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工运桥,捡起古运河边的记忆


今天我漫步到了工运桥,也就是老无锡口中的“大洋桥”,这里曾是无锡城的繁华之地,工运桥旁的竹场巷是近代无锡的金融一条街,巷子里有多家钱庄和银行,有“小华尔街”之称,现在还留存着“钱丝两业公所”和“中国银行无锡分行”两处旧址,这里号称无锡的“钱码头”。



有一首旧时无锡风物歌:走出东门向前跑,亭子桥浪(上)抬头瞟(看),丝瓜茄子尤渡里出,茭白出勒(在)冷渎桥。走出南门向前跑,清名桥浪抬头瞟,上塘看看齐开店,下塘看看齐烧窑。走出北门向前跑,三里桥浪抬头瞟,三抢头白米塘上出,黄埠墩相对九曲桥。走出光复门真热闹,大洋桥浪膘一瞟,抬头看见火车飞,低头看见轮船漂。




沿古运河漫步,两侧都是亭子,涵翠亭、思古亭、涴月亭、牡丹亭、涵碧亭、黄鹄亭、鉴古亭、长春亭、流辉亭……,亭子可以休息,也是小景致。


工运桥下的风情画,大多是和生意有关的旧商铺,比如永泰饭店、时和服装及油面筋、酱排骨等地方土特产。



不远处的亮坝桥下,有一座山字形仿古建筑——厘卡。税卡房下的石驳岸上,一位铜铸的收税老者正手持常常的木杆伸向河中心,木杆顶端还挂着一只簸箕,向运河里的过往船只收取“厘金”,按照现在理解就是“收税” 。


据说,明末清初,清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在全国重要江河段设立“厘卡”向过往船只收取厘金。亮坝桥厘卡是当时清政府在无锡古运河段设立的重要厘卡。每到夜间,卡子上和船上灯火通明,照得坝上也亮亮的,“亮坝”之名由此而来。



民国初年,无锡县署拆除亮坝,建造桥梁,厘卡也随之撤销。但“亮坝”作为老地名一直留用到现在。通汇桥,最早由无锡近代工商业家祝大椿建于1918年,因古运河及原转水河交汇于此而得名。几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在这里修桥、铺路、办学堂、造园林、保护文物古迹,热爱家乡,蔚然成风,在社会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通汇桥下,是“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两层小楼,现在看起来依然大气漂亮。旧址所在地是前竹场巷,始建于1914年,民国时期,一度是无锡乃至苏南的金融中心。中国银行旧址旁边是锡金钱丝两业公所旧址,两层楼房,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是中国早期票据交换所的雏形。



有人说这条无锡最早金融街的兴起,同无锡旧米市不无关系。米业兴,百业盛。无锡米市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


河源还有黄鹄号轮船、光复门等景点, “黄鹄号”作为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蒸汽轮船,由无锡人徐寿于1865年成功研制,重25吨,时速16里,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开始。


“黄”表示中国,“鹄”就是天鹅,船名包涵着赞美之意。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鹄号”,是2009年按原样1:1复制的。放在这里是为了纪念无锡先贤的业绩,又是无锡人的骄傲。



光复门,则是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后,为方便火车站和城内交通往来而特别开设(民国元年1912年),取名光复门意指“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光复门两侧有诗碑79块,内容包括自商代末期到元代106位诗人歌颂无锡的风景诗180多首。




通往“鉴古亭”的“古画廊”无锡画家秦仪画的《芙蓉湖图》,此图创作于1788年。从黄埠墩画起,中间画江尖渚,也就是今天的江尖公园,接着画横浜、游山船浜、小尖,一直画到西门。这幅画留下了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古运河从无锡城脊上飘过,给无锡人带来了灵气也见证了这里的蓬勃生机,也留住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发头里的无锡照片,现在这些地方变了多少?
无锡老照片
亮坝桥“厘卡”重现无锡古运河畔
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31
沿着运河,“桥”见无锡
老照片, 江苏无锡市1960年代的样子, 你见过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