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画家杨林:在中国画对景创作中挖掘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与意象美
图文/杨林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东西方艺术的比较,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比较中西方及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概括介绍中国画意象美学的发展,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中国画对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原动力。
关键词:意象美学,对景创作,写意精神,笔墨意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写在前面:概括来说,中国画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其艺术表现手法是意象性的,如中国人说的“得意忘形”,知白守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虚胜于实,无胜于有,简胜于繁。用色上讲究随类赋彩,墨分五色,色墨混用都是在阐述中国画的意象美学理念。
中国画的创作不受时空关系,阴晴变化的限制,在观察物象时,得石涛的“收尽奇峰打草稿”的真谛,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汇自然山川于尺幅之中。独创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可将四季的物象尽收于一幅画面之中,如“梅兰竹菊”是四季的物象,不可能在自然界中同时出现,却是中国画经典表现的题材。作品以“气韵生动”为上等等,构成了中国画意象美学的经典架构。

在中国画长期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意象美学”是这个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作品中的“意象”存在于具体的视觉空间之中,又通过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创作与欣赏的视觉空间,这种视觉空间区别于西方油画要表达的,所谓真实的“三度空间”。
对于中国画来说,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有限空间,意象美学的造型手段,为这样的空间营造奠定了基础,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过多的去追求空间的立体感,也不是以是否真实的表现了物象,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有时甚至就是平面的,是对空间进行限制后的表达。
如宋徽宗赵佶的作品《瑞鹤图》,表现的是鹤舞九天,飘逸灵动画面。在这幅作品中饱含了宋朝的美学思想,有鹤舞的自由灵性与建筑物屋面,端庄大气平稳性的对比,画面多平面效果,所有的物象几乎都是在一个层面上,特别是空中飞舞的仙鹤,几乎并没有远近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平面化的图案美,还有点对衬的美学意味,如建筑屋的左右对称,表现出中国画意象美学的新高度,意境悠远,区别于西方的诸多艺术门类,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画面效果。

传统的中国绘画从发展之初,就是讲究“意象”、讲究“笔墨”,并不去追求纯自然的“真实”,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意象空间美,顾恺之为了表现凄美的画面,突出人物表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创造了这样一种“人大于山”的表现手法、绘画形式,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点明了主题,这也充分的说明,中国早期的绘画,就已经走出了被自然物象所限制的境界,是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而且这种长卷式的绘画表现手法,也成为中国画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类最早期的绘画产生,是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的原始感受,并有感而发所表现出的产物,所以原始的艺术离不开对物象的观察写生,可能还带有某种对自然的崇拜与祈祷,如原始人表现的鱼形图象,可能就源于对太阳的崇拜,因为鱼眼永远是睁开的,而太阳的象形文字“日”字中的一点,据说就是源于鱼眼中的黑点,因为太阳中并没有黑色的点。所以对自然的描写,是来自于人们最原始的,对自然的感动与崇拜。

从古至今,古今中外,写生都是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原动力。中西方艺术家关于写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审美意趣,反映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审美取向。李可染先生曾说“我认为改造中国画首要第一条,就是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创作源泉。
什么是创作源泉,这在古人可以说是“造化”,我们现在应当更进一步地说是“生活”。元明清的中国画的致命的缺点就是堵塞了这个创作的源泉,失去了作品真实内容……”。“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和思想的根源,但不是艺术,它是原料,是带着杂质的矿石,没有它,炼不出精钢来。大自然的奥妙无穷尽,人将永远发掘不完”。创作源泉就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它是创作原动力的来源地。
在对写生的认识上,表现的方式方法上,与西方专注于在写生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真实感觉,有着极大区别的是,中国画的“写生”是写物象之精华,即生机勃勃之气,生命活力之气,更多的是由自然物象而引发的内在感受。西方写实绘画的写生是“模仿自然”,发展到最后,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表现出自然的真实。如西方的焦点透视,以及把对色彩学的科学认识,运用到绘画之中,认为绘画是对自然最真实的表现,这和中国画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是“师法造化”,是对自然的升华。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与心源是客体与主体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其中包括人对物象的选择、取舍、挪移和改造,并根据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需要,重塑自然的形象,这个就窘异于西方绘画具象审美的艺术造型标准。
分辨意象与具象,我认为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你的作品是不是更接近于普通的照片,无疑中国画不是(当然,今天的很多中国画创作在走模仿照片之路,采风写生也只是拍拍照片,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
这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及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密不可分,也离不开笔、墨、纸、砚中国画材质的支撑,是中国画对意象美学的追求所在,由此演化出中国画意象创作最为重要的灵魂,“写意精神”笔墨意趣。傳抱石曾说“中国画画一个人,不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谓“全神气”,即是要把这人的精神表达出来。所以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

对于笔墨的认识,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画诀中说“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识。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如图。此可谓对笔墨二字的最好诠释,今人对笔墨也有很多的解释,不尽相同,各有道理不一一列举。
同时中国画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相互关联,很多中国画的理论,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如中国画创作中强调的“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跟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相吻合,“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也是一种思想,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建构了通神明、化万物的写意精神。只有真正的天人合一,才能完整的体现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本源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从世间的万事万物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总结出很多法则和规律,从而应用于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指导了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今天的中国画发展一直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对景创作正是道法自然的最好诠释,古人的经典艺术作品都是道法自然所得,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中国画艺术。       
第一章,原始艺术,意象美学的产生
探索艺术发展的本源,不能不了解原始人类的艺术,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发展,都是由原始艺术的演化发展而来,并且中国画的意象美学发展,在原始文化艺术中,真切的体现出了这种演化发展的脉络与渊源。且原始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西方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这在中外的原始岩画,和其他早期原始人类的艺术创作中可窥见一斑。
岩画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范围内欧洲,亚洲,美非等都有遗存,如西班牙拉文特岩画,它是中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在拉文特岩画中,有描绘了原始人类狩猎、采集、居家、战争等场面,也有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再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主体地位。
岩画生活气息浓厚,造型概括洗练,人物和动物多以剪影式的平面效果表现出来,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动势,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在今天的很多艺术表现形式中,仍然在使用着这样的一些技法,也和中国的一些早期岩画表现手法大体相同。如图。
再看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遗产,“崇左花山岩画”,展现的是古代络越人的生产、生活场景,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花山岩画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岩画最经典图案,反映了古代骆越人狩猎、祭祀、生产、生活场景,场面恢弘、动感强烈、神秘感十足,和西方岩画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基本吻合,真实的展现了原始人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待自然,表现生活的态度,这两处岩画虽时间跨度上相差较大,但表现手法十分相近,因为古代社会的发展,相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如图

在中外原始的艺术的其它创作中,我们也会发现诸多相似的地方,如最近正在山西博物院展览的,叙利亚文明艺术展,就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作品。叙利亚的先民是最早使用青铜制作武器的民族。距今5100年左右,随着城邦国家的崛起,冶金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日益丰富,古叙利亚的陶器制作也十分发达,从而催化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如图。
这些叙利亚原始社会的彩陶和中国传统的彩陶,不论是在图案还是在造型,都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表现手法,也几乎和中国的彩陶如出一辙,在展览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原始社会的图形文字,中西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图,可见,早期的文字符号大多是象形的。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分布很广,以西安的半坡仰韶文化为主要代表,如彩陶《鱼纹盆》《人面鱼盆》《乐舞百戏》等,鱼形纹是仰韶文化装饰图形中,数量较丰富的一种动物题材纹样。半坡彩陶鱼纹多用简单的三角形组合成头部与躯体,以平涂的侧面形象和躯体的弯曲来表现鱼的游动。

再对口、眼、鳃、尾、鳍的夸张表现鱼的动态,显现出中华民族在艺术发端上的不同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在对物对人的观点上,对形象之外的那种因寄所托之中,显示了中华民族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独特的艺术眼光。但这仍然和西方的原始岩画、彩陶,有着很多的共性特征,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图。由此可见,原始社会中外艺术文明的诸多相同和区别所在。
如果把原始人的这些艺术创作,和今天的艺术创作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原始的艺术应该更具抽象性和意象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由原始人,面对自然物象,由心灵深处萌发灵感而创作的原动力,开创了我们今天灿烂文明的艺术史。
对于中国画艺术发展来说,这些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人面鱼盆纹等,已经展现了原始人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浅显认识与意识,他们可能只是想表达出一种图象的意思,但是这些图案一定是有精神寄托的象征,由于在表现上因寄所托,有夸张,有取舍,也有变形,已经具有意象美学的特征,这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我们今天并不知道,他们当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实际状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物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物象,他们之所以去表现这些物象,也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是最原始的最朴素的艺术表达,我们可以想象,仰韶文化的原始人,在绘制仰韶彩陶纹样时,身边就有各种各样鱼的实体存在,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他们的食物,他们太熟悉了,也方便取得的,他们描绘的就是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最早期的对景创作。

因为有对美的追求、自然崇拜和精神寄托,这种追求是朴实而自然的,是本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因此他们就把他们最熟悉的物象,画在了他们使用的器物上,从而创造了美,是道法自然的生动体现,也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但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画走上了独特的意象美学之路,并且将笔墨、线条的表现,视作中国绘画的精髓。西方绘画中,虽然也有线的运用,但是因为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转向了对色彩、明暗和结构、体积的研究表现中,而中国画的对线条与墨色的认识、理解与追求则更为深刻彻底,从而演化发展,向意象美学的作品创作方向发展,这在中国早期的彩陶器皿的纹样处理上,就已经显露出来。
表现在用线方面,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审美视角,我们的先民利用毛笔笔锋的粗细、弹性、含水等变化以及用笔的力量、速度和角度等,扩大了一般硬笔,仅为勾勒外形的表达方式和能力,在运笔和铺毫中,已初显出对笔墨的探索,虽然原始的用线用色,和用墨还是比较简单朴实,还没有上升到真正的中国画用线用墨的高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的进步,最终使中国画走上了独立自主的,意象表现的艺术发展之路,笔墨就是这条发展之路的基石。
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绘画也同样具有原始艺术的一些特征,也是原始而本源的,大部分的儿童都很喜欢直观的把自己对物象的感受,用线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色也是单纯而直接的,因为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接了当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高度概括的,快速表现出物象的特征。
虽然我们有时候并没有教授儿童,应该怎样去用线,也没有那个必要,但是他们都原始而本能的知道,直接去用线描绘,这也就是为什么原始艺术、儿童绘画艺术都很直观的喜欢用线表现,用色平涂的原因所在,而且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形象的绘画语言,用绘画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世界,这就是原始的自然的力量,是人的天性,是发自内心的本源的自然的萌发。今天也有很多成功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力求返璞归真,追求儿童的天趣,如关良,韩羽等,如图。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东西方的文明发展,因审美取向的不同,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审美之路,但这就是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今天这种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将继续发展下去。在此我只是想对自己近年来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引发出的一些感想、感悟,来为这丰富多彩的新时代聊做唱和,纯属个人之见。
   (未完待续,本文共有十个章节,分十二篇发表,此为第一章节)
            杨林于鸠兹,2023年9月
杨林作品欣赏: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国画的“意象”特征
“中国画”的12个说不清楚
讲讲中国山水画中的线
从原始彩陶到文人画:浅析中国画笔墨程式的发展史及其美感
黄戈泼墨山水 | 具有独特的渲染意境
回望与期待——我看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