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面构成基础(转)1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  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图1)。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图2)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图3)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图4)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图5)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图7)

 

 

 

四、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图8.9)

  

3.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如A、E、F、W等形态经向内侧闭合后得到如图10的形态。


第二章 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及构成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图11)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 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图12)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密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图13)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平行线,折线,交叉线,发射线,斜线。
曲线: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
虚线
锯齿线。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 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 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 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笔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笔毛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 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 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图14)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图14)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图14)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三.面
在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用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图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线性的面:用直线任意构成的形态。
(3)有机性形态的面:用自由的弧线构成的形态。
(4)不规则性形态的面:用直线和自由弧线随意构成的形态。
(5)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
(6)徒手性形态的面:不用任何几何器械辅助,而用毛笔徒手绘写的形态。
  
2.图与底,正与负的形象
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视觉的跳到人的眼前占有空间前进的形象被称为“图”。反之,后退的在“图”周围的空间的形象称为“底”。力的形象就称为正的形象,底的形象称为负的形象。“图”和“底”的形象就像我国的阴刻图章一样,“图”和“底”总是相互陪衬着的。“图”和“底”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转换的时候,当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线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间联合起来的时候,何者为“图”,何者为“底”,就不十分明显。因而就很难辩认出某种形象究竟是正形还是负形,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和“底”也就是“正”与“负”随时变化的关系为设计构成中的填色来选择图形,使图形具多样性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注这里面的左上边的四个图是一个日本作者的,借用一下。)


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前面有讲到节奏,这是具体的:在线之间按照一定的排列使之具有节奏感。要考虑对于递进的排列或者带有一定规律的排列的各种方法。在综合掌握线的方向性,能在画面构成上具有三维空间感。用更进一步使直线的粗细有所变化,就会使线间以及它们的组合的方向性产生更强烈的变化~~~~~


点的节奏:等间隔的排列(a图),有于间隔距离的长短不同形成了疏密,但还是平面的画面。点与点间距离采取了累进的规律(b图),可以使人产生动感。在渐进排列的点之间进一步增加点的大小差别时(c图),则更加强调了渐进、递进性,并增加画面的动感。啊~~~还有点的大小在感觉上的最大限度,一定要取决于画面内容之间的相对关系。


怎样制作与主题贴切的作品::为了得到某种效果,就要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这种寻求又存在着多种手法,也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或分解对象就变的十分重要了,把分析或分解了的要素提取出来,以此为基础重新组合,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图象。在加上个人的感觉和感性认识,所创造出来的就会是与主题贴切的做品。(看书上的,让大家参考一下~~不知有没有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6
2.反射变换 优质优秀课件ppt
第二部分 平面构成
平面设计之面的构成
点、线、面的魅力
点线面(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