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唐长安城的“八水”与“五渠”
userphoto

2022.05.02 陕西

关注

历史上的隋唐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安城周围主要有八条河流,分别是南面的滈水、潏水,北面的泾水、渭水,西面的沣水、涝水和东面的浐水、灞水。它们在长安城四周穿流,点亮了西安延续千万年的文明火种。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浐河,是灞河的最大支流。发源地于蓝田县汤峪乡,向西北流经白鹿原西少陵塬东,经魏寨乡以南与岱峪河汇流始称浐河,在灞桥区十里铺附近入灞河,全长约64公里。

浐河新貌

古有“泾渭分明”,却很少有人听过“玄灞素浐”。“玄灞素浐”即灞河水深、且广,水色浑厚;'素浐'指浐河水清且浅。浐河左为少陵源,右为白鹿原。

浐河绿道

灞河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出秦岭山脉之后,又有两个流向,向南流经灞源后西行至冯家湾出峪口,正源称道沟峪;向西流至玉山镇前接纳清峪、流峪、峒峪三河之水,始称灞水,之后至灞桥镇西北,与浐水汇流后继续北行8公里渭,全长约109公里。

灞河景色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因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唐朝时候,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在此处迎送宾客,并折下枝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变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

潏(jué)河,发源于长安区秦岭北麓的大峪,流经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北流入渭,其走向大概就是今天的皂河;另一支西流在香积寺附近与滈河交汇后称为洨河,于鄠县秦渡镇附近入沣河,全长74公里。

潏(jué)河

潏水,是长安城附近久负盛名的一条河,孕育了城南樊川秀美风景。西汉中期以前,汉长安城用水主要来自潏水,流出樊川后,沿今天的皂水注入渭水,到了隋唐时期,杜正伦绕着神禾原的北侧开挖了一条人工河道,使潏水改道纳入沣水。

樊川公园

滈(hào )河,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石砭峪,流经王曲川,在香积寺附近与潏河交汇,全长约46公里。

滈河为汉唐长安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汉武帝开凿昆明池之前,洨水(滈水上游古称洨河)山南向北流注入滈池(即镐池),池水北出,入滈水,北流注入渭水,隋唐时,洨水由南向北先注入昆明池,再注入滈池,再北注于渭。

昆明池

沣河,发源于秦岭北坡的沣峪内,上游有太平河、高冠河等汇入,于户县秦镇附近接纳洨河,在咸阳市沣东镇入渭河,全长约78公里。

沣河

沣河是一条久负盛名的河道,相传古时洪水泛滥,经大禹疏凿乃成。《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说:“沣水东注,维禹之绩。”周代丰、镐两京即建在紧靠沣河东西两岸,秦阿房宫,汉、唐长安城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

涝河,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源出涝峪,河长约43.8公里,流经户县西部,在元十二户东北注入渭河。

涝河古称潦水,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秦岭北麓的于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诗经·洞酌》中便有“洞酌彼行潦”的描述。

涝河天桥互廊桥

渭河,发源地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经今甘肃天水、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约935公里。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关中平原,沃野千里,也正是因为渭河的冲积而形成。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全长530公里。

泾河以驻地命名,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历史把西周农业“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

除了八水之外,隋唐时期,长安城还修建了五条人工渠,分别是清明渠、龙首渠和永安渠,黄渠,漕渠,这五条渠将城外河水引入城中,沟通连接组成长安城的水网。也可以说正是由于唐长安城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孕育了大唐大都的盛世。

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笔者对照唐代乡里图,简单画个“五渠”的草图。水平有限,仅仅参考。

“五渠”示意图

永安渠

永安渠开凿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渠水引自洨水,亦谓之洨渠。此渠自南郊香积寺西南筑香积堰,引洨水西北流,经赤栏桥、第五桥至外郭城西南流入城内。自此经流大通、信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坊之西。又经西市之东,又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崇德四坊及兴福寺之西,又北流入芳林园,又北流入禁苑,最后注入渭河。

永安渠不仅为西市提供水源,同时也为长安增添一片绿意,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王建《春日五门西望》诗句:“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这便是对宫城中松树与永安渠渠岸两侧栽植垂柳的实景描写。永安渠除本身有着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也为长安西市开凿池沼增添水景提供了条件。

高新区永安渠公园

龙首渠

龙首渠从今天的秦沟村引浐水为渠,由都城东面的通化门入城,流经长安城的东北部分,最后注入芳林园,主要是解决长安城东半部以北和兴庆宫、大明宫,以及皇城、宫城东部用水的主要渠道。

清明渠

清明渠开凿于隋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引潏水西北流,屈而东流入城,其引水点在今天的朱坡东南,循坡而西,经牛头寺向北流,在今天的杨虎城将军陵园附近,穿韩符庄,向西穿过韦曲,到达渠北村,西北流入京城,再由都城南面的安化门入城,主要流经都城西部安化门至芳林门之间的各个里坊,最后注入禁苑中。今韦曲以南的皂河,实际上也是清明渠的故道。

清明渠为长安外郭城、西城居民供水,同时与龙首渠同为皇城及宫城供水之主要水源,清明渠不仅为宫廷池沼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靠近皇城的很多官僚贵族的私家山池宅院也从清明渠引水,开凿池沼,其中不乏著名私家园林。

皂河

黄渠

黄渠是从大峪引潏水经少陵原北流,至戎店分为二支,一支西北流,经大兆、曹村、鲍陂、东五村、五殿陂(五典陂)至春临村西北入曲江;另一支流经新庄、三兆、缪家寨至黄渠头又分为两支,一支西入曲江,一支继续北流,流经长安城东南部分的各个里坊。其作用主要是为增加曲江池的水源,同时也为供给城东南部的用水。

漕渠

唐时,有两条漕渠,城北有一条,基本与渭河平行。城内的漕渠是从今天的韦曲西南引潏水西北流,再北流东折入金光门,然后流经西市的放生池再流入阜城、宫城,最后流入西内苑。其作用主要就是运输南山木材到皇城、宫城中。

水资源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隋唐时期,长安城周围八水五渠,形成了发达的城市水网,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馀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亘数里,观者山积”,形成了大唐长安最重要的城市滨水商业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水绕长安”的那些事儿
【陕西宝藏】“八水绕长安”
区域丨治秦先治水
我们正在见证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入长安”的历史
西安人是怎么喝上甜水的?
八水绕长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