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杨林:​故纸堆里的书画赏玩
画家杨林:故纸堆里的书画赏玩
图文/杨林 
我喜欢老纸的感觉,亦喜欢收藏老纸,老纸的高古深沉与温润如玉,让人心醉!在收藏的各种老纸上写字画画,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于笔墨的流淌中,与古人悉心交流的超然境界,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老纸有着浓厚的生命气息,我每每看到家中书柜里那一包包纸笺,触摸着它的肌肤,心灵深处有种柔婉而意远的情感。面对一张绵薄的纸笺,就像面对星空和大海,带着一种本能的敬重,却也寄托着我无限的情思,再通过笔墨的演化,将中国书画的人文精神在尺素间静静地展现。
我喜欢在室庐之中、无纷扰之时,闻香、品茗、静听鸟语花香,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笔墨慢慢地酿制书画的淳美与甘甜。那古色古香的老纸,正是盛放这份淳美与甘甜的神器。

纸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而宣纸是这伟大发明上的皇冠,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称为“国宝”。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物品中,就有宣城郡的纸,可见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宣纸的产生,让中国书画成为我们国人独享的艺术而光彩照人,并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宣纸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而整个人类的文化进程,也正是因为纸的产生,而得以更加繁荣与兴盛。

中国是纸的故乡,而且地域辽阔,因此生产纸的地方非常多,如安徽的宣纸、浙江的皮纸、四川的夹江纸、山东的麻纸等等。中国宣纸的诞生与发展,对世界其它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生发。如自唐代中国安徽宣城的宣纸传入日本后,则被当地称为“画仙纸”或“本画仙”。日本当地也生产所谓的画仙纸,但有所改良,除纸质细白,还根据受墨程度分门别类,有煮硾笺、玉版笺、罗纹笺、豆腐笺等。而古高丽国(918—1392)进贡我国的上品高丽纸,柔绵坚韧,宜书宜画。明屠隆于《纸墨笔砚笺》中赞其曰:“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

在古代,由于交通与地域的限制,大部分书画家只能就地取材,使用当地产的各种纸。我们纵观古代很多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用纸,便可窥一斑。如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就是在行军途中就地取材,用当地的麻纸所书。他在书写此文时,椎心泣血,极度悲愤,以至心手两忘,风流气骨,震铄千古。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篇下笔千钧,涂涂抹抹的作品,竟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他书写这幅作品的粗麻纸,与文字内容是那么的契合。

中国宣纸作为中国书画创作的主要用纸,而深受广大书画家的喜爱,其中安徽泾县的宣纸是公认最好的书画用纸。当然也有书画家,心仪其它的纸,如傅抱石就爱用皮纸作画,这样更有利于“抱石皱”的表现。但大部分书画家,如“四画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等,还是喜欢真正的宣纸,并十分钟爱老纸,其用心与讲究,远胜于我们今天的书画家。

纸用老纸,墨以旧墨,砚要名砚,张大千、溥心畬等都喜欢收藏和使用老纸旧墨,曾有非老纸旧墨而不写不画的趣事。据说,张大千尤好收藏老纸,一为鉴定,便于熟悉历代书画用纸的特性,以至“一触纸墨,辨别宋明”;二为临仿,其临仿的古代名作几可乱真,除其画功高超外,用老纸旧墨也是关键;三为创作,其在三十四岁《仿石涛山水图轴》中题曰:“以乾隆内库纸临大涤子仿梅沙弥本,纸墨相发,亦自生动有致,古人最重佳纸,信然。大风尝云:文房四宝,楮公当居第一。”所言诚然不虚。

如今老纸已为书画家心中的宠儿,其拍卖也倍受关注,价格奇高。2016年5月29日晚,中国嘉德香港春拍“谪仙馆藏大千自存旧纸”专场,首次呈现了张大千生前所藏、所制、所用的38卷旧纸,其中三张宋代六尺罗纹纸以330万港元最高价成交,其它纸张成交价同样不菲。连张大千自存旧纸原箱,也以42.48万港元成交。张大千对书画用纸要求很高,曾与门人聊过,宣德纸“质料是用檀皮做的,宜书宜画”。而到了近代,“大概是檀树皮不好找了,偷工减料,多半用稻草代替,看起来还是雪白洁净的,但用起来可真不如意”。目前这种情况更趋严重,据说现在的纸厂自己生产原料的已屈指可数,仅少数大厂还在按照传统工艺生产正宗宣纸,其它小厂均到料厂采购,机械生产,这在源头上已大打折扣,纸品则不用说了。当然这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致。

我喜欢玩古,也喜欢收藏一些文房用品,既能养眼,亦好把玩,颇有雅趣。因为自身尤爱写字画画,所以对古玩市场的各种老纸特别关注,一有机会便收一些古代遗留的各类纸品,尤其是老文书中的信件、地契、帐单、礼单、便签、药方、手抄本等等,还有许多尚未书写的杂纸,有的比较残破,有的已不完整,有的只是包装纸,但我却十分亲睐。那种老纸所特有的古旧与残缺美,绝非眼下纸厂仿古做旧所能达到的,很多也具有其唯一的独特性。我常常一边研墨,一边扶摸和感受着老纸散发的人文气息,在文房四宝的飘香中,书写着人生的快慰!这些老纸都不大,画些文人小品,妙趣横生,怡人养心,喜不自胜。

民国前,市场上的宣纸、书画纸,大多是原纸,并非直接用于写字画画,而要在纸铺中经过加工,才用于写字画画。其工艺有拖染、刷染、洒金、牙光、描金、虎皮、墨流等等,这些工艺能改变纸性,使之适用美观,具有审美与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大众的审美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很多传统工艺逐渐失传,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书本上,看到异常精美的古书旧帖,以及尺牍信札。在纸笺的文化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文人的精致与优雅,便有种淡淡的欣喜。

自古以来,各式彩笺,皆文人雅士心头所好,如著名的薛涛笺,就是唐代的名笺,又曰“浣花笺”,亦曰“松花笺”“减样笺”“红笺”。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均有仿制。如宋代生产的胭脂版纸笺,也称薛涛笺,以嘉州(今四川乐山市)的胭脂树花染色。石介《燕支板浣花笺寄合州徐文职方》云:“名得只从嘉郡树,样传仍自薛涛时。”韩溥《以蜀笺寄弟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

古时对纸笺的加工与染色种类繁多,如用木芙蓉皮、芙蓉花汁、苏木、艾草植物染,胶矾、胶液拖染,撒金箔、银箔、铜箔、砑光等等。张大千藏书画旧纸拍卖中,如萝纹、宣德、洛风、煮硾、赤蓝纹、金潜、赤麻纸等等,每款纸的名称都那么的优雅而有趣致,可想前人对书画用纸的讲究、珍爱与用心。而乾隆时高丽纸以桑树皮为原料。纸质坚韧,历经百年不坏,是极好的衬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倦勤斋内,有一组由郎世宁绘制的全景画,即以此为衬纸。再如菠萝宣,又名凤梨宣、凤髓宣,为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张丰吉於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制,以凤梨纤维为主要原料,做工与用料十分复杂与讲究。由此看到,每一款纸,均因其加工工艺的繁复,而让我们对故纸花笺更有了一分敬惜之心。

记得有个阶段,我特别喜欢黄秋园的画,其画中的古朴苍茂、浑厚华滋,以及他对传统中国画的理解与临习,已与古人不相上下,是我由此上溯古人的最好范本,再细观其用纸,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那个阶段我正在南昌工作,闲暇之余,经常来往于南昌的各个古玩市场,以及黄秋园故居,终于觅得他常用的江西铅山连史纸。这种连史纸是中国古代著名手工竹纸,以其精细洁白、永不褪色、经久不坏等特性,成为传统书画、印刷、拓印和字画装裱等方面的高级文化用纸,是中国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的高峰,素有“寿纸千年”的美称,可与宣纸相媲美,历来受到国内外书画家的追捧。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即以此印制,北京荣宝斋多年指定以此印制书画,其自制的很多花笺同样如此。福建连城也是连史纸的重要产地。而以我仔细观察分析,黄秋园的画有大多都是用老连史纸所绘,连规格与尺寸都完全相同;也有用当地产的老粗麻纸所绘,因质感粗糙,画面更显苍厚。这种老粗麻纸,仿明清古画,效果极佳。今特用老麻纸,写黄秋园笔意,以寻其趣。

当今,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纸厂通过各种新型工艺,生产了品种繁多的花色纸,为我们的书画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全国书法展的很多参展、获奖作品,基本都是用这些花色纸所写。但这些花色纸不少工艺简单粗糙,现代的化学染料和原纸的品种质量,均难与以往匹敌,且大多影印图案纹饰,表面上华美,却无老纸的内在情韵。而在老笺纸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著名老字号书画店留存的精美花笺,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南京十竹斋等等,都是通过手工水印木刻印制,每帧笺纸,具臻精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气息,这绝非大量印刷的色纸所能企及。可喜的是,这些著名的老字号,大都还保留着传统的花笺工艺和色纸生产。也有些新企业瞄准了这个商机,正在运用传统的工艺生产各种纸,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实践,我发现新仿旧纸和遗存旧纸存在明显差距,因为遗存旧纸,质量相对稳定,经长期存放,火气全无,平和温润,能给书画创作带来心手双畅的快感,产生极为独特的艺术效果。加上有些纸张,本身所固有的文字与图案,使创作的作品又多了几分历史沧桑与人文气息,别具一格,古韵悠长。今特拈出以各种老纸创作的部分作品,与大家分享。

《婺源老屋图》。这是一张民国三年(1914)江西婺源老地契,有明确时间和契约简则,钤有县长私印和官印,历史印记显然。见此,不禁想起曾经在婺源写生的街巷与老屋,它们有着浓浓的中原文化特色,残墙断瓦、绿苔斑驳、石路古树、小桥流水等等,都那么的入画,似乎生来就是中国画创作的素材,我特别喜欢,每每想起就有创作的欲望。用这张老地契纸,忆写婺源老屋,历史沧桑,跃然纸上,这幅水墨《婺源老屋图》就此诞生。它完全不同于其它的写生作品,是跨跃历史的对话,意味深长,仿佛穿越到那个我并不熟悉的时代……

《滕王阁怀古图》。此画是在一张南昌老宏大布庄的旧包装皮纸上创作的,纸张陈旧,虫斑点点,意趣超然,由此想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因对滕王阁印象深刻,便结合历史,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法,创作了这幅《滕王阁怀古图》,并节录《滕王阁序》以记之。唐时的滕王阁应该是一派自然风光胜地,于是我将湖石与丛林组合,作为近景,点染松树、叶树、夹叶树,相映成趣,暗红的树色、淡赭的山色,夹杂在斑驳的老纸间,映衬出浓郁的秋意,一条隐约曲折的小道,在湖石丛林间逶迤而上,山峦云烟飘渺,水天一色,正应和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景。

《朱砂竹石图》。我曾收到一种清代印花彩笺,十分稀少,有粉、绿、黄三色,均木刻套板印三色底纹,工艺精湛,每张笺纸后有三层衬纸,极其精美。今选取其中的粉色笺,创作这幅书画小品。首先在粉底上补绘朱砂竹石图,力图与画面协调统一,再用大小不等的行书录古人题竹诗数首,穿插变化,错落有致,从而达到书画相得益彰的趣旨。
《书画清赏图》。这是用一张清代老笺所作,笺面印有“张溪书房”篆书印记和朱丝方格,稀见,开本不大,应为当时普通的文房用笺。我先用朱砂在笺纸上补绘菊花、香蒲、茶壶清赏图,构图简约,意到即可,与底纹互为衬托,相映成趣,接着以大小错落的行书题写数首古人的题画诗,打破界格的限制,再钤上朱砂印,一幅古今交融的书笺,呈现眼前。

《吉祥如意图》。最近看到一张民国荣宝斋朱丝暗纹笺,连史纸,细腻绵柔,即刻想到多年前自己收藏的一个老银锁,大小正适合,便用朱砂拓之,并补绘了全形,以求吉祥如意。银锁又名长命锁,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有长命百岁的寓意。民间认为小孩戴之,就可借百家福气,以趋吉避凶,长命百岁,通常需戴一纪,即十二岁。朱砂拓是中国墨拓技艺的扩展,尝试将旧书笺与朱砂拓结合,别有一番趣味。

《桂子名香图》两幅。这原是两张残缺的民国广东素青斋包装纸,共三个印板,分印在两张纸上,像是一家糕点店的印板包装,印板不大,内容却十分丰富,口语化的广告,真诚朴实,时代印记,清晰可见。广告本意为广而告知,是一种公开而广泛地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中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有着很强的广告性质。广告的种类很多,印刷广告就是其中的一种,而木板印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商家作为广告宣传的主要手段,这三个印板就是很好的证明。我面对这两张残纸,欣然根据广告的主题,以小写意补绘了“桂子名香”的美好寓意,让这跨越百年的桂花给我们带来满园飘香。

《寿桃图》。我喜欢有文人气息的书画,自己写字画画也是这样。此乃民国永生庄的书笺,历史的古风余韵,让人心动,我不知不觉地在淡淡的纸香中,先画了三只寿桃,后用小行书,放怀挥洒,题写数首吴昌硕先生的寿桃诗,一幅充满福禄寿意蕴的作品便完成了。

《录杨云史书法精论序》。这是用清代和茂笺,并纯以行书摘录杨云史先生为《书法精论》所撰序文。书写时,心境平和,有一种旧时文人抄写稿本的感觉,期希心手合一,让那天然的书卷气弥漫笺纸间。

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的体验,于此不再赘述,仅附图片。
这些作品虽有诸多不足,仍需更上层楼,在此拋砖引玉,以求同道益句良言。
庚子冬于鸠兹  杨林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
(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
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
(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研都多彩肇庆
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
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
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
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
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
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
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收藏网
书法的载体 有它自己的故事
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韦渊作品欣赏
纸之小史及古纸举要
墨韵万变 纸寿千年——书画频道隆重推出特制专供书画用纸
幸得花笺供墨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