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查《说文解字》
原文地址:怎样查《说文解字》作者: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至今大约两千年了。由于许慎成书时晚商发明的甲骨文字还深埋在殷墟的地窖里,所以许慎没有看到。他依据当时能够搜集到的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时的各国古文、秦统一前的大篆(籀文)和秦统一文字以后的小篆为主要材料,经过收集整理后编纂出了有关汉字文字学的不朽巨著《说文解字》。该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之间。

 

唐代的李阳冰是最先刊定许慎的《说文解字》的人,他将完成了一共20卷說文的刊定。后来,南唐的徐锴在对李阳冰勘误、批评的基础上,撰写了《說文系傳》。徐锴之后,宋代徐铉奉诏校订《說文》,为许慎的《說文》增加了反切,增加了注释,增加了新附字。后世的学者们把徐锴的《說文系傳》叫做小徐本,把徐铉校注的《說文》叫做大徐本。大徐本和小徐本都把许慎的《說文》15篇各分成上下两卷,成为30卷本。

清代是小学的鼎盛时期,也是《說文》研究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研究《說文》成果丰硕的四大家,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說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說文释例》和《說文句读》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近人丁福保(18741952),耗时30年,集182种共1036卷的注释、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以《說文》体例罗列各家说法,集诸家《說文》研究者之大成,编写了《说文解字诂林》一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作为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当然查阅时只能按照某字隶属的部首来查询。但是很多汉字经过近两千年的逐渐演变和约定俗成,其部首已经发生了变形和转移,有些部首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在查阅《说文解字》时,查阅者经常会碰到部首归类,部首变化和部首废弃的情况。很多汉字尤其是古汉语常用的一些汉字查阅起来就不像《新华字典》和《新华词典》等现代工具书那样方便。我在长期使用《说文解字》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类似的困难,也总结记录了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对正在摸索中的学者也许有用。所以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学习路径和查阅经验的总结。

 

查阅《说文解字》最有用的当然是卷首的说文通检。但是通检往往不“通”。举两个例子:

墟,查土,查虚,查业,查虍都没有。它在卷末的难字表字。

原来墟的古字是虚,没有这个土字部首。但是怎样查虚呢?一样很难查到。原因在于这个虚字的下面是一个业,但是金文的虚下面却是不从业而从丘。所以必须在丘部可以查到这个虚字。查到了虚字,就解决了墟字了。读一读《说文解字》原文:“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虚。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虚。”原来土部首的墟字是从井田制实行以后才产生的新的义项。此前虚就是丘,丘就是虚。写法上从虍从丘。从而我们也从中得知,远古的昆仑山就是昆仑墟。它就是一座山,而不是什么有许多山围成的环山的地区。废墟是后起的词语。

亂,查爪,查乚,查受,查卷末难字表,都没有。你必须查乙部。原来亂在先秦有互为反训的两个本义。反训就是两个本义互为反义词。亂的反训是亂和治。亂就是乱七八糟;治就是统一。一和乙通,所以亂的右边原是乙字。所以你必须查乙部试试。

乾,查,没有。查乞,也没有。卷末难字表中也没有。它也在乙部。《说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原义是太阳初升,植物从地里钻出来的样子。

这以上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到东汉许慎的时候,这些字的字形(还不包括字义)已经在使用中发生了变化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对汉字要初步掌握从甲骨文字演化到小篆这一段文字进化史。

 

说到查卷首的通检,查阅者就必须对东汉前各个部首非常熟悉,有些部首按照今天的习惯也是很难查到的。查通检首先要知道该部首的名称。例如:

阝偏旁,我们今天查索引三画就可以了。但是《说文》查不到。因为今天的汉字有左阝和右阝两种偏旁,这两种情况的字在先秦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左阝从阜;右阝从邑。于是你要查的字是左阝就必须查八画的阜部首。如果这个字是右阝,你必须查七画的邑部首。不仅如此,和耳字相关的汉字在《说文》中还另有一部——耳部。同样的情况见于月部和肉部,今天这两部字都归属于月字旁,但是《说文》里月部和肉部分得很清楚。其中月部没有收入,肉部也没有收入的字就有很多,例如:

腋,脏,腑,胼,豚,腕,脤,脞,腱,媵,膂,膝,膑,肱,服,明,朋,脉,朕,肑,臄,肣等等。

 

有很多字按照常理应该在某个部首,但是在该部首条目下却无法找到。这是《说文》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例如:高在《说文》中单列一部,其中一共只有两个字。但是,属于高字头的许多字却没有收入在高部首字里。比如,亭,亮,亳,郭等字均收在卷末的难查字表里。有人可能注意到上述四个字都不是标准的高字头,因为下部缺少一个口。其实它们在甲骨文中和高的造字原则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高字下部是口,而其他几个字下面是其他的字符而已。就主要的部首在甲骨文中都是城郭的象形。我在《破译甲骨文字》系列的第二、第六、第七、第十四四篇文章里作了深入的考证。亭,亮,亳,郭等字没有收入高部首说明在东汉的许慎所处的时代的文字学家看来,高字和亭,亮,亳,郭等字是有着不同的来源的,不宜归入高部首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我称为高字头的字中,亭和亳两个字在《说文解字》的正文中却又是归入在高部首的字列里的。从这个安排我们可以看见许慎对这个部首的字的认知和分类是非常矛盾的。他自己也没有从文字来源上最终弄清楚这个问题。

 

有些字看起来是独体字,但你分清部首以后要分开查。例如兑,它属于儿部首。或戊戌戍戎等字今天把它们隶属于戈部首,就是甲骨文的创造。《说文》延续了这样的归类。

我们今天汉字的部首经过了简化和合并,有些字因为字形改变了或者简化了,你就必须知道它先秦的写法,这样才能够查到它的准确笔画数。但是他们在东汉时代却是繁体部首和分类偏旁。

繁体部首例如:龍、龜、辵(辶)、鳥、車、飠、見、貝、員、倉、馬、艸(艹)、系(糸)、來(来)、東、亞、韋、敎、殺、習、麥、魚、異、華、豊、齊、齒、龠等。

分类部首有:今月部含肉部和月部;左耳为阜部;右耳为邑部;此外耳还独设一部。今天的方部在《說文》中分为两部:方部和方部;衣部之外还有裘部等。

还有相当一部分字所归属的部首和我们今天的汉字归类不一样的。例如:尤和亂归在乙部;疆在畕部;还有一些特例,比如于这个字在《說文》里就很不好查,没有于部,卷末难字表里也没有。查一部,没有;查丁部也没有。它归在哪里呢?归在亏部。原因是文字学家们认为这个亏字就是远古甲骨文里的于字。虽然它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错误,但是你如果想查到并弄清楚这个于字,就得接受这个古代学者规定的前提条件。

有些字你看起来不是独体字,但是它在《说文》中却单独立有一部。例如裘部首,飛部首,龍部首,龟部首,豚部首,交部首。你要查器、嚣等字,他们还单独有一个四个口组成的部首。又如,尾巴的尾字,你查尸部查毛部都没有,但它单独有个尾部。

古小学的训诂里有个名词叫互训,所谓互训就是同义词互相解释。互训是《说文解字》里最常见的释义方法之一,也是训诂学中一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囗(原字为施字左去方,右加反文),敷也。”“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查到在同一页的字: 敷,囗(原字为施字左去方,右加反文)也。”  不熟悉《说文解字》的读者看到这里会一头雾水。遇到互训的字要做具体分析。比如,在涉及这个字的特例时,其中有个机关:原字为施字左去方,右加反文)在东汉以前就是旌旗旖旎的字,所以东汉以前不叫旖旎而叫旖施而要查这个旖施的字,在方字旁部首里查不到。而要到一个专门的部首方字旁加右边那个一撇一横,就是上面旌旗旖旎四个字共有的那部分。于是查到旎:

,旗旖施也。……巫马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文中巫马施是孔子弟子之一,古人名和字意义是相同的。

类似的互训在《說文》中并不鲜见。如“吹。嘘也。”“嘘。吹也。”“老。考也。”“考。老也”。此外如“命”和“令”,“令”和“長”等等。突破互训的同义循环解释的方法在于一要找准突破口,二要考多查多记来掌握。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朱骏声和戴震等文字学者认为六书之转注就是互训,因而将转注列入了互训的范畴。

《说文》的古文字学研究起源在东汉,繁荣时期在清代。这两个朝代都有避讳。例如《说文》原文里查不到秀字的本义,只有三个字“秀,上諱。”没有本义解释的原因是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刘氏祖先。要避讳。所以要知道这个秀字的本义只有查阅其他参考书了。

同样,在清朝出版的许多研究《说文》的专著里,也有避讳问题。《说文解字段注》里查通检,清朝人避讳玄烨的玄字,总是少写最后一点。那就应该是四画了。但是四画里没有玄部,在五画里查,有了这个字。但是仍然写作四画,没有最后一点。

《說文》中还有很多的部首今天已经不再成为部首了,但是东汉时代它们是存在的,要查阅和这些偏冷部首相关的字就一定要到相关部首里去查。例如仅在三画部首中就有:亼部、乇部、丸部、夨部、彡部等等。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掌握的方法在于熟悉和熟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
汉字趣闻之四十七:马、羊
《趣读汉字》 “晖”和“晕”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汉字?看了这些统计,你会吓一跳
129.汉字溯源之“幸”
《道德经》难字解析 玄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