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眭澔平:特立独行的天涯行者(组图)
  说到“行者”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玄奘、联想到那些克己修行以求参悟佛法的僧侣,似乎远离俗世的炊烟;然而,一个叫眭澔平的凡夫俗子却通过他真实的足迹、以旅游卫视的《行者》栏目为平台,向人们阐释并传播一个可观、可闻、可触、可感的“行者”理念。 他的旅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游玩,而是将自己作为一件实验品在艰苦的行走中实现磨炼与修行。“般若心经”即为助人抵达智慧的彼岸的路,“行走”之于眭澔平诚如一部美妙绝伦的《般若心经》。日前,以花城出版社的《寻找世界心灵地图》为媒,记者连线眭澔平,采访了这位特立独行的天涯行者。本版撰文 记者 向萍

  人物档案

  眭澔平,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英国里兹大学英美东亚研究硕博士, 集知性与感性兼具的作家、歌手、艺术家与媒体工作者于一身的当代奇才。

  20多年来,眭澔平以治学的严谨精神,自助旅行最艰苦的方式,自费行脚遍历上百个国家,收集了4万余件珍奇的藏品、拍摄的纪录片也高达四千个小时,涵盖地球村各大文化区。藉新闻报道、文学创作、音乐绘画、学术研究、民俗采集与艺术品收藏等不同的接触形态,眭澔平试着去记录、观察且思考全方位的人文脉络,涵盖的范畴包括全世界五大洲区及台湾的乡土人文素材,也包括了人类心灵底层潜能开的崇高境界。

  眭澔平的文学创作以散文、新诗﹑长篇小说和电影剧本为主,已出版了三十本散文集与十五种有声书。近年上海复旦大学与广东汕头大学的当代中国散文精选与全世界华语文学精选,以及台湾康华版的国小教科书则都分别不约而同的收录了眭澔平精采的文学作品。

  1

  自助环球游 “行万里路”

  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知行合一”的精彩人生呢?眭澔平给出的答案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他的自助环球旅行跨越了1/4个世纪,超越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种族、国界,足迹踏遍170多个国家,收集了4万余件珍奇的藏品、拍摄的纪录片也高达四千个小时,其规模之宏大堪与一个中型博物馆媲美。

  身为一位天涯行者,眭澔平一路走来始终有两样东西相随,一是伴在身后的影子,一是种在心里的“玫瑰”。这个影子见证行者坚韧的孤独;而这朵“玫瑰”在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一书里令小王子参悟了爱的真谛,在现实世界里赋予了眭澔平温柔敦厚的气度。“任何行走和写作都是孤独的,孤独并不可怕,在欣然面对它以后学会在孤独中享受和提升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这时,人潜藏的智慧之花将会绚烂绽放。”

  眭澔平自助环游世界的原动力来自两个女人:一个是他多年来瘫痪在床的母亲,他要为母亲代步行走,从而使母亲足不出户却可以领略梦幻奇特的大千世界;另一个则是人们熟知的已故著名女作家三毛,眭澔平和三毛是感情甚笃的忘年挚友,三毛奇幻的旅行经历给了眭澔眭无限的动力和勇气,他要继续三毛的脚步,继续三毛中断了的生命和心灵之旅。

  “人时常要面对时代、命运等带来的苦难,在苦难边缘挣扎时,人们常会自我激励或者激发他人迸发出人性的光辉和人文关怀,而这种光辉和关怀可以激发出人潜藏的能量。”眭澔平说,瘫痪在床的母亲、梦想未竟就离去的好朋友三毛就像那枝脆弱的玫瑰,就像小王子无时无刻不在惦念自己的玫瑰一样,在自己心底始终珍藏着对母亲和三毛的惦念,这种惦念在她们过世以后依然演化为一种习惯。“我想是她们所遭遇的脆弱和由她们滋养出的我的惦念习惯赋予了我一种温柔敦厚的气度,使我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种族的人交往时可以深层融入并被欣然接纳,双方都没有疏离感。”

  很多观众和读者非常倾慕眭澔平主持的节目以及抒写的文字,眭澔平将其原因归结于自己身上温柔敦厚的特质,“这种特质令文字温暖,而温暖直抵人心,所以能打动人。”

  2

  在菲律宾

  被钉上十字架

  他说:旅行是修炼身心的课堂

  2004年4月9日,眭澔平为了拍摄一年一度的真人钉十字架仪式来到位于菲律宾邦邦牙省圣彼德镇的古毒村,他不仅作为观众目睹了这一让人惊骇的仪式,还作为主角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耶稣受难记》:被绑缚在一个高大的十字架上,一枚长约3寸的四方形不锈钢长钉被敲进手掌心,被绑钉在十字架上的他被竖起然后进行长达20分钟的示众。

  眭澔平回忆当时除了被钉钉子时穿透骨髓的疼痛外,被竖起后每阵微风拂过、每个些微的摇动都会给他招惹撕心裂肺的剧痛折磨。“仪式行进到一半有辆救护车呼啸而来,自己当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听到救护车的笛声还以为是自己的苦痛感动了上帝,后来才发现救护车是来抢救因过度惊吓而晕厥的观众的!救护车不仅没有减轻他的疼痛反而使他不得不面临更加现实而残酷的毅力考验。”据眭澔平介绍,真人钉十字架这种仪式在古毒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而他是半个世纪来在这里体验耶稣受难痛苦的唯一一个外邦人。

  把自己真正化作一件实验品,呈现在菲律宾的十字架这座“试验台”上,眭澔平以超人的毅力和胆识践行着自己“旅行即是修行”的信仰。“人们往往习惯于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方法看待世界和人事,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巨人,同时也潜藏着一个敌人。我当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感,自己必须要和它做搏斗,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超越这种恐惧而抵达一个高远境界的。所以也可以说,,每个人既是耶稣、神、圣人,也是信徒、凡人。”

  类似的经历不仅如此,为了解开菲律宾国师徒手穿肠治病能力之谜,眭澔平还曾亲自躺倒在手术台上,自愿担当了实验工具。从手术台上下来,眭澔平用手捂着腹部硬币大小的穿孔、面带着受难后圆满的微笑,他再一次创造了一个奇迹。新奇感使眭澔平最终发现这是一场由国师导演的“魔术”,这段经历中,眭澔平看重的并非这个“骗局”而是由此而引发出来的一个思考命题,“真假真的不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我,在经历了治疗后会感觉非常有效?这印证了‘因信念而得救’这句话。”

  眭澔平归结这两段经历的“修心”心得,旅行本身就是“上课”,不仅让自己看到内心深处潜藏的“巨人”与“敌人”,同时也在无形中展开了对很多事物的深层思考。

  3

  在新几内亚亲近食人族

  他说:旅行是穿越时空的寻根

  眭澔平曾造访过新几内亚食人寨,不仅亲身体验了远古的石器时代生活、收藏了他们赖以生活的石斧还领受了一种以往从未听闻的风俗。“在伊里安查亚达尼人看来,每当一个男性亲人过世,为了表达哀思,女性就会用石斧剁掉自己的一个指节。”痛失亲人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新几内亚食人寨告诉外邦人:那是一种十指连心的感应。于是,眭澔平看到了一个双手仅剩下十个指节(被剁掉20个指节)还依然劳作的老妇人。

  “如果看到这个老妇人时只感到一种悲悯那就太消极,甚至可以说是落入俗套了。”眭澔平认为,他们是在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纯粹而质朴,没有丝毫的虚伪和矫情。在他看来,当我们身披“文明”的外衣对其加以“原始”、“蒙昧”、“残忍”等评语时,或许该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文化需要包容和理解,需要一种博大的胸襟,任何人都没有指指点点的资格。想想我们在西方人眼里、头脑里的形象以及他们对我们的评论或许就不难理解了。即使那些做中华文化研究的专家也从未真正本着一种持平和尊重的心态走入我们民族的内心。”

  眭澔平不仅酷爱旅行和写作还热衷于器乐,在他众多的收藏中有64件特殊而古老的乐器,他们是来自世界上不同部落的各式口弦。一支来自新几内亚的口弦是当地土著人根据昆虫啃噬过的木片能在风中发出呜呜声而“研发”出来的原生态乐器,当地人非常钟情于这种口弦,族中的德高望重者往往被视为最懂演奏玄机的人。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越旅行,人会变得越发谦卑,怀着谦卑的心才会真正走进不同的文化。”在这个被现代人视作蒙昧荒蛮的原始部落,眭澔平怀揣一颗寻根的虔诚之心亲见了人类祖先表达情感的质朴方式,亲听了由人类演奏的最接近天籁之声的音响。在眭澔平看来,语言和文字是文明的表现却又常常是引发障碍、误解甚至欺骗的诱因,在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里眭澔平用自己的体验告诉人们:认识人类自己、了解自然世界不仅需要现代知识还需要来自身体和心灵的最直观和素朴的感知。

  4

  在英国得到神奇探测仪

  他说:旅行是对世界和自我的发现

  在英国乡下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庄园里,眭澔平从一位妇女那里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十字形探测仪,它的神奇不在于可以自己旋转而在于它似乎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可以根据人的语言提示搜索并指定相应的事物,比如,正面向摄像机镜头的眭澔平问道:“请告诉我摄像头在哪里?”,神奇的探测仪在经过一番旋转式探寻后就会将方位锁定在摄像机镜头上。

  读过万卷书的眭澔平在有关伏羲女娲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了这个探测仪的“底版”,图片资料中,远古的东方神话中伏羲女娲手中的“占卜杖”竟与这个21世纪西方国家的仪器不谋而合。而他所收集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日本的遮光偶的形态像极了现代人经过种种科学推测和猜想所描绘出来的外星人;原本深埋在喜马拉雅山山区的内含子弹样的石头又让现代科学家联想到外太空电池……在眭澔平数万件收藏品中像这样的珍藏有很多,每一件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每一件都隐藏着一个难解的、未解的谜团。

  为了实现自己的行者计划并努力使之更加完满,眭澔平有英文同步翻译的能力、有小型飞机驾驶执照、潜水执照、催眠师执照、渔民证;他还会吹奏少数民族的乐器、自己填词作曲、能把田野调查的经验与素材拿到大学课堂里授课同时充实自己的经历。眭澔平告诉人们:旅行是一种发现,不仅是对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发现,“包括发现内心深处的那个‘敌人’和‘巨人’”。

  5

  寻着三毛的脚步来到撒哈拉

  他说:旅行是对缤纷人生的采访

  因为横溢的才华、迷离的死亡和特立独行的经历,三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喜爱的传奇式人物,是她开创了当代华人世界游记文学的先河。眭澔平在一次对三毛的采访中与她相识、相知又相惜,成为无话不谈的生死至交、灵魂伙伴。 “三毛一生中去过54个国家,生前她曾说想去探访新几内亚食人族和亚马逊河……,每次我在旅行的时候,特别有一种感觉,像是在接续她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

  三毛的辞世促使眭澔平笃定了环游世界的信念,“三毛给我的宝贵财富和纪念不好具象地说,我想说她给了我一种可能,旅行以及实践生命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事实上是一种无形的能量。”

  “撒哈拉的流沙里封存了很多三毛的脚印和记忆,寻着三毛的脚步眭澔平也来到撒哈拉,在这里,他意外的寻得了珍奇而绚丽的菊贝。于是他慨叹“原来沙漠可以孕育生命,可以孕育惊喜!”

 

  明年1月4日是三毛离世20周年纪念日,为此,眭澔平将会特别推出一本纪念性文集。与这本“文字博物馆”遥相呼应, 眭澔平还正在筹备营建一座三毛文学纪念馆,展出各类有关三毛的收藏,包括三毛生前的很多宝贝。“希望这座博物馆可以全面传递出三毛能够带给人‘可能’的人文精神。” 但所需的高额经费是目前颇令眭澔平为难的事情。

  对三毛的采访开启了眭澔平行者的人生,而事实上,对记者出身的他来说每一次旅行也都是采访,且采访对象不仅有不同形态的文化风物。“自己采访自己的人生,没有旅行社或企业赞助,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对世界各地的许多神秘传说有兴趣,累积多了,再归纳整理后,才找出记录的价值,悟出生活就是旅行、记录与体验。”在回忆自己的行者人生时眭澔平说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毛
最牛旅行者—当代徐霞客,走过192个国家和地区,羡慕这样的生活
眭澔平:三毛有通灵能力 感知到自己的死亡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式生活”影响一代人
1991年三毛在医院自缢身亡,死在病房的马桶上,双手合十姿势怪异
三毛逝世前三月的样子:从王洛宾家来到成都,眼神绝望似失去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