟(十字摆莲) 30.进步打捶(进步指裆捶) 31.上步七星 32.退步跨虎 33.旋手出掌(转身摆莲) 34.弯弓射虎 35.双撞捶 36.阴阳混一(合太极)

  这三十六手恰合《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其变化无穷。熟练后,在交手过程中,每一手皆能变成三十六手。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虚实转换,动作敏捷圆活,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孙师授拳时,强调首重顶,提要领,'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内外合而为一',即要做到内外相应,同步协调。陈在学拳时领悟老师的教导,力求做到:手与足相应,肘与膝相应,肩与胯相应,形与意相应,意与气相合,动静虚实交替;升降开合进退适度。手势、步法与体态准确,动作配合呼吸调息,手手不离捧球。意念中所捧之球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在的充气的有力度的弹性之球。恒以持之,渐以进之。由于陈能以易理构通拳理,所以敏悟力特别强,师传一手,已能悟得第二手。故三十六手,仅二个多月就学成了。第一阶段属于基本功训练,从站桩到走趟子,到练卍字手,到练三十六手套路,总共只用四个多月。

  第二阶段是授与推手。先呆步推手,后活步推手。这就是两人按相对应的站势彼此双手交互放在对方的肘臂上,一手托肘,一手仰掌于肘窝上,同时运转身体,升降进退转停,相互密切配合。练推手意在练懂劲。孙师常讲,初练拳者手足木强不灵活,动作'偏柔偏刚',身笨拙如'绳捆索绑',学成后就会'劲气内藏',如'圆球弹簧'。即由硬到软,由僵到柔,由重到轻,由滞到灵,由实到虚,这就是懂劲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知己',懂得自己之劲,懂得能运用自己的整体合力。懂劲的第二步,是'知彼',知道对方之劲。掌握对方动静之机,了解对方发与否的信息,即知道对方之劲发于何时何处。孙禄堂师把此称之为'听劲'。第三步是'化劲'。能引进落空,运用四两拨千斤,把对方之劲化掉。'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舍已从人,'阶及神明'。陈健侯先生在孙师的精心训练下,仅一个多月,就顺利完成了推手任务,初步具有懂劲的功夫。除推手外,还采用了'喂手'法。

  第三阶段是'喂手',即实战前的准备阶段。'喂手'是一种授拳的方法,授拳者向受教者做示范的进攻动作,嘱对方要勇于迎战。对方如能抵挡住进攻,就达到了'喂手'的目的。如果受教者无法挡架,教者即授以避其锋锐或却敌的方法。这是却敌致胜的功夫,故可以把'喂手'看作临战前的实战演习。孙师给陈喂手,喂的是'懒扎衣',这是太极拳的第一手,又名'车轮手'。两手平行带卍字式向对方轮番猛烈进攻,颇为厉害,被誉为孙式太极拳的'王手'。陈始则不能招架,继则能避其锋锐,终能安若磐石。孙师看到这位弟子进步如此之快,既高兴又惊叹地对他的秘书说:'健侯学拳悟性高、进步快,主因是他的学养水平非一般人可比。我如不精心传授将上愧历代祖师。'秘书吴心谷答曰:'健侯学识渊博,我研究《老子》多年,尚有许多未通之处。每与之晤面,我向彼请教,受益匪浅。吾随师座此次南行,所遇学者中令我佩服的有两人,一为史学家柳诒徵②,一为精医哲者陈健侯。'

  陈健侯授拳张祚玉记

  我国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江苏省国术馆任副馆长兼教务长时,曾把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真传)传给镇江著名中医陈健侯先生。关于授拳经过,《镇江文史资料》上有较详记载,后来国家体委派员前来调查后,在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中华武术大型丛刊《武踪》第二期(1985年4月出版)刊登了《孙禄堂授拳陈健侯记》、《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理浅谈》两文。但陈健侯先师在镇江授拳及其再传弟子的情况,即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在镇江的师承沿革情况,外界并不清楚。本人对此作了详细的考查,写下了此文。

  陈健侯先生得孙禄堂大师三十六手太极拳真传后,悬壶济世之余,深居简出,继续苦练太极拳,钻研《易经》与佛学,把易理、佛理、拳理三者融会贯通成一体。他从《易经》和《道德经》中悟出了修练气功的法门,乾为首,乾走首,练多督为经(注),炼精化气,没几年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太极拳得气功之力,更臻完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严遵师训,不把三十六手轻易传人,但他的名声还是不胫而走。大约是1945年吧,某日,突然有一人来访,云慕名而来。先生视来者,身穿一身淡青色长大褂子,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声音宏亮,一看就知道是有内功底蕴者。来者是谁?他就是苏北有名的拳师张祚玉。张祚玉自幼爱好武术,十八岁考进河南省国术馆,学习各种拳术与器械,擅长形意拳,结业考试为全校第二名。抗战期间在四川遇太极拳名师马方侯(天津人,曾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从其学习对太极(一种两人双练的杨式太极拳),因而功夫深厚,与人较技时,无不获胜。1945年,他举家从南通迁至镇江。到镇江后,被爱好武术的江苏省建设厅长看中,收为办事员,专职授拳。有一次,张祚玉梦见一个大猴王前来授拳。梦醒后,想自己原来的老师是马方侯,名字中有一“侯”字,难道镇地也有“一侯”是我的老师吗?于是到处访问镇地善拳者。有一次听说,一个叫杨宇昌的人在公园授孙式太极拳,于是前往拜访。杨宇昌又名杨幼文,原是江苏省国术馆露天班的一个学员,学过大众化普及式孙式太极拳。目前,为了糊口,开设了“命馆”(给人算命),兼在公园中授拳。杨见张来访,忙道:“我授的是孙式大众化普及式太极拳,并无真功,只是为了糊口而已。”杨又说我师陈健侯先生是孙禄堂大师的真传弟子,功夫了得。原来杨幼文的父亲杨绍文是一个军医(中医),曾有缘经陈健侯先生点化,笃信佛教,专修净土,预知往生,临终前,斋戒沐浴,严嘱杨幼文拜陈健侯为师,学习中医。张听此说,不由一惊,“陈健侯的名字中有一'侯'字,难道梦中所见正应在此人身上?”于是,一定要杨引见。

  杨把张祚玉介绍给陈健侯先生。第一次与陈健侯先生见面,张在陈面前打了一套杨式太极拳。只见张的套路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美极了。尤其奇怪的是张在打拳时,浑身关节格格作响,如优美的乐曲声。陈先生看完后頷首赞许,但又说道:“你看好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会格格作响乎?”张默然而退。第二次拜访,陈健侯先生提议两人推推手。陈说:“你用两手全力进攻,我用一手抵御。”于是,张祚玉用两手全力进攻,但总被陈一手封住了,无法获胜。张沉思而退。第三次拜访,陈在传经堂大厅接见张。陈说:“这次我们作一次友谊赛,可乎?”张说可。陈说:“这次我叫你跌十八个跟斗,跌法各各不同。”张似信非信。哪知两人一交手,张就被跌出丈远,跌在太师椅上。张站起再战,只见张一会儿跌在长板凳上,一会儿跌在方桌上,一会儿跌在地上……真的十八样跌法,各不相同。张于是屈膝在地,要求拜师。

  陈看张为人厚实,有诚信,又有相当的武术基础,首同意。于是,由杨宇昌做介绍人,选择吉日良辰拜师。早上张请陈师和介绍人在“一枝春”吃素馆,算是拜师宴。中午,张带香烛和薄贽前往陈府正式拜师。

  陈向他讲述了武德的要求,学三十六手要做到慈孝敬。所谓慈,就是对人要慈爱,决不能好勇斗狠,不能随便伤人,但必要时,也不能辱没师门;所谓孝,就是要孝顺父母和长辈;所谓敬,就是尊敬师长,永不叛师。并申明,此拳决不能轻易传人,得人则教,不得人则不教,对子女也不除外。在学拳时,要有“坚贞恒”的意志与毅力。张向陈保证做到这几点。于是张向陈正式递交了拜师帖子,并行了弟子之礼。陈到祖师张三丰画像前,焚香祷告,然后引张向祖师画像叩头。于是把张祚玉正式收为弟子。陈又再次申明:“汝能学成,则成正式弟子;若学不成,只能算记名弟子。”张一一应诺。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的命脉和奥秘在卍字手上。所谓卍字手,手掌竖立时,要与手臂成九十度的直角,手掌下垂时,也要与手臂成直角,五个手指成平、直、横、环、钩状,像一个卍字。这种手相,变化无穷,它是三十六手的基本功。孙禄堂对卍字手是极端保密的,有些人跟孙禄堂一辈子,也未听过这一手相,更不要说学了。张祚玉是有相当的武术基础的,站桩、走趟子很快过关,但练卍字手却遇到了困难,苦练几个月,才算基本合格。接着教三十六手套路。三十六手的全称是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或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简称三十六手。全套拳路共一百一十四式,不计重复为三十六式,每式之间用开合手衔接,全套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浑然一体。三十六手,手手都有卍字手。三十六手暗合《易经》上的三十六个连体象,如环无端,奥妙无穷。每一手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在《易经》上,平是坎卦,直是离卦,圆是太极。坎为水,离为火,水火既济,而成太极。此外还要求丹田下沉,舌顶上颚,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手棒太极(不大不小,距离为两乳间横距)。初学时“偏柔偏刚,绳捆索绑”,学成后则似“劲气内藏,圆珠弹簧”。

  按照孙师的要求是每式只教六遍,如果六遍还不会,下面就不教了。但陈健侯教张祚玉却不厌其烦地教,直到张学会。学完后,又要经过三次校正,才算合格。张学的拳只经过二次校正,因为客观环境的原因,未能得到第三次校正。所以张的三十六手,只能算基本合格。陈又授张推手法。每推手时,张问陈师:“我总感到你的手臂特别长,总招架不住。”陈说,推手时有上、中、下三个架式,视对手情况而不断变化。身体要坍身塌腰,重心下降,手才能伸长。当初孙师与人较手时,高大的身材,一蹲下来,就很矮。高度降了,重心才能稳如泰山,而后才能克敌制胜。常人的脚跟都是飘浮的,像一根稻草,一推就倒,因为他们的重心太高。张谨记之。所以后来张与人推手,无一不胜。

  师徒两人的情谊是很深的。在解放前夕,有一次陈先生与张谈到,近来有兵痞,不断前来骚扰。原来陈家大院,是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的故居,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占了半条磨刀巷,但由于陈氏后裔大都在外地工作,在镇江老宅的人丁并不多,所以兵痞常来滋扰,欲强占住宅。张知道这一难事后,主动说:“我愿给你看门。”陈欣然同意。

  1963年张祚玉在公园中传授三十六手,陈知道后很不高兴,认为这是违背师训的。陈立即把张传唤到家中,严责了他的行为,并在“见山楼”上把张连摔三跤,陈的家人都听到了咚、咚、咚三声,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家人通过木板的夹缝,看到陈在严责张:“如果你再随便把此拳授人,我将废掉你的武功!”从此张再也没有敢私自把三十六手授人。

  1965年春节,张祚玉从南京(在南京梅山煤矿做针灸医生)特地回来向师傅拜年。陈非常高兴,说:“听说你有一个手法,在扬镇及沪宁一带无敌手,人们称之为'王手',今可一试否?”张诚恐答应。陈说:“你用两手进攻,我仍用一手抵御。”张遵师嘱用两手轮番进攻,陈用一手就把他两手封住了。陈说:“你发啊!”张说:“我感到上下左右全是老师的手,发不出来啊。”陈说:“你不发,我可要发了!”只听“咚”一声,张被摔倒在床上。陈说:“你可知道我是怎样把你发出去的吗?”张说不知。陈说,再来一遍。张还是被摔倒在床上。张还是不能领会其奥秘。陈就用慢动作进行示范,边解释道:“我用手封住了你的肘,在你肘下一个圆卍字,就把你摔了出去。”张还是不懂,陈又示范三次,再试时,张还是被摔倒。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这拳太难学了。当初孙师教我时,规定只教六遍,现在我不厌其烦地教你们百遍千遍,你们还是学不会。看来,孙氏太极拳到我为止了。真是有负师恩啊!”后来张告别时,陈师把张送到门口,又叹了一口气说:“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实在太难学了,传到我这一代再也没有继承人了。你好自为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
卍字手功法初探
[转载]回忆我的父亲陈健侯先生
一代宗师:镇江伯先公园门口石狮子的来历
“武圣”孙禄堂晚年是否被人点了死穴?虽众说纷纭,却并不难分辨
古拳法阙疑042:想不想深研孙禄堂的独门手法“万字手”?现在,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