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州杂谈 006:泉州城是如何建成的?
在一万年前,随着地球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海平面上升,现在的泉州在海平面以下,只有清源山孤独守望着汪洋大海。泉州的母亲河晋江源源不断的流淌着,带来河流上游的泥沙,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入海口处的冲积平原,也就是现在的泉州。类似这样的冲积造地的例子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上海都还在海底下呢。

然而,最早南迁的中原人士并不是在泉州建城,而是先到了中上游的丰州,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县治,这是因为当时的泉州还是一片滩涂,并不适合建城。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了向海而生的生活,丰州的梁安港逐渐建设成为著名港口。陈·天嘉二年(561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辗转来到丰州,打算从这里搭乘回印度,说明当时就已经开通了到达印度的航线,成为中国最早发展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泉州沿海一带经过数百年的时间,逐渐形成陆地。唐久视元年(700年),为了方便发展海上贸易,把泉州州治从丰州移至今址。唐天佑二年(905年),由王潮在任期内兴筑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有四门。城池北倚清源山,南临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子城》文曰:“温陵,古桐城地,唐谓之清源郡。子城即其四门之旧,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北之‘泉山'于今已废,而是门号为‘崇阳',则直位于正南,俨设巍楼,翼以栏楯,视东西二楼,盖尤盛焉。”
唐子城的四个城楼楼址如下:东门行春门,原在相公巷口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东街上;西门肃清门,原在西菜市口的西街上;南门崇阳门,原在承天巷口至花巷口间的中山路上;北门泉山门,原在孝悌巷口以南。按照唐子城城门的位置来绕着唐子城走一圈的话,你会发现唐子城实在是小得可怜。如今,如果要定位城垣的位置,可以通过护城壕来寻找,肃清门旁的濠沟墘巷就是唐子城西城垣的位置。
如果从地图上看,唐子城并没有建在靠近晋江和芦梧溪的水边,而是建在地势较高的西北位置,那是因为那时其他地方还是滩涂,尚不适合建城。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泉州的发展。唐朝中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陆上丝绸之路中断,中国对西方的贸易转由海上,又加上唐文宗李昂鼓励对外贸易,泉州开始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和交州、广州、扬州一起,成为中国南方四大贸易港口

唐子城泉山门

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大力拓展城市范围,以适应港口贸易不断发展,以及大量增加的中原移民和蕃商人口的需要。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个泉州城发展的走向是向着江边港口方向,说明泉州是一座以海上贸易为主的商业城市 。留从效在唐子城外面又建了一座周长20里的罗城,城市规模扩展到唐子城的七倍之大,因为环城遍植刺桐树,泉州最国际化的名称“刺桐”因此得名,并通过阿拉伯人或波斯人音译做“Zaitun”,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遍海内外。



五代罗城开辟了7个城门,包括:东门——仁风门(现城基路口),西门——义成门(现甘棠巷口),南门——镇南门(现涂山街头),北门——朝天门(现在位置),东南门——通淮门(现涂门街),西南有两门,一是通津门(今傅府山南麓),另一个是新门(今临漳门)。
其中最好定位的是南城垣的位置,现存从通淮门至临漳门的壕沟即是罗城的南壕。这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壕沟又宽又直,是市区现存最大的沟渠,而且《泉州府志》所载的在壕上的十一座桥至今都还存在,或者留下地名。

五代罗城朝天门

随着在1087年设立市舶司,和在1129年设立南外宗正司,泉州成为南宋的政治和经济特区,将潜能充分发掘调动起来,开启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跃居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
南宋绍兴三年(1230年),原镇南门外至晋江北岸一片,商业繁荣,人烟稠密,但每年江水泛滥时,尽成泽国。为了保障泉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全,郡守游九功在濒江一线加建防洪墙一堵,号曰翼城。 
翼城西起临漳门,沿着巽水和笋江交汇的笋梧溪(破腹沟)修建,往东南方向一直修建到顺济宫(现天后宫)门口,再转北沿东鲁巷接于通淮门。翼城把城南人烟稠密的富庶地区纳入城内,临江的市舶司就在这片区域内。南宋翼城的建成让港区的货物装卸和商业街区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更加方便商贸活动的进行,并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当时,笋梧溪沿江有一连串的码头用于贸易货物的装卸,并且可以通过水道连接到先前的唐子城和五代罗城的壕沟,形成如同八卦一般复杂的城市水系。货物可以由小船装载,经由城市水系,运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今城南的车桥头,就是当年水运转陆运的一个交通枢纽,而蕃商到市舶司报关,也是带着奇珍异宝乘船而来的。所以泉州还有另外一个别称——东方威尼斯,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拥有发达水上交通的商业城市,不同点在于威尼斯是建在泻湖上的城市,泉州是从沿海陆地上开挖出复杂水系的城市。

泉州城市水系

元代是泉州城最鼎盛的时期,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郡守偰玉立拓建罗城就翼城,将涂山街一带向南推移至晋江北岸,将城墙向南扩建30里, 南城基宽2丈,内外皆石,城墙之上可以行车走马。同时,元代新罗城和五代罗城一样是7个城门。其中,废除原镇南门,在翼城南门基础上加以扩建,改为德济门;废除原通津门,在竹街南畔的水路要道上新建南薰门(水门)。
新罗城沿笋梧溪是最容易找到的就在现在的一堡到五堡的位置元代新罗城上分布着五座城堡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如今,虽然罗城和城堡都已不存在,但是却留下了以城堡名称命名的街巷。

元代新罗城德济门

由于宋代朝廷规定“化外人,法不当城居”,所以从镇南门到德济门这一南片区域一直是海外蕃商的居住区,其中不仅有多座清真寺,有印度教蕃佛寺,还有富甲一方的蒲寿庚府邸。元代新罗城的扩建把色目人的蕃坊和原先的汉人城市融为一体,形成“民夷杂居”的民族大熔炉。
泉州这座兴于唐,盛于宋,鼎于元的城市,通过历代持续南扩,逐渐把港口和城市连成一片,形成港市一体化的商业城市格局,最终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四大港口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城
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与泉州城及重要建筑的营建
推翻旧说②|古泉州刺桐港究竟在何处?
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下的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
卷九十九 福建五
桐城泉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