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献词】乐易读书法门略论

2017新年快乐

乐易读书

enjoy reading ; enjoy change ; enjoy life

◆ ◆ ◆ ◆



“乐易读书活动”由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所倡导的一种全民读书活动,致力于化导民众的健康幸福生活,提升民众的优良心理品质。所谓“乐易”两字:乐,就是enjoy;易,自然是指阴阳相和之“易”。因此“乐”“易”合起来就是所谓“乐而好易以致中和”。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还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便是“乐易”两字第一层意思。


“乐易”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乐天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其名字就取此意。朱熹有云:“学问之后(知天道之后),继以宽居。信道笃而又欲执德弘者,人之为心不可促迫也。”这里表达的也是一种“乐易”,所谓“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是幸福愉悦生活的简约写照。


当然,“乐易”还有“和乐坦易”的意思。北宋理学家程伊川曰:“易非难易之易,乃和易乐易之易。”没有愤怒、恐惧、忧虑和沉迷之心,便是“和乐坦易”之时。《荀子·荣辱》中则说:“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可见“乐易”也是健康长寿的基本前提。



◆ ◆ ◆ ◆


人们在文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读书活动是一种获取系统知识、提高思想境界、乃至指导充实人生,所须臾不可离的重要途径。古人云:“世间何物最益人神智?曰:莫过于读书。盖读书则理明,理明则不期智而自智;理明则无左右瞻顾。”明清之际旅日思想家朱舜水说:“读书之道,理乎心性,通乎神明。”又说:“读书之道,所以端本善俗,励世磨钝者也,非独君子之私业也,人人皆有之。”可见读书不但是人生益智显性十分重要的途径,而是也是人人均可为可行之事。


一般来说,普通民众终其一生大致需要阅读三类图书,即休闲消遣之书、专业谋事之书和安身立命之书。


所谓休闲消遣之书,就是有关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书籍。当人们有闲暇和空隙的时间,大都会或多或少地阅读这类书籍。这类所谓的消遣书籍,显然种类繁多并往往因人而异,所以难以求同。通常人们都是按个人爱好来自行选择阅读,因此是无法统一加以引导的。


第二类专业谋事之书,是人们各自所从事专业方面的书籍。如果人们希望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并因此立足于社会,成家立业,就需要大量精深地阅读特定专业的图书。自然,不同的专业,隔行如隔山,这也是无法统一加以引导的。


第三类安身立命之书,则是指每个人都必须阅读的有关修身处世方面书籍。因为这一类书籍,涉及到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所以跟人们健康幸福生活密切关联。当然,由于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国家的民众,安身立命普适之书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为力求尽量普适化、并适应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乐易读书活动引导民众阅读的安身立命之书,主要是关于中华圣学和当代科学方面的经典书籍。



◆ ◆ ◆ ◆


我们认为,作为华夏子孙,理应阅读我国古代的圣贤经典名著,从而建立有助于健康幸福生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宋代陆九渊指出:“圣人之言,知道之言也;天下之言,不知道之言也。知道之言,无所陷溺;不知道之言,斯陷溺矣。”当然,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中华传统圣贤经典书籍虽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精华所在,但毋庸讳言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糟粕之处,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思想成就来加深厘定,然后运用去芜存菁的方式来加以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将结合科普读物来开展中华圣学经典的读书活动。


一方面,人类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技术为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关键的支撑性保障,无论是社会经济、政府运作,以及百姓生活,都离不开当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条件和手段。应该说人类最近300年来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因此,读一点“知天道”方面的科普书籍,系统了解科学原理和知识,对于民众认识自然规律、保障物质丰富和身体健康,以及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观念,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另一方面,生活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的,比如我们的精神问题,就是靠科学技术解决不了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丰富和身体健康,还需要精神愉悦;即使是身体健康也要以养心为上,同样离不开精神愉悦。此时,除了需要读一点“知天道”方面的书籍之外,我们还需要读一点“致中和”方面的书籍、读一点“躬亲民”方面的书籍,而中华圣学经典对此的阐述最为完备。



先天太极缘起宇宙万有图

——《明道显性:沟通文理讲记》P80


◆ ◆ ◆ ◆


那么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呢?首先,读书先要立志。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就乐易读书活动而言,既然要读安身立命之书,当然就要立求为圣人之志,有如程子所指出:“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即使退一步来讲,纵然不立求圣人之志,也当立志为己而学,同样也要读圣贤之书。宋儒在为陆九渊上书谥议中说:“学道以圣贤为师,圣贤遗书,万世标的也。”这其中所谓的标的,就是人生的准则,也是天道法则。所以,朱熹论“读书”时就明确指出:“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当然,在科学昌明的当今社会,乐易读书活动将通过中华圣学经典与当代科学原理相结合的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通过“以观圣贤之意”来达成“以观自然之理”。自然,为了能够将此所观自然之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践行之中,明道之后,学问之道如孟子所说还要进一步“求其放心”的,从而显发本善之人性,即仁爱之心。对此,陆九渊说:“仁,人心也。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禽兽草木异焉者也,可放而不求哉?古人之求放心,不啻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焦之待救,溺之待援,固其宜也。学问之道,盖于是乎在。”不啻又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深化读书的方向。


根据上述这样的认识,“乐易读书活动”就是要结合科学原理来阅读中华圣学经典著作。范围既包括儒家经典的《论语》、《孟子》、《礼记》和《周易》,也包括道家和禅家经典的《老子》、《庄子》和《坛经》,宋明理学的经典《周子通书》、《张子正蒙》、《朱子近思录》、《阳明传习录》,以及《习斋四存编》。当然,凡阅读上述经典,自当结合科普读物(量子、宇宙、混沌、生命、神经、意识、精神),以期获得对中华圣学经典全新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民众更加坚固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切实的健康幸福生活提供人生指导。



◆ ◆ ◆ ◆


明确了乐易读书宗旨和范围,我们再来谈一谈乐易读书之方法。既然要读书,而且要读如此艰深的圣学与科学经典书籍,我们是要讲点方法的。很多人都读书,但经常读了就忘,不知道怎么读书才能提高读书效果。为此,我们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使我们花的时间尽量少,收获尽量多。归纳起来,能够有效把经典之书读到位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条。


  第一,读书要做到专心致志。专心,就是专注地读书,就是要心无旁骛地读书。只有专注,人心可定,人心定,读书方能见得道理。如若心不在焉,即使读了书,也难以明白那书中的道理。而所谓“致志”,就是始终不忘所立志向。只要读书时专心致志,心身一如投入精力,时间一久就会发现所读之书不但效果明显提高,书中义理自然而然就会了然于心,甚至对于书本的内容,还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其实,养成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还会潜移默化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养成做任何事情都会专心致志的习惯,这对于健康生活大有好处。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如果人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新事物,可以激活大脑里的神经干细胞,继而可以再生神经细胞,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第二,读书要做到持之以恒。每天投入的读书时间不需要很多,哪怕读十五分钟也没关系,但必须贵在坚持。《周易》“益卦”曰:“立心勿恒,凶。”可不慎乎!读书最忌讳的就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状况。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都花费很多时间在玩手机、刷微信,浏览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必须清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刷微信之上,还不如去读书,花费一样的时间,读书必定更有益处。如果所读之书有涉及到生活原则的,那就更要认真细致地好好读,慢慢吸收和理解,把书里面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要能够持之以恒,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读书所带来的莫大益处了。正如清代学者颜习斋所说:“大要古书只管去读看,不问能记与否,但要今日这理磨我心,明日那理磨我心,久之,吾心本体之明自现,光照万里,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者也。”


第三,读书要做到循序渐进。读圣贤经典之书要按照步骤慢慢细致的去读,贪多无益,不要为了读而读,要仔细地思考书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刻意味。朱熹说:“大抵学者读书,务要参究。道学问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方得。读书要自家道理浃洽透彻。”具体来讲,不要囫囵吞枣,要少看熟读、反复体验,不要带着自己先有的成见去读。读书切忌求速,要埋头去品味。当然也不能为了弄懂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就停留在原处一动不动,可以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然后慢慢往后面读,也许读到最后就会忽然发现之前不懂的问题都懂了、不明白的也都明白了。荀子云:“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这便是循序渐进的读书之要。


总之,读书要专心致志、要持之以恒、要循序渐进。陆九渊有一首《读书》诗,可以作为读书方法的概括:“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按照陆九渊自己的解释,此诗前三句的读书策略具体意思就是:“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诂训章句,苟能从容勿迫而讽咏之,其理当自有彰彰者。纵有滞碍,此心未充未明,犹有所滞而然耳,姑舍之以俟他日可也,不必苦思之。苦思则方寸自乱,自蹶其本,失己滞物,终不明白。但能于其所已通晓者,有鞭策之力,涵养之功,使德日以进,业日以修,而此心日充日明,则今日滞碍者,他日必有冰释理顺时矣。”至于此诗最后一句,则需要用王阳明的话来做解释:“学者读书,只要归在自己身心上。若泥文著句,拘拘解释,定要求个执定道理,恐多不通。”


不过读经典之书也要注意,一次读书的时间不要太久。凡读经典之书,每次阅读量不在多而贵精熟。贪多的话人会觉得疲劳,读书效率也会下降。假如有能力一次能读10页,则止可读5页,“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阅读经典之书,务令专心致志,遇到难晓之处,可以反复诵读,久之其义自显,而领悟必自深入。


如果读书过久,就要出去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静观自然,劳逸结合。要真正做到劳逸结合,最应遵循“无事内守,有事外用”之原则。所谓精神内守,寂然不动是也;所谓精神外用,感而遂通是也。读书劳逸结合能如此,就能事半功倍。


张载指出:“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读书之法。



◆ ◆ ◆ ◆


当然,对于读书,特别是对于我们乐易读书活动,光讲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来讲一讲读书的境界。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如果读了书后却没什么用处,那读了等于白读,关键是要把所读的东西落实到生活中去。通常而言,对于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读书有如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要博览群书。尽量多读书,不同的流派、内容、领域、思想都可以涉猎,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博览群书不是随便乱读,要有人指导。这就是指导老师的作用: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乐易读书活动会有一些框架和规范,比如前面强调的圣学与科学之书,就已经有所指导了。进一步,先读什么书,后读什么书,什么书跟什么书一起读,都是有讲究的,这些在《乐易读书活动规范》里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个境界是要融会贯通。意思是要把所读之书的内容经过自己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建立一个自己的思想体系,将来为己所用。如果人们读了很多书,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那就等于白读。真正的读书要融会贯通,要把书本内化,变成读者自己的东西,把所有读的东西串成一条线,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体系。这个境界的达成是比较难的,当然不要着急,假以时日,读书积累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融会贯通了。


第三种境界是要隐于无形。读书读到第二个境界还不是最高境界,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胸中不留一字,把那串起来的主线隐于无形。第二种境界意思是说,读了很多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只要有一套体系在心里制约,行为就会被其所限制。这是因为,只要内心有所牵制,就会有碍、有滞,这样就不得自在,有所束缚,从而限制行为的施展。明代学者陈献章曰:“以此知读书非难,领悟作者之意,执其机而用之,不泥于故纸之难也。”此时进一步提升,不被故纸堆里的文字所牵绊,要做的事情就是忘记,把所有学到的思想观念统统忘记,古人所说的“读破万卷书,心中无一字”就是这个意思。到了这种境界,一切都从自己胸襟中流出,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发生什么状况都会通达无碍、头头是道、有条不紊地俟机而作,这样才达到了最高境界。


当然,这最后的最高境界绝非轻易能够到达的,这有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通向最高境界的努力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读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书中所说的义理,怎么也弄不明白,却又绕不过去,那怎么办?如果实在遇到读不明白的,那就需要找明师请益、或与同道讨论。



◆ ◆ ◆ ◆


但需要明白,作为真正的明师,是不会替代人去读书,只是引导人去读书,书中的道理是要靠学习者自己去体悟的。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熹则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讲的都是这番道理。


人生在世无非“知”“行”两事:行是生活,行万里路;知便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之要贵在心明,而心明贵在读书。陆九渊在《与刘深父书》中云:“大抵为学,但当孜孜进德修业,使此心于日用间戕贼日少,光润日著,则圣贤垂训,向以为盘根错节未可遽解者,将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有不加思而得之者矣。”


当然,即使一时达不到上述那种“涣然冰释”的效果,起码也可以如张载所言:“书所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其何可废!”所以,经常读书,才能存养自己的心性,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读书常不间断,自可抵御物欲之心,使之收敛,而道心自安,然后才能在生活中行得正,这便是乐易读书活动的落脚处。


要之,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归纳,那么乐易读书活动的口号就是:读圣贤书、明科学理、修仁智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学大师”陆九渊的十大经典语录,每读一遍,醍醐灌顶!
什么是“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宋明儒学尊师重道典故
我读了很多年的圣贤书,但最近我突然领悟到,古往今来的经典书籍都在
我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今天突然领悟到,所有经典书籍所讲的都是同一个
国学精品:中华圣贤经典(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