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给情绪总被评价影响的你

曾发现自己存在一个大问题,工作状态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如果大家都没有较大干扰的情况下,我工作的投入度会比大家高很多,可如果大家都遇到了一定干扰,我却会比大家工作状态更差。

上学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是上某某名校的料子,那种鼓励对我简直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使我总是满腔热血,嗜书如命般的投入,果真也获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再后来,换了老师,换了学校,没有了鼓励和打气,我竟对学习变的毫无兴趣,加之种种原因,成绩也一落千丈。我才发现,兴趣不仅是可以培养,还是可以变化的。小时候,因为家长夸的一句懂事,就可以克制住小冲动,不去做很多坏事。尽管现在看来,用懂事来引导和评价小孩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每一种状态,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结果,而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往往都会是多维度的。一个人若易受外界尤其是他人评价的影响,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只有分别找到不同方面的不同原因,才可以真正彻底解决问题。现将部分感悟分享如下,欢迎大家一同探讨。

1.关注点即注意力存在偏差

注意力是我们真正宝贵的稀缺资源,用错了地方,实乃人生最大的浪费。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1934年在祷文中写到:

愿上帝赐予我平静,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并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我们抛开宗教信仰来探讨,依然会发现这里有极深的智慧。生活中很多事,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同时有更多事,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作为我们每个个体,应该多去关注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少去关注我们不可以控制的部分。等我们把可以控制的部分做好了,不可以控制的部分也变的可以影响,甚至变得可以控制。而过度关注不可以控制的部分,可能会出现原本可以控制的也变的不能控制,最终适得其反,迷失自我。

我们的出身,上学时的同学,毕业后的工作,工作中的领导,环境的变迁,包括别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大多是不可控制的。而我们用什么方式学习,怎样面对工作,如何跟领导相处,如何适应环境,怎样理解和看待他人评价,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所有可以控制的部分都和自身相关,除此之外,一切皆不受控。这很像李善友老师提到过的第一性原理,不要就问题而看问题,要跳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层层迷雾,找到藏在所有事物和问题背后的那个动力因和本源。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深度剖析宏观思维,也有类似的观点阐述。看清楚这个逻辑之后,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那些愿意改变和完善自我,凡事找自身原因的人,不仅仅是拥有谦虚的态度或开阔的胸襟,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专注于自身的成长,是在专注于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部分。而外界的问题和反应,本就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他们是深谙此道,拥有大智慧的人。

2.把自尊心与底线混淆

一般来说,粗线条,性格大大咧咧的人会没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而性格细腻内向,自尊心过强的人更关注他人评价。问题在于我们常常会把他人的负面评价和议论看做是触碰了底线,以至于无法忍受。可通常的情况是别人只是让我们损失了面子,而自尊心及所谓的面子本不应该成为底线,他们都是底线以上的部分。这也提醒我们要拒绝玻璃心,增强韧性、耐性和弹性,让自己越来越皮实(耐操)。这让我们在面对他人负面评价时,处理更自如,内心更平和。

3.他人评价可成为我们可控中心的养料

不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和看法,并不是让我们独来独往,两耳不闻窗外事。我行我素,完全不care别人的看法,看似活的洒脱自在,实则是固执封闭,一味拿坚持自我为挡箭牌,对自己并无益处。尤其是近期,我渐渐意识到,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如果我们都可以置身于评价本身之外,仅仅把它当成完善我们做事方式的参考之一,便会带来好处。所以,不要完全将他人的反应进行对立和排斥。如此一来,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客观理性的看待和处理他人评价,可以提醒和修正我们的行为,完善我们的品格,促进我们的成长。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专注于可控的部分,这会让我们看待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原本不可控的东西在我们用旁观者的角度一番梳理之后,竟然使其都成为可控中心的各种养料。转念一想,此等养料若可源源不断的输送,会使可控的范围更大,可控的力量更扎实,岂不快哉。

4.不对他人抱过高期望,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维度要求的体现。

有时候我们在意是因为在乎。但也不要因此就陷入过度追求让他人满意的境地,这会给双方都带来无形又无益的压力,甚至会因为道德,情感而绑架了彼此,最后落得双方都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对任何个人进行过分解读,都毫无意义,何况人原本就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事实上,人这一生,除了自己,很难真正的改变任何人,哪怕是家人。所以,不对他人抱过高期望,允许别人甚至是亲人犯错,允许家人朋友偶尔对自己有误解和中伤,这实则也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维度要求的体现。

5.具体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我们经常说,要对事不对人,可避免情绪化。可落到具体实施上,做到却很难,因为一件事处理的不合适,我们自然会埋怨处理事情的人。正是由于有某个人对我们的某种评价和态度,才让我们很难释怀。我之前的做法是,遇到困难,就当做是游戏世界里的打怪升级,每次打怪后,我都变的更强大了。后来发现,仅是这样,还不够,仍需再进一步。要先把人扔进具体事情里,然后再用游戏,局外人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这相当于是之前认知的剖析和升级,效果会理想很多。当被某人的评价影响时,先刻意提醒自己,把这个人融入事情中,然后再调用元认知,从第三方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当前的状况,心态会突然变的释然和豁然。

6.合理看待和利用情绪

前面讲的都是如何应对因他人评价带来的情绪困扰,这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变的更加坦荡和自如。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完全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若真无任何情绪,即便是完全没有一丁点的负面情绪了,也会很奇怪。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杜绝情绪的发生,而是减少负面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正是偶尔的愤怒,不爽,悲伤,让我们可以持续进步,明白幸福是什么,这也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最终情绪会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朋友。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附上自己曾在2015年梳理过的一段关于方向寻找的心得,和今天的话题有切合之处,与大家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可控的负面回忆:来源于追求完美下的反刍式思考
原创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
每当听到别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后,如果我们缺少自信,就往往容易受到评价的影响,心情会有所跌落。如何减少这种情绪波动,少受别人负面评价的影响呢?我们可以跟自己这样说:在听到别人评价之前,我是这样子的;在听
经常批评孩子,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面对外界的所有动荡,作为普通人,我们何以做到至人无己,以求逍遥
莫言:打击你的,消耗你的,诋毁你的,这些都是身边人做的事。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