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活”的龙泉寺

泉寺本是北京海淀郊区一座破败的辽代寺庙,不过只用了10年,这座小庙就完成了“大变身”,如今竟成了近年中国“最火”的寺庙、北京佛教新的传播中心。外界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传说——出家人学历最高的寺庙,科研实力最强的寺庙,创作全球首部面人动画片的寺庙……最近,本刊作者和摄影师深入龙泉寺采访与拍摄,试图为读者展示被众多光环笼罩的龙泉寺的真实一面。


夏日夜晚,龙泉寺的禅堂显得格外寂静,贤启法师(图左)和贤信法师端坐在带有蚊帐的垫子上打坐,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位于北京海淀凤凰岭山区的龙泉寺会有众多蚊虫光顾。清华大学博士出身的贤启法师负责寺庙的文化部、慈善部等部门,而程序员出身的贤信法师则负责寺庙的信息中心。去年,身穿僧袍的贤信法师参加国内的一个IT行业大会,引来媒体惊呼:龙泉寺里有“极客”(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多用于称呼电脑黑客)。

有了高学历,出家也不易

拍摄地点:龙泉寺明心阁接待室


两位僧人手捧经书,走过明心阁接待室,接待室的门帘恰好将他们映衬成了一幅“剪影”图。外界往往惊讶,为何如此多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在龙泉寺出家?但事实上出家并不容易:首先要以义工身份上山常住;然后由申请出家者组班,成为准净人;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得以与僧团共住,成为净人。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至此,他才算真正出了家。

程序员出身的贤信法师,顺利通过指纹识别

拍摄地点:龙泉寺正思维楼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惊讶,龙泉寺的门禁系统竟然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僧人需要通过指纹识别才能进入一些重要区域。不过,在谈到这个似乎“很科技”的门禁系统时,僧人们并不认为它值得一提。对于他们来说,外在的物质只不过是一种“助缘”,自己内心的解脱和帮助他人解脱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透过小小的门禁系统,这座很多人以为“闭塞落后”的古老寺庙,其实早就在悄悄发生很多改变。比如说,贤信法师正带领着由100多名IT高手组成的居士团队,在开发寺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清华博士出身的贤启法师,在用电脑校对佛经

拍摄地点:龙泉寺正思维楼校勘室


由于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高文化素质的僧人团队也应运而生。公开资料显示,除贤启法师外,龙泉寺的“高知”僧人班底还有:禅兴法师,清华大学博士;贤立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贤威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宇法师(出家前俗名“柳智宇”,被称为“数学天才”),北京大学学士等。因此也有人将该寺称为“学霸寺院”。现在龙泉寺有一批僧人专注于对传统佛教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注释与整理,另有一些僧人在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涉及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领域。

理工科出身的法师,睡前加班磕头拜忏

拍摄地点:龙泉寺禅堂


时间过了晚上9点,很快就要到熄灯睡觉的时候,一位僧人仍然在闷热的禅堂里刻苦用功磕大头,汗水很快就浸透了他的僧袍。对于寺庙僧人来说,他们每天的学修功课都安排得满满的,从早上3点55分起床,到晚上9点半睡觉,过着在外人看来非常艰苦的“清规戒律”式的生活,不拿单资(工资),没有任何所谓的“娱乐”和“享受”。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他们在龙泉寺看到的僧人,个个内心安定、目光澄澈,言谈举止从容淡定,没有外界社会中的那种喧嚣与浮躁。寺庙与俗世,到底哪一个更苦?

师徒情深,佛门出龙象

拍摄地点:龙泉寺见行堂前


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图中)虽然在中国佛教界的教内教外承担众多职务,但仍然花很大精力打造龙泉寺的未来,悉心指导贤启法师(图右)、贤健法师等门下弟子的学修与承担。清华博士出身的贤启法师和大学老师出身的贤健法师,都是于2004年出家,如今都已成长为佛门的龙象之才——龙泉寺书记法师(“书记法师”是指寺院事务管理小组成员)。在中国很多行业里,传统的师徒传承关系早已名存实亡,但在古老的寺庙里,这种传承仍然在默默地延续着。佛教的住世与流传,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严格的师徒传承制度。对于弟子们来说,一座寺庙的住持就是精神领袖和灵魂,师徒的关系也已超越了世间父子的情感。供图/龙泉寺

集体“过堂”,不妨来点“老干妈”

拍摄地点:龙泉寺明心阁僧团斋堂


端身正坐,具足威仪,手捧钵碗,不发声响,这是僧人们用午斋时的场景。对于很多习惯翘着二郎腿、左顾右盼或埋头贪吃的人来说,僧人们这样吃饭的感觉确实很“酷”。僧人的斋饭没有荤腥,但是诸如“老干妈”辣酱、醋、酱油之类的调味品,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出家人倡导“过午不食”,一般都会在中午12点之前解决午斋问题。他们还把用斋称为“过堂”。过堂就是僧人们在固定的用餐时间到斋堂集体就餐,由专人端着饭菜依序分发。佛教认为日常生活处处是修行,过堂是重要的集体修行,可以防治懈怠放逸、挑拣食物等毛病,还能与大众同甘共苦、节省人力,并且容易保持正念。

吃不垮的寺庙,广开弘法之门

拍摄地点:龙泉寺大寮(厨房)


龙泉寺近年来越来越“火”,来寺庙吃饭的信众也越来越多,这不,每天大寮里都是忙碌的义工。赶上一些法会活动的高峰期,有上千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最初,个别僧人担心,这么多人来龙泉寺吃、喝、住(都是免费的),会不会把龙泉寺吃垮?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龙泉寺没有商业收入,连寺庙的香火都是免费的,对于爬山的游客,寺庙的饭食也是敞开供应。结果,越来越多信众的到来不但没有吃垮龙泉寺,反而将龙泉寺的各项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山门虽简陋,内中有乾坤

拍摄地点:龙泉寺山门


龙泉寺在“江湖”上名声颇盛,很多人慕名而来之后,对寺庙的第一印象却“大跌眼镜”——这座寺庙只有一座古朴的小山门,红墙斑驳,山门小到一辆轿车就可以堵住门口。龙泉寺位于北京西北郊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始建于辽代应历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二月的一个夜幕时分,康熙皇帝在郊游时遇到雨雪,一行人来到龙泉寺,受到方丈热情接待。历史上,这一地区的佛教就非常兴盛,龙泉寺附近还有大觉寺、上方寺、黄普院、妙峰庵、朝阳洞等寺院或遗址。如今,山门极小的龙泉寺寄托了很多人复兴中国佛教文化的希望。摄影/萧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公英·五期|“学霸”与“学霸”的因缘际会
小庙艰辛、佛教一体——有关方面应统筹规划帮扶措施
中国最“牛”的佛寺:不少清华北大高材生都在这出家,你去过吗
中国学历最高寺庙:僧侣大多出身985、211,人称“小清华”
揭秘龙泉寺:僧人不乏高知人才 不得用电子产品|龙泉寺
少林寺导游讲解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