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
(一)基础是关键,整理很必要!(1、2、6题,选择题,共6分;目标:确保6分。)
字音字形题,最后要梳理
1、拼音:整理做过的拼音题。你整理了吗?
整理提示:
①整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②整理形似字;③整理多音字
2、错别字:注意别字的方法——同音别字、形近别字。我注意了吗?我整理了吗?
整理方法:
①整理形似字,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辨析②整理常见的又容易误写的成语
3、成语词近义,关键是辨析
近义词:注意辨析的方法——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褒、贬、中)、口语色彩(书面语、口头语),语素分析法——将某个词分解,然后合并。做过的题,我整理了吗?有什么启发?
整理方法:
①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实词,理解辨析的角度;②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虚词,辨析其意义及用法
4、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色彩,注意成语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注意句子的语境与成语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是否统一。做过的题,我整理了吗?有启发吗?
整理方法:从容易误用的类型的角度进行整理,比如,可以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一、程度失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态不分等角度来归类整理。09年春秋鼎盛 崇论宏议明日黄花 10始作俑者
细心找语病,关键抓类型
5、语病:语病的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强拉因果、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不当、概念误用)。语病分析的方法——压缩主干求残缺、搭配,咏读求语感,造句求类比,逻辑分析求错误。将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再分析一遍,积累经验。我做好了吗?
解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整理方法:将每种病句类型的各种子类型列成表格,每种病句均要能举一二例说明。不要认为你手头的参考书上已经给你分好类就想偷懒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才会思路大开。
6、衔接:肯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那么,就请你从方法入手来进行整理吧。当然,整理的时候按照由常见方法到特殊方法的次序来做,比较有效果一些。别忘记剪贴上一些例句哦。
提示:衔接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话题是否一致(如果题目上有几个句子,谈的是同一个问题,那么,省略掉的一句必然也应该以此为话题)→主语是否一致(题目上就一个句子,但是有几个分句,分句的主要最好是要选保持一致的)→前后句式是否一致(结构和修辞上看句式)→音节是否和谐(如果题干上有“音节和谐”的字样,那一定是要用到这一方法的,请你注意压韵,短句、长句的运用,对仗等问题)→感情是否统一等。
(二)现代文阅读是保证,关键是方法。(一卷,选择题,9分;二卷22分,共31分;力争27分。)
总说:现代文阅读不是技巧的问题,阅读现代文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应该遵循阅读的规律,比如说寻着文章的思路入手,然后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再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去揣摩那些精采的句子和词语,从而对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些基本问题有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这就是最基本的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比较可靠的方法。如果单纯把现代文阅读当成技巧,好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了就可以把现代文答好这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整理的时候最好还是按考纲上的考点简略整理就可以了。
1、阅读的过程中,要:
①理解题目的含义。
②抓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首、尾句。
③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④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⑤把握注解,尽可能把握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相关的有效材料,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中心意思。
2、解题的过程中,要:
①读懂题干,按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②答在文中,答在段中。
③注意语境,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注意上下题的联系(一般来说,试题的布题顺序就是文章的先后顺序。)
④扣紧语句,分析选项,对比文中相关语句,仔细辨析,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缺少依据、随意拔高、说法绝对等毛病。
(三)、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选择题,3题,9分,文字翻译题,10分,共19分。争取18分。)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件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3、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答14、15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5、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
(四)、古诗赏析,有点难。(两问,文字题,8分,争取6分以上。)
1、注意标题,明了意思;注意注解,明了背景(人物的心情,写作的缘由);注意景物、品味语言,明了意境(景物+感情);注意作者,明了风格流派;注意流派,明了写作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意象(人、物、景的把握,它们都指向“情”)
2、山水田园诗派:自然风光→喜悦,恬静→表达隐居,逃避现实→借景抒情、拟人、烘托对比、反衬、托物言志。
边塞诗派——边塞奇特风光、艰苦生活、战争→立功报国的乐观豪迈的精神、思乡、思归、思亲→情景交融、夸张、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对偶。
婉约派——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婉转缠绵、深沉幽怨、凄凉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
豪放派——立功报国→豪情壮志、爱国热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直抒胸臆、以古喻今、引用典故、虚实相生。
3、弄清题干,明了问题。问什么,答什么。答法——用什么方法(技巧)→写了什么内容(景物)→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思想、刻画了什么形象。要注意,如果存在让你选取“一种说法有没有理由”,那你尽量说“有理由”,因为标准答案一般不从“无理由”的角度设评卷分的。
(五)、默写白给分,不要没出息。(填空题,5分,目标当然是5分。)
1、以中学十二册课文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外“非常熟识”的内容。
2、以课文中规定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
3、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六)、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共15分,确保13分。)
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
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密 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 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修改效果明显)
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七)、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60分,向45分以上进军。)
要做到:
1、不离题(审清题目要求);2、不抄袭;
3、有中心(一个中心);4、有内容;5、有条理(思路清晰);
6、合逻辑(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符合生活逻辑、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实);
7、能拟题(记叙文的题目——要素式、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修辞式;议论文的题目——观点式、范围式、告诫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选择式);
8、能写完800字;
9、符合文体要求(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时、地、人、事,记叙、描写、抒情;散文——感情真挚);
10、表达通顺;11、卷面整洁;12、内容深刻,有启发性;13、材料新颖;
14、善用方法(入题要快,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一波三折,对比衬托,插叙倒叙)。
作文:
给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思辨能力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全方位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在作文训练时,应从在思想认识深度上挖掘,在语言文采上讲究,在丰厚的语文底蕴中张扬,这是作文训练的当务之急。
1.试题更加生活化,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
2.立意要求更严
立意先行——明确而中肯
对比08年和09年10年全国卷作文题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在作文的立意方面对考生要求更严。08年作文题的要求: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而09年10年作文题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这种变化体现在:从审题立意上看,“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比“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对考生的要求更高,需要考生抒情说理的角度要准确,抒发的情感、说的道理要集中、明确;从考生得分上看,意味着考生和考生作文之间的分差可能会拉大。
3.对内容要求更高
内容为主——情真而意远
在考场作文中,考生也许能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是要把感情写“真”、写“实”是很难的,而考纲要求是“感情真挚”,这一点部分考生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文章情感真挚,要达到考纲规定的“意境深远”,则更是难上加难。
在平时作文指导中关注考生作文中文化内涵——立足生活、立意明确而中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等。让作文出现浓浓地生活文化味道。
平时具体做法:
过五关:
审题关:
一、整体感悟,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二、抓关键性词句。
三、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
四、以果溯因。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推求事物的本质。
五、联系实际
分析关:
紧紧围绕主旨进行分析,透辟的说明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两个孪生姐妹  树木、森林和气候
假设分析,因果分析
结构关:议论文结构示例一:三部曲式
“三部曲式”议论文结构(适合除 “反面的社会现象评论”之外的所有作文题)
1.第一段:提出论点(80字左右)
2.第二段:扣材料,过渡到论证(如果没材料就直接过渡到论证)(或者总说论据作为过渡)。(50字左右)
3.第三段:举例论证,第一个例子。(或者第一个方面)
4.第四段:过渡(或者总说论据作为过渡)
5.第五段:举例论证,第二个例子。(或者第二个方面)
6.第六段:反面论证,第三个例子。(或者第三个方面)
7.第七段:辩证分析或联系现实
8.第八段:总结全文
总的来说就是开头简洁提出论点,然后用两个正面的一个反面的来论证,论据之间要过渡。
父亲的洗发水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匆匆忙忙赶回家。
其实父亲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写信给我,信上重复着:不要节省,饭要吃饱,要干好工作等等,都是三年来不变的内容。末了,父亲加了一句:“过年了,早点回家。”可是我实在不想回家,在这里我可以用海飞丝洗头、可以和同事们高谈阔论、可以看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
家里没有什么变化,壁上还是贴着我上学时得到的所有奖状;17英寸的电视机睁开雪花似的眼睛;破旧的衣柜还是老样子,不过好像还有一瓶海飞丝洗发水。
母亲说,那是我爸从镇上带回来的。我很奇怪,父亲洗头从来不用洗发水,只用洗衣粉洗一下头,而且还不能放多,他说这是浪费。有时他还建议我不要信那些掺水分的广告。
大年三十那天,父亲又要去拿洗衣粉,被我拦住了:“爸,你不是买了洗发水吗?”
父亲愣了一下,才想起来,“瞧我这记性。”洗完头发,父亲连说舒服。
我也洗了起来,可总觉得不对劲,我知道让儿子别花冤枉钱的父亲自己花钱买的海飞丝却是假的,但为了不让父亲心疼那20多元钱,我没有告诉他。
正月初六,我因有些事要提前走了,父亲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母亲则红着眼睛说:“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如果工作忙了,可能……没时间回来。”
“不能回来就算了,工作要紧。”母亲从围裙里拿出了那瓶海飞丝:“这是你爹专门给你买的,留着你放假回来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走吧。”
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潸然而下……
短评:本文借助象征创设意境是成功的,作文象征物的海飞丝是一个载体,他牵着两头一头是亲情乡情语言父慈母的眷顾与召唤,一头是物质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牵引与挤压。海飞丝承载着父亲的一片深情,那种深沉而质朴的父爱,真的让人无法不动容。
4、借助感情创设意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当喧嚣的车水马龙遮蔽了悠远的洪荒,当都市的灯红酒绿掩盖了古老的苍凉,当膨胀的现代文明挤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我依旧选择做一棵树,做一棵坚守传统文明月亮的树,看松鼠在之间蹦跳,听清风半夜鸣蝉。
远古的编钟还在敲响,一个声音浅浅低吟,浩然文明,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青睐“速食文化”,君不见,有“文化奶娘”之称的某电视栏目,凭借稀释古典服务现实的理念一炮走红;君不见,市面上文化经典越来越少,速读、略读经典的一家之言却被奉为圭臬;君不见,一尊名曰“孔子哭了”的雕塑,汇聚着有识之士对传统文化沦丧的一把辛酸泪;君不见,传统文明的阵地正在寸寸沦丧,满目疮痍!
在“有鱼吃”的日子里,我们是否还要“捉老鼠”?我的答案铿锵有力:要!我要拾撷传统文明的华章断彩,我要让祖辈的大智大勇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生生不息,古老千年。
愿做一袭白衣、手持青篙的张孝祥,于船头向夕阳而立,吟唱“波神邀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在平铺十里湖光中,拾撷那一份淡泊;我愿做“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照心头”的弘一法师,传承古老文明,在对精深文明的专一中珍爱那一份至美;我愿做“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暗波汹涌的现代社会中,追寻那一份超脱和自得……
撑一支长篙,向时光的纵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古老文明的熏陶中恣情放歌!
我愿摘掉震耳欲聋的耳机,去感受宫商的唯美,体悟高山流水的纯真;我愿失掉充斥荒诞娱乐节目的电视机,去品一杯香茗,读一本《红楼梦》,畅想那亘古的爱情佳话;我愿扔掉使人兴奋的咖啡,在充满阳光的午后冲一杯龙井,看嫩蕊舒展,茶叶翻飞,蝶舞般空灵美好……
古老的传统文明啊,成长中,我妄想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却越来(读)越发现,你的精深,你的博广,吾辈怎能妄言?
只愿捍卫着你,坚守着你,传承着你,发扬着你。
传统文明,浩然精深。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一评:20  20  19  二评:19  18  19   得分57.5分
语言关:
笑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云光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①。——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wù)自②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chán)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zhuó)③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wǎn)④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chéng)静⑤,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文采训练:对称句,反复中心句,假设句,条件句,对比句,比喻句,类比句
二、把握脉搏,明确方向
《考纲》及考题是高考指挥棒。
认真研究才能明确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及方向
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研究者。为什么要研究?
1、 研究考纲。特别是研究考纲每年的变化。鱼再大,也游不出这个缸。考纲就是指挥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研读《新课程标准》。
研究什么(1)考点(2)考查的角度(3)考查的难易度
2、研究近五年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考题。高考考题是对考纲的最直接的阐释。这信息,那信息,归根结底,高考试题是最直接的信息。
3、研究学生。
教师要做一个总结者。精选精编习题,针对学生情况,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总结成为习惯,让反思成为习惯。
三、依纲循本,周密计划——提高备考的时效性。
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甚至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且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步步为营,全面复习,讲透练熟,每个点都要训练到位。
三轮复习:
一轮,从八月中到二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二轮,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
三轮,从五月份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应试技巧。
四、抓住一轮成就梦想。
在一轮复习中,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系统指的是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
我们的一轮复习思路:
时间:一轮,从八月中到二月底
顺序:文言文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复习,基础知识点。
一轮计划实施策略
——五个难点,五个重点
五个难点:
1、基础知识疏漏。
2、课本知识缺乏适当的延伸或拓展。
3、能力迁移能力不够。
4、整体阅读的能力亟待提高。
5、应考技巧。
五个重点
(一)抓基础不放松,深广度上做文章。
(二)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建立大语文观。
(三)注重积累,做到知识胸中有数。
(四)狠抓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解题指导
(一)抓基础不放松,深广度上做文章。
1、理解要到位,记忆要准确
2、纵横联系,构建网络
3、零敲碎打,强化记忆
关于介词的使用:
1、我们要善于和自己合不来的同志搞好关系。
2、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3、研究表明,喝饮料和大量饮酒与癌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4、随着电教事业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09年全国卷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 (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C.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
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10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 09年全国卷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语病。
六种语病——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高考示例  典型语病   经典练习
讲到位,练到位。
(二)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注重联系社会生活是高考命题突出特点之一。今年全国卷18题选词填空所用材料是上海世博会,19题补写总括句关于低碳经济。上海卷第四题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  ▲      ▲      (2)  ▲  。
浙江卷第七题7.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收“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5分)
“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
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再“大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
解析:拟写一份海报:海报的格式,通常有三部分组成,即标题、正文与落款。
答案示例:                    海  报
世博园的“零碳馆”, 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是“会发光的房子”。 “零碳餐厅”的餐具都是由有机饼干处理而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游客将领取“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回答50个互动问题,最后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落款、联系电话、日期)
(三)注重积累,做到知识胸中有数。
语言运用题: 1、掌握各种修辞格。修辞包括广义的修辞和狭义的修辞。修辞格中重点掌握比喻、拟人、排比。
(全国卷)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
解析说明:仿例造句是 一个非常陈旧的题型,但是有其能够考查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而在高考中挺立不倒,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完成的时候,要求考生必须注意,答案必须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神似。一般的学生在句式的仿写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在神似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分析示例所给的句子,我们会发现是一个由比喻句形成的排比句,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排比句内部关系,看看它们是层递还是平行排列,同时还要注意比喻的设喻的角度。例句分别从听觉、味觉和视觉角度进行设喻,并且形成了一个并列的句式。这样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造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1)、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自信是一种响亮但不过早的声音;自信是一种清香但不腻人的味道。
(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调;成熟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成熟是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成熟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注意各种题型。
拟漫画标题、写短文结尾总括句(全国卷)、仿写句子(全国卷)、写串台词(广东)、一句话新闻(天津卷)、用单句概括(四川)、    用散文化文笔对诗句进行想象(湖北)、  拟写对联(重庆)等等。
(四)狠抓阅读能力的提高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复习的原则:
1、课本第一。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效率至上。(1)计划性要强。教师要对复习的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定短期计划。(2)方法灵活。如编写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如常见文言实词120例,常见文言虚词18个,文言文特殊句式等等。利用零散时间复习,因分散则容易掌握。(3)精选试题。要求学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知识在课内,选文在课外。
1、夯实课本,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翻译:翻译:(安徽)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2、总结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用课本中的例子,知识心中有数,方能游刃有余。10年湖南卷 10年天津卷
3、注意运用语言的规律作出正确的猜测。
(1)利用联合式合成词来作语素推断
如:巫从旁代祝,唇吻翕辟。自增惭怍。五谷丰登。
(2)利用相应的并列短语对照判断。
狼奔豕突。云集响应。头童齿豁  嘉言懿行
(3)利用上下句在结构上的相似来推敲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利用语法位置推断词的意义和用法。
短屈原于顷襄王     永杖巫暴日中  自放驴,取樵(打柴)炊爨
(湖北题)第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
C.至乃尚书郎乘马,即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4、注意翻译和断句。
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语境。
(2)忽略句式。
(3)忽略迁移。
(4)忽略要点。
(5)忽略活用。
(6)忽略双音。
北京、广东、湖南、浙江、重庆都考到了断句。(北京卷)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5、材料不局限于传记散文,还有议论文、散文。多种体裁在平时练习中都要涉及。2005年以前多节选自《二十四史》。2005年开始,直到2009年,选材范围越来越广,2009年,17套题中,仅有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辽宁、广东、海南宁夏卷6套试卷选自《二十四史》,其他11套题选文范围非常广,部分省市选择了地方人文小品。2010年(湖北卷)欧阳修《原弊》,是一篇议论文,天津卷是一篇小说。
全国卷06-10年一直是人物传记,且选文都出自《二十四史》,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
诗歌鉴赏
(一)、高考考纲“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比较。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是对文言文来说的,略)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高考考纲来看,除了现代文阅读考查“词语和句子含义(意)理解”外,考纲中对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要求是一字不差的。所以在备考中我们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复习。
诗歌鉴赏:
1、知识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考查涉及内容、语言和手法。
知识建构: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用典、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映、抑扬结合等;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表现手法:(1)比兴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3)反衬: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4)虚实结合: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雨霖铃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10安徽卷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借代 用典
虚实结合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5)欲抑先扬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6)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侧面描写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注意运用课本上的诗歌,夯实扩展。《雨霖铃》的虚实结合,《李凭箜篌引》的侧面描写
3、 复习两条线按诗歌体裁进行分专题复习——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咏史诗
4、 按表现手法选编习题进行复习
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以语言为媒介,捕捉和答题有关的信息。
学会具体分析。
5、 诗歌训练注意选材多样化:体裁诗词曲。时代不只是局限于唐宋元,还有晋代、明清、近代。
现代文阅读:
考查范围:1、词语 2、句子 3、篇章(结构 主旨表现手法)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就显示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关系。再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作者这样设置,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就依次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描写,显然与此有关系。
结合作者的解释,我们可以总结这样描写的目的,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跟所陪发的答案相比,非常接近。
答案参考:
1)           寄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
2)           是童年的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1)、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
答案参考:(1)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说明:关于人称,早在2000年的高考中就出现过,这是文章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般的语文教师不大关注,对学生并不做具体的说明,因此本题可以说击中了语文教师的软肋。这个知识点如下:具体详见下面的表格。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表达技巧及作用要点解说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答案参考:
第一问:(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2)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1)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2)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
解析说明: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其实,我们只要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灯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之间找见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而这在文章中间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作者进行的详细描写的地方,就是细节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间进行的议论抒情文段所针对的对象,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然后进行必要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所谓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
答案参考:(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现代文复习思路:
1、分考点训练。从词语、句子、文章的结构和中心等方面,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2、给学生清楚的知识底数。
3、用好高考题。
4、规范训练。
(1)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2)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3)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命题专家如是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想象。”
(4)靠船下篙摘取原文
(5)先拟草稿写全写顺。
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数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快速高效的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也是高考要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1、知识建构:
(一)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
铺垫(伏笔)
过渡
照应
(二)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
托物言志、象征
烘托
反衬
对比
比喻
拟人
白描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浙江卷10  铺垫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w.w.w.k.s.5.u.c.o.m
www.ks5u.com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答题思路: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
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对词语的考查)
首尾照应  铺垫10年北京卷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8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9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答案A C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9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8、(4分)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开放题: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湖南卷)过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问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
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
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09年全国题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答:
【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拟人
10年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18. 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分)18.(3分)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
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侧面描写
(江苏卷)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1.(5分)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2.(6分)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七)作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
(2014年一模)东城区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2014-05-08 10:03:58)
语文常见语病分析,学会至少提升20分!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
指点迷津: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转载)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题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