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的概念——前、中、后

了解了《体的概念——上、中、下》之后,我们再来说说身体的前、中、后。

先来看看“前”。

前面的上、中、下的标志点。

前面的“上”,之所以用《头第一层》的【下颌骨】来界定,而不是用《颅骨(脑颅)》中的【额骨】,是因为:我们只要仰头,【额骨】的正前方就会位移到水平面上去了,无法真正界定我们冠状面的最上端。

因此,前面的最上端,我们用【下颌骨】来标示。

“中”,用【胸骨】来界定,而不是用《胸第一层》的【胸骨肌】或者【胸大肌】来界定,是因为:当挺胸或者含胸的时候,两侧的肌肉,都可以偏移到“侧面”上去。

同理,“下”的标志点,用《白线》下端的【耻骨联合】来界定,而不是用两侧的【腹股沟韧带】。

更不是用可以分动的、可以变换方向的足部存在。关于足部下端的方向界定,我们会在“左、中、右”当中,再做统一描述。

与“前面”一样,“后面”我们也只是界定到躯干上。

“后面”的上、中、下,

构成了一个X形。

后面的“上”,用《颅骨(小马车)》当中的【枕骨】来界定,是因为:无论我们抬头、正常体位还是低头的状态下,它都能够存在于我们后面的“最上端”。

“中”,我们用【T12椎骨】的棘突来界定,是因为:作为《肩第五层》当中的【斜方肌】最下端的附着点,它处于我们整个“后面”的中心位置。

躯干上的“下”,当然非《脊柱》最下端的【骶椎】莫属。

如上图所示,整个“后面”形成了一个X型,更有利于我们躯干的旋拧,以及上下肢的交错配合,上下联动。

关于人体运动的“旋拧”模式的分析,我们在《头加一层》中,用比照自由泳与行走的运动模式,深入的描述过。

中面的界定,稍微会有点“出乎意料”。

中面的“上”,之所以用【颞骨乳突】来界定,而不是《背第一层》上端的【椎前肌肉】,是因为:中面,我们更强调它横向的“展度”。

自然,“中”,我们也是用《膈肌》的【膈脚】来界定。因为,无论我们在怎样的体位或者姿态下,这个“自成一体”下端可以分动和切换角度的存在,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中转站”。

同理,“下”,也必须由一个最大限度的“空间结构”来实现,两端【坐骨结节】的连线——【会阴浅横肌】和【泌尿生殖膈中心腱】,界定了我们身体中面的最下端。

作为一个“切面”,中面除了强调横向的“宽度”,纵向的延展度,也十分重要。也就是:在确保膈肌横向展度的同时,头顶最大限度的远离盆地区域。

关于这个原则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推荐给大家两个训练动作:

JOININ卓隐练习课 —— 仰卧悬板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文字描述。)

JOININ卓隐练习课 —— 上斜伸腿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文字描述。)


在运动中感受我们对人体的认知的描述,用体验,代替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域公共管理导论
讲究论证逻辑:写好课题申请书的关键
構築
三氟化氮气体制造用电解槽及其间隔壁的制作方法
特殊形态
膝关节:我是如此容易受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