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解剖学揭开中医秘密


—经络学说与软组织外科学的辩证关系

杜厚毅   杨志   张宏杰

第一章中医解剖学发展势在必行   

                                                             活体数字人重建揭密中医
  
   中医学发展几千年,唐汉时期曾达辉煌顶峰,令全世界惊赞,特别是对人体经络的发现和研究,其成就绝不亚于四大发明。祖先已发现并为后人指明了经络的研学方向。但是,后人多为应用而鲜有研究,或研究方法存有问题,以至现代,中医界内部的经络研究未有实质性进展,进而影响中医整体水平,虽然国家支持力度巨大,广大中医辛苦努力,但是,因未明真正的重要基础或方向问题,致整个中医现状不容乐观,中医临床效果不佳,致使社会上出现对中医极不和谐的声音。

   中医学的最大的秘密和优势就是经络学及其相关的诊治方法,而经络的完整呈现和与疾病的辩证关系等重要内容一直没有真正解决。这必须借助优秀的研究方法——中医解剖学,才能从根本上攻克这千年难题。其实,中医解剖学从古至今都存在,因历史文化原因使其出现很大断层,影响了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解剖学有别于西医解剖学,它是研究人体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内含筋膜、经络系统)的发生、形成、形态、物质、代谢、疾病传输规律、细胞修复再生、生命寿延等的重要学科,它对人体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极具重大意义,它是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必修的重要基础学科。

   目前,世界多国已在临床和实验阶段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未进步到结缔组织网络支架形态显像程度,还差一步之遥。可是,国际形势紧迫,西医学借助科技力量突飞猛进,对中医学发展形成压力,发展中医解剖学势在必行,绝对不能再是口号或者反科学的“复古”。

   中医解剖学要非常有别于西医解剖,应以鲜尸解剖为主,尽量呈现完整的网络状的结缔组织支架,在筋膜中寻找经络,分类出经脉、络脉、经筋、经髓、经根、经闸、脏器内各种细小脉络等等,为研究活体气血流注的动态变化,需引进目前是最先进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彩色最),实现活体数字人重建,其技术必然超过西医解剖学中的塑化技术。

   活体数字人重建是世界级的巨大工程,因核磁共振技术的支持使其不再是千年梦想。一幅充满经髓流动的,随子午流注盈亏起伏的、气血灌注奔腾不息的、立体彩色网络状的经络图必将呈现医界!震惊世界!中医的秘密因此而彻底揭开!中医的理论、诊治方法将会重大改变和根本提升。中医学的优势将更加区别于西医学,使其互为弥补和理解。

   惊醒吧同仁们!揭开秘密的日子指日可待。一帮热爱中医的基础研究精英们已开展此工作,而且速度快,效率高。笔者仅配合临床对比工作,观察纯银针针刺经根产生经络感应和临床效果的辅助工作,望大家高度重视研究进展,更多掌握中医解剖知识和其他旁系学科知识。

                              第二章 解剖学是西方医学的重要基础
                                          经络—筋膜学是中医学的基础

    众所周知,解剖学是一切医学的基础,西方医学数百年的迅猛发展得力于人体解剖学。在解剖学基础上才衍生其它各学科,并借助现代科技而发展,比如各种影像学检查(X光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波、造影术等)、实验室检查、各种手术等,可以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西医学。中医学同样如此,只是中医解剖学侧重于人体结缔组织支架—经络系统。这一系统一直不被西医学者重视,西医传统解剖多把结缔组织去除(即脂肪、筋膜、肌膜、骨膜、腱膜、滑膜、组织液、淋巴、淋巴液等),而多留存功能器官。殊不知,人体重要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就在这结缔组织中,经络系统就在这其中,绝大部分疾病的发生演变就在这其中,人的生老病死就在这其中(古语:经络决生死,经络通百病消即是此理)。

   著名学者原林教授提出两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已分化的功能细胞所构成功能系统与尚未分化的全身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两系统组成。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为已分化的组织细胞提供支持和支撑作用,并为这些功能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干细胞源)和生存环境。

   这一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内含经络,它的形态主要为筋膜,它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网络支架,人体器官均被它包绕,且还深入到器官的内部形成间隔。而古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五官、皮毛,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两者实为一体,言不同而体同,故此定名为经络—筋膜学(或系统)。经络—筋膜学具有客观的形态学支持,内有组织液、淋巴液等物质学支持,又有巨噬细胞代谢造成胶体渗透压差,形成管道充盈和液体流动的动力学支持(例如用矿泉水渗透压补水和疏通经络即此理),这一学说综合了筋膜学说和组织液学说,在世界研究领域具先进性,也最接近古中医理论,并被数字人反复证明。现要进一步完善立体,动态的网络支架图,探明组织液(经髓)的全部成份和管道温度、压力变化等。还有许多细化研究有待深入,与临床有关的研究需中医解剖学者们持续补充。

                          第三章古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千年错误
                                      现代宣蛰人活体解剖颠覆百年西医理论

    清代大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河北人),他是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他根据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血液流通不畅,淤积在某一藏腑经络,引起疾病,这就是最早的“血淤致病”学说,他研制了逐淤汤。他为证明藏腑结构对医疗的重要性,亲自多次到乱葬岗和死刑场观察,剥人皮剖尸体。于1830年著书《医林改错》。该书附图25幅,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隔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焦),他又改正了古图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的错误,他记有:“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二十四孔”。他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叶的错误等等,他的看法和描述是客观正确的,他改正了前人的错误,创立了活血化淤疏通经脉的方剂,至今仍广为中医师采用,这是有记载的应用解剖学纠错医学理论并创立新学说的典型医史。

   当代大医学家宣蛰人(1923-2008,上海人),他同样是富有革新精神的外科解剖学家和医学家,他从事软组织疼痛研究工作五十四年,进行大切口软组织松解手术6700多例,强刺激推拿40000多例,银质针治疗4000多例,临床远期治愈率高达95%以上(俗称断根治疗),他取得了软组织疼痛诊治水平世界第一的成就,并创立了《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他颠覆了西方医学近百年的许多错误理论,例如:彻底推翻了“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致痛”、“慢性前列腺炎”、“痛经”“颈椎病”、“偏头痛”、与疼痛有关的二十多种“综合症”等等。他用手术或银质针或强推拿去松解和刺激温疗骨膜(经络根),结果使经络大通,炎症去除(祛痹),疼痛消失,并自动循经把远端的相关疾病一并治愈。

   宣老在大切口手术中(人道治疗性手术,又称“活体解剖”)其实已发现经络,他看见经络多在筋膜沟中,内有浅红色液体,似有流动,外为透明膜状结构,行走路线与《黄帝内经》描述极相近似,取之送病理检查见炎细胞居多。

   宣老最终放弃手术疗法,改用古代纯银针(银质针)针刺配艾炙直接刺激病变处骨膜(经络根),结果取得了与手术同样的疗效。从临床上证明了经络治病的客观和神奇。宣老是世界上第一个西医学者运用古中医工具治病取得极高疗效的先驱者、创造者,他的成就震惊和影响了世界。

   宣老认为所有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疾病的原发病因是肌肉附着骨膜处发生了无菌性炎症,即中医学的“痹”,宣老的手术研究与千年中医观点不谋而合。

   再有,古代华佗“刮骨疗毒”的经典医史也说明骨膜这一重要的经络根对临床治疗的非常意义。历代大医学家在用他们的学说和智慧告诉我们:经络存在,经络治病,经络奥秘,经络决生死、主寿命。

                             第四章 经络—筋膜学与中医阴阳五行的结合

                                        中医理论的优势与现代科学的智慧重整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应用阴阳变化规律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并指导临床实践是科学的、实用的。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万物无一不在阴阳的作用下运动、变化、发展。正所谓《内经》中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机体,也“本于阴阳,”正所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内经》),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是遵循阴阳变化规律进行。
   
   经络—筋膜学所包含的形态内容指非特异结缔组织,它是人体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它支持和包绕功能细胞(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属阴,功能系统属阳,两系统的关系象一根燃烧的蜡烛,燃烧的火苗为阳为功能系统,蜡杆为支持与储备系统为阴。两系统在体内达到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平衡。
   
   临床上通过对筋膜结缔组织刺激如针刺,刮痧、药物和体育锻炼等,调节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和功能系统的平衡(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理,也可开拓中医扶阳学视野,调整和补充扶阳方法。(暂略)
   
   中医五行包括:水、木、火、土、金的循环相对应五脏的肾、肝、心、脾、肺;用经络—筋膜学的循环再生模式(横向研究)进行解释;比如将人体所有组织均起源于一个受精卵,到了成体就是分化的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因此,干细胞可以和肾的概念相接近,干细胞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肝脏的细胞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细胞,通常把它比做人体的化工厂,合成各种营养物质和解毒,因此,需要大量的细胞来源,支持其跟新分化成新的功能旺盛的细胞,因此,说水生木,或肾生肝也是道理。肝脏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心输送到全身,中医称为“火(木生火),”各种功能细胞完成其功能以后也会老化、死亡,崩解和被清除,最后这些清除要由脾脏完成,清除物质的排泄一部分宣发肺(皮肤)排出,一部分入消化道。这些循环原理完全符合西医标准理论。只要存有大智慧就有中西医结合,但存有偏见傲慢就会互相排斥。

                                     第五章  经络根和经络闸门的关系与临床意义

                                                 古银针针刺骨膜后的超级经络反应释义


      中国解剖大家钟世镇院士带领精英团队长期攻克解剖难关,解决了许多几十年悬而未决的课题,其中,数字人解剖成就已居世界第二,即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在最新的成果中包括人体经络形态学、物质学的课题的攻克,进而在深入经络动态学、传输规律、正常与病理经络学等等后续课题上继续开展。他们的研究发现与我们临床研究现象有两个共同特点——经络根和经络闸门。
   
   经络根其实就是骨膜,骨膜是筋膜的重要部分,是软性结缔组织。传统解剖仅认为它是滋养骨的神经末梢和细小血管丰富的膜状物。殊不知它有重要的经络总汇功能。中医传统的经络穴位认为经穴不达骨膜,所以全部穴位针刺都不达骨膜。这点需要重要认识和修正。
   
  经络正常时多是有规律地单向流注,依靠负压,渗透压、肌肉收缩等多种动力推动经髓(血外组织液)流动。但经络病变时,局部或多处发生双向流注,有些特殊部位的经络似有总汇开关的功能,比如腰骶部、耻骨内收肌部,头枕项平面,肩背三肌等,这些部位的病变(痹)会随经络或经筋传向远处,有些甚至超经络范围。数年来我们坚持用古银针(宣氏银质针、含白银80%、含铜镍锌20%、长15厘米、18厘米、21厘米、24厘米,针体粗1.1毫米,类似细毛衣针),治疗各种软组织损害疾病即中医学的经筋病,其疗效接近手术,甚过药物,甚过其它外治疗法。这里重点介绍古银针针刺骨膜后的超级经络反应。
   
   例如:①针刺踝关节附近骨膜、脂肪垫、附骨窦或针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当即或艾炙后,病人头颈轻松、眼发亮、颈椎响、肩背松,也有上部症状加重现象。②针刺腰骶臀部或背部,出现头颈轻松或头痛头晕,似松下解上但又不完全,应有经络反应存在。③针刺耻骨内收肌附着处骨膜,艾炙后整个下肢发热,双侧针后全身发热,几十年的寒性体质改变为火性体质,三阴病迎刃而解。④针刺肩背三肌(冈下肌、大小圆肌、内含天宗穴)时整个上肢酸麻重胀或疼痛,既非神经又非肌肉传导,是典型的筋膜经络传导反应。针刺该部位时部分病人盆腔内胀、酸、蠕动感,数日后耻骨结节附近肿胀减轻或消失。针刺肩背三肌配合胸椎6-11,可治疗几大心脏病,特别是早搏、心律失常,房颤、血压不稳、心悸、心脏神经官能紊乱综合症。⑤针刺头枕项平面后,肩
背部甚至腰部当场松开,大部分头面五官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恢复快(特别是闪光、近视)。⑥针刺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后、立时感胸胀,数日后乳房开始长大,变有弹性,副乳减小或变软。配合内收肌针刺后,95%以上痛经被治愈(彻底解决妇科长期不能根治痛经的难题)。凡此百种,例不胜举。

   针刺骨膜引起的经络反应现象非常丰富多样,许多是古书籍中没有记载的,有些现象暂时不能合理解释,有待研究。

                              第六章 经络根病变与中医多科症候的因果关系

                                          中医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重新阐释

  
   饥寒交迫、温疫流行,营养不良的时代已过去,当今社会经济富裕,文明程度日益提高,非疾病性营养不良和强烈劳作病例实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时代病即“富贵病”。“富贵病”的本质是经络病,主要是屈髋弯腰坐位(久坐20分钟即伤),持续牵拉骶棘肌和筋膜,发生应力性损伤,致腰骶部骨膜炎性变化,产生炎性物质(痹),局部浓度和压力增高,出现疼痛、痉挛、肿胀,久治不愈后会沿着经筋路线传向全身;向上传至头、颈、肩、背、臂、手,向前传至前胸、腹部、腰侧际、耻骨上支,向前下传至耻骨下支,坐骨支的内收肌附着处,髌下脂肪、踝关节、足背,向后下传至臀部、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侧、踝后脂肪垫、足底等等。这其中腰骶部经筋损害是总原发、总病因,是一级开关(或闸门),是应该首先彻底治疗的最重要部位。其次是二级开关,包括上面的头枕项平面、肩背三肌和下面的耻骨内收肌群,髂翼外三肌(阔筋膜张肌、臀中、小肌),坐骨大切迹筋膜翻折处。三级开关有髌下脂肪垫、尻部,原发性外伤后遗点或手术损伤后遗点也可成为原发病灶(极少数)。

   以上部位的经筋(含骨膜)损伤致痹(炎症)后,产生单一或多发或全身性的多种症候,它涵盖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等几乎所有病症,例如:偏头痛、头晕、面肌抽搐、眼肌痉挛、眼脸下垂内翻、记忆力下降、失眠、耳呜、听力下降、视力下降、口鼻虚火上串、慢性咽喉炎、慢性哮喘、咳嗽、顽固性呃逆、颈痛、呼吸不畅、胸闷胸痛、假心病、心悸、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症、弹响指、乳房小叶增生、劳损性肥胖(例如ByBy肉、豪华臀、肚腩肉、臀腿臃肿、驼峰颈等)、产后风、痛经、宫寒症、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内膜移位、慢性盆腔炎、阴道炎、不孕症、慢性前列腺炎、肾虚阳萎、尿频尿急尿清、易激性肠炎、胃下垂、脾胃虚寒症、胃溃疡、顽固性便秘、双下肢寒冷或全身寒冷、三阴病各种表现、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外踝习惯性扭伤、跟骨刺痛、足外翻等等。以上症候的病因重新定位后,针刺其所,针到病除,只要坚持疗程治疗,95%以上病症得到治愈(客观的远期治愈,宣老观察5—33年未复发、笔者观察1—5年中)。而且更年期以前的病人经治疗后多数外表和机能皆青春年轻五年以上,性功能和生命活力显著增强。巨大数量病例和铁的事实告诉大家一个真相:百病从腰起,筋痹走全身。大部分的所谓疑难病其实是经筋病引起,源头在经在骨膜。也是通称的软组织损害相关疾病。

   千年事实举例:千年以来中医各科外治疗法出现的快速神奇效果如气功、推拿、针灸、温疗、药物外敷、药酒外擦、小儿按摩、现代的各式推油、淋巴排毒、经络推拿、整脊复位、自然疗法、能量治疗、练功保健等等无一不是在经络系统中,每一种疗法仅针对经络的某一部位某一层面进行治疗,效果因适应症的对口程度而各不相同,貌似神奇。
   
   再举例:东汉时期大医圣张仲景,他深知经络在疼痛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他创立了《伤寒杂病论》和六经辩证学说,他的多数方剂是针对病变在不同经络部位而设计的,比如针对经络表层(皮下筋膜层为主)的太阳病或少阴病而定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针对经络里层(脾胃内脏经络经脉层)而定的承气汤、白虎汤或四逆汤、理中汤;针对半表半里层的柴胡剂、黄芩汤或黄连汤、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等。时隔二千多年后,伤寒经方治疗仍作为经典领导方,在全世界越来越盛行,当今韩国、日本、台湾、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中医界无不首推伤寒经方,而且经方水平和疗效大有胜过神州大地之势。

   美国大医倪海厦深通经络形态及分布特点,善用经方医治全世界诸多疑难怪病,特别是对癌症、慢性病、艾滋病等的疗效远远高过西医水平,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多达二万多人。他每年个人用附子五十多吨。他公开治病的秘密就是:“认识经络、用经络辨证、用药用针不离经络,以治经络而治全身内脏疾病”。

   可见,经络的极其重要性,一旦被认识、被发现、被应用,必然成就为真正名医。

   中医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应该重新解释,诊断应修改正,疗法要调整,中医大学教科书应修订,具体工作应该由广大专家共同努力完成。大家要尊重事实,对事不对文,对病不对人,勇于改变观念,求索真理,重塑中医光辉。

                                        第七章  中医解剖学的基础研究展望
                                                    外治疗法和中药靶点临床研究的前景



   目前,部分热爱中医的解剖学者借数字人研究经络,进展较快,但受经络需活体有气血流注这一特定要求而有些停滞,这需要借助更为先进的彩色核磁共振技术,这一技术的到来为期不远。在这之前,中医界应该有所行动,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先期作好基础铺垫及教材修订工作,特别是对骨膜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进行重新研究,观念上不要走西医老路。不要瘀泥于已有的穴位解剖学研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网状支架概念,要有立体多维透视感,思维要广阔,深远些,甚至应该研究到胚胎学、生命起源学、应用数学、易学等等。
   
   近期笔者与解剖学专家合作近距离针刺肾门、胰门的筋膜组织,观察治疗肾衰尿毒症、糖尿病等。对于通过经筋治疗攻克肿瘤难题还在设计之中。(暂略)

   中药深层靶点治疗经筋(骨膜)是我辈理想,不用针剌痛苦,仅用安全舒适的中药深入经筋,祛除痹证,万民大幸,国内大家辈出,必将有真正攻克者,中医扶阳派善用附子、干姜、桂枝配合细辛、黄柏等药物,对激发阳气,增加经络推动力实有好处。同时配合活血化淤药物和祛除痹证药物,又通不推,使经脉大通百病消,这一理论很优秀、很合理、很有效。火神派红遍大江南北、响彻全球,连美国顶级中医大师倪海厦也赴四川购附子。可见扶阳派的影响和地位极高,前景美好。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为全人类服务, 同样为中医学发展服务

                                     中医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先进技术支持


   国际上关于经络的研究竞争激烈,日本、韩国尤其重视,他们已把方向瞄准筋膜,他们在临床和实验阶段做了不少工作,离经络最终呈现和理论确定仅有一步之遥,中医的秘密在经络中,像一层纸快捅破了。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跟上、不规模化开展,只能坐失良机,会被国外科学家后来居上的,这将会造成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

   国际形势紧迫,国内形势刻不容缓,我们国家对中医学的支持是世界上最好的,不要再争吵,不要再相互诋毁或徘徊在低层次重复研究的怪圈中了。国民教育程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医学服务的要求更高,中医应赶上时代步伐,自身更加开放,勇于利用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在基础研究领域率先授受先进技术的支持,早日揭开人体经络秘密和人体更多未知的秘密,以此重整中医理论体系,大力支持临床中医工作,有效提升临床中医水平,让中医真正成为世界最优秀医学。在攻克肿瘤、慢性病、经筋病(轻组织损害疾病)方面超过西医,在寿延养生保健方面领超世界。到时,让那些“神医、大师、祖传秘方”统统埋葬在中医大学的解剖教研室里,中医大学将培养出众多精英,永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要懂得筋膜学
新中医新在哪里
健康|中医促会新中医分会会长谈“新中医”
​第三章 古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千年错误
科学中医 | 走进筋膜学
拨针八法中拨、提、扫、摇、挑五法的运用及拨针治疗中的点、线、面、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