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鹰文化

蒙古族创造的的鹰文化非常的丰富,是蒙古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生产层面的鹰的捕捉、

驯养和使用;宗教层面的鹰崇拜;文学艺术层面的鹰艺术:

文章利用网络查询,对蒙古的鹰文化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阐

述,以期为解读我国鹰文化提供依据。

鹰,学名隼、鹘,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猛禽,分布范围很广,东北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东北各地根据鹰的自然特点,对鹰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松花江一带把当年生的鹰统称为小鹰,小鹰眼睛皆为黄色,一般长13根尾头。小鹰又分十三黄(因有十三根尾头、羽毛为黄色而得名)、菊花、草白、红尾、秋黄。其中以红鹰为最佳鹰种。两年生的叫皮黄鹰,其特征为黄皮红眼睛。三年生的叫龙鹰,即三年龙,特征是鳞花皮毛,眼睛深红,三年龙桀骜不驯,很难驯服,但一旦驯服,其捕猎能力是其他鹰所无法比拟的,能和狐狸等兽类搏斗。《黑龙江外记》将鹰划分为三种:分别是“鹰初生曰额普特,汉名窝雏,长成曰扎发塔,汉名秋黄,逾岁曰呼克申,汉名笼鹰。”这里所说的笼鹰指的就是三年龙。


在鹰中最有名的是海东青,海东青又名海青、鹰鹘、吐鹘鹰,

蒙古族称之为“松昆罗”,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性勇猛,可训练成猎鹰以捕杀大雁和天鹅。海东青体形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海东青和鹧鸪的体积一样大,尾巴像燕子,脚爪像鹦鹉。”《宫廷鹰鹞》记载:海东青“体小而俊健,钩抓劲而有力,目光敏锐,飞行极高”,“盘旋空中可以无微不属,栖于地面能见云霄中物”,“且善以小制大,故又善捕天鹅”。康熙曾有诗云:“羽虫三百有六十,神骏最属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才上映瑶光垦。”目前,这种珍禽已绝灭。

鹰在蒙古族历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古族人的捕鹰、驯鹰、熬鹰、放鹰、祭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鹰文化。


一,捕鹰和驯鹰

鹰的捕捉和驯养要求技术性很高,猎人需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蒙古人要经过长期的时间,摸索并掌握了鹰的习性和活动规律后,采取相应的捕猎方法和驯养手段。一只成熟的鹰从捕捉到驯养成熟大致要经历拉鹰、驯鹰、放鹰三个阶段。

1.拉鹰 捕鹰称为“拉鹰”。只有了解鹰的习性和栖息地,掌握拉鹰的最佳时节,才能有所收获。清人杨宾在《柳边记略》中有这样的描述:“八月松花冻,家家打角鹰。山边张密网,树底系长绳。”也就是说每到江水封冻的时候就是拉鹰的时节。

拉鹰的第一步是采场子,即在鹰经常出没的地方布下大网。鹰的出没很有规律,一般常在山谷林樾间,善于捕鹰的人会在鹰经常出没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保证年年都能抓到鹰。


早年捕鹰非常艰苦,捕鹰人要“昼夜伏草莽中伺之”生怕惊动鹰。后来条件有所改善,捕鹰人可在视野开阔的空地上布下大网,并搭建一供其观望的窝棚。捕鹰时,常用鸽子或是公鸡作诱饵,鹰见饵鸽或饵鸡从高空俯冲下来时,捕鹰人立即拉动大网扣住鹰。捕鹰人取鹰时,鹰会本能地仰卧,举利爪以保护自己。因此。猎人常把帽子或是棉袄给鹰让它抓住,然后翻转网将其取出。

2.驯鹰 驯鹰十分辛苦,主要有一下三步:

第一步是“熬鹰”。所谓“熬鹰”就是不让鹰睡觉。驯鹰人将捕捉的鹰架到自己的胳膊上,昼夜看守,让其熟悉人类,不让鹰睡觉。

熬鹰的目的是为了熬掉鹰的野性,一般需要5至7天时间,在此期间,驯鹰人要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同时,还要限制鹰的饮食,即不能喂饱,也不能饿坏:喂的太饱,它的野性不会消失。

第二步是“把物”“熬鹰”后,驯鹰人会把裹着肉片的麻线团让鹰吞下,因为鹰无法消化麻线,便会吐出线团,吐出的线团会将肠油刮出。通过观察吐出的麻线团,驯鹰人就会知道鹰的身体状况。通过控制食物,鹰就会特别听话。


驯鹰的关键就是掌握鹰的身体状况,太肥了容易跑鹰,太瘦了鹰会体力不足,抓不住猎物,甚至死鹰。必须准确掌握每次进食,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第三步是“过拳”。“过拳”又称“跑神”,就是训练鹰按照驯鹰人的指令从远处飞到驯鹰人的胳膊上。通过观察鹰“过拳”的姿态也能很好的了解鹰的身体状态。

3.放鹰 等到鹰能够按照人的意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时候,就可以放飞捕猎了。首次放鹰时猎人一般会将捕到的猎物赏赐给鹰一点吃,以提高鹰的捕猎兴趣,绝对不能让鹰吃饱。每至春季,猎人就会将鹰喂抱后放其飞去,让其在野外繁育后代,至秋季后再捕捉其它鹰。


二、鹰猎

鹰被誉为“百鸟之王”,雄俊身健,隼猛异常,即能擒飞鸟,也能捕野兽,有以小胜大的本领。鹰经过驯化后,可以帮助人类渔猎,深得人类喜爱。鹰在蒙古族过去的打猎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蒙古人的性猎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由于鹰在渔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猎人非常珍视猎鹰。


三、有关鹰的艺术

人们景仰于鹰的威严、傲视群雄的姿态,鹰的勇猛、果敢、并将其视为美的化身。从古到今,鹰频繁出现于诗歌、绘画以及雕刻等艺术作品中。

许多文人也留下大量关于鹰的文学作品,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一年秋季校阅驯海东青的表演后欣然作诗盛赞海东青,写下了“羽虫三百有六十,神骏最属海东青”的名局。

我们今天常以鹰喻人,如比喻小孩为雏鹰,比喻强硬的政治派别为鹰派等,事实上这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四、鹰崇拜

蒙古人视鹰为神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鹰是神鸟,鹰立于陡峻的岩石及挺拔的大树之巅,昂首挺胸,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给人以傲视群雄的威严。神鹰是氏族的最强大的守护神,它的神工伟力与族人息息相关,有了神鹰的庇护保佑氏族定能平安,兴旺发达。

蒙古族的鹰文化是我国鹰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民族的鹰文化相比较,既有相通性,又有区别,其极其丰富的内容,是蒙古人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赐予而进行的创造,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贡献。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鹰已逐渐走向绝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蒙古人民也不再借助鹰来完成生产劳动,所以,鹰文化也将逐渐从蒙古人的生活中绝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寓言故事┃鸡群中的小鹰
蒙古语地名的文化类型
让孩子自立的励志故事
你不知道的关于蒙古袍的秘密
蒙古族狩猎习俗
蒙古:最后的70位训鹰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