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老赤峰的九街三市,满满的回忆!

  十七世纪中叶,居住在红山地区的蒙古族将红山称为乌兰哈达,汉译为红色的山峰。清朝结束了中原和蒙古地区分裂局面后,乌兰哈达成为清廷通往东蒙古地区两条大驿道的重要驿站。

  康乾时期实行“借地养民”政策,鼓励了大批中原地区的汉族、回族百姓到草原安居兴业。一些商家在此开店立肆到乾隆中叶,乌兰哈达已经成为热河地区最大的商贸中。

  公元1774年,清廷批准设乌兰哈达厅,开始实行蒙汉分法。

  公元,1778年,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和翁牛特右旗,实行旗县并存体制,赤峰之名由此产生。到了嘉庆年间,赤峰九街三市规模基本形成。

赤峰俯瞰

  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发动热河战役,赤峰沦陷。日本侦察机多次到赤峰上空侦察,航拍了赤峰全景。从高空中俯瞰,九街三市历历在目,青砖灰瓦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基本色调。

  赤峰街市特点是沿英金河南岸分布,街路东西长而南北短。九街是指东西向的六条大街和南北向的三条大街〔东横街、西横街、兴隆街);三市是指二东街的马市、三道街的粮市和南叉股的菜市,由此构架出赤峰老街的城市格局。

二东街

  二东街是当时的富人居住区,著名晋商贾恒达,绅商支栋、支椿兄弟,杨子彬等人的深宅大院都建于此。另外,赤峰官办银行兴业银行、日本领事馆、天主教堂也在这条街上。

“福泉达”银号

  图中店铺,是当时一家晋商开设的银号“福泉达”,目前仍残存于二西街路北。店铺门面房中脊为垛墙,四周也是高墙环绕,带有壁垒森严的味道。

当铺

  解放前赤峰共有六家当铺,多为晋商掌控,以山西太谷县曹家势力为最大。图为二中街北当铺。

老五中街

  五中街是回族群众经商的地方和居住区。

骆家住宅

  位于四东街铁匠营胡同的赤峰巨商骆家住宅。

大粮市

  大粮市是老赤峰九街三市中最大的交易市场,也是当时热河省规模最大的粮贸市场。宽敞的街道和市场两侧林立的粮栈,以及车水马龙的运粮车队,曾构成哈达街的一大盛景。照片拍摄时并非交易日,但仍可见到市场街道两侧摆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的场景,卖炕席、日杂百货、小吃和拉洋车的等等汇聚一隅。

牲畜交易市场

  牲畜交易市场位于二道街中段,是原热河省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图为牲畜交易场景。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请马上关注我们吧

责任编辑/文化小哥 小一  大圣  贝拉 责任美编/达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细数清朝时期的赤峰“衙门”
交谊舞快三《乌兰哈达美丽的赤峰》
赤峰县太爷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历史发展变化
收藏美好收藏美好(2023)242◎侃赤峰(一)乌兰哈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