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忠康论书金句


No.普遍从唐楷入手的现象

就正统而论,学中国书法先是从唐楷入手,再去临摹其他的书体。这是宋代以后大多数书家的必经之路,因为他们普遍要接受类似的基础教育,这点会决定他们入门的道路。

No.如何读帖?

我们创作的时候想要表达出哪一种气息,就靠记忆里字帖进行调整。一般人练字只练一种,可以动用的艺术语言太匮乏了,自我调控起来就显得无力。我们如果掌握了书法的整个谱系,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

No.河豚鱼的故事

对于所有的经典,只要足够细微地去观察,都可以体悟出其背后蕴藏的无穷信息,而任何一点细节都是有道理的。

No.何为高超?

衡量一个点画水平的高低,就看能不能写出超出意料之外的效果。

No.优秀之外,更要出彩

艺术需要跳跃性思维,大胆打破规则。好的艺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看某些简牍上的字是半生不熟的,这些字产生于汉末,当时文字已经从隶书慢慢发展出楷书的雏形,初具楷书、草书、行书的形态,但不完备。这种雏形的字在书法的艺术里独具魅力。

No.自由与自律

练书法一天要达到八个小时以上,甚至不止,要二十四小时,一切以书法为中心,即使不在练字的时候,比如看书、思考、游玩,甚至做梦的时候,字可能都会浮现在脑海,这种沉浸式练习,进步是很可观的。

No.觉醒之路

就一个字、一个笔触而言,每个人问一下自己,拿着毛笔去写字的时候,一笔写下来,对笔锋有没有感觉?这是衡量一个人书法天赋高低的标准。

No.找到平衡点

很多人写字依附于某种强制性的写法,这是不对的。某个老师教你具体某个笔画、某个字要这么写,诸如此类都是死法,活的法存在于相对模糊的概念之中。另外,就存在于自己的心里,还有对传统笔墨综合的感受。或许每个人感受各不相同,但只要有自己的道理,都行得通。

No.书法是活泼的

书法,一旦能与自己的内心对应起来,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绪下,笔墨都会有动人的变化。有些人写字是看不出情绪变化的,一辈子写一种字,这不是艺术。

No.10 揣摩书家的风格和技巧

一个好的书家,笔下对艺术语言的控制能力要特别强,而且越来越走向一种复合型的创作方式,几乎所有的大书法家的本领都是在广泛尝试,融会贯通之后练就的。这当然要先掌握某一书家的书写技巧,然后掌握这类体系的技巧,最后掌握这一流派的技巧。凡是大书法家概莫能外,否则便是小家或者是普通的写手。

No.11 书法的宏观问题

大家学习书法要居高临下,站在大的观念上面审视书法,适时打开思路,不能死学某个帖。

No.12 中西方的两种解读策略

凡是一个事物用言语表达得过于清楚的时候,会让读者失去本能的感悟。魏晋以前人们认识书法史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是自然感受到的一些意象。用混沌的方式去感悟书法的时候往往创造出来的书法是最好的,而到了明清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以中侧锋分析书法的时候,书法却在走向衰落。

No.13 打破中锋、侧锋的概念

谈笔法的时候,我不太关注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我会观察笔画的形状,去发现并捕捉奇异的地方。

No.14 执笔法

唐代楷书的横画都是斜的,自然书写的状态下,只有运用手腕的动作才会做到左低右高。晋代人的小楷为什么写得平?如果用手腕去写,绝对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晋代的人肯定不是以腕为主,这是一个区别。书法很多的新写法都是因为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书写条件差异所导致的手腕、手指和执笔方式的重新调整,进而产生的一种改变。

No.15 笔法的演变规律和基本原理

历史上推崇王羲之为“书圣”,因为王羲之正好代表了魏晋人的风度,一个自由而又不失法度的典型。到明清以后,成熟的法度就会变成一种约束人的枷锁,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文学、诗歌等都是如此。

No.16 断是古法,连是新法

书法连得太多就会花,而断的太多就容易散,最难的就是在断与连之间。如果断是古法、古意,那么连就是新法。

No.17 玩味偶然性

玩味古人的作品,我们要研究他们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这才是我们参悟“奇崛”的正确办法。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古人的偶然从来不是偶然,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推敲出来的成果。

No.18 钟繇——把刻帖写活

很多人写字有一个误区,一般的写法是把笔触消灭掉,按我们正统的书法教育体系说“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收笔藏锋”,完全把字的头尾包裹起来,这就把字给写死了,没有笔触效果。真正地写,就是大胆地直接下笔,好的线条都是这样出来的。写与刻的效果要分清,这是学习古人的门道。

No.19 “二王”——书法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王羲之字好?先看前人的解释,在初唐编《晋书》的时候,王羲之的传论是唐太宗亲自撰写的。他评王羲之的话可总结为“若断还连,若斜反直”,这八个字意味无穷。什么是好书法?只要领悟了这八个字就能明白了。

启功先生说唐太宗写字“妙有三分不妥当”,写字要妙在三分不妥,但不能七分不妥。什么是不妥,什么又是妥?实际上三分不妥就是全妥,十分妥了那才是不妥。

No.20 如何临虞世南?

对于平淡的字,一定要注意,它不是一潭死水。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平淡深处必须具有活泼、灵气、苍老的后劲,否则平淡等同于乏味。

伟大的艺术家会把一些看上去不搭界的玩意联系起来,而且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把它们联系起来。当然我们现在视野还限于书法,而真正的书法家会把字跟做人、天地、自然以及生活里的各种道理和意境联系起来,然后形成一种感觉。所以古人看到担夫争道、划桨、蛇斗等会有所感悟,这就是通感。

No.21欧阳询——拒绝“纪念碑”式的书写

大家学了很多碑帖以后,一创作就张罗打格子,这都像学生习作。格子到底怎么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切记写唐楷要打破格子意识。

No.22 《端州石室记》

中国古代的字讲究一种庙堂之气,为什么清代宰相写的字端庄雍容,这就是因为庙堂气。当代书法缺少庙堂气,更多接近于一种野逸之气、山林之气。贵气和庙堂气之类在中国古代备受推崇。而真正的庙堂气的根基需立在唐人身上。

No.23 书写的三种状态

不一定认真就能写好字,更要放松和游戏,通过炼心来达成这样一种状态。佛教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的时候我们就能写出好字,当我们拼命想写一张好字的时候肯定适得其反,除非抗压能力特别好。当然,写到忘我的程度时,肯定能写出好字来,忘记了得失,忘记了一切功利,也就无挂碍了。正因为这样,字里行间就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变化,是一种理性无法达到的美。当内行人写出外行人的字的时候,那个字是最好的。

以上论书语录皆节选自陈忠康《中国书法源流十讲》



来源 |上海书画出版社

      精彩回顾

【征稿】“中国书法·年展”全国篆书隶书篆刻作品展
【征稿】“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
【征稿】“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
【征稿】“晒墨宝杯”第七届全国小主人书法大赛
【征稿】上海市第六届草书展
【考级】2020年度上海书协考级(原第一批)查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句】陈忠康新著《中国书法源流十讲》真言金句赏析,39则妙论带你思考书法的真谛
陈忠康:二王,书法的集大成者
陈忠康:王羲之最美的书法,是半生不熟的那种!
虞世南书法作品 2
善变的陈忠康
当代六位书家同临一帖,开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