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勇:追求和谐幸福的教育

张志勇:追求和谐幸福的教育  

       8月24日,在蓬莱参加第十届国际和平节活动。孔子讲过,礼之用,和为贵。先贤们认为“和”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天地和,而万物生焉,四时兴焉”,“父子和,家道济;夫妇和,义不分”,人与自然的一切努力无不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实际上,“和”这一思想的诞生是人类渴望至真、至善、至美的真情流露。    

这些看似与教育不沾边的话题,正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多年,我目睹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否可以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步入和谐发展的境界了呢?是否可以说已经至善至美了呢?遗憾的是,回到现实,由于极端应试教育思维的盛行,我们看到的是各种令人担忧的“对立”与“不和”:

教书与育人对立。自古以来,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是以培养人为最高追求的。可今天,教师成了单向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而全然不顾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生命尊严。由此,“知识”这个教育的手段,却俨然成了教育的全部主宰,成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最终成为奴役学生的工具。

教学与教育对立。教学是人类发明的促进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一种高级活动。它承载着培育未来人的全部使命,不料在现实的教育中,却被人们窄化为传授知识的代名词。由此,在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这个丰富而多样的“人”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个让成人任意装载知识的躯壳。

教师与学生对立。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学生”构成了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基础和全部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人类独特的生命活动与生命成长共同体。可是,今天的教师站在成人世界“我为你好”的道德制高点上,不管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何痛苦,强行将学生绑架在知识学习的战车上。

如此,升学需要的“知识”成了学生消费的全部食粮,“考试”成了学校教育的最高法宝,“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惟一追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生活,无论校内校外、无论课内课外,无论节假日双休日,除了上课、做作业、考试,还是上课、做作业、考试……

 呜呼,曾经寄托着人类、国家、民族、社会、家庭无限美好,让人无限憧憬的教育,在千千万万青少年眼里,却成了万恶之源。

大量事实一再表明,这种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只强调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积,海量的作业训练,频繁的机械式考试,不断泯灭学生天性中原有的好奇精神,导致学生仅仅关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远非对知识的内在渴求,以至于根本无法从读书本身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而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而不得不一味地去进行条件反射般的机械学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一再告诫:“人们应该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就在不断地运用这种短视的功利性“目标”来诱导甚至逼迫学生苦读书。在我看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扼杀的绝不仅仅是学生的童年,而且是学生的个性;绝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学生的、社会的、民族的未来!正如著名学者钱理群所言: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急功近利,而不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此言说到了根本。因此,我一直认为,极端的应试教育是反科学的,是违法行为。凡是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并尽快走出我国当代教育的这一最大“陷阱”。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来势凶猛的应试教育大潮,那些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一再呼喊实施素质教育,一再疾呼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潍坊市面向全市中小学提出了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管理模式的改革目标。两年多来,他们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作业改革、管理评价等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出了“分层次激励,阶梯式培养”、启动高端对话、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师发展策略,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自信课堂”、“和谐课堂”、“三自一导魅力课堂”、“自助、互动、赏识型课堂”等一批个性化和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较生动的体现;注重和加强了校内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丰富了国家课程的内容,引领学生在自然、社会中,以真实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潍坊教育工作者这些可贵的探索再次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来就没有停下脚步,那些真正的改革者、教育家在基层学校,他们是最具有教育情怀和教育创新精神的群体。

今天,我们反思“轻负担高质量”这一命题成立的奥秘,就在于改革者主动减少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时间,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课外学习、校外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一减”“一加”中,不正是最完美地体现了教育的和谐吗!

人生就是为幸福而来。一个人来到世间,没有那个人不想让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在人类创造的独特的学校教育活动这一师生生命活动样式中,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完满幸福的教育生活,是其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和则万物共生,和则生机盎然,和则幸福自由!让我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义无反顾地奔向和谐幸福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5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师全面提高教育阅历水平刻不容缓
基础教育展望
成长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