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快速甄别“双心病”?

胸闷、气促、心悸、头晕、疲乏、无力……面对这些看似简单的躯体症状而又无器质性病变时,作为心脏科医师的您是否感到束手无策?您会想到竟是抑郁惹的祸吗?

其实在心脏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大量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但由于症状普通,且易于与心脏疾病相混淆,而往往被忽视,使患者的依从性、临床预后明显降低,成为心脏科医师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告诉您如何快速识别精神心理问题。

一、心理障碍常伴发的心血管系统症状

1.胸痛

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就诊,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或仅为早搏或轻度ST-T改变。

2.心律失常

以心悸症状就诊,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频繁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频发室早或室速。

3.胸闷气急

Morris对126例主诉胸闷气促就诊的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发现86.9%患者存在焦虑,33%有惊恐发作,且合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经冠脉造影、超声等检查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给予心衰治疗无效,而抗焦虑治疗奏效。

4.高血压

患者常见3个类型:①惊恐发作:除血压骤升外,常伴有烦躁、胸闷、气促、心动过速;②类惊恐发作:除血压增高外,可出现过度换气;③惊恐反应:以舒张压增高为主,伴有心动过速,常见于白领人群,又称为“白领高血压”。

心理障碍伴发心血管系统症状的患者,常具有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伴有抑郁/焦虑、抗抑郁/焦虑治疗显效等共同特点。

二、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心理障碍的表现

包括原有病情加重或难以缓解;伴有抑郁/焦虑症状;反复就医;对医生的依从性下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

三、“三问法”识别精神心理问题

心脏科诊疗节奏快,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察觉患者的情绪问题。而通过简短的“三问法”可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精神心理的患者。3个问题是:

1.睡眠是否不好,是否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服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未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以上3个问题中如果有2个回答是,则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已达80%,应进一步采用评价情绪状态的量表进行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心衰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状态,使原有病情加重或难以缓解,因而,心脏科医师应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筛查与诊断。但也不能草木皆兵,避免过度关注心理问题而忽视器质性病变的存在或疾病的进展与恶化。

四、心脏科医师简易处方精神科用药

心脏科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通常为亚临床型或轻中度,多数未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往往拒绝到精神科就诊,此时,心脏科医师可尝试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首先考虑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吸收抑制剂(SSRI)。研究认为该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安全,且可用于各种类型及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焦虑症、惊恐障碍等。

百忧解因激动作用大,易诱发焦虑,兰释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大,这2种药物目前已不常用。西肽普兰(喜普妙、来士普)因不良反应小,而逐渐被临床所使用,常用1片/次,1次/天。SSRI起效时间慢,一般2周以上起效,4周达峰,可对症维持使用3个月。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建议餐后服用,且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从最低剂量的半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最低有效剂量。

临床可同时加用短效苯二氮䓬制剂,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1片/次,1次/天,临睡前服用,可连续使用2周。

作者:岑聪

来源: 心在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及治疗
心脏神经官能症
胸口不舒服,心脏乱跳,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病
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读懂这几个信号 “猝死”远离你
医学难以解释症状的诊治
健康人猝死多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